第296章 ,各怀鬼胎与强大的组织体系
崇祯四年(公元 1631年)腊月二十六。
京城的关宁军营房内,宣大总兵马世龙、蓟州总兵侯世禄、辽东总兵吴襄、山东总兵杨御藩等前来支援京城的高级将领几乎云集于此。营帐内,烛火摇曳,将众人的身影在帐壁上拉得扭曲而狭长。
蓟州总兵侯世禄眉头紧锁,一脸不耐烦,粗声粗气地说道:“吴襄,你找我们来,有话快说,我还要去巡营。这局势一天比一天紧张,容不得半点耽搁。”
吴襄苦着一张脸,仿佛被一块巨石压得喘不过气来,他缓缓说道:“诸位,某昨日得到一个惊天消息,贺函那家伙抗命不尊,他带领新军在松山阻击女真人的铁骑。现在可好,不但 3万新军来不了,连八旗兵也被牵制在那里,真正抵抗大同军的就只剩下我们这些人了。”
“什么!”这消息如同晴天霹雳,在营帐内炸开。马世龙等人瞪大了眼睛,脸上满是震惊和难以置信。他们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将,自然比那些养尊处优的大明文官更了解大同军的强大。
原本计划联合女真人,用 20万大军驻守直隶,这仗或许还有得打。但如今少了最精锐的 10万女真人和贺涵的新军,这仗根本就没得打,他们必输无疑。
侯世禄大声质问道:“贺函这是想要做什么?现在我们最大的敌人是大同军,他为什么要去进攻女真人?”
而后他又皱起眉头,怀疑地问道:“这会不会是假消息?可别是敌人的离间之计。”
吴襄苦笑着摇头:“我也希望这是假消息啊,但这消息千真万确。松山那边炮火连天,除了贺涵的新军,没有谁能阻挡女真人。而且前天晚上陛下让神机营带着太子离开了京师,去了天津卫,显然太子要逃向南方,陛下也在为自己留后路了。”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昨天内阁也知道这个消息了,只是首辅封锁了消息,但要不了几天,这消息肯定会传开。现在关键的问题是,我们该怎么办?
打,我们肯定是打不过大同军的。但投靠他们,大同社的规矩大家也都清楚。从其他边镇传来的消息看,徐晨更信任他自己人。我们要是投靠过去,免不了土地被搜刮,家产被瓜分,家丁被解散,还要进行所谓的劳动改造,才能放出来。贺虎成他们算是命最好的了,但也在西域吃沙子呢。”
吴襄说完,营房内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所有的总兵都在默默地消化着刚刚那段话的内容。
但凡大同军愿意招降纳叛,给他们一条活路,他们也不会把希望寄托在贺涵的新军和女真铁骑身上,早就直接投靠大同军了,见风使舵,欺软怕硬他们是强项。
只可惜大同军的态度太强硬,就是要他们的土地、财产、家丁,根本没办法沟通,也不给他们做墙头草的机会。所以哪怕他们知道朝廷胜算不高,也只能无奈地站在朝廷这一边,帮助朝廷守住京城。
以前虽然希望渺茫,但好歹还有一丝希望,而现在他们完全看不到胜利的曙光。更关键的是,他们在北方根本无处可逃,一时间,这些总兵感觉天地虽大,却没有自己的容身之地。
几大总兵愁容满面,唉声叹气。这时吴襄身后的吴三桂却跃跃欲试,他年轻气盛,满脸不服气地说道:“各位叔伯何必如此惧怕大同军,即便没有女真骑兵和新军,我们还有 10万之众。依托京城坚固的城防体系,我们未必不能击退大同军。大同军火枪犀利,但我关宁铁骑也不差。”
马世龙等人看着年轻气盛的吴三桂,嘴角露出一丝轻蔑的笑容。吴三桂不过是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毛头小子,根本不了解大同军的厉害。
关宁铁骑平日里在自己的地盘上耀武扬威,可面对女真人都不敢正面交锋,还敢挑衅大同军,简直是自不量力。
侯世禄故意拱火,笑着说道:“贤侄果然是少年英雄啊。要不等大同军进攻的时候,贤侄为大军之先锋,挫挫大同军的锐气如何?”
吴三桂刚想拍着胸脯答应下来,吴襄脸色一沉,冷冷地说道:“这里哪有你说话的份,退下!”吴三桂无奈地闭上了嘴,只能不甘心地退到一旁。
现场的气氛再次沉默,谁也不说话。山东总兵杨御藩是在场总兵中最年轻的一个,他最先沉不住气,霍然起身,满脸愤懑地说道:“大同军妄图掠夺我等田地,我等除了拼死一战,别无他路。想要我杨家的地,就得拿命来换!”说罢,他紧握拳头,想着左右是死路一条,干脆和大同军拼个鱼死网破。
吴襄连忙站起身来,上前劝阻道:“杨将军,切不可意气用事。大同军一路势如破竹,锐不可当。我等若主动出击,无疑是以卵击石,白白送命啊。”
杨御藩急躁地跺了跺脚,大声质问道:“难道我等就只能束手投降不成?你们愿意扫大街挑大粪,我可做不来这事。”
吴襄皱着眉头,沉思片刻后说道:“如今是我等的危机存亡之时,谁也不知道那些无耻的文官会不会为了投靠徐晨而出卖我们。所以,我等一定要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才能有一线生机。”
马世龙等人听了,缓缓点头,都是千年的狐狸,谁还不了解谁,朝廷的文官一向自私自利、靠不住,在这个节骨眼上出卖他们,确实是大概率的事情。
若不想被文人出卖,他们这些武人就必须联盟起来,必要的时候,为了自己的利益,要把朝廷这些文官出卖。
吴襄见众人认同,便继续说道:“我等先要达成一个共识,那就是大同军实力强大,不是我等能够战胜的,京城也守不住了。”
这话虽然让人感到无比丧气,但对比双方的实力,他们不得不承认这是残酷的现实。营帐内一时寂静无声,众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无奈和沮丧。
吴襄清了清嗓子,接着说道:“我等的第一要务是保住性命,而后是保住家丁,最后才是钱财土地。当然,如果大同社愿意接纳我等,那自然是最好的选择了。”
侯世禄缓缓摇头,面露悲观之色:“这基本上不可能。大同军有自己的一套体系,朝廷被他们俘虏的武将,哪怕被任用,最多也只是成为教官。只有贺虎城等人在西域领兵,那也是极为特殊的例子。”
马世龙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徐晨有强大的大同军,根本看不上我们这些将门和家丁。他连地方的大族士绅都要拆得干干净净,更不会把我们放在眼里了。”
这就是他们最无奈的地方,京营不顶用,朝廷只能用他们这些将门,所以他们只要家丁还在,哪怕是把他们贬官了,朝廷为了局势还会重新起用他们,家丁是他们在朝廷的底气。但人家大同社有更能打的大同军,根本不需要他们,他们投靠无门。
吴襄说道:“我等不能坐以待毙,当派出使者与大同军谈判,可以让出京城为条件,让大同军允许我等前往江南,或许能让我们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马世龙摇头道:“徐晨不是傻子,这种条件他不可能答应。”
侯世禄无奈地说:“谈判需要本钱,可我等哪来的本钱?徐晨攻占北方之后,下一步肯定会对江南动手,他是不会轻易允许我等前往江南的。”
吴襄严肃道:“我等和大同军并非没有谈判的资本。我们手中有京城和10万大军,这就是最大的筹码。大同军再厉害,但想要攻克一座有10万士兵驻守的城池,伤亡定然不小。他们也会权衡利弊,这就是我等谈判的资本。”
“当初徐晨愿意以千石粮食放了贺虎臣他们,可见他是真看不上我等,认为我们这些将门还没有十几万石粮食重要。”
马世龙摸着下巴,沉思片刻后说道:“想要让大同军重视我们的谈判,就得展现出我们的实力。我认为良乡是一个好地方,如果能在此阻击大同军一段时间,给大同军造成巨大伤亡,让他们见识到我们的厉害,徐晨自然知道我等不可欺,这样就能为谈判增加筹码。土地拿不回来也就算了,但家丁一定要保住,这是我们的根基所在,要不然我等局便去了江南,那也只是虎落平阳。”
众人听了,纷纷点头表示赞同。经过一番商议,他们最终决定,在京师前面的良乡县派精锐的力量和火炮,全力阻击大同军。
他们要让大同军看到他们的实力,为接下来的谈判争取更多的筹码。
崇祯五年(公元 1632年)1月 2日,凛冽的寒风席卷着直隶的大地,但有一首歌谣却如同燎原之火,迅速在这片土地上迅速蔓延开来。
“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大同,管教大小都欢悦。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大同,大同来了分田地。吃他娘,着她娘,吃着不够有大同。分田地,不当差,大家快活过一场。”
自从大同军踏上直隶的土地,这首简单直白的大同分田歌便在乡村间传唱开来。
起初,只是几个零星的地方有人哼唱,然而,就像星火遇上了干燥的柴草,这首歌谣很快便以燎原之势,传遍了整个直隶的乡村。
对于直隶的百姓来说,这首歌谣就像是黑暗中的明灯,让他们看到了希望。他们唱着歌,发泄对地主士绅压榨的不满,盼望着大同军能早日打到自己的家乡,把那些大户的土地分了,让自己也能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过上安稳的日子。
而那些直隶的地主士绅们,则陷入了惶恐不安的状态。传说中的大同军终于来到了他们的地盘,看着那些平日里被他们欺压的“泥腿子”们唱着分田歌,眼中还带着幸灾乐祸的意味,他们既愤怒又害怕。
偏偏网络的手段他们都不敢,哪家的小子用鞭子佃户,以前他们咬牙就忍了,现在这些人会说:“打吧,打吧,你们没几天好日子过了,等大同军来了全给你们拉清单,今天的鞭子俺全记得,迟早会打回去。”
面对这种情况,乡下的地主士绅只能召回子嗣躲在家中,他们就像在即将沉没的大船上的老鼠,无路可逃,只能死死的躲在自己认为最安全的地方。
顺德府,巨鹿县,王家村。
这是大明北方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村落。这些年,朝廷的税收不断增加,天灾人祸也接连不断,村民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艰难。
不过,他们也算是幸运的,因为卢象升组建的天雄军,保护了当地的太平。即便北方遭受旱灾,顺德府依旧维持着相对的稳定,不像中原各地那样流民遍地。
这一天,一支军队突然来到了这个小小的村落,立刻引起了村民们的警惕。在村里有威望青壮的指挥下,老弱妇孺都躲进了祠堂,青壮们则拿着叉子,紧紧地堵在村口。
连长侯远站在队伍前方,大声喊道:“我们是大同军,是百姓的军队!”
这时,一个村民小心翼翼地问道:“你们就是分地的大同军?”
侯远坚定地回答:“没错!”
村民们听到这个肯定的答案,顿时欢呼起来。
“俺们终于等到你们来了!俺知道大户在什么地方,俺带你们去攻破王家宅院!”一个青年眼中带着仇恨,大声说道。
面对大同军强大的威胁,大明朝堂不得不依靠地方上的大族乡绅势力来维持地方稳定,甚至还想让他们组织乡勇和大同军战斗。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那些大户们确实愿意组建自己的武装力量,但要让他们出钱出人,把乡勇派去保护京城,那简直就是痴心妄想。他们更愿意把乡勇留在自己身边,当作自己的私人武装。
更糟糕的是,这些平日里跋扈惯了的大户,有了几个家丁就敢横行乡里,现在有了几十上百的乡勇,更是为所欲为。他们有了武装之后,第一个把矛头对准的就是本县的中小地主和自耕农。
以前他们还要使用一些手段来兼并土地,现在有了乡勇,直接改成明抢了。这样一来,那些原本还能勉强活下去的自耕农和中小地主,都被他们逼得走投无路。
而这个青年,就是被王家迫害的自耕农家族之一。
其他村民也纷纷愤愤不平地说道:“王有德那狗东西最缺德了,连族人都杀害,简直不是东西!”
而在侯远队伍当中有个穿着长衫的壮汉,他正是卢象升,他看到这幕叹息道:“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连自己的族人都希望他死,可见王有德平日是如何为非作歹的,其实朝廷想要让士绅组建乡勇,他就反对的,因为他在地方上见多了跋扈的士绅,他们没有乡勇还要顾忌县令等朝廷命官,但有乡勇之后这些人在地方上会无所顾忌,显然他当初他担心的结果还是出现了。
他被自己的二弟和手下捆绑起来,本打算宁死不屈,不过徐晨也只是可惜他这样一个好人不应该死在这样的乱世当中,倒也没打着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想法要招募他。
大同军有自己专业化,规范化,制度化将领培养模式,这一套完全是工业体系的模式,虽然很难出什么名将,但吊打明末这个时代还是足够的,并不需要这些外来将领。
徐晨只是派人宽慰他道:“生命可贵,你既然无力扭转大明的颓势,也可以看看我们大同社建立的新世界,看看公天下的样子。”
卢象升这才打消了求死之心,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跟在大同军后面,看他们是如何建立一个公天下,毕竟儒家追崇的就是三代之治,推崇的就是三皇五帝那样的君主,现在徐晨要再造公天下,他也想看看徐晨能不能做到。
在村民们的簇拥下,侯远带领连队来到了王有德的宅院外。这座宅院就像一个小坞堡,城墙高大厚实,还有瞭望台,防御一般的土匪倒是足够了,此时王有德还以为是出现土匪,命令自己的乡勇严阵以待,想要凭借自己家的城墙挡住这股土匪。
但对于大同军来说,攻破这样的宅院早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只见侯远一声令下,两个工兵迅速上前,把 20斤的炸药包贴在了王家大门上。
“轰!”一声巨响,王家大门被直接炸开。上百士兵如猛虎般涌入,很快就把王家人全部抓住。
随后,侯远带领村民们审判王家人的罪行,接着又带领村民们分了王家的土地。
卢象升就是分地的工作人员人员之一,他地分的快也公平,村民信服。
而他也看到那些得到土地的佃户得到土地是如何欣喜若狂,立刻成为了大同社最铁杆的支持者。
大同社在村里安排夫子,大夫,民兵队长,快速的取得一个村子的统治权。马上组织起这些村民,让他们帮助大军运输后勤物资,其完成组织动员能力这块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
这套体系在他看来虽然残暴,但却极其高效,而大明统治乡村的士绅却霸占朝廷的税赋,阻碍朝廷统治当地,动员农户,这就不怪朝廷不是大同军的对手了。
整个直隶的土地上,像侯远这样的大同军连队还有很多。他们深入乡村,清洗士绅势力,进行均田,然后组织动员村民加入大同军的体系。每到一处,都受到了百姓们的热烈欢迎,而那些曾经作威作福的大户们,则在大同军的枪炮下,如同败犬一般被清洗。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521/1111083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