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崇祯:回家
大同八年(公元 1632年)8月 8日。
京城被一层厚重的乌云笼罩着,仿佛一块巨大的灰色幕布,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阳光被完全遮挡,看不到一丝踪迹。昨日一场大雨倾盆而下,雨水迅速汇聚,淹没了京城的三条街道。傍晚时分,雨势总算停歇了一段时间,可清晨过后,依旧稀稀拉拉地下起了小雨。京城上下的百姓们,个个面容愁苦,眼神中满是焦虑和无奈。
北方已经干旱了好几年,老天爷似乎要把这几年没下的雨,在今年全部补回来。
6月,京城暴雨频发,引发了小规模的洪水,好几个村庄被无情地淹没。如今已经到了 8月,雨水不但没有减少的迹象,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如果这雨继续下下去,今年的麦子全都得烂在地里,粮食又没了指望,这让本就饱受天灾之苦的百姓们如何生存?老天爷真是不给人活路啊!
水湾庄,永定河河岸上。
两个穿着蓑衣的青壮男子,正满脸警惕地看着即将与河岸齐平的河水。河水浑浊而湍急,浪涛拍打着河岸,发出沉闷的声响。
其中一个带着书生气的青年,望着滔滔河水,不禁叹息道:“这些雨水要是能去了山西行省、山东行省那该多好,那两处正缺水,京城却雨水泛滥成灾,这世道究竟是怎么了?”
名叫春生的男子气愤地说道:“老天爷也像那些地主老财一样,看不惯人过好日子。”他的脸上写满了愤怒和无奈,如果不是对上天还有一丝敬畏,他这个时候真的要破口大骂了。
好不容易大同社给他们分了地,税收也减免到只有以前的一小半,现在七成的粮食收入都归他们所有了,大同社还说了以后他们都没有徭役,有人敢压榨他们就直接打回去,日子眼看着就要好起来,偏偏老天爷要这么捉弄他们,断断续续下了两个月的雨,这让他们的希望又一次破灭。
书生苦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以前我以为上苍都像人一样欺软怕硬,现在看来上苍连硬的也欺。”其实,还有一句话他没有说出口。在他内心深处,觉得上苍还是公平的,哪怕北方被大同社掌控了,该降临的灾祸依旧会降临,并不会专门针对他一个人。
没错,这个书生就是曾经高高在上的崇祯皇帝。如今,他已没有了往日的威严和尊贵,只是一个普通的百姓。
这场北直隶的雨已经下了两个多月,依旧没有停歇的迹象。大同社开始积极防备北直隶的水患,准备抗击洪水的物资,将河道划分给各村负责,安排人员 24小时不停地监督。
然而,即便如此,永定河的河口已经被冲破了好几缺口,十几个村庄被洪水淹没,好在永定河不是黄河这种大河,缺口发现的早,现在已经被堵起来。
但这只是治标不治本,大明已经有几十年没有正式修过河堤了,永定河的河堤早就破败不堪了,谁也不知道洪水会从哪里爆发出来。
最关键的是,这场雨还没有过去,京城的抗洪工作就不能结束,开启整修河堤的工程,大同社上下只能继续和洪水抗争。崇祯作为水湾村的物资统计员,被安排到了这里。
春生好奇地问道:“看先生你也是读过书的,怎么不留在京城,却要跑到这里来守河堤?”
崇祯无奈地笑了笑,说道:“在这里守河堤赚钱更多。我有两个妻子,她们都怀孕了,需要更多的钱来维持生活。”
崇祯的身体一向很好,在俘虏营的生活规律而健康,很快他的两个妃子又重新怀孕了。为了让即将出生的儿女生活得好一点,他的两个妃子每日都在家中编麻袋、草袋,积攒孩子的生活费,连崇祯的女儿都上去帮忙。
在这个时代,没有蛇皮袋,麻是一种珍贵的纺织原材料,所以麻袋的价格极高,而且数量极少。大同社便用麦草腾条来编织草袋,作为堵缺口的沙袋使用,因为需求数量极大,大同社发动了整个京师的妇女来编,编好这样一个草袋能赚三文钱。崇祯本是个高傲的人,自然不想看到自己的婆娘怀孕了还要如此辛苦。
于是,他向赵汉卿请求,给他一个赚钱多的差事。赵汉卿将此事上报到总理衙门,刘永他们知道之后,经过商议,询问他愿不愿意回到紫禁城去当戏曲团演员。
“戏曲团演员?”最开始崇祯是莫名其妙的,不明白这到底是什么差事?
~~~~~~~~~~~~~~~~~~~~~~~~~~~~~~~~~~~~~~~~~~~~~~~~~~~~~~~~~~~~
崇祯恼火道:“我回我家还要付钱!”
他觉得大同社这是在想给自己下马威,告诉他紫禁城已经换了主人,所以才用这样的方法来羞辱自己,崇祯当即想转身离开。
赵汉卿却拿出20文的粮票道:“现在紫禁城已经成了博物馆了,任何人参观都要付十文钱,你还别说这么一个大宫殿还挺赚钱的,最开始的一个月光门票费就收了两千两,每天有好好几万人进入,还有其他收费项目,光这个紫禁城一个月最多的时候能赚三万两,这天下的有钱人真多。”
崇祯愕然道:“这可是紫禁城,皇权的象征,朝廷所在,你们却让他们成为了铜臭之所,10文钱就能进入,你大同社行此商家之事,不怕天下人耻笑吗?”
赵汗青鄙夷道:“就是因为你账都算不清楚,大明才亡国了,我大同社起事以来,一向财政充裕,该给的一项给足,给土地,给赏银,你大明倒是富裕天下,士兵欠饷三四年。
我要是坐在你那位置,哪怕是把紫禁城给卖了,也得想办法凑齐士兵的军饷,四面打仗还敢克扣士兵的军饷,也就是我大明的士兵太老实了,你有本事在唐朝试试看,那些士兵管你谁是皇帝,直接把你煮了,连这么简单的账都不会算,你这样的人不亡国谁亡国?”
一番话说的崇祯无言以对了,他想说自己很重视,只是朝廷没钱,但这话终究没脸说出口,有万万百姓的朝廷没有钱,一群穷寇造反却非常富裕。
赵汉卿日常性贬低崇祯之后,带着他走向太和殿道:“你这次的差事就是和紫禁城有关,你在这里住了十几年,熟悉这里的花草树木,应该可以很快适应。”
当他们进入了太和殿,崇祯才脸色铁青的知道了大同社给他安排了一份什么差事。
紫禁城被大同社弄成了博物馆,原本群臣开朝会的太和殿,现在成为了普通百姓观光的地方。
原本属于他的龙椅,更是变成了出钱能坐的地方,只要花一两银子就可以在龙椅上坐十分钟,如果是有钱的大户,花个10两银子,就可以穿上大臣的衣服,体验一下开朝会的感觉,如果你还有钱愿意花100两,就可以穿上龙袍,坐上龙椅,对的上百号穿着大臣衣服的太监开一次朝会骂这些大臣半个时辰。
他刚才还奇怪一个人10文钱,大同社怎么可能一个月赚几万呀,弄了半天,他们是把紫禁城弄成那个大型戏班子,靠原本紫禁城的太监在这里唱戏赚钱。
崇祯没有见过后世的不夜城模式,戏班已经是他能想到的最合适的方式。
而此时崇祯就在赵汉青的带领下,站在太和殿旁边,他看着龙椅上一个油腻中年人,穿着原本属于他的龙袍,在大殿上对着上百太监大臣怒斥道:“当朝大学士,统共有五位,朕不得不罢免四位;六部尚书,朕不得不罢免三位。看看这七个人吧!哪个不是两鬓斑白?哪个不是朝廷的栋梁?哪个不是朕的儿女亲家?他们烂了,朕心要碎了!
祖宗把江山交到朕的手里,却搞成了这个样子,朕是痛心疾首……朕有罪于国家,愧对祖宗,愧对天地,朕恨不得自己罢免了自己!
还有你们,虽然个个冠冕堂皇站在干岸上,你们就那么干净吗?!朕知道,你们当中有些人,比这些人更腐败!朕劝你们一句,都把自己的心肺肠子掏出来,晒一晒,洗一洗,拾掇拾掇~~~。”
这个油腻中年人虽然没学过表演,但人家演技不够,感情凑,骂贪官污吏的那感情,由内而外的爆发出来,其爆发出来的王霸之气比崇祯更像是皇帝。下面穿着大臣更是被他骂的战战兢兢,冷汗直流。
眼前的这一幕给崇祯的震撼感极大,因为他觉得太和殿上的这个假皇帝,怒斥的话简直就是他心中所思所想,好像真是自己还在这紫禁城当中怒斥群臣,但他又偏偏知道这是假的,眼前的场景,让他想起自己的身份,不过是个亡国之君,亡国之痛再次让他痛彻心扉。
而赵汗青却没察觉,反而得意道:“这段怒斥的文本不错吧,这可是俺们都督写出来的,这些花100两银子当皇帝的人,每个都要背一篇这文章,这些财主都觉得,当一次皇帝,不这样骂一次大臣,这100两银子就浪费了一大半了。”
“你的差事就是穿着龙袍在这里继续当皇帝,给四周参观的百姓表演,如果有大活,有人想当海瑞这样的忠臣,你就当昏君给人家骂一骂。”
赵汗青知道这是个受气的活,宽慰道:“赚钱嘛,挨点骂,不寒碜,现在这个演皇帝的戏曲团演员,最多的时候工钱和打赏加起来有20多两,比俺赚的都多,是这里工钱最多的演员,你这个真皇帝去当演员,一个月赚100两都有可能。”
崇祯却冷着脸道:“很寒碜,我已经丢了半壁江山,但不想把朱家剩下的脸面给丢干净。”
说完他头也不回的离开了太和殿,这里对他来说就是无间地狱,这些人每开一次早会对他来说都是重复一遍亡国之苦楚。
赵汉卿道:“一个亡国之君还要上脸,也就是我大同社心善,以前的习惯,不是被赐杯毒酒,就是被关起来。”
赵汉卿把这里的事情上报,刘永也没有强人所难,给了他一个物资书记员的差事,工钱是一两五。但因为守河堤有一定的风险性高工钱翻了一倍。
于是,崇祯就来到了京城外郊区的河湾镇,成为这里管理物资书记员。
春生不知道内情,满脸钦佩地看着崇祯道:“朱先生真是个好男儿。”
在他眼中,崇祯为了怀孕的妻子努力赚钱,承担起家庭的责任,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
崇祯犹豫了一下,问道:“村长,你是不是从小就在河湾村长大?”
春生点了点头,说道:“对,俺打小就在河湾村长大的。”
崇祯又问道:“你认为前朝的崇祯做皇帝如何?”
春生的脸色立刻变得鄙夷起来,说道:“崇祯皇帝那就是个无能的昏君。以前他哥哥当皇帝的时候,虽然读书人传说他很昏聩,重用太监,是一个昏君,但当时的日子还能过得下去。
等崇祯当皇帝之后,关外的女真人就杀到了直隶,俺父母死在了女真人手里。后来朝廷的官兵又来了,他们也来抢俺们村,俺躲在村外才逃过一劫。
好不容易等这些女真人、官兵走了,朝廷又要加税,又要征调民夫。他当皇帝不到 5年时间,俺死里逃生好几次,去年被抓到京城差点就没活下来,这就是一个大大的昏君。”
春生越说越激动,接着说道:“大同社才是真正的好,对俺们老百姓是真的好。俺们没有地,他们就给俺们分地;朝廷的税收高,大同社就给俺们减少税。就说这次发洪水,以往朝廷根本不会管俺们,但现在大同社又是给俺们发放粮食,又是给俺们准备救灾的物资,哪里遭了灾还会转移安置,大明朝廷就只会收钱。”
春生的话如同一把把利刃,刺痛了崇祯的心。他羞愧不已,虽然有很多人说他是昏君,但从春生这个农夫口中说出来,给他带来的打击更大。他低下头,不敢直视春生的眼睛,心中充满了悔恨。
“村长,村长!”二狗在河堤上大声呼喊着,因为河堤泥泞不堪,他不敢跑得太快。
“什么事?”春生大声问道。
二狗气喘吁吁地跑到他们面前,说道:“北面的皇陵被淹了,朝廷让我们注意要加派人手在河堤,看到有溃坝的地方,马上用沙袋堵住,一定不能松懈。”
崇祯着急地问道:“哪座皇陵被淹了?”
二狗说道:“好像说是庆陵。”
这犹如五雷轰顶一般,让崇祯瞬间呆立在原地,那是他父亲的陵墓,老天爷还是不肯放过他朱家,即便现在北方是大同社的地盘,但灾难还是降临到了朱家的陵墓上。他的身体微微颤抖着,眼神中充满了痛苦。
春生却松了口气,说道:“那里没多少人,也没有村落,淹了就淹了吧。”
在他看来,皇陵被淹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现在最重要的是保护好自己的村庄。
而就在这个时候二狗忽然指着他不远处的一个小漩涡道:“这里有缝隙了!”
春生看过去,果然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漩涡,他脸色大变,把自己脖子上的哨子吹响:“滴滴滴!快来人把沙袋搬到这里来,堵住缺口。”
春生和二狗两人连忙跑到岸上最近的沙袋停放地。
崇祯却有点受不了最近的打击,看着那漩涡道:“临死前也为大明的百姓做件好事吧。”
说完他跳进了水中,堵在那个漩涡当中。
搬着沙袋冲过来的春生大惊道:“大家快把沙包丢下去,把朱先生救上来。”
下水湾全村村民都陷入了紧张的抗洪救援当中。
京城,总理大臣府内。
刘永、李文兵、郭铭、蒋乡泉、常五等大同社高层汇聚一堂,共同商议直隶抗洪事宜。现场气氛十分凝重,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忧虑。
顺天府尹傅山脸色严肃地说道:“昨日温榆河决口,昌平爆发洪水,淹没了明皇室陵寝庆陵,今日下水湾村也出现了管漏,好在他们围堵及时,没有酿成大祸。
但昨日今日发生的这两起溃堤之事,也表明京城附近堤坝已经快要扛不住了。
永定河、白潮河、凉水河已经涌入了大量的雨水,因为大明几十年没有修水利,光这个月就出现了三次决堤事件。但雨水还在下,这些堤坝已经极其危险了。因为这次的水灾,直隶附近的粮食必然减产。我认为现在,应该放弃一些低洼村镇,以此来保住直隶其他地方。”
刘永皱着眉头,问道:“你想要放弃哪些地方?”
傅山指着地图说道:“京城西北的海淀村、朝阳村这一片,还有靠近通州地区,用这片地区泄洪,保住顺天其他地区的土地。”
郭铭惊愕道:“这片地区可是有三万百姓,十几万亩良田。”
傅山道:“再不想办法卸洪,淹掉的就不是十几万亩土地,而是几十上百万亩。当地百姓的损失由我们大同社来承担。”
常五皱眉头道:“那这3万百姓又如何安置?京城房屋短缺可找不到安置如此多百姓的地方。”
傅山道:“先安置在紫禁城当中,等洪水退去再让他们回乡。”
刘永看了看京城附近的地图,又看向屋外的天空。天空依旧乌云密布,“轰!”一声惊雷响起,仿佛是老天爷在警告他们,这场雨不会如此轻易结束。
他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那就表决吧,同意将海淀村、朝阳村这片土地作为泄洪区的举手。”
傅山毫不犹豫地举起了手,李文兵也缓慢地举起了手,而后郭铭、蒋乡泉、常五也相继举手,连刘永自己也举起了手。
“好,表决通过!傅山你们顺天府要安置好灾民,缺少任何救治物资都可以上报到总理府来。”刘永严肃地说道。
“遵命!”傅山坚定地回答道。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521/1111080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