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 第335章 ,张溥“金陵悟道”

第335章 ,张溥“金陵悟道”


大同九年(公元1633年)3月2日,苏州城。

    春雨淅淅沥沥地落在地面上,给这片干旱的土地带来水汽,半年前干枯的小溪,河流开始被雨水填满,苏州再次呈现出烟雨江南的景象,好像是半年前的干旱从未发生一般。

    但半年前的干旱对苏州影响巨大,大量的农户为了生存变卖土地,有的人则逃离了苏州,连苏州城都显得萧条起来,到了春耕时节,挣扎半年活下来的农户,发现自己无田可种,无活可干,他们或是出卖劳动力成为佃户,或是离开家乡求得一线生机。

    苏州府衙。

    文震孟端坐在大堂的首位,他身着一袭朱紫色的官服,面容清瘦微微闭目,双手交叠放在膝盖上,仿佛对外界的喧嚣充耳不闻。

    堂下,一群六旬老者围聚在一起,他们或是面色焦急,或是神情愤懑。

    一位白发苍苍,满脸皱纹如同沟壑老者哭诉道:“文起呀,这契约白纸黑字,清清楚楚,公平买卖哪有反悔的道理呀!如今说要收回,这不是要了我等的命嘛!”他的声音带着哭腔,在空旷的府衙内回荡。

    另一位身材魁梧、胡须花白的老者,怒目圆睁,声音如洪钟般响亮:“去年朝廷危急之时,缺兵少粮,是我们这些家族,冒着天大的风险,派乡勇去南京保卫朝廷。老朽一家去年就付了5200两银子的税赋,要人给人,要钱给钱,对朝廷那可是忠心耿耿呐!

    结果朝廷却要我等退田,朝廷就这样对待我等这些忠心之士,不怕寒了天下人的心吗?

    这天下是与士大夫共天下的,不是与那些泥腿子共天下的。凭什么要我们拿出土地,朝廷也不能如此不讲道理啊!”

    还有一位老者,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走上前,脸上挤出一丝苦涩的笑容,打起了苦情牌:“文起,你可是地地道道的苏州人呐!你能有今日的成就,那可都是家乡父老支持的结果啊。如今你当了阁老,不给家乡带来点好处也就罢了,反而带着5000士兵来到苏州,这是要干什么呀?

    是想杀了我们这些老家伙,还是想屠戮自己的家乡?要杀你就杀老朽吧,反正我也没几年好活了。”他说着,老泪纵横,身体也跟着摇晃起来。

    这些文震孟的父老乡亲,或是威胁,或是打感情牌,就是想让朝廷承认他们半年前购买的土地。

    苏州知府陈洪谧站在一旁,面露尴尬之色,神情略显紧张,不时用擦拭着额头的汗珠。看到场面愈发混乱,他赶紧上前道:“各位父老请息怒,文阁老来此也是为了赈济苏州的灾情。”

    陈洪谧为福建同安人,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他在担任苏州知府期间,有着一定的作为和声誉。其为官清廉且有治才,致力于地方的治理与发展,在维护地方秩序、促进当地民生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但他毕竟是个封建的官僚,到了王朝末年,苏州的土地大部分都被当地的大族霸占,他想有所作为,也只能在螺壳里面做道场,最多限制一些大族欺压百姓的举动。

    但一遇到天灾人祸,要救济几十万灾民,这个问题就超出他能力范围之外了,他就没有办法对付全府的大族,也不可能学着大同社带着百姓造反,只能看着苏州的灾情一步步恶化,百姓卖儿卖女,流离失所。

    文震孟的到来其实让他松了口气,终于有人能够接管苏州的乱局了。

    “有他这样赈灾的吗,我等公平买卖的土地居然要作废,还要把地分给灾民,天下有这样的道理吗?”

    文震孟可能真被这些家乡父老的抱怨给激怒了,他睁开眼睛神情严肃道:“有,还有比这更血腥的道理”

    这话音一落,府衙内顿时安静下来,那些哭诉的老者也不再哭了,甚至连喘气都不敢大声,这6个字对他们来说是不可明说的禁忌。

    文震孟却加大语气道:“你们要不要去江北看一看,看看江北的士大夫还有几家的存在了,要不要给你们这些老朋友去上柱香?看看他们的坟头草长得几尺高,给他们清清坟。”

    “你们是某的父老,没错,但苏州的百姓不是某的父老,你们看看这半年来你们做的事情,这是人能干出来的事情,朝廷不要求你们赈灾,这不是你们的责任,但你们居然卡死了,不允许朝廷来赈灾,朝廷组织了一批运灾粮运过来,结果被土匪抢了,苏州土匪真厉害,上千士兵抗压的粮草都被抢走了。”

    “你们这是想干什么?是想逼反全苏州的百姓,让他们领着大同社的人把你们全吊死。”

    “我们这是公平买卖,又没有欺压人。”

    文震孟冷笑道:“粮食价格翻10倍,地价跌10倍,这就叫公平买卖。

    那徐晨也是按律行事,按他大同社的法律,枪毙了大同社治下的士绅,你们做的事情也足够枪毙十回。

    你们觉得现在苏州的百姓是愿意跟着徐晨还是愿意跟着你们?”

    “我看你们是老糊涂了,也不看看现在是什么时刻,大同社在江北已经屠杀了上百万士绅,他用士绅的财产和土地收买民心,你们倒好,还生怕徐晨不得民心,硬要把人往大同社那边推。”

    “现在在这里胡搅蛮缠,混过去了又怎么样,朝廷被你们弄的没钱养兵,打了败仗,弄得大同社百万大军打过长江,大明亡了,我无所谓,大不了做个平头百姓,学着李标每隔一段时间写一篇思想体会,在大同报上丢人现眼,但好歹可以活着。

    但你们!!

    手中的土地越多,死的越惨,想想扬州城外的那些坟,你们是不是也想成为其中之一。”

    “不想被吊死,就给我老老实实的把田退出来,把那些高利贷契约全给我烧掉,把那些佃户的儿女通通放了。”

    而后文震孟对苏州知府陈洪谧冷哼一声道:“去年到今年为止的所有地契买卖全部作废,高利贷也全部作废了,有敢拿着去年高利贷讨要钱财的,不管是谁全部抓起来。”

    陈洪谧道:“遵命!”

    文震孟最后冷哼的声音吓得所有人都不敢喘气,等他离开的时候,这里再次才活跃起来。

    “这小子官当大了,脾气也变大了。”

    “是啊,以前多知书达理的一个有为青年,现在已经变得六亲不认了。”

    “那这地契还退不退?”

    “退吧,退吧,不处理,这道坎子怕过不去。”

    “我早就说过不能做的这么绝,平价买一些土地就算了,怎么能把朝廷的赈灾粮也隔绝在外,这一下直接惹怒了朝廷,我听说侯恂都打算派祖大寿来,要这个土匪来了苏州,大家的家产都保不住了。”

    “现在在这儿放马后炮,当初资政会议的时候,你不一样投了赞同票,谁能想到这小子不但不帮我们,还帮朝廷。”

    “官越大,越六亲不认,今天算是见识到了,说起来我还是他叔爷。”

    现场再次出现了一阵对文震孟口诛笔伐之声,陈洪谧只能装作听不见,苏州的大户都相互联姻,这里不是文阁老的大舅,就是文阁老的姥爷,他能怎么办。

    苏州城外,虎丘山。

    虎丘是吴中第一名胜,春秋时的吴王阖闾死后,即下葬在虎丘。秦始皇扫灭六国,一统四海之后,曾登临虎丘览胜。唐代诗人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凿山引水,于虎丘修七里堤,以后历朝也对此地多有营建,使得虎丘景致更为秀美,以致后世文人皆认为到苏州而不游虎丘,实属憾事。

    江南文峰鼎盛,虎丘多次举办文坛盛会,江南学子在此议论天下时政,使得虎丘大会的名声一时间享誉天下。

    此时此刻,虎丘山上,儒服葛袍的书生文士络绎不绝。千人石处,聚满了上千读书人。

    苏州的士子正用崇拜的眼光,围在中央的一个读书人,他就是从中原回来的张溥。

    当初复社他们声势浩大的去了北方,虽然在和大同社的比试当中基本上完败。

    但这并没有有损张溥的名声,毕竟他们要面对的是天下最强大的枭雄,失败是可以预料的。

    但张溥他们和大同社硬生生的比了三个月,并且敢直面徐晨这个杀人魔王,江南的读书人谁不说一句:“天如先生,胆识过人。”

    更关键的是,张溥从北方回来之后,闭关三个月时间,写了一篇富国强兵疏。

    开篇第一句就说天下之大事首要在兵事,想要强兵必须均田,而后他就以大同社和辽东女真人为例,介绍他们的兵制,田制为例。

    女真人在辽东不过百万人口能征召10万大军,大同社控制关中也只有几百万人口,但发动大战却能征召出20多万大军,关键这两支大军都是极其精锐,朝廷面对这两股势力的军队不堪一击。

    然后他得出结论有田产者有恒心,想要士兵有战斗力,就必须给士兵分地。

    当然他也贬低了像大同社那样均田太过于极端不可取,女真人屠杀辽民分地,更是率兽食人之事,更加不可取。

    而后他给出来的方法是由朝廷赎买土地分给士兵,那土地原本的主人可以得到朝廷的欠条,朝廷从每年土地得到的税收当中拿出一部分银子,分20年或者30年时间把购买土地的钱给士绅。

    士兵有土地就有了保家卫国的决心,士绅也得到了银钱,朝廷有着一支强大的军队保卫,可谓是一举三得。

    当然这样做大明士绅肯定不满意,他想到的方法就是发展产业,他介绍了一下大同社这些年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关中产业迅猛发展的情况。

    而后认为士绅可以把获得的钱财投入到产业当中,朝廷开放所有的山海池泽,允许天下人投入建设,发展产业,开海允许天下人自由的向天下万邦贩卖货物。

    虽然上面说的这些产业本来就已经被他们开发,但从法令来说还是属于皇家的,郑芝龙这些人还是属于走私范围,他们做的事情都属于名不正言不顺。

    而现在张溥在法律上承认他们发展这些产业的自由,也允他们去海外贸易。

    说完军事和田地与经济之后,他在政治上主张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而非一人之天下,当今之事民智大开,圣天子只当拱垂而至,退进幕后,天下大事由内阁行共治之法。

    允许天下人自由结社,选拔出有能力,有道德的贤者进入资政会当中,监督百官行政。

    他的这些军事,政治,经济主张基本上是山寨大同社的,不过在这基础之上,退了一步,既不想彻底打倒皇权,又不想让皇权继续压在天下人身上。

    去年北方旱灾,洪灾,瘟疫,地震频发,不少人都幸灾乐祸,结果这么大的灾害却轻易被大同社平复,没死多少人,也没造成当地的动荡。

    去年11月大同社在公民议会上,向天下人宣告,大同社收了一亿石粮食,五千多万两税收。

    这是直接让南方的读书人失去希望,任何一个有常识的人都知道,打仗打的就是钱粮,现在大同社兵精粮足,朝廷却四分五裂,他们怎么抵挡大同社。

    所以很多读书人,在这段时间跑到了江北,再不喜欢大同社也没办法,他们走出一条正确的道路。

    而现在张溥的富国强兵疏,简直是他们指路的明灯,让他们看到看到一条不同大同社的道路。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521/1111079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