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 第357章 ,末日乱象与成为其中的一份子

第357章 ,末日乱象与成为其中的一份子


天刚破晓,盛京的天空还弥漫着一层薄纱般的雾气,皇太极便带着亲卫策马而出。此次出行,皇太极先在城郊巡视一番,盛京外已经有一些壕沟,小型的城堡组成的防线。

    虽然工地上不时响起的皮鞭和哀嚎的汉人百姓让他感到不适,但为了这场大战,只能让这些汉人百姓牺牲了。

    看完盛京各个工事情况,他又去盛京附近的村落视察。马蹄声在寂静的清晨格外清晰,一行人很快就来到了距离盛京不到十里的一个村落。

    然而,还未等他们进入村子,一股刺鼻的血腥味便扑面而来。皇太极心中一惊,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他勒住缰绳,目光紧紧地盯着眼前死寂一般的村落。村落里没有一丝生气,原本应该鸡鸣狗吠的场景此刻却安静得可怕。他的亲卫们小心翼翼地进入村子,不一会儿,便开始从屋子里一具一具地往外搬尸体。

    这些尸体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男女老幼皆有。他们的面容极度扭曲,仿佛在临死前遭受了巨大的痛苦和恐惧,很快,上百具尸体就铺满了村子里的晾晒场,场面极其骇人。

    皇太极瞪大了眼睛,他万万不敢相信,在离盛京如此近的地方,竟然发生了如此惨绝人寰的屠村之事。这代表着金国基层的秩序已然开始崩溃,这是他无论如何都不能容忍的事情。

    皇太极强压着心中的怒火道:“怎么回事?”

    站在一旁的岳托皱了皱眉头,想了想后靠近皇太极,小声说道:“大汗,最近盛京郊外多乱党,此地危险,您安全要紧。我等先行回城。”

    皇太极听后,内心一紧,岳托的意思这样的事情,不止发生一起,最起码他已经见过多次了。

    他怒极反笑:“天子脚下出现这么多乱党,我大金国看来是真要亡国了。”

    岳托赶忙解释道:“大汗,这里的百姓在唱,‘三月三,龙抬头,满城鞑子不留头’,这可是叛逆之歌啊。当地的佐领尼亚哈发现此事之后,立即抓捕村民进行审问。结果发现这些村民都在暗中传唱着这首歌,而且没有一人上报此事。却没有想到,尼亚哈以背叛金国之罪杀光了他们。”

    皇太极的脸色变得更加阴沉,冷脸道:“一首儿歌就要屠村,那要是这首儿歌是在盛京唱的,他是不是也想把朕的盛京屠得干干净净?把尼亚哈带过来。”

    四周的几个亲卫迟疑了一下,但看到皇太极那愤怒的神情,显然知道他不会是要奖励尼亚哈。

    岳托见状,着急地说道:“大汗,这个尼亚哈是正蓝旗子弟。前年他的长子死在了盖州,去年他的幼子又死在了朝鲜,他家已经绝后了。但今年尼亚哈依旧入伍成为了正蓝旗的士兵,这可是我金国的忠良。现在正是用人之际,您就宽待这一次吧。”

    皇太极严肃地看着岳托,说道:“越是在这种生死存亡的时刻,我们女真人越是不能自乱阵脚。再这样弄下去,大同军还没打过来,金国遍地就都是叛乱。”

    没过多久,亲卫们便押着一个邋遢的汉子过来了。这个汉子正是尼亚哈,他看到皇太极后,马上行礼道:“奴才,尼亚哈见过大汗!”

    皇太极目光犀利地看着尼亚哈,严肃道:“为什么要屠杀村子?”

    尼亚哈挺直了身子,大声说道:“这个村子已经背叛了金国,奴才就是在围剿叛逆。”

    皇太极冷笑一声:“连妇女和孩童也要背叛我金国?朕就这么不得人心?还有你说他们是乱党,但整个村子找不到一件兵器,他们打算拿着一群农具造反不成?”

    尼亚哈听后,怒目圆睁道:“汉人皆该死,奴才这不过是替大汗消除隐患而已。现在不杀他们,等大同军打过来,就轮到他们杀奴才的人。大汗您听听他们唱的歌,‘三月三,龙抬头,满城鞑子不留头’,叛逆之心昭然若揭。”

    皇太极看着尼亚哈那愤怒且充满仇恨的脸,失望地说道:“你这是不是为了金国,你这只是想报复。”

    尼亚哈咬牙切齿道:“奴才两个儿子都死在汉人手中了。难道不该报复吗?贝勒爷说的没有错,就应该先杀光金国的汉人,再和大同军决战。”

    皇太极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压抑自己的怒火,他只是已经极其后让莽古尔泰这个莽夫重新参政,他是想拉着所有人都下地狱。

    皇太极看着尼亚哈严肃说道:“你这只是想报复,却没有一丝想着金国。来人,尼亚哈屠杀我金国的百姓罪不容诛,但念其二子为国效忠,判其绞刑,以留全尸。”

    此言一出,周围一片寂静。尼亚哈瞪大了眼睛,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而岳托想要劝说道:“陛下!”

    但皇太极制止后面的,而是看着侍卫道:“还不动手,是想等朕亲自动手。”

    亲卫只能拉走尼亚哈,尼亚哈大喊道:“大汉你会后悔的,汉人都不可信,今天不杀他们,明天他们就会屠杀我们女真人。”

    发生了这样的事情,皇太极再也没有心情巡视了。而是回到了盛京,派遣侍卫调查一番,才发现像这样屠村的事情居然已经发生了十几起,只是下面的将领故意封锁消息,所以他才不知道。

    而且盛京各个工事开工不到半个月时间,就已经死了上千民夫,这显然不是一个正常的数。有很大一部分女真将领被莽古尔泰影响,加上金国这几年屡屡在战场上受到重创,青壮多有死伤,几乎家家戴孝,现在这股仇恨彻底被引爆出来了。

    但皇太极知道这样只是自寻死路,他一方面把莽古尔泰踢到辽阳城当中,让他和代善一起守着前线。

    另一方面在崇政殿召集岳托,阿济格,豪格这些心腹严厉的警告他们屠杀自己治下的百姓,只有曹操这样的失败者才做出来,要他们严抓军纪,再有发生这种屠村之事,民夫大量死亡之事,他们全要受罚。

    而后皇太极亲自侍卫抓了上百女真士兵,当着所有人的面,每人打了三十大板,这才终于有点制止了旗人胡乱杀人的举动。

    大同十年(公元1634年)三月二日,河南行省,黄河一处滩涂。

    虽然中原的冰雪开始消融,但是初春的气候依旧有几分寒,只有在中午之时,太阳当空,才有几分暖意。

    徐晨来到一块黄河的滩涂上,朱之极拿着一把铁锹,在这滩涂上产下一大块沙石的土壤,而后拍碎,再用一根木棍挑开这些碎了的土道:“元首您看,这些都是蝗虫卵,某这一铲下去虫卵多达上百粒,而这一片沿着黄河几十里的滩涂,其土壤下的蝗虫卵只怕达到亿万之数。

    而关中,河南行省,山东行省,像这样大型滩涂有几十处,小型的滩涂难以计数,但这些滩涂全是蝗虫的产卵地,如果今年开春雨水偏少,这些蝗虫就会爬出来,形成一股前所未有的蝗灾。

    属下这半年时间,沿着黄河两岸,走遍了中原三省,很难找到没有蝗虫卵的滩涂,去年的蝗灾虽然可怕,但主要集中在关中,但如今蝗虫已经扩散到整个北方,今年要是再爆发蝗灾,其规模远远超过去年十倍。”

    徐晨看着这一颗颗白色的颗粒,眉头紧皱,说句实在话,他对蝗灾没有什么概念,毕竟他生活的那个时代,就在新疆爆发过一次蝗灾,据说弄了十几万只鸭子过去就灭了。

    来到这个世界之后,陕北关中也爆发过两次小型的蝗灾,但轻易被镇压下去了,所以他还真没太重视。

    只有去年铺天盖地的蝗灾,终于让徐晨有了切身的体验,一座山几天时间就被吃的光秃秃,的确是恐怖至极。

    今年如果再爆发比去年还猛烈的蝗灾,中原的粮食就要完蛋了,要是没挡住这场蝗灾,大同社所有的战略都要重新制定了。

    徐晨对蝗灾的重视第一次提到和旱灾一个等级,果然明末这个地狱副本不是那么好打的,好不容易水利设施有点起色,又闹起蝗灾了,而且一次比一次严重。

    徐晨询问道:“朱先生既然已经发现了这场蝗灾爆发的预兆,我大同社该如何制止?”

    朱之极道:“现在组织百姓,翻耕各府县的滩涂,把虫卵全部暴露出来冻死。”

    二就是多圈养鸡鸭等禽,一只家禽半年时间能吃几千只蝗虫,这些家禽就是蝗虫天然的敌人。”

    就在这个时候一群小鸡仔被朱之极的学生赶过来,它们发现了这群蝗虫卵,激动的着啄食起来,没多久就吃的干干净净。

    朱之极继续道:“从现在开始严密监察各地蝗虫的数量,只要发现蝗虫就开始扑杀,不能等他们成虫,蝗虫一旦成虫就有毒,他们就几乎没有天敌,更关键的是成虫之后他们就可以产卵,一对蝗虫能产几百粒卵,最少半个月,最多一个月新的一批蝗虫又会出现。

    不能在最开始就控制住蝗虫的数量,那到后面就根本控制不住,只能看着它们肆虐,吃光所有的东西。”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徐晨道:“朱之极,我以元首府令,任命你为治蝗总督,从今天开始你就上任。要北方各省都要安排专门的治蝗司曹,每县最起码要有一人指导专门的灭蝗事务。”

    朱之极行礼道:“遵命!”

    徐晨继续道:“治理蝗虫是今年大同社的第一要务,我会让整个大同社都配合你的行动,有谁敢阳奉阴违违反你的命令,你马上上书给我,我亲自去处罚这些不遵守命令的官员。”

    朱之极郑重道:“属下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徐晨道:“我大同社不搞封建君臣这一套,你真正要鞠躬尽瘁,死后已的人是这片土地上的百姓。”

    “遵命,属下定会为民朝的百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想了想朱之极道:“元首,属下这一套治蝗之策,也只是治标不治本,属下思考几年认为,黄河才是天下蝗虫泛滥的源头,每次黄河发大水,都会凭空制造出大量的滩涂之地,而这些土地就是蝗虫产卵,想要彻底根除天下的虫灾,一方面要治理好黄河,让黄河不再泛滥,减少新的滩涂地产生,另外一方面这是要把这些滩涂地治理好,让蝗虫失去产卵之地,只有如此标本兼治,才能彻底根治天下的蝗虫。”

    徐晨了然的点点头,后世天朝再也没爆发过蝗灾,天朝因为工业大发展,加上新修水利设施,黄河不要说发洪水,断流的时候反而更多了。

    他记得自己读书的时候,说过黄河断流,最长的一次整整断了100多天,一年的1/3时间都干枯了,哪里还有爆发洪水的可能性?

    同时几十年新修水利,治理黄河的盐碱地,把这些土地都变成了良田,他原本以为这些只是增加了粮食,却没想到还直接把蝗虫给消灭。

    大同十年(公元1634年)三月十日,河南行省,孟津,第一农场。

    洛阳府的官吏骑着马,来到了农场当中,传达命令道:“元首府有令,命令孟津第一农场,想办法在一个月内孵化十万鸡鸭苗。”

    高俊吃惊道:“十万?且不说这么短的时间难以孵化完成,就算是真孵化出来了,这么多鸡鸭苗吃什么喝什么,总不能让它们饿死吧?”

    文吏苦笑道:“元首府传来消息,今年中原可能又要大规模的爆发蝗灾,元首已经任命朱之极先生为治蝗总督,这些家禽就是治理蝗虫重要手段之一,只要孵化出来,你不用担心这些家禽的口粮,元首府会把这些家禽分发给农户。”

    听到又要爆发蝗灾了,所有人都震惊无比,去年才爆发了,今年又来,这是要把人逼死的节奏。

    农场教喻马明道:“我等遵命,并在一个月内完成元首的命令。”

    高俊不满道:“胡乱答应什么,我们的小孵化房,一批只能孵化上千只鸡蛋,哪怕改造一下,弄个三四千就是极限了,鸡蛋孵化要大半个月时间,鸭蛋更是要一个月,我们连1万只鸡鸭苗都未必弄得出来。

    你昏了头了,十万的数字你也敢乱答应下来,做不到且不说,坏了元首的大事怎么办?”

    文吏道:“高厂长放心,元首下发了专门的治蝗资金,你们农村全以申请全力建设孵化房。”

    高俊道:“既然是元首的大事,俺老高就全力以赴吧,这段时间俺就睡在孵化房。”

    与此同时,王家寨。

    新乡抗旱会长王兴也得到命令,带领全乡的男女老幼来到一片滩涂,此地已经汇聚了全县五千青壮,所有人排着队列。

    一个穿着长衫的读书先生,先说了一下召集他们的目的,是为了铲除他们脚底下这片,蝗虫的产卵地,防止蝗灾爆发。

    下面排队的村民们听到又要爆发蝗灾有点惶恐,去年虽然闹旱灾,他们本还有一些收成,因为爆发了蝗灾,所有的庄稼不得不提前收割,普遍粮食减产,好在秋收之后粮食保住了,再加上朝廷减了税,大家才吃了几顿饱饭。

    却没想到今年刚开春,大家正打算鼓足勇气大干一场的时候,蝗灾又来了,而且听这位先生的意思,今年的蝗灾比去年的更大,一时间大家都不知所措了。

    孟津县令冯晓大吼道:“面对灾害,祈求老天爷降雨,祈求黄虫神放过我们,是一点用处都没有的。”

    冯晓举起自己手中的铁锹道:“老天降下旱灾,我们就修建水渠抗旱,爆发了蝗灾,我们就提前消灭蝗虫,想要抗击灾害,想要保住粮食,想要活下去,只能靠我们自己的双手,本官正式下令,为了防备蝗灾,全县正式进入战备状态当中,所有人向着蝗虫进攻。”

    “进攻,进攻!”冯晓终于鼓舞起村民的士气,他们也学着县令的模样,把铁锹举起来大吼道。

    而后全县各乡,村划分了属于自己的滩涂,用铁犁把滩涂给翻过来,用铁锹把土一锹锹铲出来翻转。

    而在队伍前方的金圣叹激动道:“这才是真正的公民之国该有的情况,我好像看到了圣贤记载三代之治时期的场景,大禹治水,愚公移山,我天朝百姓面对灾害从来都是人定胜天。”

    去年他们一直待在王家村,一直到冬季才回去,而后金圣叹写了有关王家村记事。

    在北方没有太大的影响,因为大家差不多都是这样过的,不用看报纸,看自己的日常生活就够了。

    不过明镜报在江南读书人群体当中却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有人认为金圣叹去了北方之后,已经成为了徐晨的妄臣,要不然的话如何会如此谄媚徐晨,他已经不是往日的狂生了,但去过北方的读书人却反驳这就是北方农村的日常,双方因为此事争论的非常激烈。

    今年金圣叹他们又来了,就是想看看王家村在遭遇旱灾,蝗灾之后的变化,却没想到看到这样万众一心的场景。

    黄宗羲脱下了自己的长袍道:“某以为,与其说这些无用之事,不如拿起铁锹干,能弄死一蝗虫,就能多拯救百姓的口粮。”

    这种让人热血沸腾的场景让黄宗羲觉得自己不能再置身事外,他想加入其中,成为其中的一份子。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521/1111077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