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 第363章 ,用价值观代体系代替宗藩体系

第363章 ,用价值观代体系代替宗藩体系


大同十年(公元1634年)七月十二日,中原大地,黄河工地。

    天空宛如被一块巨大的蓝色绸缎严丝合缝地覆盖着,没有一丝云彩的点缀,唯有那轮炽热的太阳,像一个熊熊燃烧的大火球,高高地悬挂在苍穹之上。

    它毫不留情地释放着无尽的热量,如同一头凶猛的野兽,疯狂地炙烤着大地。大地被烤得滚烫,仿佛一块即将被烧红的铁板,水汽从地面蒸腾而起,使得空气都扭曲变形,如同梦幻般的海市蜃楼。

    站在高处俯瞰,视线下方是一幅壮观而又忙碌的景象。上百万的民夫如同蚂蚁搬家一般,在工地上辛勤劳作。

    他们来自中原各地的村庄,被召集到这里参与这项浩大的工程。这些民夫们衣衫褴褛,汗水湿透了他们的后背,黝黑的皮肤上闪烁着汗珠的光芒。他们手中握着铁锹、镐头等工具,奋力地挖掘着泥土,每一次挥动都带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渴望。

    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一条宽阔而漫长的河道已经初具雏形。这条河道宽达几里,长几百公里,如同一条蜿蜒的巨龙,静静地卧在中原大地之上。

    经过三年的不断挖掘和延伸,这条古黄河河道已经快要延伸到山东境内的济水河上游,只剩下几十里的路程就可以彻底打通。一旦这条河道打通,黄河将改道向北,淮水再也不会被泥沙淤积,北方也将多了黄河这条宝贵的水源。

    黄河两岸的农户们对这项工程充满了期待,在大同社的宣传下,他们知这项工程的意义,只要黄河改道向北,他们的家乡就可以多一条黄河水源,面对旱灾的时候,就能保住更多的粮食。

    粮食,对于农户们来说,是心中的头等大事,是他们生存的根本。因此,在这项工程越接近完工的时候,民夫们的干劲就越足。甚至主动延长了在工地上工作的时间,每天天不亮就来到工地,直到夜幕降临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休息的帐篷。

    “滴滴滴!”突然,一阵清脆的哨声打破了工地的喧嚣。

    “休息一刻钟,所有人放好工具,队长清点好工具。”管事的声音洪亮,传播的极其遥远。

    听到这哨声,工地上的农户们立刻按照命令,把自己手中的铁锹、镐头等工具整齐地放在一旁。然后,他们纷纷走向工地上的凉棚,三三两两地坐在地上。

    他们迫不及待地把自己身上的短衫脱下来,用毛巾擦去脸上和身上的汗水。接着,他们打开自己的水壶,美美的灌上一口水,滋润着干涸的喉咙。

    在这些凉棚周围,时不时飞起一些蝗虫。这些蝗虫虽然没有去年那么多,但比平常还是多了好几倍。

    有的蝗虫甚至直接撞在农户的身上,石头愤怒地抓起一只撞在自己身上的蝗虫。狠狠地丢在地上,用脚用力地踩死。“这该死的祸害!”

    一旁闭目养神的老刀叔缓缓睁开眼睛,叹了口气说道:“没用的,你踩死一只地下就会爬出上百只。”

    老刀叔的话让石头有些无奈,但他还是不甘心地说道:“能少一只是一只。”

    就在这时,一群半大的鸡仔从凉棚的角落里跑了出来。这些鸡仔如同一个个小精灵,在工地上欢快地穿梭着。它们对着那些蝗虫一抓一个准,一口就吞一只,马上又飞扑向下一个目标。

    很快,石头他们休息凉棚四周的蝗虫,不是被这些鸡仔吞噬就是逃到其他地方。石头看到这一幕,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道:“干的好。”

    其他农户看到这些鸡仔也是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今年的蝗灾没有像去年那样爆发,他们夏收的粮食保住了绝大多数,这些鸡可谓是最大的功臣。

    最关键的是,这些家禽吃蝗虫长得快,下蛋多。工地上的伙食标准明显提高了很多,蛋汤里面的蛋花变得更多了,甚至时不时还有鸡蛋羹。每十天就有一个肉菜给他们补充油水,肉菜里面绝大多数都是鸡鸭肉。这让民夫们吃得比自己家还要好,以至于村里面来工地的名额都要抢了。

    休息的时间里,民夫们开始闲聊起来。石头兴奋地说道:“要说天下就是元首他老人家最厉害,女真人肆虐辽东几十年,最后被元首他老人家随便派一支军队就给战胜了。”

    “元首他老人家可是天上的神仙下凡,那皇太极怎么可能是元首的对手。”一个村民附和道。

    5天前,报捷的使者骑着快马来到了工地。使者带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在辽东肆虐的女真人已经被大同军击败了。为了庆祝这场胜利,工地上还专门办了一场庆祝会。民夫们在庆祝会上欢呼雀跃,当初女真人肆虐直隶的时候,他们也是胆战心惊。

    明朝的勤王大军,也把他们的村子祸害了一遍,可以说这些村民既仇恨明军,又痛恨在辽东的鞑子。

    现在好了,朝廷被大同社覆灭,那些祸害他们的明军被元首审判,该枪毙的枪毙,该关押的关押。现在辽东的女真人也被灭了,对农户来说,以后日子会越来越好。

    石头突然询问道:“据说元首想要迁移中原的百姓去辽东,一户给100亩土地,大家有想去的吗?”

    他的话引起了民夫们的热议。“辽东太远了,还有蛮子,只怕不安全吧。”一个村民担忧地说道。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恐惧和犹豫。

    其实这个话题已经不是今年才开始流传,去年他们在工地当差的时候,就已经有流传这事情,只是当时女真鞑子还没覆灭,大家都不敢去,今年讨论的热度明显更高。

    而且还有管事对他们科普,说辽东的都是黑土地,比中原最肥沃的水浇地都要肥沃。

    最开始农户是不相信,辽东这样的蛮荒之地,女真人都是打猎,这样的土地能有多肥沃?

    管事马上道:“哪怕是最上等的土地耕作长久也要休养一段时间,中原的土地我们老祖宗耕作了几千年,再肥沃能肥沃到哪里去?”

    “辽东的土地就不一样了,那些野人根本不懂种地,从古到今积累的肥力还在那土地当中,那土地自然肥沃了。”

    工地上的农户一想,还真是这个理,中原的土地种了几千年,肥力肯定下降,野人又不懂种地,那几千年来积累的肥力肯定都在土地当中。

    管事继续道:“俺听人家说在辽东插根筷子也能长成树,还有什么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哪怕是打猎也能养活一家人,现在辽东没有战事,先去辽东的人就能占到最肥沃的土地。”

    就是因为这些故事的流传,农户们对辽东也有一丝向往,逐渐形成了讨论辽东的风潮。

    石头道:“金国都被我们灭了,哪里还有什么不安全的,关键是这次可以分100亩土地,据说辽东也不像中原这里动不动就是旱灾,蝗灾,虽然偏僻了一点,冷了一点,但这一年的收成就是上百石,民朝收税低,一年能得七十石粮食,当年俺们村的地主胡有才一年也不过就能赚这么点粮食,去了辽东俺也可以当地主了。”

    听了石头的话,又有不少人心动了。100亩土地对农户的诱惑太大了,只要分得了这么多土地,他们也可以过上以前地主家的日子。有头牛,娶个媳妇,生几个娃,然后在这100亩土地上耕作,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小日子。这对普通农户来说就是一生最高的理想。

    其实石头是想去辽东的。中原虽然分了地,但他们村的人口太多了,一户只分了二十亩地。本来这些地没有地租,只交三成税,足够养活一家老小了。但偏偏这两年中原旱灾、蝗灾不断,粮食收成不尽人意。石头一家虽然不至于饿死,但也的确处于吃不饱饭的状态。

    他正是最能吃的年纪,饿肚子的感觉实在不好受。所以当他听到在辽东可以分100亩土地的时候,就有了移民到辽东的想法。当然,去一个陌生的地方,他内心也有些害怕,所以想动员更多的乡亲和他一起去辽东。

    一直没开口的老刀叔沉思了片刻,缓缓说道:“俺也准备报名去辽东,俺有两个娃,现在分的地还能养活他们,但等俺两个娃长大了,只怕他们又会和以前一样,连个饱饭都难以吃到,去了辽东,哪怕后面分家,他们一人也能分到50亩土地,一辈子也就不用担心饿肚子了。”

    老刀叔的话让那些家里有两三个娃,尤其是男娃的农户们心动了。他们觉得去辽东才是保住以后家族几十年吃饭的大事。

    一时间,他们议论的话题反而变成了,辽东有没有这么多土地以及如何在辽东扎根的事情。民夫们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100亩土地该种哪些粮食?如何合理的耕作?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对辽东的憧憬和期待。

    黄河工地,总指挥部。

    李文兵在今日赶到了黄河工地,探马只是带来了辽东战胜的捷报,他则亲自带来了此次辽东大战的详细经过,和大同社高层对辽东接下来安排的意见。

    徐晨道:“三大都护府的确没有必要,把辽西都护府合并到辽东都护府当中,命令警卫师,火炮师回京,任命孙可旺为新的辽东都护府都督,都护府的编制暂定两个师。”

    “朝鲜都护府继续保留,都督仍是张献忠,命令他上报500名优秀的朝鲜军官,送到京城来培训,让他用这些学员组建大同社。”

    李文兵愕然道:“大同社?”

    帐内其他的人也一脸愕然的看着徐晨,想不明白元首为什么要干涉藩国的政务?

    徐晨点头道:“我们大同社没有帝王,我们天朝几千年来建立的宗藩体系就失去了核心。但我们大同社不可能关起门来只过自己的日子,不和外界联系,更不可能放弃祖先几千年来为我们积攒下来的财富,放弃这些藩国,那就要换一套新的体系来取代原本的宗藩体系。”

    “我的想法就是把大同社的组织模式扩充到其他的藩国体系当中,把原本的贵族体系,变成各国的大同社联盟,朝鲜就是第一个实验的对象。”

    等统一江南之后,大同社就要准备对外扩张了,这不是几个人的意志可以扭转的,只要发展工业化,庞大的工业体系,就会逼着统治者寻找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不断的扩张自己工业体系当中的市场,这种扩张的终极形态,就是后世的全球化大市场。

    但英格兰,法兰西的那套殖民体系,历史上已经注定失败了,徐晨也不喜欢杀的血流成河的殖民模式,当然最重要的是这种模式也供养不起民朝这个体量,现在天朝的总人口大致在两亿上下,全球的总人口也大致在4~5亿左右,可能人数会比自己想象的多一些,但不可能超出一个量级。

    英格兰能找到几十倍的殖民地大同社是不可能找得到的,所以殖民模式的道路最开始就被徐晨放弃了。

    后面这是两种价值观的争霸模式,徐晨当然选择自己更熟悉的模式了。

    所以要用大同社横扫各国的封建贵族体系,把土地分给农户,而后按照各个地区的特长分配产业链,把他们融入到天朝的产业链模式当中。

    这既是为了推广价值观,也是因为农户的购买力比几个贵族更高,更重要的是有这些贵族,封建制度就很难瓦解,这套制度的根基,小农经济也很难摧毁,全球大市场自然就无从说起。

    朝鲜国就是第一个实验的对象了,当他成功之后,大同社就会带着海军一个个复制这样的模式。

    李文兵等人尚不能理解价值观和全球大市场这些尚未发生的事情,但老祖宗留下来的几十个藩国,这些却是他们认可的重要财产,以前他们还没想出该如何统治这些藩国。

    现在徐晨直接给他们指明了方向了,直接培养这些藩国当中的大同社成员,用他们来取代原本藩国的贵族体系,建立一套属于他们大同社自己的体系。

    洪承畴想了想道:“元首,属下以为现在就可以让海商去日本,接触一些对德川幕府不满的人,把他们带到京城来培训,为未来做准备。”

    随着德川幕府的海禁,大同社内部对他们不满的人越来越多了。尤其是刘永,大同社的粮食本就不多,德川幕府海禁直接让大同社失去了一个粮食渠道,北方的海商也失去了最重要的市场。

    徐晨道:“可以给这些海商下达命令。”

    日本人徐晨自然不会放过了,不说未来的仇恨,就这几百年,日本的倭寇肆虐沿海杀了多少汉人,还有几十年前丰臣秀吉入侵朝鲜,想要借助朝鲜入侵中原。

    这就是家门口的一个祸害,现在不趁着实力强彻底打服他,让他做中原的狗,难道还学着历史上被他反咬一口不成,等大同军海军舰形成战斗力之时,就是大同军舰队兵临江户之日,打小日子连借口都不需要找。

    洪承畴道:“属下这就去通知北方的海商。”

    徐晨继续道:“辽东汉人数量的要增加,让刘永做好去辽东移民的准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100亩土地对农户的诱惑还是极大,看看今年能不能迁移三万户农户去辽东。”

    徐晨加重语气道:“一定要准备好足够的粮食,布匹,在辽东也要准备好房屋,我们大同社迁移百姓去辽东是为了让他们有更好的生活,也是为了守卫边疆,不是让百姓去辽东冻死饿死,一定要做好后勤的保障工作。”

    封建时代的移民实边后勤保障做的非常差,动不动饿死两三成的农户,大同社的组织力虽然比封建王朝要强一些,但没准备好后勤运输保障一样会死人,毕竟这个时代的辽东动不动零下三四十度,一般的百姓很难扛得住这样的低温。

    他想了想道:“今年还是先移民1万户,在辽东打好基础再说。”

    李文兵点头道:“遵命!”

    徐晨继续道:“常五的改土归流的意见,极其正确,辽东这几百年的乱局就是因为汉化的不够彻底。

    辽东在战国时期,就被我们祖先开拓,后面更是经过了秦汉几百年的大开发,哪来的什么女真,不过是一些胡化了的汉人,现在是他们认祖归宗的时候。

    全面在辽东推广汉字,汉语,禁止说建州真人,西海女真,野女真这样的话,文件上更是不能出现,大同市的教育资源也要在辽东加大,要多建立蒙学推广汉话,要在10年内让辽东遍地都是说汉语的人。”

    李文兵皱眉头道:“只是辽东现在已经没多少汉人,有学问的汉人更是寥寥无几,想要大量在辽东建立蒙学只怕有点难度。”

    洪承畴想了想道:“元首,在北方不是有大量的地主士绅还被关押在俘虏营当中,进行劳动改造,这些人大部分都有秀才的功名,可以让他们去辽东成为夫子,这一方面是为我大同市开疆拓土,另一方面也是偿还他们的罪恶,您还可以给他们一个奖励,优秀的夫子可以再次回到中原,这样的话想来会有不少人愿意去辽东。”

    徐晨想了想道:“可以去动员这些人,算是他们将功赎罪。”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521/1111077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