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夏允彝大明律的解释权在我手中
第364章 ,夏允彝:大明律的解释权在我手中
大同十年(公元1634年)八月十二日,溧水县,青红山,飞虎寨。
阳光洒在山寨的聚义厅里,飞天虎领着一众兄弟围坐在桌旁,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好不畅快。刚刚他们做了一笔大买卖,抢了一艘运丝绸的商船,上千匹丝绸堆放在山寨的角落里,在阳光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飞天虎等人每每看到这种场景,都不由得咧嘴开笑。
这些丝绸最起码能卖上千两银子,更关键的是,这还是县里胡老爷花了500银子请他们干的,说这个作坊是县令弄出来的,他要给这个县令一些教训,这又是赚了一笔。
自从天下大乱之后,各县的老爷们都养起了乡勇,他们从黑手套变成备胎了,买卖少了一大半,一次能赚上千两银子,已经是这两年少有的大买卖。
酒过三巡,他的三当家却迟疑起来道:“大哥,新任的溧水县令,他不但断狱如神,据说还是拿过枪打过仗的狠角色,我们兄弟这样得罪他,恐怕不大好吧。”
虽然说是强龙不压地头蛇,但主动得罪一地县令总是不好的事情,那些贪官污吏往往得过且过,不会在意他们,但那种名声好的官员,往往也是组织力强的官员,这些人真会剿匪的,为了500两银子得罪一个有能力的清官太得不偿失了。
飞天虎听到这话,拍着桌子哈哈大笑道:“三弟,你在说什么胡话。夏允彝断案的确厉害,但你说他一个读书人打仗厉害,这不是笑话吗?只怕他遇到我等兄弟,腿都得软。咱在这青红山占山为王这么久,什么场面没见过,还怕他一个小小的县令不成?”
然而,他的话音刚落,“轰轰轰!”忽然几声火炮声音响起,顿时几枚炮弹砸中了他们的寨子。
一阵烟尘飞扬,残垣断壁到处都是,碎石和尘土四处飞溅。飞天虎等人更是惶恐地从聚义厅里爬了出来,眼睛里满是惊恐和慌乱。
“大当家,大事不好了,官兵把我们山寨给围起来了。”一个小喽啰慌慌张张地跑过来报告。
飞天虎大怒,瞪大了眼睛吼道:“还不召集弟兄把这些官兵给宰了。”
可是,“轰轰轰!”又是一顿炮击,炮击当中还夹杂着手榴弹的爆炸声。爆炸的弹片如同锋利的刀刃,炸得躲在寨墙后的土匪哀嚎不已。那些没受伤的也四处乱窜,寻找着可以躲避的地方。
“轰!”一声滔天巨响响起,飞天虎所在的山寨大门整个被炸飞了起来,木屑和尘土飞扬,到处都是硝烟弥漫的场景。刺鼻的火药味弥漫在空气中,让人几乎喘不过气来。
“啪啪啪!”一阵整齐的脚步声音在硝烟弥漫之时,快速地进入了这个山寨当中。只见一群身着整齐军装的官兵,端着火枪,坚定地朝着他们逼近,发现他们之后就端起手中的火枪。
“啪啪啪!”火枪不断响起,一颗颗子弹呼啸着射向那些还残存的土匪。土匪们在枪林弹雨中纷纷倒下,鲜血染红了山寨的土地。
就这样在一阵猛烈进攻之下,飞天虎200余手下,死的死,伤的伤,许多人直接被炸蒙了,躺在地上动弹不得。
那些机灵点的土匪马上高喊:“官爷不要炸了,俺们投降,不要炸了,俺们投降。”他们纷纷扔掉手中的武器,跪在地上,双手抱头,满脸惊恐。
就这样官兵花了不到一个时辰,炸死了上百土匪,余下的几乎被俘虏。飞天虎见势不可违,想要趁乱从小道上逃离,结果官兵早有准备,有几十人埋伏在小道上,直接把他给抓住了。
而抓住他的人正是他刚刚嘲讽的书生县令夏允彝。夏允彝一身铠甲,眼神冷峻看着飞天虎冷脸道:“谁让你劫本官的货的?”
飞天虎装傻充愣道:“县令大人,您说什么?俺听不懂,俺不过是在湖上打劫了一艘船,没有人来叫俺打劫县令的货。”
夏允彝冷哼一声,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威严和愤怒。他让一个士兵把火枪交给他,然后熟练地填装好火药弹丸,压实。他的动作干净利落,每一个步骤都显得十分熟练。“轰!”而后对着飞天虎的大腿就是一枪。
“啊!”飞天虎被这一枪打得惨叫一声,身体剧烈地颤抖起来,豆大的汗珠从他的额头滚落下来。他的大腿鲜血直流,染红了裤子。
夏允彝看着痛苦不堪的飞天虎,冷冷地说道:“再不老实交代,下一枪本官就打胸口,本官想要的答案肯定不止你一个人知道。”
飞天虎眼看着夏允彝用铁条清理枪管,重新填装火药弹丸压实,步骤极其流畅快速,一看就是个老手。他的心中顿时充满了恐惧和后悔,没想到这个书生县令狠起来比他都狠。
“县尊不要再打啦,俺说俺什么都说。是县里的胡大海,胡老爷给了俺500两银子。要俺劫那艘船,说是给那船主一些教训。俺不知道这是县尊您的船呐,早知道是您的船,俺肯定不敢去劫。”飞天虎连忙说道,声音中充满了哀求。
“胡大海!这次正好和你算总账。”夏允彝冷哼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愤怒,已经下定决心要严惩这个通匪的恶霸。
“来人,打扫完战场马上发兵马上围剿通匪的贼寇胡大海。”夏允彝大声下令道。
官兵们听令后,迅速行动起来,快速打扫战场,而后前往胡大海的府邸进行围剿,准备开始新的一场战斗
去年,南明朝廷开了一场会试,盛况空前,整个江南有上万举人应考,整整有上千人中进士。
张溥、张彩、夏允彝等副社、几社士子都踏入了南明朝廷的官场。主考官文震孟有意改变南明官场腐朽的,让江南的年轻士子取代那些老迈昏聩的官员,所以这批进士大部分都被授予了实职,在南直隶附近担任县令,县丞等官职。
夏允彝被安排为溧水县县令。他一到任,便马不停蹄地先清理县中的各种羁押案件。
这些案件大部分都与当地大户有关,因为在这个时代,除非是那种命案大案,普通百姓是不敢到衙门去告状的。与大户告状,一般不是贪墨农户的田地,就是大户想要逼良为奴。
这个时代的大户基本上都是土皇帝,他们看上的东西,得到的时候一般都是极其简单粗暴的。他们有恃无恐,根本不怕被暴露,要不就是硬抢,要不就是和官府勾结,毕竟官府里很多人都是他们的人,普通百姓不值得他们花费那个精力。去设计构陷。甚至大部分时候他们就是要这样无法无天的作恶,让当地的百姓怕他们。
然而,这次他们遇到了夏允彝。夏允彝讲理认法令的人,他断案子时,什么关系、银子都不好使。
他会亲自深入调查取证,尽可能还原案件的真实情况。他会仔细勘查案发现场,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他都会认真研究;还会广泛走访当地民众,收集各方的证词和线索。他会耐心地倾听每一个人的讲述,去寻找案件的蛛丝马迹。
于是,很多大户就直接败诉了。在土地纠纷案件中,他会丈量土地,核实田契。但大户偷税漏税习惯了,很多田契是拿不出来的,这个时候他都会秉公处置,把土地判给原本的农户。
还有一些像本地的河道、山地,林地当地的大户说这些全是他们自己的,但夏允彝以山川河流是天下共有之产,直接否定了他们的所有权。
对于农户欠下地主高利贷,还了几倍还没有还清,以至于要卖儿卖女还债的情况,夏允彝审理这些案子,只会判给地主本金加三成利息,余下的全款让地主全部返还。
夏允彝审案子刚正不阿,不要钱财。当地的百姓知道自己遇到青天了,他们把往日的冤屈通通上报。夏允彝依法办案,严厉地处置了当地的大户、地主,让许多冤假错案得以昭雪,赢得了“夏青天”的美誉。
但他的这些举动也算是彻底得罪了当地的大户。大户们私下里议论纷纷,“连谁是自己人都不知道,这县令是怎么当的?”
他们通过自己的关系,想要上告朝廷罢免他。只可惜以往有用的手段,这次就通通没有用。侯恂和文震孟两位东林大佬已经下定决心要借助这批年轻人来革新吏治,淘汰老弱,他们的告状自然没有用。
夏允彝取得百姓信任之后,开始治理地方。溧水县最大的祸害就是水灾。为保护太湖流域苏常等大明的纳税大户,明廷牺牲溧水、高淳利益,加高东坝导致“西水东泄”转为“东水西蓄”,仅高淳即淹没十万亩良田,民生困苦。加上明末气候混乱,朝廷无钱清淤,加上围湖造田,水系管理缺失,以至于河道堵塞,溧水屡遭水患。
夏允彝带领当地的百姓,修防洪堤,清理淤积的河道泄洪。他亲自到工地,和百姓们一起扛沙袋、搬石头。他把那些大户围湖造的田通通给拆了,修筑堤坝,扩大泄洪区。同时为了解决县财政不足的问题,他开办了一个丝绸纺织作坊,想要以此补足财政的问题。
如果光这样的话,大家忍一忍也就算了,谁让人家后台硬也有本事,但真正让他们难以接受的,今年夏收夏允彝直接按照实际田亩征税,而且还不允许他们有一点缺额。
当地的大族士绅刚忍下这一口气,更让他们气愤的事情来了,他还不允许他们把田赋转嫁给佃户,他们的田虽然转租出去了,但田税还是要留在他们自己这里的。
他们想反驳,自古以来就没有这样的道理,结果夏允彝拿出田契道:“要不本官按律行事,那些没上税的无主之地,就由朝廷征收重新分配给无地的农户,想来那些农户是很愿意和朝廷交税的。”
而后他又命令文吏端出一叠厚厚的税府文道:“要不本官就清缴一下历年的积欠,本官也不为难你们,就倒查20年,你们欠朝廷多少税赋,就偿还多少税赋。”
这一向让这些地主士绅无言以对了,到了明末,县衙帐面上的土地能保留一半,都算是当地大户有良心,真玩这一套他们一半多的田产都要没收。清缴积欠更是让他们难以接受,欠下的只怕比征收的要多十几倍。
但这天下的事情光讲法律,光讲道理就能让人信服,大明也不会衰败成现在这个模样。
什么是大户豪强,道理对他们有利的时候他们就讲道理,道理对他们不利的时候,他们就讲权利。什么法律,道理,道德只是他们手中用来实现利益的工具。
现在居然真有人讲法律,讲道理来剥夺他们的利益,这不是在倒反天罡。
夏允彝这一系列的举动算是彻底把当地大户得罪狠了。既然上面的关系比不过他,讲法律,道德也讲不过。那他们就动用本地的关系。当地的大户胡大海知道县衙有一批丝绸要运出去之后,买通了飞天虎,截了这艘运丝绸的船。
但夏允彝不但有后台,还有军队,当知道自己的货物被劫了,他当即联络几社军,派遣了500人来,彻底把飞天虎给围剿了,才有了现在这一幕。
溧水县本就不是一个很大的地方,夏允彝带着500士兵杀上青红山,而后又是一阵炮火的轰鸣,胡大海想不知道都很难。当夏允彝带领大军杀向他家的方向时,他就知道飞天虎已经被抓住了并且把他供出来。
要是按照往常的剧本,胡大海肯定先逃了再说,而后动用关系罢免夏允彝,又或者想办法让他调离本地。
但这些年江南最大的不同之处,地方的大户都有了一定的武力,日常之间的冲突也喜欢用自家的乡勇去解决了,而这两年胡大海养的乡勇打遍全县无敌手,是他争矿争山林最好的打手,也养成了他用武力解决问题的习惯。
当知道夏允彝冲向他之后,他当即带领着500家丁堵在路上。两只大军就这样不期相遇。只可惜胡大海还是以训练家丁的方式训练这些乡勇,在村里打架斗殴还算是一把好手,但想打仗,他们还差得很远。
而几社军队,好歹是手把手按照大同社的《队列兵法》一步一个脚印练出来的,这两年又剿匪提升了实战经验。
两支大军相遇,几社军队一顿排队枪毙,整齐的枪声如同雷霆般响起,直接击溃了胡大海的乡勇。胡大海本人也被击毙,而后夏允彝以通匪的罪名,关押胡大海全家,抄了他的家。全县的大族乡绅无不胆寒,他们没想到这个新来的县令如此强硬,如此难以对付。
接下来夏允彝乘胜追击,接连剿灭了什么飞天蜈蚣,铁猴子,水中蛟等当地的土匪势力,当地的土匪吓得连夜舍弃营寨逃亡他乡。
大同十年(公元1634年)九月二日,溧水县,县衙。
夏允彝邀请全县大族商议秋粮征收事宜。当地大户在县衙见到夏允彝都有点战战兢兢。年轻人下手太狠辣了,以前争斗大家都是有底线的,再怎么斗也不会祸及人身安全,更不要说祸及家人了。
结果夏允彝一个通匪罪名,直接抄了当地大户胡文海的家,虽然他们平时也气愤胡文海蛮横不讲理,但这也只是内部的争斗,请一些土匪做事情,那不是很正常的事,死几个草民能算事吗?
通匪这种罪名是能用在他们身上吗,知不知道什么叫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文震孟是怎么教的,怎么会教出这样一个无法无天的祸害出来,这样的人是如何考上科举的,果然是天下大乱,礼乐崩坏呀!
夏允彝此时自然不知道大户士绅内心的想法,他淡然道:“今日召各位来,是商议秋粮征收问题。为了防止各位父老不知道自己要上交多少税赋,本官亲自给你们算出来了。”
夏允彝拍拍手,一个文吏出现,端的一些文书分发给当地的大户,上面写着他们家族的田地数量,征收税赋比例,以及最后的数量。
看到比往年多三倍的数字,这些大户一阵头晕目眩,这哪里是什么夏青天,简直是夏扒皮,天都要被他刮高三尺了。
当他们刚恢复心神还想争辩一番的时候,夏允彝却继续道:“第二件事就是商议地租的问题,现在5成的地租太高了,按照大明的律令,还借贷利息,1月不能超过3分,一本一息,年利不能超过三成六分,你们现在收5成的地租,已经是在违反大明律令了。
本官念你们不知者无罪,也就不问罪你们了。但今年的地租全部要降到三成五分,如果让本官再听到农户告状说你们收走了5成的地租,你们就不要怪本官秉公办案了。”
“大人,某是租地,不是向农户借贷,您这完全不合道理呀!”当地大户不满道。
夏允彝冷笑道:“租地不一样是借贷,难道本官还会比你们更不懂大明律令?
现在本官已经向你们普法了,要是再出现五成的地租,就不要怪本官言之不预。”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521/1111076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