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 第383章 ,荷兰当遵守大同社制定的东方秩序

第383章 ,荷兰当遵守大同社制定的东方秩序


大同十一年(1635年)七月四日,黄河大堤。

    烈阳高照,晴空当中飘着朵朵白云,时不时有微风袭来,让人感觉到一阵舒适。

    河堤上,无数穿着统一灰色短褂的民夫在监工和技术员的指挥下,正挥汗如雨地加固堤防、疏通河道。号子声、夯土声、水流声交织在一起。

    “嘟嘟嘟!所有人休息一刻钟。”

    所有民夫放好工具,走到凉棚当中休息,大家擦拭身体上的汗,找到自己的水壶,大口喝水以消暑。

    而就在这个时候管理这段河堤的技术员王芬拿着一份辽东农报道给众人读报,本来在休息的农户看到王芬一来也是精神一振。

    辽东农报听名字也知道是和辽东有关的报纸,最开始是孙可望希望宣传辽东地广人稀,土地肥沃,物产富饶,以吸引中原的农户去屯垦弄的报纸。

    徐晨给孙可望出了个主意,多在报纸上报道一些有关辽东的奇闻异事和冒险故事,什么哪个村组织打猎,打到一只老虎卖了上百两银子,每人分了好几两,又或者是猎到一头熊,然后这些猎户发家致富的故事。

    还有一些什么关于辽东总兵李成梁宝藏的故事,弄个许多探险小队发现宝藏这里的故事,徐晨甚至专门抽空写了一个《人参娃》的短篇故事。

    果然这些冒险故事吸引了一大批农户,大家都当奇闻故事来听,通过这些故事让中原的农户对辽东有所了解,了解了辽东的地广人稀,各种珍贵的特产,还有各种辽东的冒险故事。工地的农户辛苦之余,喜欢听这些冒险的故事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不过这次读报重点的内容是这次辽东的夏收有关,当地的粮食收成亩产一石半,因为辽东荒地免除三年的税赋,今年夏收平均每户赚二十两银子。

    “夏收就赚20两银子,秋收那还不得赚30两,地主家一年也赚不到50两银子。”现场的农户有点不敢相信。

    虽然大家都分了土地,没了地祖,税收也减少了,但中原人口多,一户农户二十几亩地,人口稠密的村庄甚至只有十几亩地。加上这些年旱灾,蝗灾不断。

    大家虽然不至于饿死,但想吃个饱饭还是很艰难,一年下来缩衣节食,也就能赚个几两银子,给家人扯几尺布,购买几件农具,给娃购买一点笔墨纸砚。

    所以他们很难相信,在辽东这样的蛮荒之地,当地农户赚的银子居然比他们多10倍,这不相当于去了辽东就能做地主,这怎么可能,即便是辽东有土地,但垦荒花费的钱财和精力可不少,怎么可能会赚这么多?

    王芬道:“这在辽东赚的都算少的,那些辽东原本的军户,他们每户分了100亩田地,而且因为他们都是第一批过去的人,得到的田地都是最肥沃的,而且因为靠近水源不怕旱灾,人家一年下来能赚七八十两银子,家家户户都有耕牛,建起了砖房,粮食都堆满了屋子,辽东原本军户现在家家都吃大白面馒头。”

    “怎么可能,辽东再大也不可能给每户分100亩土地。”现场的农户有点不敢相信,辽东的军户顿顿能吃白面馒头。

    “王技工,你当我们没有开过荒吗,开垦出一两亩土地都能把人给累死,怎么可能这么快就赚到钱?”

    王芬道:“怎么不能,辽东虽然荒芜,但不代表没有熟地,辽东原本有五六百万人口,现在只剩下不到50万,去了辽东就相当于一个人就得到了以前10个人的土地。

    去年移民的农户去了就能分50亩熟地,50亩荒地,今年他们收入都算少的,等把那些荒地全部开垦出来,他们也会和那些军户一样,一年赚个七八十两银子,顿顿吃上大白面馒头。”

    “你们要抓紧,今年去辽东只有3万户的名额,现在已经有两万户报名了,只剩下不到1万户的名额了,等名额足够了,你们想报也报不上去了。”

    经过王芬一番解释,众人有点相信,毕竟这些年辽东一直在打仗,据说那些鞑子杀人无数,当地的土地自然就撂荒了。

    想通了这一点农户还真有点心动,大家想要100亩土地,想要白面馒头吃到饱,但又不敢离开自己的家乡去辽东这种蛮荒之地,一时间内心极为矛盾。

    元首行辕大帐。

    巨大的黄河及中原地区舆图占据了整整一面帐壁。徐晨则在观看各地传来夏收的数据。

    今年各地虽然有旱灾蝗灾,但蝗灾刚爆发,就被各地的家禽吞噬一空,以至于现在蝗虫干的价格都翻了一倍。

    而旱灾虽然也有,但范围却在缩小,只能算10年一遇的小旱灾,比起前两年动不动百年一遇,这种规模的旱灾对修了四五年水利设施的北方来说,虽然有影响,但影响不大,所以各地夏收普遍增产。

    帐帘被轻轻掀开,洪承畴手持一份加急文书,难掩喜色道:“元首,南边大捷!海军赵云飞总指挥、刘亚雄将军,陈诚将军联名捷报!”

    徐晨闻声抬头,眼中疲惫一扫而空道:“快念!”

    洪承畴展开文书读道:“我军于澎湖外海,全歼伪明福建水师主力,击沉俘获敌舰七十一艘,毙俘敌近万!伪明总兵吴三桂,顽抗不降,其座舰遭我炮火击中弹药库,当场炸沉,葬身鱼腹!东番岛方面,荷兰红夷最后据点热兰遮城已于五月三十日献城投降,守军全数就擒,缴获无算!澎湖列岛已光复!

    另,我军兵临泉州湾,伪明官府摄于兵威,已同意以三千欲归南明之俘虏,交换七千愿留东番岛将士之家眷!首批家眷正陆续登船东渡!东番岛移民充实计划,开局顺利”

    “好!打得好!”徐晨脸上终于露出畅快笑容道“这一战,不但东番岛被我军攻占,更是重创了福建水师,南明东南海防门户洞开,想要守住东南沿海,南明需要再招募30万大军。我倒是想要看看侯恂还能从什么地方搜刮钱财来养兵。”

    说句实在话,南明这两年的局势变动让徐晨都有点惊讶了,比起历史上的四分五裂,内斗不断的南明朝。

    现在的南明在侯恂的整合下,基本上维持了内部的统一,也训练了一些士兵,还进行了一些有限度的内部改革,增加财政的收,现在南明应该有南宋的水准。

    洪承畴想了想道:“元首,我大同社应该用自己的税旗取代南明的税旗,截断南明想用开海增加税收的战略,激化他们内部的矛盾。”

    徐晨想了想道:“可以让赵云飞他们在东番岛设立海关司。”

    洪承畴想了想道:“元首,番乃国外,再用东番岛名字不利于大同社的统治,元首您还是换一个名字。”

    徐晨想了想道:“那么就叫东宁岛。也叫东宁府,正好把南溪三地设县,移民垦荒。”

    洪承畴笑道:“东宁这个名字好。”

    徐晨继续道:“今年虽然因为我大同社,组织得力,减灾有效,但中原的灾情依旧非常,人口压力非常大,为了减轻中原人口压力,分流安置灾民,移民实边是最好的选择。如今东番岛已下,正是天赐良机!”

    徐晨道:“传令河南巡抚陈子昂!命其亲赴豫西、豫北旱情最重、人地矛盾最突出之州县!特别是那些人多地少、土地贫瘠、今年收成注定难以为继的村落。

    告诉百姓:元首府有令,愿携家眷迁往东宁岛屯垦者,每户授良田百亩!大同社提供安家之资、开荒农具、耕牛及第一年之口粮种子!官府负责组织船队,护送东渡!务必讲清利弊,全凭农户自愿,不得强征!”

    就在侍从记录了徐晨的命令,传达给河南巡抚衙门。帐外卫兵通报:“报!元首,荷兰东印度公司使者威廉求见!”

    徐晨笑道:“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使者?来得倒是快,让他进来吧。”

    片刻后,一个身着考究但难掩风尘仆仆的荷兰人入帐,他正是荷兰东印度公司使者威廉。

    他入帐之后,向着徐晨深深鞠躬,用略显生硬的汉语说道:“尊敬的大同社元首阁下您好,我是荷兰东印度公司股东威廉.克劳斯,向您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徐晨微微颔首示意他免礼:“威廉先生,此番前来所为何事?”

    威廉深吸一口气,姿态放得极低:“尊敬的元首阁下,首先,我谨代表荷兰东印度公司总督及董事会,正式承认贵国对东番岛无可争议的统治权!

    此前在热兰遮城发生的……不幸冲突,完全是一场令人遗憾的误会!是驻守东番岛总督等人擅自妄为,违背了公司寻求与贵社和平贸易的宗旨!公司总部对此毫不知情,并深表遗憾和谴责!”

    他一边说,一边小心观察着徐晨的脸色,见对方不动声色,心中更是忐忑连忙抛出核心目的道:“对于被贵社俘虏的公司员工和英勇的士兵,公司恳请元首阁下能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允许我们将其赎回!公司愿意为此支付合理的赎金!

    我们最诚挚地希望,热兰遮城的不愉快,不会影响到我们双方之间长期、稳定且互利的贸易往来!荷兰东印度公司,始终视大同社为东方最重要、最尊贵的贸易伙伴!”

    威廉的姿态近乎恳求,大同社是荷兰在东方最大的粮食购买商,仅此一项,每年就带来上百万两白银的利润。

    更不要说丝绸、茶叶、瓷器等东方奢侈品都需要在北方购买,甚至还能提供质优价廉的铁器等大宗货物!毫不夸张地说,大同社一家的贸易额,就占了东印度公司在整个东方贸易利润的六成以上!是真正的“衣食父母”。

    失去东番岛,不过是损失一个中转站和据点,但自从北方开海之后,这个中转站的意义已经不大。

    但若因此激怒大同社,导致贸易断绝,后果不堪设想!以大同海军如今展现出的、足以轻易歼灭福建水师和荷兰东印度公司舰队的恐怖实力,他们甚至有能力封锁通往日本、朝鲜乃至东南亚的部分航线。

    若真如此,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东方的贸易将瞬间崩塌一大半!董事会给他的指令非常明确:不惜一切代价,修复关系,保住贸易!

    徐晨静静地听着威廉的表态。

    洪承畴开口道:“误会?威廉先生,你们你们在天启二年就屡屡进攻澎湖列岛,炮击我天朝军民,侵占我华夏故土多年,这可不是一句‘误会’就能轻易揭过的。”

    威廉额头瞬间冒出冷汗道:“我们是与大明为敌,不是与大同社为敌,而且我们想要占据澎湖也只是想要建立一个贸易点。”

    洪承畴冷笑道:“大明百姓也是我天朝子民,澎湖地区也是我天朝的领地,你们的做法就是在入侵我天朝。”

    威廉想继续解释,他们没有得罪大同社的。但徐晨抬手止住了他的解释道:“我大同社行事,向来有理有节。你们承认东番岛归属,此乃明智之举。贸易乃互通有无,互利之事,我大同社也不会阻止。

    但我希望你们了解,几千年来,东方世界一直是由我天朝制定规则,你们荷兰人是外来的客人,我希望有这次教训之后,你们荷兰人要学会我大同社制定的东方秩序。”

    “是!是!元首阁下请放心!公司绝对珍视与贵社的友谊和贸易!绝不敢再有丝毫怠慢和冒犯!”威廉如蒙大赦,连连鞠躬保证,后背的衣衫已然被冷汗浸透,只要保住了双方的贸易就可以。

    徐晨继续道:“俘虏,可以赎还。具体赎金数额~。”

    徐晨看到洪承畴道:“就由亨九你和他们谈。”

    洪承畴行礼道:“遵命!”

    洪承畴和威廉退出了大帐。

    帐内重新恢复了宁静。徐晨的目光再次投向树立起来的巨大的黄河及中原地区舆图道:“黄河改造的工程,终于快要完工了,是时候给南明最后一击了。”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521/1111075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