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面圣
第二十八章 面圣
皇城,是一座巨大的,沉默的怪兽。
高耸的宫墙,将内外分割成两个世界。
赵康走在通往宫城的主道上,宽阔的青石板路,空无一人。
两旁是手持长戟,面无表情的禁军。
他们的甲胄在晨光中泛着冷光,他们的目光,像刀子一样,刮在每一个从他们面前走过的人身上。
越往里走,气氛越是压抑。
朱红的宫门,一道接着一道,仿佛永远也走不到尽头。
一个面白无须的老太监,早就在宫门内等候。
他看见赵康,不多言,只微躬身,转身引路。
赵康跟在他身后,脚步不急不缓。
他们穿过长长的宫道,绕过金碧辉煌的大殿,停在一处并不起眼的院落前。
御书房。
这里没有金銮殿的威严,却比金銮殿更让人窒息。
这里是帝国的心脏。
老太监推开门,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赵康迈步而入。
书房内光线昏暗。
空气中,一股陈年书卷和墨香混合的味道扑面而来。
四周是顶到房梁的书架,塞满了浩如烟海的奏章典籍。
在那如山的书卷之后,一张宽大的紫檀木书案前,坐着一个人。
大周皇帝,李源。
他没穿龙袍,只着一身明黄色的常服。
他正低头批阅奏折,根本没注意有人进来。
赵康站在书房中央,没出声,就那么静静地站着。
时间,一点一点流逝。
书房里,只剩下皇帝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
那声音很轻,却像重锤,一下下敲在人的心上。
这是一种无声的考验。
一种来自权力顶端的漠视。
寻常人在此情景下,早已冷汗直流,双腿发软。
赵康却站得笔直,身形没有丝毫晃动。
不知过了多久。
或许一盏茶,或许一个时辰。
皇帝终于放下了手中的朱笔。
他抬起头。
那双看似浑浊的眼睛,落在了赵康的身上。
那目光,没有半分温度,却带着洞穿人心的锐利。
“你就是赵康?”
皇帝的声音,很平静,听不出喜怒。
“草民赵康,叩见陛下。”
赵康躬身,行了一个标准的臣子礼。
不卑,不亢。
皇帝没有让他平身。
他的目光,在赵康那身洗得发白的青衫上,停留了片刻。
然后,他缓缓开口。
那声音,依旧平静,却让整个御书房的空气,都瞬间凝固。
“‘他年我若为青帝’。”
皇帝一字一顿,念出了那句诗。
“赵康,你可知,仅凭此句,朕便可诛你九族?”
这句话在书房中炸响。
没有质问,没有怒斥。
只有一句陈述。
陈述一个他随时可以执行的,不容辩驳的事实。
这便是天威。
赵康的头,垂得更低了些。
但他开口的声音,却依旧沉稳,没有一丝一毫的颤抖。
“回禀陛下。”
“猛虎咆哮,是为了震慑山中百兽。”
“但面对真龙,虎亦需俯首。”
他顿了顿,声音清晰地回响在御书房的每一个角落。
“那日,不过是群犬环伺,学生不得已,才学了一声虎啸。”
“在陛下面前,学生不敢。”
话说完,整个书房,再次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赵康躬着身,保持着行礼的姿势,一动不动。
他将自己的命运,连同整个齐国公府的命运,都赌在了这几句话上。
赌对了,是生。
赌错了,是死。
许久。
龙椅之上,传来一声极轻的,听不出情绪的笑。
“呵。”
皇帝站起身,龙袍的下摆扫过地面,发出细微的摩擦声。
他走到赵康面前。
一只手伸出,轻轻拍了拍赵康的肩膀。
那动作很轻,却让赵康的身体瞬间绷紧,一股寒意从脊椎窜上头顶。
“抬起头来。”
皇帝的声音,从上方落下。
赵康缓缓直起身。
他抬起头,迎上那张执掌天下的脸。
御书房内,一片安静。
皇帝看着他,那张清瘦的脸上,没有丝毫波澜,比深潭还要平静。
“你的虎啸,吓住了犬群,也惊动了朕。”
皇帝转身,缓步走回书案后,重新坐下。
那股让人骨头发寒的压力,随着他的动作,似乎稍稍退去了一些。
但他接下来的话,却让空气再度绷紧。
“观星台报,你在晋安王府,有过一套‘牧狼之术’的说法。”
皇帝的声音,不带任何感情。
“以重利喂之,以酷法惧之。”
“朕想问问你,若狼群过于强大,利不足以喂饱,法不足以畏惧,它们挣脱锁链,反噬其主,又当如何?”
这个问题,比之前那句“诛你九族”更加凶险。
那一句,是君王对臣子的威压。
而这一句,是帝王对权术的考问。
答错了,就不是愚蠢,而是心怀叵测。
赵康的后背,已经渗出了一层细密的冷汗。
但他脸上,依旧平静。
“回禀陛下,狼性贪婪,畏威而不怀德。只靠利与法,确有反噬之危。”
他没有否认,也没有辩解,而是直接承认了这套理论的缺陷。
这让皇帝原本准备好的后话,微微一滞。
“所以,学生的‘牧狼之术’,共有三步。利、法,只是前两步。”
“哦?”皇帝的身体,微微前倾。
“那第三步是什么?”
赵康的声音,沉稳而清晰。
“第三步,以民监之。”
这四个字,在安静的书房中,掷地有声。
皇帝没有说话,他在等赵康的解释。
“陛下,法,是您套在百官脖子上的锁链。这条锁链,由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共同执掌。”赵康不急不缓地说道,“但执掌锁链的人,也是人。他们也会被蒙蔽,被收买,甚至,他们本身就是狼群的一员。”
“锁链或可挣脱,或可锈蚀。”
“但陛下的眼睛,却可以无处不在。”
皇帝的手指,在桌案上轻轻敲击了一下。
“你的意思是?”
“天下万民,就是陛下的眼睛。”赵康的声音,开始透出一股力量。“陛下,官怕法,但他们更怕民。”
“一道弹劾的奏疏,可以被同僚压下,可以被上官驳回。”
“可是一千个、一万个百姓的状告和骂名呢?”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是读书人说给陛下听的,也是说给他们自己听的。”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493/1111110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