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激情年代:开局成为七级工程师 > 第80章 你怎么看

第80章 你怎么看


一九五六年,四月十号,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说到这第一汽车厂,其实在国内解放的第二年就开始筹备了,派人去学习相关技术。

    一直到了五三年,才开始准备真正的开干。

    虽然也是仿造苏联的卡车来制造,但跟其他单位仿造的不一样。

    第一汽车厂可以说是在试制过程中就彻底消化了生产技术,并且在消化的基础上还有所创新。

    也就是说如何来生产选定的卡车,他们已经有了一套自己的体系。而且为了造出属于国家真正能不借助其他力量的汽车,可以说是第一汽车厂在举全国之力在造车。

    调取全国各地的技术骨干,直接组建了整个的汽车制造产业链。

    车子还没造出来,属于一汽的职工就已经有将近两万人,这是指正式有编制的职工。如果算上学徒工和临时工,将近三万了。

    一汽也属于国内大型企业第一批给职工建设职工楼的企业之一,职工太多,不建职工楼对于很多职工上下班不方便,甚至没地方居住。

    一汽的技术部门,几人正在抽烟。

    一汽的使命是什么,打破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这所谓的不能造车不包含单纯的仿造,因为仿造一般会太死板,完全是一比一的复刻。

    仿造出来的汽车,也可能是一辆组装车,真正的造车技术并没有掌握。

    比如天津和武汉都仿造出来过吉普车,就是因为只是单纯的仿造,那种一个螺丝都要复刻的仿造,根本就没自己的技术,而且配套设备都要进口。

    那根本不能算是中国能自己造车,能自己造车是掌握了全部的流程和技术。

    而现在一张报纸,报道了昌城那边试制出了一辆三轮汽车。

    这报纸不是当天的,已经是好几天之前的报道了。报纸报道的内容很简短,但一汽的工程师发现一个问题,昌城那边的三轮汽车不是仿造的。

    这几天还特意派人去调查了一下,在零部件方面,除了一些基础的,基本都是采购过来的。

    虽然能证明那边还没有独立生产汽车的能力,但你不能说人家没有造车的技术。

    如果给一个人一辆车的主要构造零件,不包含底盘和一些东西。在不参考其他车辆的情况下,就把零件组合起来,还自己设计了个底盘和完整组装。

    你要说这都不算技术的话,那一汽在解放头几年弄了一个小组的人员去学习造车,那他们学的是什么。

    就像现在一汽的工程师,放弃现在在生产的卡车,给他发动机,轮胎,变速箱等等。让他用这些东西别造卡车,造一辆能算的上是汽车的车就可以,可能短期内都没有一个人能做的到。

    以前可以不承认那些仿造的车,没有掌握技术不算打破不能造汽车的历史。

    但现在怎么算,说人家是依靠进口零件组装的,也不算能造汽车嘛。

    如果这样算的话,第一汽车制造厂也别叫汽车制造厂了,叫第一汽车零部件生产厂。

    因为第一汽车制造厂的能耐也就是配套设备生产比人家强嘛,在汽车的设计上,人家造的车虽然不好看,但人家造型没仿造呀。

    “老潘,你怎么看。”

    “总工,想把那工程师弄进我们厂来。”

    “别想了,那人是美利坚留学回来的。因为一些原因,工业部没重视,人家一气之下跑去昌城了,那边是他的老家。”

    “这人能造车,工业部怎么会不重视呢。”

    “他的学历只有大学,回国后不愿意跟人一起搞科研。让他单独搞项目,又说国内工业基础弱,搞不了。”

    一汽的总工程师这样一说,其他人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大学生在国内也算是人才了,在底层人看来,大学生是天之骄子。但对于上层人看了,大学生只是储备人才,要有所成就,还得培养。

    大学生一般学习的是某些学科的知识,只能说有些知识储备量。并不能算是专业的人才,大学毕业后,应该读研究生,考研考博才对。

    只是一个大学生的水平,回国后能给他单独搞项目就不错了,而且还给不了大项目。这可能还是看在对方是美利坚回来的份上。

    在硕士和博士眼里,大学生的身份就好比他们是大学生,你只是一个高中生而已。学习成绩顶尖的高中生也比不过一个大学生。

    当然了,这只是打比方。大学生因为学了某些方向的专业知识,因为还没进专业的领域,可塑性是最强的。

    而国内的汽车领域可以说还没起步,江成要是回国的时候就要进入这领域,可能工业部还会重视一些。又或者搞设备制造,有自己擅长的领域也行。

    其实现在工业部对江成也有些头大,回昌城后,东一榔头西一榔头的。一会搞设备升级,一会搞工具制造,后来又跑去造车了。

    很多人是一个专业都学不精,比如跟江成学同样机械动力学专业的人,毕业后投身发动机研发,一辈子可能就跟发动机死磕了。

    “行了,这事就放一边吧。我们的卡车制造已经进入了最后阶段了,还是来谈谈这个吧。”一汽的总工说道。

    昌城汽配厂那边是造出来了一辆车,一汽技术部的人可以承认设计那车的工程师有点水平。

    但是在制造的细节方面,可以说很不成熟,要改进的方面还有很多。

    那三轮汽车,在没有优化之前,可能也就当地会少量生产一点。工业部不会同意建设怎么的生产线的。

    一汽的技术部门人员开始谈论着自己厂的卡车制造,这卡车的制造可以说是注入了无数人的心血,现在接近尾声了,更要注重每一个细节的把控。

    特别是一汽的总工,他要负责的事情很多,不像普通的工程师,负责自己领域里的事就好了。

    比如~~

    “江工,车子还没造出来。你让我带你去工业局牵这个头不好吧。”

    “老周,我们是机械配件厂,不是汽车制造厂。现在是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出力,我们也省事。我们要不就不造车,要不就一步到位。造出来了,如果上面不让我们批量生产,我们就内部消化。”

    “可你这邀请的单位太多了吧,螺丝厂怎么还邀请了。”

    “老周,你知道一辆汽车上要用到多少种类的螺丝嘛。不同种类的螺丝有不同的用处,把螺丝厂邀请过来,只要愿意合作,到时候我们只要提出要求,他们去完成就行。”

    “算了,我是不懂,你在行,你说了算。”

    周厂长看着手中企业名单表说道,他没有想到江成玩的这样大。还以为一辆车就跟上次随意的弄一阵子捣鼓出来就行了。

    这次是打算直接拉上十几个生产工厂一起搞呀。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392/1111105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