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入学
春耕后不久,王守仁便履行了承诺,为名杨村建了学堂。
而王守仁之所以如此效率实在是因为宋远廷的曲辕犁大大得到了上面的赞赏。
全县普及曲辕犁成了王守仁近年来最大的功绩,他从几个县中最落后的县令一跃成为众星捧月的业绩大拿。
如此转变,怎能不让人兴奋。况且在王守仁向上面提出打算办村学的事情后,上面更是极其鼓励。
眼看着又一项政绩唾手可得,王守仁自然尽心尽力。
学堂的地址选在了村里废弃的一座祠堂里。
据说这间祠堂是百年前村里一家姓文的大户的。相传这文家出了一位状元,后位极人臣,故而这文家的祠堂当初可是又大又奢华。
只是不知为何,后来文家没落。祠堂也因此荒废了。
关于文家没落的传闻有许多,有说是因为那位在朝中做高官的大人忽然死了,文家被政敌针对,故而导致了文家的没落。
也有说是因为那高官犯了事,文家被抄家灭族的。
当然也有说文家并非没落,只是早已成为人上人的后辈不再愿意回到名杨村这穷乡僻壤的。
总之,不管什么原因,这文家的祠堂的确荒废了。
先前村里有几个大户改建祠堂时,并非没动过占用文家祠堂的心思,只是或碍于传言的晦气,或忌惮文家是否还在,几番心思也都不了了之了。
而此次,占用文家祠堂做村学,那是县令亲自下的命令。自然不会有人敢多说什么。
只是文家祠堂荒废已久,在村学正式开放前还是经历了一番彻底的修缮。
官家出面,事情自然就容易许多,大约十日的功夫,原本的文家祠堂就已成了学堂的模样。
这一日,天刚蒙蒙亮,村东头那座废弃多年的文家旧祠堂便已有了人气。
原本的旧木匾早已不见,门楣上挂着一块簇新的木匾,墨迹淋漓——名杨村官学,字迹尚带着新木的潮气。
学堂里头,几张粗木桌凳拼凑成学童的座位,简陋却干净。
村民们拘谨地牵着自家孩子的手,在门口那片不大的空地上局促地踱着步。
孩子们的眼睛晶亮晶亮的,像沾了露水的黑豆,骨碌碌地往那扇敞开的学堂大门里瞟,又怯生生地缩回来,小手紧紧攥着爹娘粗糙的衣角。
宋远廷家的孩子虽说也带着期待和紧张,但到底比其他孩子见过些世面,看起来终究要坦然一些。
人群中一个扛着锄头的汉子路过,嗓门洪亮地对着一个中年女人喊道:
“王婶子,你也送二娃来?”
王婶子搓着粗糙的手,脸上是掩不住的喜色:
“是啊,村里总算有学堂了,谁不想让孩子也能读书考个大官当当。诶?你家三娃子呢?”
扛锄头的汉子闻言,不由得叹息一声:
“官家开的学堂,束脩收得低,可这书本笔墨什么的,我家可买不起。
反正我家三娃也不是什么读书的材料,就好好做个庄稼汉也挺好。”
说到最后时,男人虽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不出变化,可那神色间却还是难掩愧疚和悲伤。
宋远廷带着孩子们站在人群中,听到这话后,忙给大郎使了个眼色。
大郎心领神会,转身走向停在远处的马车。不多久,大郎便带着阿龙阿虎兄弟二人抬着一口木箱子远远走过来。
不少村民都注意到大郎这边,众人有些好奇地看着那口看着就不轻的木箱,也不知里面到底装着什么。
“爹,都拿过来了。”大郎恭恭敬敬地站在宋远廷面前。
阿龙阿虎则打开木箱。木箱盖被掀开的瞬间,围观村民都震惊地瞪大了眼睛。
可宋远廷却依旧神色淡然,不紧不慢。他先是取出厚厚一沓雪白微黄的竹纸,接着又是几方墨锭和一束扎得整齐的新毛笔。
宋远廷转过身,面向村民,声音沉稳且洪亮:
“各位乡亲,让娃们读书可是天大的好事。不仅对娃们好,对咱们名杨村更好。
我知道这几年灾年不断,各家能保证温饱就已经很难了。但读书这事还是不能耽搁。
谁家想让孩子上学,却又苦于笔墨的,没关系。我宋远廷免费提供。”
宋远廷话音刚落,方才那扛锄头的汉子立刻激动地满脸通红。
他大步上前,颤声问道:“宋大哥,你说的都是真的。”
宋远廷点头:“自然是真的,我这东西不都带来了嘛。赶紧回家把你家三娃子也带来。”
“好好好,我这就回家,马上就把三娃带来。”
衣衫破旧的汉子转身就跑,七尺男儿甚至连续两个趔趄,险些摔倒。
但能让孩子读书的激动早已超越一切,那汉子跌跌撞撞地稳住身形,一路疾奔回家。
宋远廷让阿龙阿虎将木箱搬到学堂门口,不管是谁家孩子,只要没钱买笔墨的,一律可以领取。
村民们带着自家孩子排着队,或是直接进入学堂,或是往宋远廷这边领取免费的笔墨。
村长一早就在学堂外看着,亲眼瞧着宋远廷为名杨村的付出,当下老泪纵横。
名杨村能够宋家老大,不,不对,名杨村能有宋远廷,简直就是天可怜见啊。
学堂外闹闹哄哄,足有半个时辰才算彻底清净。
孩子们都入了学,先生是王守仁从县里派来的。具体姓名不知,只知是位姓胡的老秀才。
虽说宋远廷不知这考不上举人的秀才到底能有多大本事,但能够肯定的是,给这些大字都不识一个的孩子们开蒙绝对是够了的。
村学内大都是十三岁以下的孩童,在名杨村村民的潜意识里,男孩过了十三,那就基本算是半个男人了。
这个时候还想着读书改命,基本都是异想天开。
很少有人愿意再多花银子给年纪大的孩子们了。
但宋远廷家却不一样,除了还不会走路的铁蛋,宋远廷几乎把家里所有的男娃都送进了学堂。
大郎二郎进入学堂时,胡秀才和其他孩子已是一脸蒙圈。
阿龙阿虎进入学堂时,大家更是震惊的不行。毕竟村里都知道这兄弟俩是宋远廷买回来的粗使仆役。
就算银子再多的人家,也不会浪费钱给下人读书的。
然而这些还不是最令众人震惊的。最最震惊的是宋家进学的最后一个人!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361/1111105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