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七零年代:拒娶厂花后我成大国工匠 > 第三十一章 如何能吃饱饭

第三十一章 如何能吃饱饭


赵顺坐在那里,手指不自觉地敲着桌面,眼镜片后的眼睛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他推了推眼镜,忽然开口:"既然郑师傅这么厉害,不如咱们来个正式的比试?"

院子里安静了一下,大家都看向赵顺。

"赵顺,别闹了。"王家祥皱了皱眉头,"人家郑师傅是客人,你这样不合适。"

"就是,赵顺,你今天怎么了?"李大伟也有些不高兴,"咱们请郑师傅和赵老师来,是想让大家轻松一下,不是来比试的。"

一个叫陈薇的女知青更是直接说道:"赵顺,你这样显得咱们知青没素质。郑师傅本来就厉害,你非要较什么劲?"

赵顺感受到众人的目光,脸上一阵红一阵白。他意识到自己刚才的话说得有些过分了,但内心的不甘让他难以冷静下来。

"我...我没有别的意思。"赵顺勉强挤出一句话,"我只是觉得..."

"行了,赵顺。"张国强打断了他,"咱们今天聚在一起,是想说点正经事,别在这些上面浪费时间了。"

气氛有些尴尬,赵晓兰在旁边有些担心地看着郑昊。郑昊倒是很平静,他端起碗喝了口粥,然后说:"张国强说得对,咱们还是聊些别的吧。"

李大伟忽然想起什么,叹了口气:"说起来,隔壁村的刘大勇一家,日子过得真是惨。"

"咋了?"王家祥好奇地问。

"三个月前,我上工路过他们村的猪圈,看见刘大勇在那捡猪糠。"李大伟摇摇头,"就是那种喂猪的糠皮,他装了一袋子。"

"喂猪的糠皮?"陈薇皱起眉头,"那东西人能吃吗?"

"没法子,他家四个孩子,他老婆王桂花身体又不好,公分换的粮食都不够吃的。"李大伟继续说,"正巧他们村的生产队队长石开达过来了,看见刘大勇在那,就开始讥讽。"

郑昊和赵晓兰都竖起了耳朵,赵顺也暂时忘记了刚才的争论。

"石开达咋说的?"陈薇问道。

"他说:"哟,石开达,你家日子过得这么滋润,连猪都不如了?""李大伟学着石开达的语气,"还说什么"四个孩子养不起就别生那么多"。"

"太过分了!"陈薇愤愤不平。

"更过分的还在后头呢。"李大伟接着说,"石开达看刘大勇装了一袋子糠皮,就说这是集体的财产,不能随便拿走。"

"那糠皮又不是什么好东西......"王家祥嘟囔道。

"石开达就是想羞辱人。"李大伟叹气,"刘大勇跪在地上求他,说孩子们实在没吃的了。石开达还要把糠皮抢回去。"

"后来呢?"赵晓兰忍不住问。

"幸亏当时还有几个村民在场,大家都看不过去,劝石开达别太过分。他这才作罢。。"

院子里安静了一会,大家都为刘大勇一家的遭遇感到难过。

"可怜那几个孩子。"陈薇轻声说道。

"就是。"李大伟点点头,"我听说刘大勇把糠皮拿回家,想给孩子们煮粥喝。结果老三不愿意吃,说太难吃了,还闹着要吃肉。"

"我们这么大了都馋肉,何况一个孩子。"王家祥预感结局不可能好,感慨地说。

"刘大勇当时就急了,给了孩子一巴掌。"李大伟摇头,"孩子哭得更厉害,王桂花在旁边抱着最小的那个,眼泪一个劲地往下掉,也不说话。"

煤油灯在微风中摇曳,将每个人的脸上的悲情映照。

"那一家子真是太难了。"陈薇感叹。

"更难的还在后头。"李大伟压低了声音,"第二天早上,刘大勇醒来的时候,发现王桂花不在床上。"

"去哪了?"

"刘大勇挨家挨户找了个遍都没找到,最后喊着村里人找遍了全村,最后在井里发现的。"李大伟的声音很轻,"人已经没了。"

院子里死一般的安静,只有煤油灯芯燃烧的细微声响。

"这...这...?"王家祥这句话怎么也说不下去。

李大伟摇头,"王桂花趁刘大勇睡着,就那么走了出去..."

"四个孩子咋办?"赵晓兰眼圈都红了。

"刘大勇整个人都傻了,孩子们哭着找妈妈,他也不知道咋回答。"李大伟叹了口气,"村里几个好心的婶子帮着照看,但也不是长久之计。"

大家都沉默了,尤其是女同志,已经忍不住抽泣。

张国强气氛沉闷,赶紧转移话题:"说起来,我们在这待了快两年了,总觉得自己没帮上村里什么忙。"

"咋会呢?"赵晓兰一边抹眼泪一边安慰道,"你们帮着干农活,还教村里的孩子们识字,这就是很大的贡献了。"

"可是..."张国强摇摇头,"我总觉得咱们这些从城里来的人,应该能为农村做点更有用的事。就比如说,怎么让大家的日子过得更好一些。"

这话一出,院子里的气氛立刻变了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这个话题上。这些知青虽然年轻,但心里都有股想要改变现状的劲头。

"张国强说得对。"王家祥接话道,"咱们村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啥?还不是吃饭问题。一年到头辛苦种地,到了冬天还是不够吃。"

"就是。"李大伟也跟着说,"我们队里有五十多户人家,真正能吃饱的没几户。每年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好多人家都得挖野菜充饥。"

连赵顺也暂时忘记了刚才的不快,推了推眼镜说:"我在上海的时候听说过,有些地方搞科学种田,亩产能提高不少。"

"科学种田?"赵晓兰好奇地问。

"就是用更好的种子,更多的肥料,还有改进种植方法。"赵顺看见赵晓兰提问,急忙展现自己道,"不过这些咱们这都缺。"

"种子咱们是没办法,但肥料......"张国强若有所思,"我听说养猪养鸡能提供肥料,可咱们这猪也养不了几十头。"

"为啥养不了?"郑昊忽然开口问道。

"还不是因为没有足够的饲料。"王家祥苦笑,"人都吃不饱,哪有粮食喂猪?咱大队四个生产队,一共才二十多头猪,还都瘦得皮包骨头。"

郑昊心里一动。前世的时候,他记得村里确实是这个状况。一年到头,家家户户都是紧巴巴的,根本没有余粮养牲畜。就算勉强养了些鸡和猪,也是瘦得可怜,产出极低。

"那有没有别的办法?"陈薇问道,"比如种点别的东西当饲料?"

"倒是可以种些红薯叶子、南瓜藤啥的。"张国强说,"可这些产量也不高,而且冬天就没有了。一到冬天,猪就更没得吃了。"

"要是能一年四季都有的吃就好了。"李大伟感叹道。

"一年四季?"赵顺摇摇头,"这咋可能?冬天那么冷,啥都长不了。就算夏天种的多,也没法保存到冬天。"

郑昊静静地听着,心里却在飞快地思考。这些问题,在前世都是有解决办法的,关键是要找到一个突破口。

张国强忽然眼睛一亮:"诶,我想起一件事!去年我收到家里来信,说长春那边搞了个新玩意,叫蔬菜大棚。"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358/1111110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