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厂长召见
第二天一早,郑昊刚吃完早饭,就干到机械厂继续翻译那摞资料去了。
不过一上午都没见到张科长,工友说他出任务去了,一早就没过来。
直到下午,张科长终于回来了,见到郑昊翻译的资料,诧异的问到:"这些都是你今天翻译的?"
只见郑昊面前摆了密密麻麻的纸稿,看进度应该完成有三分之一了。
"嗯。"郑昊回应道,起身揉了揉眼睛,自从重生后好久没这么高强度的用过脑了。
"郑师傅,收拾一下,王厂长要见你。"张科长的语气很正式,"王厂长对你十分重视。"
郑昊心里一动,连忙整理了一下衣服。虽然只是普通的蓝色中山装,但他还是尽量让自己看起来整洁一些。
"张科长,王厂长为啥要见我?"郑昊边走边问。
"昨天晚上我跟王厂长汇报了你的情况,王厂长对你很感兴趣。"张科长压低声音,"特别是你既懂技术又懂德语这一点,王厂长觉得很难得。"
两人来到厂办公楼三楼,张科长在一个挂着"厂长办公室"牌子的门前停下,轻轻敲了敲门。
"进来!"里面传来一个洪亮的声音。
张科长推开门,郑昊跟着走了进去。办公室很大,墙上挂着伟人画像和几幅标语,一张宽大的办公桌后面坐着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正在看文件。
"王厂长,这就是我昨天跟您说的郑昊同志。"张科长介绍道。
王厂长抬起头,打量了郑昊一眼,然后站起身来。他个子不高,但很结实,一双眼睛很有神,给人一种很有威严的感觉。
"你就是郑昊?"王厂长走到郑昊面前,"真是年轻啊,才二十岁?"
"是的,王厂长好。"郑昊恭敬地说。
"坐,坐。"王厂长指了指办公桌前的椅子,"小张,你也坐。咱们好好聊聊。"
等三人都坐下后,王厂长开门见山地说:"小郑,昨天的事我听老张说了。你的技术水平确实不错,特别是那个德语翻译,很让人刮目相看。"
"谢谢王厂长夸奖。"郑昊谦虚地说。
"不是夸奖,是实事求是。"王厂长摆摆手,"关于你的背景情况,我们也了解了一些。你父亲郑大山,前侦察连连长,曾获二等功。你之前在红星机械厂工作,后来因为参加东方红项目面试失败,返回西尧村。"
郑昊面露诧异,转头瞅了张科长一眼后,向王厂长回答道:"是的,不知..."
"听说你这德语是跟你父亲学的?他当年抓过德国俘虏?"王厂长没等郑昊发问,继续问道。
"是的,我父亲当年确实抓过德国俘虏,从他们那里学了些德语。"郑昊如实回答,"后来我对这个有兴趣,就跟他学了。"
"很好。"王厂长满意地点点头,"小郑,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你有没有兴趣到我们厂来工作?"
郑昊愣了一下,没想到王厂长会提出这个建议。张科长也是一脸惊讶,这不符合流程啊,需要向上级递交很多资料说明的。
"王厂长,您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正式调你到市机械厂工作。"王厂长说得很直接,"以你的技术水平和语言能力,在我们厂绝对能发挥大作用。而且待遇方面,我可以保证比你现在强得多。"
这确实是个诱人的机会,市机械厂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岗位,能在这里工作,不管是待遇还是发展前景都比在县城和农村强得多。
但郑昊想了想,还是摇了摇头:"王厂长,您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我现在还不想离开家乡。"
"为什么?"王厂长有些意外,"这里的条件比农村好得多,发展机会也更大。"
"我知道。"郑昊认真地说,"但我觉得我们农村也需要技术人才。我想先在家乡试试,看能不能为乡亲们做点事。"
王厂长听了,沉默了一会,他没想过这个年轻人会拒绝这样的机会。
"你想在农村做什么?"
"比如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郑昊组织了一下语言,"我在农村长大,知道农民的辛苦。现在农村土地粮食产出少,冬天吃菜很困难,如果能想办法在冬天也种出新鲜蔬菜,那就能大大改善生活条件。"
王厂长来了兴趣:"你说说看。"
"用大棚技术。"郑昊简单解释了蔬菜大棚的原理,"搭个架子,盖上透明材料,利用阳光提高温度,这样冬天也能种菜。"
"冬天种菜?"王厂长有些意外,"虽然我没听说过,这个想法有意思。"
"不光是蔬菜大棚。"郑昊继续说道,"我觉得农村有很多地方都需要改进,需要技术支持。如果我能在家乡探索出一些经验,说不定对其他地方也有帮助。"
王厂长看着郑昊,眼中闪过一丝欣赏:"有想法,有抱负。这样吧,我不勉强你,但我的邀请一直有效。"
"什么意思?"
"就是说,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你想来市机械厂工作,我的大门随时为你敞开。"王厂长认真地说。
郑昊心里很感动:"谢谢王厂长的器重。"
"既然你决心要在农村发展,"王厂长重新坐回椅子,"你刚才说的蔬菜大棚试验,需要什么条件?"
"我想先搞个小规模试验,看看效果。"郑昊说,"如果成功了,再考虑推广。"
"有什么需要帮助的么?"
"主要是需要透明的覆盖材料,比如塑料薄膜。"郑昊说出了自己的难题,"但这种材料现在不好搞到。"
王厂长想了一会,然后问:"你这个试验,是打算个人搞,还是集体搞?"
"当然是集体的。"郑昊连忙说道,"我想的是以村集体的名义,成功了大家一起受益。"
"这个想法很好。"王厂长点点头,"为集体谋福利,这是正确的方向。"
张科长在旁边插话:"王厂长,我觉得郑师傅这个想法很有价值。如果能成功,对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很有意义。"
"我也这么认为。"王厂长站起身,在办公室里踱了几步,"小郑,你这个农业试验的事,我很支持。不过现在先说说翻译工作的事。"
"您说。"
"咱们厂里现在有不少进口设备,技术资料都是外文的,翻译成了大问题。"王厂长坐回椅子,"你的德语水平我听老张说了,确实不错。我想跟你建立一个长期的合作关系。"
"什么样的合作?"郑昊问道。
"就是技术资料翻译。"王厂长解释,"按页计费,价格公道。而且不光是我们厂,市里其他几个厂子也有类似需求。"
"不过,光是技术资料翻译还不够。"王厂长想了想又说到,"我还想给你介绍个更大的机会。"
"什么机会?"郑昊和张科长都很好奇。
"市出版社。"王厂长说道,"他们那里有大量的外文技术书籍需要翻译,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人手。要是你能接下这个活,收入会很可观的。"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358/1111109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