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七零年代:拒娶厂花后我成大国工匠 > 第四十章 钱总编的认可

第四十章 钱总编的认可


郑昊听了,心跳加快。这可是意外之喜,这下启动试验田的资金就有来源了。

"王厂长,您能引荐一下吗?"

"当然可以。"王厂长很痛快,"出版社总编辑钱华是我表哥,你的翻译纸稿我也看了,比那些半桶水的大师强多了。你要是过去,倒是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

"我一定尽力而为。"

"那就好。"王厂长满意地点点头,"对了,关于你的农业试验,我也有个想法。"

"您说。"

"我有个老同学在市农林局工作,现在是副局长。"王厂长说,"改天我把你介绍给他认识认识,也许能帮上忙。"

郑昊没想到会有这样的意外收获,连忙说:"那就太感谢您了。"

"别客气。"王厂长摆摆手,"咱们都是为了国家建设嘛。有能力又有理想的年轻人,就应该得到支持。"

谈话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王厂长对郑昊的印象越来越好。最后,王厂长亲自安排张科长带郑昊去联系出版社。

"小张,明天你带小郑去见钱华。"王厂长吩咐道,"把情况详细介绍一下。"

"好的,王厂长。"

"小郑,有什么困难尽管说。"王厂长拍了拍郑昊的肩膀,"像你这样有能力又有理想的人才,一定不能被埋没。"

走出厂长办公室,郑昊心情激动得难以平静。这次市里之行的收获,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

"郑师傅,你可真是走运啊。"张科长感叹道,"我从未见过王厂长如此对待一个人,即便是高级别的领导,他也向来不假辞色的。"

"感谢王厂长和你的栽培。"郑昊谦虚地说。

"别谦虚了。"张科长笑道,"有真本事的人,到哪里都会发光的。走,咱们先去食堂吃饭,明天再去出版社。"

在厂食堂吃饭的时候,郑昊遇到了其他几个县来的师傅,他们难得聚在一起,故没有离去,正在互相讨论心得。大家对郑昊昨天的表现很是佩服,纷纷过来打招呼。

连老刘也过来说话:"小伙子,昨天我说话重了,别往心里去。你的本事确实没话说。"

"刘师傅客气了。"郑昊连忙说,"我也是只是碰巧会那么一点。"

"一代后浪推前浪。"老刘摇摇头,"有机会多交流交流。"

第二天,张科长带着郑昊往出版社走。路上,张科长详细介绍了出版社的情况。

"钱华钱总编是个很有学问的人,对技术翻译很有研究。"张科长说,"你要是能得到他的认可,以后的翻译工作就不愁了。"

"我会努力的。"郑昊点点头。

市出版社在市中心的一栋三层楼里,看起来很古朴。门口挂着"市人民出版社"的牌子,进进出出的都是文化人的样子。

"就是这里了。"张科长说,"咱们上去吧。"

市出版社的办公楼虽然古朴,但里面却很有文化气息。走廊墙上挂着许多宣传画和标语,还有一些书法作品。郑昊跟着张科长上了二楼,来到编辑部。

"钱总编在吗?"张科长在一个办公室门口敲了敲门。

"谁啊?进来。"里面传来一个温和的声音。

张科长推门而入,郑昊跟着走了进去。办公室不大,但书很多,墙边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图书,桌上也堆着厚厚的稿件。

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正埋头看稿子,听到脚步声才抬起头来。他戴着一副眼镜,看起来很有学者风范。

"小张?"钱华放下手中的稿件,"你怎么来了?"

"是王厂长让我来的。"张科长开门见山地说,"他让我带个人才过来给你认识认识。这是郑昊,昨天帮我们解决了德国设备翻译问题的那个年轻人。"

"哦,是老王介绍的?"钱华立刻来了兴趣,站起身仔细打量着郑昊,"就是你翻译了那些德语技术资料?昨晚老王给我打过电话,极力向我推荐你,都多少年没见他这么卖力了。"

"是我,钱总编,不过更多地是王厂长的夸赞。"郑昊恭敬地说。

"坐,坐。"钱华热情地招呼两人坐下,"老王的推荐我还是很信任的。我正好有事想找你商量呢。"

"什么事?"郑昊问道。

钱华从桌上拿起一本厚厚的德文书:"你看看这个,能翻译吗?"

郑昊接过书一看,是一本关于精密机械加工的德语技术手册。他翻了几页,发现内容涉及各种机床操作、工艺流程和技术标准。

"这本书我能翻译。"郑昊肯定地说,"不过工作量挺大的,需要一些时间。"

"太好了!"钱华兴奋地说,"你不知道,我们为了找德语翻译的事已经头疼好久了。"

张科长在旁边解释:"钱总编,你们出版社是不是有很多这样的外文书需要翻译?"

"岂止是很多,简直是堆积如山。"钱华苦笑着说,"现在国家进口了不少外国技术资料,但翻译人才太缺乏了。特别是既懂专业技术又懂外语的,更是凤毛麟角。"

他指着书架上的一排外文书:"你看,这些都是德语的技术书籍,有机械的、化工的、电子的,各个领域都有。如果都能翻译成中文出版,对咱们国家的技术发展意义重大。"

郑昊看了看那些书,心里估算了一下工作量。确实不少,但这也意味着可观的收入。

"王编辑,你们的翻译费用是怎么计算的?"郑昊问了个关键问题。

"按页数计费。"王编辑说道,"德语技术翻译,我们的标准是每页三块钱。这本书大概两百页,全部翻译完就是六百块钱。"

郑昊心里一惊。六百块钱!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相当于普通工人两年的工资。

"当然,我们对翻译质量要求很高。"钱华继续说道,"必须准确、专业、通顺。如果质量不过关,我们是不会采用的。"

"这个我理解。"郑昊点点头,"能不能先让我翻译几页试试?"

"好主意。"钱华赞同道,"你先翻译前面十页,我们看看质量如何。"

郑昊接过书,仔细阅读了前几页的内容。这是关于精密车床操作的技术说明,涉及很多专业术语和操作细节。

"我可以现在就翻译几段给您看看。"郑昊说道。

"现在?"钱华有些意外,"你不需要字典什么的?"

"不用,这些技术术语我都熟悉。"郑昊很有信心。

钱华拿出纸笔递给郑昊:"那你试试。"

郑昊开始翻译第一段内容。德文原文讲的是精密车床的主轴系统调整方法,他很快就写出了流畅的中文译文:

"精密车床主轴系统的调整应遵循以下步骤:首先检查主轴轴承的径向和轴向间隙,确保间隙值在0.005—0.010毫米范围内。其次调整主轴与床身的同轴度,偏差不得超过0.002毫米..."

钱华接过译文,仔细看了一遍,脸上的表情越来越惊喜。

"太好了!"钱华激动地说,"这个翻译质量非常高,专业术语准确,语言也很通顺。"

张科长也凑过来看了看:"确实翻译得很好,用语也十分的专业。"

"小郑,你这水平完全达到我们的要求。"钱华满意地说,"咱们可以正式合作了。"

"那太好了。"郑昊也很高兴,"不过我有个要求。"

"你说。"

"能不能给我开个正式的证明,证明我是在为出版社做翻译工作?"郑昊说出了自己的担心,"我怕回村后有人误会。"

王编辑愣了一下,然后理解地点点头:"小伙子想得很周到。这个没问题,我们可以给你开个条子,再给你开具工作证明。"

"那就太感谢了。"

"应该是我们感谢你才对。"王编辑笑道,"像你这样的翻译人才,我们求之不得呢。"

接下来,三人详细讨论了合作的具体事宜。王编辑介绍了出版社的翻译流程、质量标准和付费方式。

"我们一般是这样安排的:你先翻译一本书,我们审核通过后付费。"王编辑说,"不过考虑到你的情况,我可以先给你预付一部分费用。"

"预付多少?"郑昊问道。

"五十块钱,等全书翻译完成后再结算剩余费用。"王编辑很大方,"这样你回村后也可以合理安排下工作中心了。"

五十块钱已经是很大一笔钱了,虽然郑昊不知道薄膜的具体价格,但他觉得加上自己前段时间攒的钱,应该够购买一个大棚的塑料薄膜和其他材料了吧。

"那就这么定了。"郑昊很满意这个安排。

"还有一点。"王编辑补充道,"如果这次合作顺利,我们还有很多其他的德语技术书籍需要翻译。这可能是个长期合作。"

"我很愿意长期合作。"郑昊点头答应。

签完合同,钱华当场开具了工作证明,并领了了五十块钱的预付款。

"小郑,这是你的预付款和工作证明。"钱华把钱和证明递给郑昊,"欢迎加入我们的翻译队伍。"

郑昊接过钱和证明,心情激动不已。这不光解决了资金问题,还为自己在农村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护。

"谢谢钱总编的信任。"郑昊真诚地说,"我一定会认真完成翻译工作。"

"我相信你的能力。"钱华笑道,"对了,翻译过程中如果遇到什么问题,随时可以来找我讨论。"

"好的,一定。"

从出版社出来,张科长感叹道:"郑师傅,你这实力真是没说的。一下午就解决了这么大的事。"

"都是王厂长和您的帮助。"郑昊感激地说,"没有您们的引荐,我哪有这个机会。"

"这也是你自己有本事。"张科长笑道,"要是没有真才实学,再多的引荐也没用。"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358/1111109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