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初见成效
"四哥!四哥!辣椒也出苗了!"
小妹郑丽兴奋的声音从门外传来,小家伙一大早醒来饭也不吃的就往大棚跑。
郑昊正在院子里洗脸,听到喊声立刻喊着刘明华跑了过去。
前几天郑昊在盘算当下什么作物值钱时,与市里的刘明华一商量,便决定再增加辣椒这一作物。
推开大棚门,一股温暖的气息扑面而来。这是播种后的第六天,大棚里已经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小白菜苗已经长出了两片真叶,绿油油的一片,整齐地排列在垄沟里。而菠菜区域,也开始冒出细小的绿芽,虽然还很稚嫩,但生命力旺盛。
"真的出苗了!"郑昊蹲下身子仔细观察,"比预期还要快一天。"
"明华哥哥,你快来看看!"小妹朝正在观察温度的刘明华招手。
"来了来了。"刘明华也走到菠菜区域,"确实出苗了,而且出苗率很高。"
他拿出放大镜仔细观察:"这个长势很好,叶片颜色深绿,说明营养充足。"
"西红柿呢?"郑昊问道。
"西红柿还要再等两天。"刘明华说,"不过按这个温度,应该很快就能看到了。"
正说着,大棚外传来脚步声和说话声。
"是这里吗?"
"应该就是这个透明的房子。"
"他们这叫速料膜,真好看啊。"
郑昊出去一看,是隔壁王家庄的几个村民,正好奇地围着大棚观看。
"几位是王家庄的吧?"郑昊主动打招呼。
"是啊,我们是听说你们这里建了个冬天能种菜的房子,特意来看看。"为首的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农,"我是王家庄的王支书。"
"欢迎,欢迎!"郑昊热情地说,"请进来看看。"
王支书一行人走进大棚,立刻感受到了温差。
"哎呀,真的比外面暖和!"
"小白菜和菠菜,这个季节也能长得出来么?"王支书很惊讶,"我们露天这个时候早就不敢种了。"
"大棚里温度高,所以出苗快。"刘明华解释道,"而且可以延长种植季节。"
"那到了冬天呢?"有人问,"能抗住霜冻吗?"
"当然能。"郑昊很肯定,"冬天外面零下十度,里面还能保持十几度。"
"这么神奇?"王支书半信半疑,"那不是冬天也能吃上新鲜菜了?"
"就是这个意思。"
王家庄的人在大棚里转了一圈,啧啧称奇。临走时,王支书对郑昊说:"小伙子,这个技术要是真成功了,能不能教教我们?"
郑昊为难地摇摇头:"王支书,技术倒是可以教,但是这塑料薄膜太贵了,而且很难买到。"
"多贵?"王支书好奇的追问。
"这批塑料膜估计价值一千多,还有竹竿、配件什么的,全套下来得一千五左右。"郑昊如实说道,"而且这种专用薄膜是工业物资,一般买不到。"
"一千多块钱?"王支书倒吸一口凉气,"那可是我们大队几年的收入啊。"
"是啊,所以这个技术虽然好,但推广起来很困难。"郑昊叹了口气,"我们这个也是市里免费提供的材料。"
"那就没办法了。"王支书失望地说,"这么贵的东西,我们哪里买得起。"
"等以后材料便宜了,或者有其他渠道了,我一定先联系你们。"郑昊安慰道。
送走王家庄的人,回到家里,母亲李秀花正在准备午饭。
"昊子,刚才那些人是干什么的?"母亲问道。
"王家庄的,来看大棚的。"郑昊说,"他们也想学这个技术,但塑料膜太难弄了。"
吃过午饭,郑昊回到自己房间,从箱子里拿出那本德语技术资料。这是出版社给的第一本翻译任务,一本关于机械制造的技术手册。
最近几天忙着大棚的事,抽不出时间来翻译,而且这个当口,村里没有通电,郑昊也无法习惯昏暗的煤油灯,所以这事就耽搁了。
现在刚好有了时间,郑昊在桌上铺开稿纸,拿起笔,在午后的光下开始翻译工作。
他一边看着德文,一边在稿纸上工整地写着中文,速度飞快。
翻译工作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每一个技术术语都要准确无误。郑昊凭借前世的经验和扎实的德语基础,翻译速度还算不错。
"四哥在干什么?"小妹郑丽悄悄走进房间,将专注翻译工作的郑昊吓了一跳。
"在翻译书。"郑昊摸了摸妹妹的小脑袋瓜,"我在把德文翻译成中文。"
"那些弯弯曲曲的是什么字?"小妹好奇地看着德文。
"这就是德国字。"郑昊简单解释,"就像咱们有汉字一样,德国人有德国字。"
"四哥真厉害,什么字都认识。"小妹崇拜地说。
郑昊笑了笑,继续翻译。这份工作对他来说算不上辛苦,而且报酬不错,能为家里增加不少收入。
下午四点多,刘明华从大棚回到郑昊家。
"我刚才又测了一遍温度,完全满足作物的要求,而且湿度也很合适。"刘明华说,"这样的条件,蔬菜长得肯定好!"
"那咱们的试验算是成功了?"
"目前看来很成功。"刘明华点点头,"不过还要观察一段时间,特别是进入深秋以后的表现。"
两人正聊着,院子里又来了客人。这次是本村的几个村民,都是平时对大棚半信半疑的人。
"小昊,听说菠菜也出苗了?"王大婶问道。
"是啊,想看看吗?"郑昊笑着问道。
"当然想看。"
郑昊放下手头工作,领着一群人又来到大棚,看到满眼的绿色,都很震撼。
"我的天,这才几天就长成这样?"
"比露天种的快多了。"
傍晚时分,夕阳西下,郑昊回到房间继续翻译工作。没有电灯,他只能抢在天黑前多翻译一些。
天色渐暗,郑昊点燃了煤油灯。昏黄的灯光下,他继续在稿纸上工整地写着中文翻译。
"昊子,该吃晚饭了。"母亲在外面喊道。
"马上就来。"郑昊把稿纸收拾好,出去吃饭。
晚饭时,一家人围坐在炕桌旁。
"昊子,今天又有好几拨人来看大棚。"父亲郑大山说,"好多人都羡慕咱们呢。"
"是啊,连王家庄的人都来了。"郑昊说,"要不是塑料膜太难搞,真想把这项技术推广开。"
"你这是什么想法,都种菜了,庄稼怎么办!"郑大山严肃道问。
听完父亲的话,郑昊没有急于反驳,"爸,别担心,我自有办法"
郑大山又想问些什么,却被闺女打断。
"四哥,你翻译的那本书什么时候能翻译完?"郑丽好奇地问。
"按这个进度,大概还要半个月。"郑昊算了算,"每天翻译十几页,总共两百多页。"
"翻译完了能挣多少钱?"母亲关心地问。
"六百块钱。"
"六百块钱?"全家人都倒吸一口凉气,这可是普通工人数年的工资啊。
"真的有这么多?"母亲不敢相信。
"真的,出版社给的价格是每页3块钱。"郑昊说,"我已经拿到50块钱预付款了。"
"那咱们家今年的日子可就好过多了。"父亲很高兴,"改天我去买半斤猪肉,咱也改善..."
郑大山话还没说完,便看到李秀华的白眼:"小昊都还没找对象,你还惦记上吃了!"
吃过晚饭,郑昊看着昏暗的煤油灯,摇了摇头没有再写,直接选择吹灭睡了。
"还是明天早起写吧。"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358/1111107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