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参观大棚
"昊子,昨天看得匆忙,今天我们要详细了解一下技术细节。"王师傅一大早醒来就把郑昊叫起来,"这个项目真的太吸引我了,即便我不种地都想回村拿喇叭让他们学习学习了。"
"两位师傅,您们想了解哪些方面?"郑昊问。
"从头到尾,每个环节都要看。"陈技术员认真地说,"我要把这个模式完整地记录下来。"
首先,他们来到发酵肥料的堆放处。看到整齐堆放的几堆不同的发酵肥料,陈技术员很感兴趣。
"这个技术是你自己研究的?"陈技术员蹲下身,用手摸了摸发酵肥料的温度和湿度。
郑昊越发的无语,只能临时再找个借口。
"是跟村里的老农学的,但我做了一些改进。"郑昊说,"主要是控制发酵条件和配比。"
"你看这个温度控制得很好。"陈技术员对王师傅说,"发酵充分但不过度,这需要很精确的把握。"
王师傅也蹲下来仔细观察,掏出笔记录着。
"这属于标准化了。"一旁的刘明华接过话来说到。
"什么是标准化?"王师傅和技术员同时问到。
"你看,标准化的操作流程,精确的参数控制,质量检验,数据记录。"刘明华指着王师傅手里的记录本,"这些都是现代农业的特点。"
刘明华展示着他的记录本:"我们每天都记录温度、湿度、鸡蛋产量、饲料消耗等数据。"
"太规范了!"陈技术员翻看着记录,"比我们孵化场的记录还要详细。"
接着,他们来到鸡舍。陈技术员开始从专业角度进行指导。
"昊子,你的鸡舍设计很合理,但还有改进空间。"陈技术员指着鸡舍的通风口,"这个通风口可以做成可调节的,夏天开大,冬天关小。"
"怎么做?"郑昊虚心请教。
"用木板做个滑动装置,就像工厂里的风门一样。"王师傅接话道,"这样控制更精确。"
"还有这个饮水系统。"陈技术员继续指导,"可以改成自动饮水器,减少人工,也更卫生。"
"自动饮水器?"张国强好奇地问。
"就是利用水压原理,鸡喝多少水就自动补充多少。"陈技术员解释道,"我画个图给你们看。"
陈技术员在地上画了一个简单的原理图,大家都看得很认真。
"原来如此!"赵顺恍然大悟,"这样确实方便多了。"
然后,他们来到大棚里。看到茁壮生长的蔬菜,两位专家更是连连称赞。
"这个大棚的设计很先进啊!"陈技术员仔细观察着大棚结构,两年前市里曾经组织农业相关部门去长春学习,他也去见到过长春的大棚。"长春那边也只是单层塑料膜,咱这里居然是双层薄膜保温,二期拱形承重,通风系统,每个细节都考虑得很周到。"
"关键是这个循环系统的设计理念。"陈技术员蹲在菜地里,抓了一把土仔细观察,"土壤肥沃,结构疏松,这种土质比我见过的很多农田都要好。"
"这都是发酵肥料的功劳。"刘明华说,"用了发酵肥料的土地,保水保肥能力明显提高。"
王师傅站在大棚中央,四处观察,这些不是他的强项,于是他将整个构造给画了出来,也算是有了一点参与感。
陈技术员越看越是赞叹:"这个项目的推广价值很大。如果能在全县推开,对农业发展的意义不可估量。"
"这个项目可不是单单一个县,这可是我们市里的试点工作。"刘明华忍不住说道。
郑昊打断了刘明华的话,他不想扼杀两位师傅的想象,"你们觉得这个项目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技术方面已经很成熟了。"陈技术员说,"主要是要解决推广问题。"
"推广问题?"刘明华关心地问,这可是他来此的目的。
"第一是成本问题。"陈技术员分析道,"虽然效益很好,但初期投资对普通农户来说还是有压力的。"
"第二是技术培训问题。"王师傅补充道,"这个项目看起来简单,但实际操作需要很多专业知识。"
"第三是标准化问题。"陈技术员继续说,"要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保证推广效果。"
"那应该怎么解决?"刘明华问。
"我觉得可以分步推进。"王师傅想了想说,"先在每个县里找几个试验点。"
"对,而且要建立技术服务体系。"陈技术员说,"各个县里要有专门的技术员负责指导,就像工厂里的技术科一样。"
"这个想法很好!"刘明华兴奋地说,"等我回到市里,申请建立技术推广站。"
下午,陈技术员开始手把手地指导技术细节。
"昊子,你这个饲料配方还可以优化。"陈技术员说,"蛋白质含量可以再提高一点,这样产蛋率会更高。"
"怎么提高?"
"加一些豆饼或者鱼粉。"陈技术员说,"不过要控制比例,太多了成本就高了。"
"这个产蛋箱可以做得更规范一些,便于收集鸡蛋,也便于清洁。"陈技术员继续说道。
"我们可以用木头做个标准的产蛋箱。"张国强说,"我会一些木工活。"
"那太好了!"陈技术员说,"我画个图给你,按这个尺寸做。"
在大棚里,陈技术员指导着蔬菜管理技术。
"这个小白菜可以密植一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陈技术员说,"但要注意通风,防止病害。"
"这个辣椒苗要及时打顶,促进分枝。"他继续指导,"这样结果会更多。"
刘明华认真记录着每一个技术要点,生怕漏掉什么,对比陈技术员这种在农业和家禽孵化工作了几十年的前辈,他确实还太稚嫩了。
"明华,你这个记录工作做得很好。"陈技术员夸奖道,"有了详细的数据,才能不断改进技术。"
"这是昊子要求的。"刘明华说,"他说搞技术必须要有数据支撑。"
"今天学到了很多东西。"张国强感慨地说,"原来农业也可以这么科学。"
"是啊,以前总觉得种地靠经验,现在才知道技术的重要性。"王家祥也有同感。
"昊子,你这个项目给我的震撼很大。"王师傅认真地说,"好像这才是农村该有的样子。"
"我在工厂里干了这么多年,见过很多工业技术革新,但农业在我印象中还是稀有的拖拉机,水坝,以及面朝黄土的农民。"
"这个项目的社会意义很大。"陈技术员补充道,"如果能推广开来,对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会有很大帮助。"
"还有一点很重要。"王师傅想了想说,"你们要注意培养更多的技术骨干,不能只靠昊子一个人。"
"这个我们已经在做了。"刘明华说,"知青们都在学习技术,还有村里的几个年轻人也很感兴趣。"
"那就好。"王师傅满意地点头,"手把手才能带出好徒弟。"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358/1111106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