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赵家屯
赵家屯的人行动很快,不到半小时,一辆装得冒尖的牛车就“咯吱咯吱”地驶进了红星村的打谷场。车上装的,是赵老疙瘩特意交代的,最硬、最粗、放了好几年的陈年玉米秸秆,有些都干得发白了,硬得像木棍。
赵老疙瘩背着手,得意地指着那车秸秆:“小子,料我给你拉来了,你要是能把这些玩意儿变成粉,我赵金宝今天就认栽!”
酒席已经没人吃了,所有人都围了过来,里三层外三层,连空气都变得紧张起来。
郑昊没理会他的挑衅,只是冲三哥郑国庆和二哥郑建军递了个眼色。
“二哥,检查设备。三哥,准备通电。”
一声令下,兄弟俩立刻行动起来。郑建军拿着黄油枪和扳手,仔细地检查了一遍机器的关键部位,动作沉稳利落。郑国庆则熟练地接好电线,站在电闸旁,等待号令。这套配合,俨然已经有了几分专业团队的默契。
赵老疙瘩看着他们有条不紊的样子,心里不禁犯起了嘀咕。
“合闸!”郑昊一声清喝。
郑国庆猛地推上电闸。“嗡——轰隆隆——”熟悉的钢铁咆哮声再次响起,比上一次更让红星村的村民们感到心安,也让赵家屯的人脸色微变。
“开始!”
几个西尧村的年轻小伙子跳上牛车,抱起一捆捆坚硬的秸秆,在郑昊的指挥下,有节奏地送入进料口。
“咔嚓!咔嚓!咔嚓!”
一阵令人牙酸的碎裂声响起,那些木棍一样坚硬的秸秆,在咆哮的机器面前,脆弱得就像面条。它们被毫不留情地卷入,吞噬,连一丝挣扎的机会都没有。
下一秒,奇迹再次上演。
机器的另一头,细腻的、干燥的黄褐色粉末,如同开闸的洪水一般,汹涌而出!由于秸秆是陈年的,粉碎出的粉末颜色更深,但细腻程度丝毫不减。干燥的粉末被气流吹起,在阳光下形成一片金色的雾,带着一股陈年草木的特殊香气。
一车满满的秸秆,在众人目瞪口呆的注视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而出料口那边的粉末,则迅速堆成了一座小山。
前后不过几分钟,整整一牛车的硬秸秆,全被解决了。
赵老疙瘩的嘴巴张得能塞进一个拳头,他身后的那些赵家屯村民,更是个个像被雷劈了一样,呆立当场。
郑昊走到电闸旁,亲自拉下电闸。轰鸣声渐歇,场地重归寂静,但这寂静,却比任何声音都更具冲击力。
他抓起一把温热的粉末,走到赵老疙瘩面前,摊开手掌。
“赵支书,您看,这‘面粉’,还行吗?”
赵老疙瘩的脸一阵红一阵白,像是开了染坊。他伸出颤抖的手,捻起一点粉末,放在眼前仔细看,又凑到鼻子下闻了闻。那细腻的质感,那纯粹的草木香,都在告诉他一个残酷的事实:他输了,输得一败涂地。
“咋样啊,金宝兄弟?”李大壮此时走了过来,脸上挂着毫不掩饰的得意,“我们小昊没骗人吧?”
赵老疙瘩的喉结上下滚动了一下,半晌,才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行……真行!”他猛地一跺脚,转头对着身后发呆的村民吼道:“都愣着干什么!把这些料子给老子装回去!一分钱一斤,回头就给西尧村送过来!一分都不会少!”
说完,他像是泄了气的皮球,再也没了之前的嚣张气焰,深深地看了郑昊一眼,那眼神复杂至极,有震惊,有不甘,但更多的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敬畏。他领着人,灰溜溜地走了。
“哦吼!”西尧村的村民们爆发出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响亮的欢呼声。这不仅仅是一次机器的胜利,更是西尧村在邻村面前,扬眉吐气的一次完胜!
这场风波,非但没有影响宴席的气氛,反而成了最好的助兴节目。郑昊“财神爷”的名号,经过此役,算是彻底坐实了。
……
狂欢终有落幕时。
郑昊要走的消息传遍了全村。天还没亮,郑昊家的院子里就挤满了前来送行的人。
屋子里,母亲李秀花正红着眼圈,往一个打了好几层补丁的旧布包里塞东西。煮熟的鸡蛋,烙好的白面饼,还有一套她连夜赶出来的新棉布内衣。
“小昊,到了北京,不比在家里。天冷了要自己加衣服,钱不够了就给家里来信,别一个人硬撑着。”她一边絮叨,一边偷偷抹着眼泪。
郑昊心里一酸,握住母亲的手:“妈,我都知道。您看您,我现在身体好着呢,不用担心。”
父亲郑大山坐在一旁,沉默地卷着旱烟。等李秀花收拾完了,他才站起身,把郑昊拉到一旁,从怀里掏出一个用手帕包得整整齐齐的小包,塞到郑昊手里。
“拿着。”
郑昊打开一看,是几张叠得整整齐齐的票子,有大有小,加起来足有五十块钱。这几乎是家里一半的积蓄了。
“爸,我不能要,我身上还有……”
“让你拿着就拿着!”郑大山眼睛一瞪,声音却有些沙哑,“男人在外,手里不能没钱。”
郑大山顿了顿,继续说道:“而且我与你李叔商量了,等村里的菜和畜生卖了钱,先用来偿还咱家买设备的钱。”
郑昊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重重地撞了一下。他看着父亲鬓角的白发,再也说不出拒绝的话,只能重重地点了点头,将那份沉甸甸的亲情揣进怀里。
院子里,三个哥哥也围了过来。
大哥郑建国拍着他的肩膀:“家里你放心,有我在你放心。”
二哥郑建军一向不善言辞,兄弟二人对视一边,便算是承诺。
三哥郑国庆则拉着郑昊,兴奋地说着他对村子未来的构想,从大棚到发酵肥料再到饲料,说得头头是道。
临出门,小妹郑丽抱着他的腿,仰着小脸,奶声奶气地说:“四哥,你啥时候回来呀?我会想你的。”
郑昊蹲下身,刮了刮她的小鼻子,从口袋里掏出仅剩的几块糖果塞给她:“等哥哥在北京挣了大钱,就回来给小丽盖大房子,买花裙子。”
小丽摇了摇头,眼里已然有泪花闪过:“我不要这些,四哥。我只想你快点回来陪我玩。”
村口,县里派来送郑昊去火车站的吉普车已经等在那里了。那是陈主任特意安排的,算是对他上次在煤矿立功的又一次肯定。
全村的人都来送他,李大壮代表村集体,硬是又塞给他一个装满土特产的大包袱。
“小昊,到了北京,给咱们西尧村争光!家里不用你惦记,有我们呢!”
郑昊站在车旁,看着眼前一张张熟悉的面孔,父母、兄嫂、小妹、乡亲……他的眼眶有些发热。他深深地鞠了一躬。
车子缓缓开动,他从车窗探出头,用力地挥手,直到村庄的轮廓在尘土中变成一个小点。
车内,郑昊收回目光,脸上的离愁别绪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冷静和坚定。
没有钱,寸步难行。
之前在市里他还有个翻译的工作,但到了北京,就需要重新找人介绍。他的脑海里,浮现出上辈子的一些记忆。七十年代初的北京,对外交流日益频繁,友谊商店、国际饭店、各大部委的编译局,都是外汇和外语人才的聚集地。但那些地方门槛太高,他一个学生很难接触到。
不过,他记得一个地方。在北京西郊,靠近几所大学的地方,有一个不起眼的“外国专家招待所”,里面住着很多来华援助或交流的技术专家。他们的技术资料,往往因为专业性太强,普通的翻译很难准确传达。
那里,或许就是他的突破口。
吉普车在颠簸的土路上行驶着,窗外的景物飞速倒退。郑昊靠在椅背上,闭上了眼睛。他的心中,没有对未知的迷茫,只有一条清晰无比的道路。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358/1111100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