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七零年代:拒娶厂花后我成大国工匠 > 第一百三十九章 路线之争

第一百三十九章 路线之争


郑昊的心沉了下去。他知道,最大的冲突来了。这已经不是单纯的技术路线之争,而是上升到了思想、路线甚至关乎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层面。王副司长这种人,在前世的各个时期都屡见不鲜。他们并非没有道理,但他们忽略了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是永远买不来的。

“李总工,部里最终的决定是?”郑昊问道。

李伟业总工疲惫地揉了揉太阳穴:“没有最终决定。争论非常激烈。最后,上级领导给了我们一个机会,也是一个难题。一个月后,将在香山饭店召开一个技术论证扩大会议。届时,不仅有部委领导,还会有来自全国各相关院所的专家。我们项目组,必须在会上,拿出一个可行的、能够追赶世界水平的‘下一代’方案。如果我们能说服大多数专家,项目就能继续。如果不能……”

他没有说下去,但所有人都明白了其中的含义。如果不能,他们这个凝聚了无数心血的项目组,可能会被就地解散。他们用搭积木方法造出来的CPU,将真的成为一个昂贵的玩具,被封存在历史的陈列馆里。

一时间,整个实验室的气氛降到了冰点。

一个月的时间,拿出一个能追赶世界水平的方案?这简直是天方夜谭。他们连真正的集成电路是什么样子,都只在资料上见过。没有设备,没有工艺,没有材料,甚至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这就像要求一个刚学会怎么用砖头盖平房的工匠,在一个月内,设计出摩天大楼的建造图纸。

“这……这怎么可能?”小张喃喃自语,眼神里充满了绝望。

“那个王副司长,就是想看我们出丑!他就是想让他的引进方案通过!”孙宇愤愤不平地说。

郑昊没有说话,他低着头,大脑在飞速运转。他知道,这是一个巨大的危机,但同时,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如果能顶住这次压力,获得国家层面的支持,他们就能从“土法炼钢”,真正走上“正规化炼钢”的道路。

放弃?绝不可能。他穿越而来,不是为了在历史的关键节点上,选择退缩和放弃的。

他想起了前世那些被“卡脖子”的锥心之痛,想起了那些在高科技领域,中国人走过的每一步弯路和付出的巨大代价。历史给了他一个机会,站在这个起点上,他必须做点什么。

他缓缓抬起头,目光逐一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看到的是迷茫、是不甘、是愤怒,但唯独没有放弃。这些中国最朴实、最坚韧的科研工作者,他们的骨子里,就刻着“不信邪”三个字。

“李总工,林教授,”郑昊开口了,声音不大,却有一种让人心安的力量,“一个月的时间,够了。”

所有人都猛地看向他,眼神里充满了震惊和不解。

郑昊站起身,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笔。他没有去画复杂的电路图,而是写下了两个大字:

“设计”和“制造”。

“王副司长说我们是沙滩上建城堡,没错。因为我们只有设计的图纸,却没有制造城堡的砖块和水泥。”郑昊的声音在安静的实验室里回响,“但是,他搞错了一点。没有图纸,给你再多的砖块水泥,你也只能盖出一堆乱石。而只要我们手里有最先进的图纸,我们就知道需要什么样的砖块,需要什么样的水泥,我们就能想办法,自己去烧制!”

他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我们现在,就要做两件事。第一,设计出我们自己的,真正意义上的集成电路CPU的图纸,也就是它的完整架构和逻辑版图!第二,拿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告诉他们,我们如何一步一步地,从无到有,制造我们自己的城堡!”

“一个月,我们设计大脑,也规划出造出大脑的工厂!我们要在会议上,告诉所有人,我们中国人,不仅能搭积木,更能从最基础的沙子开始,造出自己的芯片!”

郑昊的话,像一颗投入死水潭的石子,瞬间激起了千层浪。

“一个月?设计CPU架构,还要规划出制造方案?”周煜第一个表示怀疑,他不是不相信郑昊,而是这个任务实在太过艰巨,“郑组长,CPU架构设计本身就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国外一个团队都要做好几年。我们……我们连像样的EDA工具都没有,全靠纸和笔吗?至于制造方案,那更是……光刻机、离子注入机、高纯度单晶硅……这些东西我们连见都没见过,怎么规划?”

周煜的疑问,代表了在场所有技术人员的心声。这不是泼冷水,而是基于现实的冷静判断。他们刚刚从“分立元件”的泥潭里爬出来,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要去挑战“集成电路”这座珠穆朗玛峰,这跨度太大了。

“是啊,郑组—长,这步子是不是迈得太大了?”孙宇也面露难色,“咱们的‘模块化CPU’,说白了还是冯·诺依曼体系的宏观实现。但要把它微缩到一块芯片上,布线、时钟同步、散热、功耗……这些问题会以指数级难度增加。纸上画画容易,可……”

实验室里,刚刚被郑昊点燃的一点火苗,似乎又要在现实的寒风中熄灭了。

李伟业总工和林教授没有说话,他们看着郑昊,等待着他的下文。他们知道,郑昊从不是一个信口开河的人。他敢这么说,必然有他的道理。

郑昊没有急于反驳,他走到那台“模块化CPU”前,轻轻拍了拍其中一个“运算器模块”的外壳。

“大家觉得,我们这个‘积木’,最大的价值是什么?”他问道。

“是能用!”刘天柱瓮声瓮气地回答。

“是验证了我们的总线架构和指令集!”周煜补充道。

郑昊笑了笑,摇了摇头。“不全是。”

他转过身,目光炯炯地看着大家:“它最大的价值,是一个模拟器!一个硬件级的、可以运行、可以调试、可以验证我们所有想法的CPU模拟器!”

“模拟器?”众人一愣。

“没错!”郑昊加重了语气,“我们没有EDA软件,但我们有它!我们想设计一个8位的ALU,我们不知道逻辑门电路该怎么排布,不知道时序对不对。怎么办?我们可以在这个‘模拟器’上,用我们现有的运算器模块,去模拟那个未来芯片里的ALU!我们可以修改它的微指令,调整它的时序,观察它的运行结果!我们可以把芯片设计的逻辑验证,从纸上,搬到这台真实的机器上来!”

这个想法,如同一道闪电,瞬间劈开了众人脑中的迷雾。

周煜的眼睛猛地亮了起来,他激动地站起身:“我明白了!我明白了!我们不是从零开始在纸上画,我们是降维设计!我们把未来那个芯片里的每一个核心单元,比如ALU、寄存器堆、指令译码器,都先在我们的‘模块化CPU’上,用软件和硬件结合的方式,搭建出一个‘仿真模型’。我们在这个模型上进行测试、优化、迭代,等我们把所有的逻辑都跑通了,得到了一套完美无缺的方案,再把它固化成真正的电路版图!”

“对!”郑昊用力一点头,“这就解决了‘设计’的问题!我们用一台宏观的、可见的、可触摸的‘CPU’,去设计一台微观的、看不见的CPU!这比纯粹的纸上谈兵,效率和可靠性要高得多!一个月的时间,只要我们分工明确,日夜赶工,足够我们拿出一套完整的、经过初步验证的CPU架构设计!”

这番话,彻底打消了所有技术人员的疑虑。他们看着那台原本觉得有些笨重落后的机器,眼神都变了。这哪里是什么昂贵的玩具,这分明是一台能够孕育未来的孵化器!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358/1111099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