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七零年代:拒娶厂花后我成大国工匠 > 第一百五十二章 村民的感激

第一百五十二章 村民的感激


原来只有一个大棚的地方,现在变成了一片大棚群!足足有十几个蔬菜大棚整齐排列,每个大棚都比原来的更大更规范。大棚旁边,还建了几排标准化的鸡舍和猪舍,规模是原来的好几倍。

最让郑昊震惊的是,在大棚区的一角,竖着三台巨大的机器,正在轰鸣运转。

"那就是你弄来的粉碎机!"赵顺指着那些机器,语气中满是自豪,"有了这些家伙,我们的饲料生产能力提高了十倍不止!"

郑昊走近一看,确实是他之前联系购买的那三台粉碎机。此时正有几个村民在操作,将各种骨头、秸秆、菜叶等原料投入机器,粉碎后与其他成分混合,制成营养丰富的生物饲料。

"这些饲料现在不光咱们用,"赵顺继续介绍,"还卖给附近五六个村的养殖户,甚至县里的养殖站都跟我们签了长期合作协议!"

"真的?"郑昊有些不敢相信,"生意有这么好?"

"好得很!"村长李建军走过来,满脸笑容,"现在咱们村每个月光饲料销售就能赚三四百块钱!加上蔬菜销售,村里的集体收入比去年翻了好几倍!"

"是啊,"这时从大棚里走出一个熟悉的身影,"郑昊同志回来了!"

郑昊一看,正是市农林局的刘明华技术员。几个月不见,刘明华晒得更黑了,但精神头很好。

"刘技术员,你怎么还在这里?"郑昊有些惊讶,但更多的是开心。当时市局派来的时候只答应指导半年,这满打满算都快一年了。

刘明华笑着说道,"你们这里的发展速度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市里领导对这个示范点非常重视,要我长期驻点,确保技术推广的质量。"

他指着那些大棚和养殖设施,语气中带着自豪:"这几个月下来,我学到的东西比在机关工作几年都多。特别是老赵他们,实践能力真是让人佩服。"

郑昊心中激动不已,自己的努力看来真的能让村民过上好日子。

"走,我带你去看看具体的生产情况。"赵顺拉着郑昊往里走。

他们首先来到蔬菜大棚区。每个大棚里都绿意盎然,各种蔬菜长势喜人。最让郑昊惊讶的是,大棚的技术水平比他离开时有了明显提升。

"这个通风系统是我们改进的,"赵顺指着大棚顶部的通风装置,"参考了你之前的设计思路,结合刘技术员的专业建议,又根据实际使用经验做了优化。现在温度控制更精确,蔬菜品质也更好了。"

刘明华在一旁补充道:"主要还是你当初的技术路线正确。我们只是在细节上做了一些完善,比如通风口的角度、保温材料的选择等等。"

"还有这个!"他又指着大棚里的灌溉系统,"我们自己设计的灌溉装置,用水量比原来节省一半,但效果更好。"

郑昊仔细观察了一番,不得不佩服这些知青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他们不仅很好地掌握了原有技术,还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

接下来,他们参观了养殖区。

鸡舍里养着数百只鸡,个个肥壮健康。猪舍里的猪也比以前多了好几倍,而且明显比一般农户养的猪长得更好。

"秘诀就在饲料上,"赵顺自豪地说,"按照你给的配方,咱们的生物饲料营养全面,成本又低,养出来的鸡和猪不仅长得快,肉质还特别好。县里的食品站都抢着要咱们的产品!"

在饲料生产车间,郑昊看到了一套相当规范的生产流程。原料分类存放,按比例配制,经过粉碎、混合、发酵等工序,最后制成成品饲料。整个过程井井有条,完全不像是农村的作坊生产。

"这套流程是谁设计的?"郑昊问道,这比他当时留下的更加流畅。

"主要是老赵和刘技术员一起完善的,"李大壮回答,"老赵有想法,刘技术员有专业知识,两人配合得很好。他们把你之前讲的那些理论,结合实际情况和专业标准,设计出了这套生产工艺。现在我们生产的饲料,质量稳定,营养全面!"

刘明华谦虚地说:"主要还是郑昊同志当初的技术指导到位。我们只是在标准化、规范化方面做了一些工作,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郑昊看向赵顺,眼中满是赞赏。这个原本有些清高的上海知青,经过几个月的磨练,不仅完全融入了农村生活,还展现出了出色的实干能力。

"老赵,你真是让我刮目相看啊!"郑昊由衷地说道。

赵顺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还是要感谢你当初的指导。要不是你提供了正确的技术路线,我们也不可能有今天的成果。"

"对了,"刘明华突然想起什么,"昊子,你知道现在咱们这里在县里、市里有多出名吗?"

"怎么说?"

"县里已经把这里定为农业技术推广示范点了!"刘明华兴奋地说,"不光是咱们县,市里的农业局也把这里作为重点推广项目。我这次驻点,就是要总结经验,准备在全市范围内推广。"

李大壮在一旁补充道:"市里的王副市长都来过两次了,每次都要详细了解技术细节和经济效益。他说要把我们这里的经验写成报告,上报给省里。"

参观完生产基地,郑昊跟着赵顺来到知青点。

知青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来简陋的宿舍经过修缮,看起来舒适多了。院子里还新建了一个小型图书室和活动室。

"张国强他们呢?"郑昊问道。

"张国强和王家祥去县里给其他村里的知青培训去了。"赵顺介绍道,"咱们这里的成功经验,让他们都找到了更好的出路。"

"那你呢?有什么打算?"

赵顺想了想:"我准备继续留在这里。说实话,经过这几个月的实践,我发现自己还挺有这方面的天赋。而且,这里的事业刚刚起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他停顿了一下,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我在想,能不能进一步扩大规模,不仅做饲料,还可以搞食品加工、农产品深加工什么的。咱们有技术优势,又有市场基础,应该大有可为。"

郑昊点点头,对赵顺的想法很赞赏。这确实是一个很有前瞻性的思路。

"不过,要想进一步发展,还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持,"赵顺有些期待地看着郑昊,"你现在在北京那边,接触的技术信息肯定比我们多。如果能继续给我们一些指导,那就太好了。"

"当然没问题,"郑昊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会把我了解的一些先进技术和经验整理出来,给你们做参考。"

两人正聊着,外面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

"郑昊回来了!郑昊回来了!"

很快,知青点的院子里就聚集了一大群村民。男女老少都有,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兴奋的笑容。

"昊子,你可算回来了!"

"昊子,你这次带什么好东西回来了?"

"昊子,你在北京过得怎么样?"

面对乡亲们的热情,郑昊感到一阵温暖。这些朴实的农民,用他们最真诚的方式表达着对他的感激和喜爱。

"乡亲们,我这次从北京带了一些好东西回来,"郑昊大声说道,"有北京的特产,也有一些实用的小东西,一会儿分给大家!"

人群中响起了热烈的欢呼声。

"不过,最重要的不是这些,"郑昊继续说道,"我看到咱们村的变化,心里真的很高兴。这说明咱们的路子走对了,只要坚持下去,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那是当然!"有人在人群中喊道,"有昊子给咱们指路,咱们还怕什么?"

"对!昊子就是咱们村的福星!"

看着乡亲们朴实真诚的笑脸,郑昊心中涌起一阵暖流。这里是他的根,这些是他的人。无论他在外面取得多大的成就,这里永远是他最牵挂的地方。

夕阳西下,炊烟袅袅。远山如黛,近水如镜。在这个即将到来的新年里,这个小山村正焕发着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358/1111098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