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七零年代:拒娶厂花后我成大国工匠 > 第一百五十五章 充满技术含量的信件

第一百五十五章 充满技术含量的信件


回到家后,郑昊几乎一夜没睡。

他坐在煤油灯下,面前摊着几张信纸,一支钢笔在手中转来转去。这封信太重要了,不仅关系到县医院X光机的修复,更关系到母亲能否及时得到准确的诊断。

他必须把技术细节写得准确详细,让北京的同事们能够完全理解他的需求。

经过反复思考,郑昊开始动笔:

"我县医院有一台苏联产的X光机,使用了十多年,一个月前突然故障。经我初步检查,故障原因是高压整流管损坏,该管额定电压25千伏,电流1安培。

这种苏联产整流管已经停产,且价格昂贵。我建议采用国产或进口的半导体高压整流器件替代,预计成本在500元以内。

根据我的技术分析,需要以下器件:

1.  高压硅堆或硅整流管,耐压30千伏以上,电流1.5安培以上

2.  滤波电容,耐压5千伏,容量2微法左右

3.  限流电阻若干

4.  相关辅助元件

请两位老哥帮忙在北京的电子器件市场或相关单位寻找合适的器件。如有困难,也请推荐可靠的采购渠道。

此事关系全县人民的医疗条件改善,万分紧急。我母亲在体检中发现肺部异常,急需X光检查确诊,因此恳请二位优先帮助处理。

器件费用我将通过邮局汇款解决,绝不让组织和同志们承担费用..."

写完信已经是深夜两点多了。郑昊放下笔,揉了揉酸痛的手腕。煤油灯的光线昏暗,但他的每一个字都写得工工整整,生怕北京的同事们看不清楚。

隔壁房间传来母亲轻微的咳嗽声,郑昊的心又紧了一下。他轻手轻脚地走到母亲房间门口,听了听里面的动静。

"昊儿?"母亲的声音传出来,"这么晚了还不睡?"

"妈,我在写点东西。您怎么样?还咳嗽吗?"郑昊小声问道。

"好多了,吃了药就不怎么咳了。"李秀花说道,"您别担心,妈身体好着呢。"

"那您好好休息,有什么不舒服的一定要说。"

"知道了,您也早点睡吧。"

郑昊回到自己房间,把信件仔细装进信封,写好地址。明天一早,他就要到县城邮局把这封重要的信寄出去。

第二天一大早,郑昊就骑着自行车赶到县城。

县邮局是一栋不大的平房,门口挂着"中国人民邮政"的牌子。虽然设施简陋,但这里是连接全国各地信息的重要枢纽。

"同志,我要寄两封信到北京,加急。"郑昊对邮局工作人员说道。

"寄北京啊,"工作人员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加急的话,邮费要贵一些,每封信一毛五分钱。"

"没问题。"郑昊毫不犹豫地掏出钱。

工作人员仔细检查了信封上的地址:"青华大学精密仪器系...这地址够详细的。加急件大概四五天能到北京,对方回信的话,最快也要七八天。"

"谢谢。"郑昊把信件交给工作人员,看着他们盖上邮戳,心中祈祷这两封信能够顺利到达。

从邮局出来,郑昊又去了趟县医院。他想再仔细研究一下那台X光机,为北京同事可能提出的技术问题做准备。

王主任看到郑昊来了,很是高兴:"小郑,信写了吗?"

"写了,刚刚寄出去。"郑昊说道,"我想再看看那台设备,测量一些维修时需要的参数。"

"好好好,您随便看。"王主任陪着郑昊来到放射科,"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说。"

郑昊用万用表仔细测量了X光机各个部分的电压、电流参数,并且画了详细的电路图。他发现这台设备的设计还是相当先进的,如果修好了,完全可以再用十几年。

"郑昊同志,您母亲怎么样了?"放射科的老医生关心地问道。

"还行,在吃药。"郑昊回答,"等X光机修好了,一定要给她拍个片子看看。"

"放心,到时候我亲自给她检查。"老医生拍了拍郑昊的肩膀,"您这个儿子真是孝顺啊。"

回到村里,已经是下午了。郑昊发现家里来了客人——是知青点的赵顺和张国强。

"昊哥回来了!"赵顺看到郑昊,立刻站起来,"听说您要修县医院的X光机?"

"是啊,正在想办法。"郑昊说道。

"太厉害了!"张国强佩服地说,"连医疗设备都能修,您这技术真是没得说。"

"主要是原理差不多,"郑昊无奈的说,"不过还需要北京那边帮忙找器件。"

晚饭时间,李秀花的精神状态看起来不错,咳嗽也比昨天少了。这让全家人都松了一口气。

"妈,您感觉怎么样?"郑昊关心地问道。

"好多了,那个王主任开的药挺管用的。"李秀花笑着说,"昊子,您别太担心,妈没事的。"

"是啊,老四,"大哥郑建国也劝道,"妈身体一直很结实,不会有大问题的。"

郑昊点点头,没有给大哥压力。他知道,只有等X光机修好,拍了片子,才能真正确定母亲的病情。

晚饭后,郑昊拿出笔在纸上写写画画,在煤油灯下仔细研读。

"昊儿在写什么呢?"父亲郑大山走过来问道。

"一些技术资料,为修X光机做准备。"郑昊回答。

郑大山看了看那些密密麻麻的电路图和公式,摇了摇头:"您们这些搞技术的,脑子就是好用。这些东西我看着就头疼。"

"爸,其实都是有规律的,"郑昊解释道,"就像打仗一样,看起来复杂,其实都有章法可循。"

"那倒是,"郑大山若有所思地说,"不管做什么事,都得用心琢磨,找到门道。"

父子俩聊了一会儿,郑大山就去休息了。郑昊继续在灯下看书,直到深夜才睡下。

接下来的几天,郑昊一边照顾母亲,一边继续研究技术资料。他还帮村里解决了几个小问题:修好了大队的广播喇叭,改进了一台粉碎机的传动装置,调试了几台缝纫机。

村民们都知道郑昊在帮县医院修设备,对他更加敬佩。

"昊子真是有出息,连医院的洋机器都能修!"

"那是,昊子在北京学的技术,肯定了不得!"

"听说那机器坏了,好多病人都没法检查,昊子这是在做大好事啊!"

12月28日,距离寄信已经过去五天了。按照邮局工作人员的说法,信件应该已经到达北京了。郑昊开始期待着北京同事们的回信。

这天晚上,他又一次检查了母亲的情况。李秀花的咳嗽确实减轻了不少,但郑昊还是不敢掉以轻心。

"妈,您这几天感觉怎么样?"

"好多了,昊子。"李秀花摸了摸儿子的头,"妈知道您担心,但真的没事。您看,咳嗽都快好了。"

"那就好,不过还是要继续吃药,等X光机修好了再检查一次。"

"好,都听您的。"李秀花温和地说,"昊子,妈为您骄傲。您不仅自己有出息,还能帮助这么多人。"

听到母亲的话,郑昊心中既温暖又沉重。他暗下决心,无论如何都要尽快修好X光机,不仅为了母亲,也为了所有需要帮助的人。

除夕越来越近了,整个村子都开始准备过年。但在郑昊心中,最重要的还是那封来自北京的回信。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358/1111097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