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奖状
他从抽屉里拿出一张崭新的聘书,郑重地递给郑昊。
“郑昊同志,经院党委研究决定,正式聘请您为我们县人民医院的‘特聘技术顾问’!以后医院里任何设备上的技术难题,我们都希望能够得到您的指导。这个,你无论如何不能推辞!”
特聘技术顾问。
这不仅仅是一个虚名。
它意味着,郑昊在县医院,有了一个超然的、受人尊敬的官方身份。以后他再来医院办事,无论是为家人还是为村民,都将畅通无阻。
这是一个巨大的人情,也是一张强大的护身符。
郑昊没有再推辞,郑重地接过了聘书。
“谢谢王主任,谢谢院领导的信任。只要我人在县里,医院有任何需要,我义不容辞。”
……
母亲的病情确诊并得到了及时的治疗,压在郑昊心头最大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他在医院陪了母亲两天,看到她精神状态良好,药物反应也不大,才在郑大山的催促下,准备返回村里。
临走前,县革委会的陈主任又特地来了一趟医院。
他这次来,不仅是慰问,还带来了一个让郑昊都有些意外的消息。
“小郑啊,你这次可是捅破天了!”陈主任的表情,既兴奋又严肃。
“怎么了,陈主任?”
“你修好X光机的事,被市卫生局知道了。他们今天专门派人下来核实情况,报告已经递到市里了。市领导非常重视,说你是‘技术报国、心系群众’的青年典范,要对你进行通报表扬!”
通报表扬!
这在七十年代,是一种极高的政治荣誉。
但更关键的,是陈主任接下来说的话。
“而且,市里听说了你那个农技推广站,联合周边村庄共同致富的构想,非常感兴趣!”陈主任的眼睛里闪着光,“市领导指示,这是一个打破地域隔阂,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好思路,要我们县里,重点关注,大力扶持!”
“市农林局的王局同志,明天就会亲自带队下来,专门就这个事,到你们西尧村进行实地调研!”
这个消息,如同一阵春雷,在郑昊心中炸响。
他知道,自己那盘农业产业化的大棋,因为修复X光机这件事的催化,提前迎来了最关键的“东风”!
他那场还没开始的“豪赌”,已经得到了市级领导的背书!
整个西尧村都沉浸在一种忙碌而喜悦的氛围中。家家户户都在杀猪宰羊,打扫庭院,准备迎接新年。
而今天,村里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
三辆绿色的北京吉普车,在村民们好奇的注视下,缓缓驶入了西尧村的打谷场。
车门打开,最先下来的,是县革委会的陈主任。
紧接着,一个穿着中山装,戴着眼镜,气质儒雅的中年人,在众人的簇拥下走了出来。
正是市农林局的王局长,王利增。
他的身后,还跟着市里和县里农林、水利等好几个部门的干部,一行十几人,阵仗不可谓不大。
村支书李大壮和村里的几个干部,早已在村口等候。
“陈主任!王局长!欢迎各位领导莅临我们西尧村指导工作!”李大壮迎了上去,先后跟二位握手,显得有些拘谨。
王局长却笑着拍了拍他的手:“老支书,客气了。我们今天不是来指导工作的,是来学习取经的!”
他目光扫过人群,很快就看到了那个站在郑大山身后,神情淡然的年轻人。
“郑昊同志!”王利增的眼睛一亮,主动大步走了过去,热情地伸出了手。
“王局长,好久不见。”郑昊不卑不亢地握住了他的手。
“不久不久。”王利增用力地晃了晃,“我可是天天都在听你的故事啊!先是大棚蔬菜,然后是生物饲料,现在,又把县医院那台洋古董给盘活了!郑昊同志,你身上到底还藏了多少惊喜,是我们不知道的?”
这番话说得半是玩笑,半是真心,充满了欣赏。
周围的干部们听到,看向郑昊的眼神,也都充满了好奇和探究。
他们实在很难想象,眼前这个看起来不过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就是这一系列事件的核心人物。
简单的寒暄过后,一行人没有进村委会的办公室,而是直接走向了村西头那片最引人注目的地方——蔬菜大棚基地。
即便是寒冬腊月,十几个塑料大棚依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充满了勃勃生机。
王利增和技术员们一头扎进大棚,立刻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
棚内温暖如春,一排排的黄瓜、西红柿、辣椒长势喜人,绿油油的叶片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蔬菜混合的清新气息。
“这……这温度和湿度,控制得太好了!”一个市里的老技术员,忍不住蹲下身,捻起一把泥土,放在鼻子下闻了闻,“土壤肥力也保持得非常好,几乎没有板结现象。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郑昊笑了笑,指着大棚角落里那些不起眼的通风口和铺在地上的稻草。
“没什么秘诀,就是严格按照您上次指导的方案,再加上一些我们自己摸索的小窍门。比如,用双层草帘保温,分时段通风,还有,我们用了自己研制的生物有机肥,改善土质。”
“生物有机肥?”王局长的兴趣更浓了。
郑昊便带着他们,来到了不远处的养鸡场。
当看到那座设计科学、干净整洁的养鸡场,以及旁边那个正在发酵,散发着淡淡酒糟香味的生物饲料池时,这些市里的专家们,彻底不淡定了。
从养殖到种植,形成一个完美的生态循环。
鸡粪和秸秆,通过发酵,变成高效的有机肥,用来种菜。
产出的不合格蔬菜和秸秆,又可以作为一部分原料,用来制作鸡饲料。
整个链条,环环相扣,几乎没有任何浪费!
“天才!这简直是天才般的构想!”王利增激动地抓住郑昊的手臂,“郑昊同志,你这个生态循环农业的模式,比我们文件里写的那些理论,要先进十年!不,是二十年!”
陈主任和其他县里的干部,在一旁听着,脸上满是与有荣焉的骄傲。
参观完现场,一行人回到了村委会。
村委会的会议室里,早已烧好了热茶。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358/1111096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