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七零年代:拒娶厂花后我成大国工匠 > 第一百七十七章 重大会议

第一百七十七章 重大会议


在准备报告的几天里,项目组的其他成员也没闲着。在李伟业的带领下,他们开始对“长城一号”原型芯片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优化。

周煜带领工艺组,开始向着更高的集成度和良品率发起挑战。他们要做的,不仅仅是让芯片“能用”,而是要让它“好用”和“耐用”。

刘天柱则接到了一个新任务——配合军工单位,研制一批特种环境下的高可靠性封装。他们需要解决芯片在高温、高湿、强振动等恶劣环境下的生存问题。

整个“长城一号”项目,已经悄然开始了从“民用技术突破”到“军民两用开发”的转型。

而这一切的转折点,都系于几天后,那场在北京西山宾馆,即将召开的,高度机密的会议。

郑昊看着窗外,天色渐晚,但他毫无睡意。他将写好的报告草稿,一字一句地仔细审查,然后,划着一根火柴,将它在铁盆里,烧成了灰烬。

真正的讲稿,只在他的脑子里。

他知道,西山之行,他面对的,将是中国最顶尖、最智慧,也最挑剔的一群大脑。

他必须做到,一鸣惊人。

北京西山宾馆,坐落在风景秀丽的西山风景区内,这里环境清幽,守卫森严,是国家举办重要高层会议的场所之一。

4月28日,一辆挂着特殊牌照的伏尔加轿车,平稳地驶入了宾馆大门。

车上,郑昊穿着一身崭新的中山装,这是秦志处长特意为他准备的。他闭目养神,脑海中一遍又一遍地预演着即将进行的报告。

陪同他前来的,是李伟业总工。作为“长城一号”的总指挥,李伟业也获得了列席会议的资格,但他很清楚,今天的主角,是身边这个年轻人。

“小郑,紧张吗?”李伟业看着郑昊平静的侧脸,忍不住问道。

郑昊睁开眼,微微一笑:“说不紧张是假的。但更多的是兴奋。”

李伟业点了点头,拍了拍他的膝盖:“放开了讲!你身后,站着我们整个长城一号项目部,站着我们四机部!”

轿车在一栋朴素的小礼堂前停下。门口,几名身着戎装的警卫,一丝不苟地检查着证件。他们的眼神锐利如鹰,让空气都凭添了几分肃杀之气。

走进礼堂,郑昊才发现,这里的规模比他想象的要小,大概只能容纳五六十人。但与会者的分量,却重得惊人。

他看到了几位胸前挂着功勋章、肩上扛着将星的老将军,他们身上散发着久经沙场的铁血气息。

他还看到了一些穿着朴素,但眼神深邃,气质儒雅的学者。郑昊一眼就认出了其中几位——中国核物理的泰斗,火箭发动机的权威,雷达技术的奠基人……这些,都是只在后世的纪录片和教科书上才能见到的人物。

钱老,那位在香山会议上一锤定音的元勋,赫然坐在第一排的正中。他看到郑昊和李伟业,微笑着对他们点了点头。

整个会场,几乎汇集了当时中国国防科技界的“最强大脑”。

郑昊,是全场最年轻的面孔,甚至可以说,年轻得有些扎眼。

他的出现,立刻引来了不少好奇和审视的目光。

“这就是那个搞出芯片的年轻人?”

“太年轻了吧?看着跟个学生似的。”

“听说就是他,在评估会上把王成栋顶得下不来台。”

议论声很小,但郑昊能感觉到那些目光中复杂的情绪——有好奇,有赞许,但更多的,是怀疑。

在这些为国家立下赫过功勋的泰斗面前,他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真的有资格在这里“论剑”吗?

会议由一位肩扛中将军衔的科工委副主任主持。简单的开场白后,他直接看向郑昊。

“下面,有请‘长城一号’项目总设计师,郑昊同志,就‘微型化控制系统在未来国防装备中的应用前景’,做技术报告。大家欢迎。”

掌声稀稀拉拉,更多的人是抱持着一种观望的态度。

郑昊走上讲台,没有带任何讲稿。他先是向台下的众人,深深地鞠了一躬。

“各位首长,各位前辈,大家好。我叫郑昊。”

他平静的声音,通过麦克风,清晰地传遍全场。

“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的,不是我们已经做出了什么,而是基于我们已经掌握的微电子技术,我们未来,能够做什么。”

他没有像其他人一样,站在原地念稿子,而是走到了讲台旁的一块大黑板前,拿起了粉笔。

“我想从一个我们都很熟悉的问题开始——制导。”

“目前,我们主流的惯性制导系统,无论是导弹还是潜艇,都依赖于高精度的机械陀螺仪和加速度计。为了追求精度,我们把陀螺仪做得越来越大,越来越精密,越来越昂贵。这是一个力量型的选手,靠着自身的强大,来对抗误差。”

他画了一个简单的陀螺仪结构图。

“但是,这条路,我们已经快要走到头了。机械的精度总有极限,而且它体积大、功耗高、抗过载能力差、启动时间长。这些,都是它娘胎里带出来的毛病。”

台下,几位负责导弹和航空的专家,不自觉地点了点头。郑昊说的,全都是他们在一线工作中,最头疼的问题。

“那么,有没有另一条路?”郑昊话锋一转,眼神变得锐利起来,“如果我们不追求单个元器件的完美,而是用一种‘更聪明’的方法,把几个‘不那么完美’的元器件组合起来,让它们取长补短,最终得到一个比‘力量型’选手更强的结果呢?这就是我今天要讲的,基于微处理器和现代滤波算法的智慧型制导。”

他擦掉黑板上的图,开始画一个新的框图。

“想象一下,我们不再使用昂贵笨重的平台式陀螺仪,而是用三个最简单的、成本极低的速率陀螺仪,和三个加速度计,直接固定在弹体上。这就是‘捷联惯导’。”

“我知道,这样做,每一个传感器的误差都会很大。但是,我们有了一样新武器——微处理器,也就是芯片。”

“我们可以把所有传感器的原始数据,全部输入到这颗小小的芯片里。然后,在芯片里,运行一种特殊的算法——卡尔曼滤波。”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358/1111095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