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日常


提着柳条鱼篓,沿着小路来到河边,张物石很快就来到了自己下地笼的地方。

弯腰从树下找到一根系着的绳子,他没有直接拉绳子,而是脱了鞋子,顺着绳子下水,往河里面走了几米,从河底捞出来一个2米多长的长条地笼。

毕竟是手编的竹制地笼,又泡了两天水,再加上地笼上绑着的麻绳也泡了两天水,他怕干拉绳子会把绳子扯断。

那还不如直接进水,直接把笼子捞出来呢。

竹编的地笼粗糙简陋,没有后世工业化地笼子精致,但是架不住这时的资源好,捞出来的第一个地笼子里鱼获就有不少。

此时人们还是使用的原始捕鱼工具,只要雨水充足,河流不断,河里鱼类就得以正常繁衍,几乎没有灭绝的可能。

都说荒年饿不死水边人。

水边有水至少能浇地,即使河里水干了,也能在河里找到鱼虾等食物。

一会儿的功夫,张物石就收完了地笼,岸上的鱼篓里装满了鱼虾和田螺。

只是可惜了,他在地笼里找到了一条淹死的黑鱼。

黑鱼这玩意鳃是退化的,它除了用鳃呼吸外,还需要浮出水面单独吞食空气来获得氧气。

张物石下的地笼是全部浸在河水里面的,没有空气让它吞食,除非水里含氧量高能让它能多活一会儿,否则黑鱼逃不了被淹死的命运。

活鱼和虾拿回去放水缸里养着,留着自家吃新鲜的,或者直接做成鱼干,田螺和黑鱼要用来喂鸡。

可以用石头将田螺碾碎,再把黑鱼切成小碎块,拌上青菜谷糠,这对家里几只老母鸡来说又是一顿大餐。

当他提着鱼篓回家时,一眼就看到奶奶和母亲俩人正在院子水井边忙活,她们正用草木灰搓猪大肠。

大肠肥肉多,这玩意洗着臭吃着香。

爷爷他们已经用盐处理好了两只猪腿,挂满盐巴的猪大腿已经挂在了东厢房北墙,那里阴凉通风是个好地方。

张物石拎着鱼篓来到院子南边,把鱼篓里的活鱼捡出来,放进南墙根上的一个水缸里,对过来看热闹的老太太说道:“奶奶,这鱼虾先养着吧,等过两天再吃吧。”

“行啊,这两天先吃肉,天气热,别把好东西糟践了。”

“嗯,我一会儿把这黑鱼和田螺碾碎喂鸡,让它们多吃点,多下一些鸡蛋。”

看到这条黑鱼已经死了,奶奶一脸的可惜:“唉,可惜这么一条大黑鱼了,石头,这条鱼死多久了,还能不能吃?”

“按理说是能吃的,不过咱家又不差新鲜的鱼吃,这条鱼就便宜咱们家的老母鸡吧,反正它们吃了会下蛋,不亏的。”

奶奶听到张物石这么说,认同的点点头。

老人都舍不得浪费食物,给自家的老母鸡吃,也不算浪费。

喂完鸡,闲着也没事干,张物石便想去镇上给姑姑家送肉,张家村离镇上有十多里地,来回三十里,他能赶在天黑前回来。

想到就行动,他跟家里人说了一声,就提上猪肉和哨棍出发了。

现在这年月,出门赶路拿上棍子,也是为了让家里人安心,毕竟来回那么远的路,遇到蛇、野狗或者狼等动物还能防身。

虽说张物石不怕这些东西,遇到的狼可能还不够他一拳捶的,但拿上齐眉哨棍,家里人能放心不少。

……

石镇方圆几十里多山地丘陵,附近各个村子大多位于山地、丘陵和河边,村子与村子之间交通不便。

石村得了位置居中的好处,一开始是附近村子的人拿猎物和特产山货来石村贩卖,慢慢的自发的组成了集市。

后来官方组织了一下,每月逢五便是集,于是石村便吃了红利改成了石镇。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镇子虽然不大,但各种小铺子却是不缺的。

很快,他就来到了离镇中心不远的一家杂货铺门口。

这间铺子是姑父钱牛家的,商住一体,靠街的屋子改成铺面卖东西,后面的屋子用来住人。

走进杂货铺子,一眼就看到店内摆满了生活用品,有扫把、剪刀、蒲扇、雨伞、鞋子、帽子、马扎。

再就是放在架子上的各种小物件,风车、拨浪鼓、风筝、笛子等。

还有摆在地上的各种瓶瓶罐罐,有的坛子里面盛着陈醋,有的装着盐和酱油。

姑父钱牛坐在柜台后面,右手不停的拨动一副老算盘,左手翻动着一个账本。

算盘珠子相互碰撞,悦耳的噼啪声不时的响起。

张物石提着肉就走进铺子。

钱牛听见响动抬头看去,见到是他来了,眼睛一亮笑着说道:“来了啊,石头!”

张物石把猪肉提起来晃了晃,笑着对钱牛说道:“姑父,我姑在家吗,今天我弄到一头野猪,来送块猪肉给你们。”

“你姑和你钱奶奶去洗衣服了,一会儿就回来。”

钱牛合起账本,随手把算盘压在上面,从他这漫不经心的样子来看,刚刚是在店里算账打发时间呢。

“来,石头坐下歇会儿,给我讲讲你是怎么弄到野猪的。”

钱牛从柜台后面抽出一条马扎,让张物石赶紧坐下开讲。

看着自己姑父这一脸好奇,等待听故事的样子,张物石也是哭笑不得。

自己这姑父是家里的独子,从小家里就没让他接触过什么危险的事儿。

再加上识字,读过一些话本小说,对山鬼志异、上山打猎和下水捉鱼的事情很感兴趣。

张物石手里还拎着肉呢,没着急坐下,叹了一口气说道:“姑父,我这还拎着肉呢,我先给提厨房里。”

钱牛听到这里摆摆手,转身从柜台后面又抽出一个新竹篓子,放在柜台上后说道:“不着急,肉先放这里面,一会你姑姑就回来了,到时候再拎进去就好。”

张物石只好先坐下,给姑父讲晌午头他怎么弄到的野猪。

他也是个爱吹的,把中午的事给讲的惊心动魄。

听的钱牛恨不得自己就在现场,跟那头野猪大战三百回合,险胜一招打败野猪后,背着战利品绕镇三圈。

聊着聊着,俩人就聊到去年过年镇上发生的趣事。

“去年过年镇上杀猪,那老孙家的那头猪是真的猛,知道自己要被宰了拼命挣扎。王屠夫的几个小徒弟都是新手,没按住那头猪,那家伙满镇子跑的,王屠夫被笑话了一冬。”

钱牛想起了过年杀猪的趣事,便讲给张物石听。

俩人笑了一阵,钱牛感慨的说道:“王屠夫的徒弟和俩儿子都被招进了屠宰场,他那几个新徒弟是新手,按不住一头猪也不奇怪。”

这年头没啥娱乐活动,如果镇上哪家要杀猪,半个镇上都能听见猪的惨叫。

那看热闹的人能围的里一层外一层,饭可以不吃,热闹不能瞧不上。

“不过笑话归笑话,能被招进屠宰场当工人,镇上的人都羡慕坏了。他那几个小徒弟被一顿骂,没一个敢抬头顶嘴的,不仅不敢顶嘴还得赔着笑。回家估计还得招一顿骂,他们家里人都想着让他们学会手艺被招工呢。”

正说着话,姑姑张大琴和她婆婆俩人端着盆子回来了,盆子装着刚刚洗干净的衣服。

俩人一进店里,就看到坐在柜台旁边的张物石。

姑姑张大琴进门,快走两步把盆子往柜台上一放,好奇的对着张物石说道:“石头你什么时候来的,有什么事吗?”

“钱奶奶,姑。”

张物石打了招呼,指了指柜台上竹篓里的猪肉,说到:“姑,我来有一会儿了,上午弄了头野猪,来给你们送一块猪肉。”

“哎呦,这么老大一块肉啊。小石头晚上别回去了,在奶奶这儿吃饭。”

走在后边的钱老太太开心起来,他们家也不差这点肉,亲家能想着他们家,这才是令她高兴的事。

出去吹牛聊天也有面子。

“钱奶奶,我一会儿还得回去,家里还差点盐,一会我在你们这儿拿一点,家里还要用呢。”

其实家里猪腿已经腌好了,张物石只是找了个推脱的借口,毕竟晚上不回去,家里人难免担心。

这又不像后世,一个电话打回去,家里就知道晚上不回家。

再说了,多准备一些盐也不会浪费,这玩意也坏不了。

老太太认同的点头说道:“是得腌起来,不然放两天得放坏了,这些日子天热,别把肉给糟蹋了。”

钱牛接过话问了起来:“石头,家里盐还有多少?”

张物石想了想说道:“家里最近用盐比较多,应该没多少了。”

钱牛拍了拍自己的肚子说道:“那这样,我去里屋搬半袋盐,省得到时候不够还得再跑一趟。”

说完就起身去库房拿盐。

“对了姑,我弟我妹呢,他俩好像不在家。”

姑姑张大琴笑了笑:“应该是你钱爷爷带他俩出去玩了,不知道领谁家了。”

“那我一会儿就回去了,这趟估计看不到他俩了,等下次的吧,下次来估计得收完麦子之后了,家里今年种了一些西瓜,到时候赶集来镇上卖,到时候我给他俩挑几个好的。”

说着话,姑父钱牛从里屋走出来,手里提着小半袋盐,估计能有二十来斤。

“石头,这些够不够。”

“够了姑父,家里本来就有一些,完全够用。”

几人又聊了一会儿,张物石拎着盐,拿起哨棍就准备回去了。

“钱奶奶,我这就回去了。”

“行,石头,路上慢点。”

“好嘞。”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189/2385417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