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开局钻裤裆,你竟然说他是兵仙 > 第114章韩李商议,见到外祖父

第114章韩李商议,见到外祖父


在韩信被小孩折磨的同时...........

“德明兄,恐怕经此一事,洛阳李氏要被打压下去了,袁家他们...........”

李景闻言脸色不阴不晴,轻声道

“此事波及不到我等,皇帝还不敢动我们”

韩李两家在关中和西凉乃至并州势力极大,羌人等边疆势力中也有根基威望,朝廷但凡敢下手,整个西北都要乱起来。

更别提他们李氏自先祖丞相之时便积累的好名声,天下闻其门楣谁不说一声显赫。

即使自光武帝兴汉后渐渐有些衰落,但也只是相对来说,朝廷迁往洛阳,他们这些关陇之地的老世家不可避免地被边缘化。

但影响力依旧在!

袁家!

所谓的四世三公!

也只是近百年来崛起,三公之位确实尊贵,但在他看来也就平常,在天下士人心中深处,出再多的三公也比不上曾经那位安邦定国,名传千古的丞相。

现实越是严峻,就越是使人无限追忆曾经那段无比辉煌的岁月!

“德明兄,你知道我说的不是我们两家的安全问题,而是如此一来削弱了我们在朝中的地位,道昌兄的司徒之位已经被袁槐取代..........”

“别给我再提他,丢人现眼........”

“也不能这么说嘛”

“那能说他什么,替皇帝担了迫害士人的恶名,最后连自己女儿都没保住,还给李氏惹上一身骚,要不是靠着家族的威名他恐怕早就被杀了,现在仅仅是被罢了官。”

李景说到这情绪有些波动,恨铁不成钢

洛阳李氏作为当初光武中兴后迁去的分支,本身就是李氏与皇权妥协的产物,关中陇西是家族的根基所在不能丢弃,所以洛阳的一支也担负着家族在新王朝的代言人,而本家作为后盾,一直相安无事。

近百年来随着血缘联系的渐渐稀薄以及利益关系的纠纷,强大起来而且根基扎在洛阳的的分支与主脉的关系慢慢变得僵化,但也一直有联系!

其实这本没什么,当初做出决定就是要把鸡蛋放到不同筐里,这样既不会丢了关中的根基,也能让家族在新王朝延续辉煌,两家关系再僵那也是一家人,关键时刻还是会一致对外的。

但直到李兴这,情况变了,居然把女儿嫁给了皇帝!

你见过哪一个身世显赫的世家大族选择靠嫁女儿攀附皇帝的?

外戚这种身份最是倒霉蛋,虽然是一条权力的捷径,但只有一些没有底蕴的小门小户才用这种方式。

外戚就是皇帝的手套,哪一个的下场能好?

当年先祖李烨地位如此显赫都没有把女儿嫁给明武帝,对于大世家来说这就是条闲得蛋疼又会惹一身骚的办法。

结果不正是证明这招就是一步臭棋!

利用完了把你一脚踹开,洛阳李氏也被借机打压下去,一直与其争斗的袁家上来了。

李景止不住郁闷,直接把杯中的酒一饮而尽。

他现在就想当面质问那白痴族弟,你到底想干什么?

自己忍住没把他逐出族谱就是对的起他了,自先祖以来的好名声硬生生被他搞了个污点。

韩松见状亲自又给李景满上一杯,叹了口气,这事连他都感觉迷惑,搞不懂李兴在想什么。

“德明兄,我听说李皇后有个孩子,你觉得...........”

韩松觉得这个孩子有一定操作空间。

“没用的,皇帝这个人啊,虽然荒淫,但论起手段心机还是有的,他不信任的是整个世家大族,李家太过显眼被他主要针对,除非天下有变,否则那个孩子,最多做个闲散王爷............”

李景自然知道这个叫刘烨皇子存在,当年光武帝依靠世家豪族取得天下,日后的皇帝便越发忌惮起世家,外戚,宦官层出不穷,多为制衡的力量,党锢也只是一种手段而已。

一个有世家背景,而且还是李氏背景的人,刘宏除非发疯否则是绝不敢选刘烨当太子的。

“嗯,但说到底他身上留着李家的血.......”

“我会派人关注的,而且李兴他尽管被罢免,也肯定不会不在乎自己这个外孙,走一步看一步吧........”

当下洛阳李氏被打压,能低调就低调,强行动皇子这枚棋子反倒不好,顺其自然,观察局势,稳住根基才是自己要做的。

韩松点点头,又坐了会儿就打算回去了

“德明兄,我这次回来待不了多久,还要返回雁门关,就不久留了”

“是鲜卑又要南下吧,自从檀石槐统一后倒是个不小的威胁”

“哈哈哈,这些以前被匈奴击败被奴役的东胡遗种也就这时候敢冒头,占据匈奴故地,实际上还不如当年的匈奴人”

自从刘恭将匈奴击败后,庞大的匈奴部落四散而逃,南边的部分直接被大汉收编,经过快两百年的融合已经汉化了,聚集生活在雁门一带,韩家在其中有极大威望,这个被融合的南匈奴势力保留了游牧民族的凶猛善战。

与北边的鲜卑是互相看不起!

鲜卑觉得南匈奴这群人已经彻彻底底地被汉人同化了,是草原的叛徒。

南匈奴又觉得北边这帮又穷又落后的蛮族远方亲戚不识好歹!

韩松在雁门,从他们中选拔出类拔萃的勇士,又招募了好多汉人,组建了一支有三万人规模,胡汉夹杂,战力强大的精锐骑兵,成为韩李两家的重要力量之一。

朝廷早就警惕了,但没一点儿办法,护匈奴校尉的职位近百年一直被韩家子弟垄断着,朝廷强行派人来,南匈奴部族根本就不认,最后不是被逼走,策反就是莫名其妙地没命,关键还找不到证据。

“鼎臻,我估摸着皇帝绝对要借机消耗你雁门军的实力,小心一点儿”

李景担忧道,这么一支武装力量,换谁谁不忌惮。

韩松不在意地笑了笑,“打就打呗,皇帝也就用那一种办法,仗可是越打越赢的”

韩松对刘宏的小动作十分不屑,一个躲在深宫内玩弄权术的皇帝,承认你确实玩的不错,想借着鲜卑族消耗我的实力,让我与他们两败俱伤。

呵呵!

我在边疆,你在洛阳!

打输了算我无能,打赢了的话好处可是我的。

竟然还想靠着战争削弱一个本就靠战争崛起的家族?

先祖韩信的经历只证明一件事!

打仗不可怕,打败仗才可怕,越打越赢,越打越强才是正理。

“德明兄,我得先走了,这次去把文儿也带上,见识见识塞外的风光,时机成熟就让他也历练历练,你明日还要接待康成公,早些休息”

李景笑着点头,亲自送韩松离开。

回房后想起洛阳那档子事还是叹息。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还要我给你擦屁股!

康成公也就是郑玄,是关东大儒,影响力巨大,其师马融于几年前逝世,来悼念之时与李景有过交往。

马融是郑玄的老师,关西人士,与李家交好,没像历史上一样收了袁槐当女婿,这一时空他的女婿是李兴。

现在李兴被罢免了,又被泼了一身脏水,李景这个做族兄的嘴上再怎么说也不能不管不顾,毕竟都是一个祖宗。

郑玄可以算做李兴的同门师兄,借助他在天下士林的影响力,也算一定程度上消除负面影响吧!

对了!

去看看玥儿,病了这么多天,自己这个做父亲的也是焦虑!

李景想着,自己可就这么一个嫡女,之前找郎中来看过,也没什么大问题,可能就是先天身子弱,需要好好调养。

刘烨这边得知韩信要前往雁门了,心情大好,以韩信的能耐,但凡他长大,战场就是最好的温床,不用理他他就能自己成长起来..............

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

转眼七年过了,这一年是公元177年,离黄巾之乱还有七年,刘烨也七岁了,但依旧没啥独立行动能力(以后直接用副本内的名字了,来回换感觉怪怪的)

这一年大汉发生件大事!

刘宏派护乌桓校尉夏育,破鲜卑中郎将田晏、匈奴中郎将臧旻,护匈奴校尉韩松兵分三路进攻鲜卑。

其中以韩松这一路兵马最多,且以雁门军为主,当然最怪异的也是他这一路。

匈奴中郎将这个职位本来没有,是朝廷为了夺回雁门军控制权而设置的,但明显没什么用,正常战争这个中郎将没发挥出作用,不是他不想,而是没人听他的。

雁门军大破鲜卑,其余两路皆败,韩松悄无声息地吞下大半胜利果实,再次增强了实力,然后把一小部分交给臧旻,让他带着捷报回洛阳。

皇帝陛下,这仗打赢了,名声归你,好处归我!

内宫之中,刘宏看着捷报心中不仅没有一点儿欢喜,反而气急败坏,大砸起屋里的东西。

欺人太甚!

这些世家!

尤其是韩李两家最为过分!

刘宏气得浑身发抖,他无比想弄死关中的那帮人,可是根本无从下手。

连已经被打压下去的洛阳李氏他也动不了,李兴尽管背了黑锅但人家依旧安安生生地活着。

袁家他们虽然也有小心思,但在关东区域,洛阳朝廷眼皮子底下,还不敢太过分。

可韩李两家根基都在关中陇西,当年即使冒着得罪光武帝的风险人家都没撤出来,现在恶果已经展露无遗。

一旦把他们惹急了,到时候一个急眼,关中,西凉乃至整个西北都要乱成一锅粥。

当然最难搞的其实还不是两家的实力,而是他们的名声,最主要是李家难搞。

那是曾经光武帝想打压却打压不下去只能选择合作的无上声名!

自大汉开国之初便与之共存的望族,论底蕴现在所谓的袁家四世三公根本不够看。

高祖开国之时你们在哪都不知道呢?

但那时李家和韩家的先祖一个是万户侯,一个是楚王!

尤其是李烨!

刘宏想到这,再怎么厌恶李家的他也不得深深为之叹服和动容,承认这是一个千古难见,堪比周公的贤臣............

他是天下士人心中最耀眼的光!

三代之下第一人!

连带着李家都享受到这种尊崇,那些崇尚三代之政的儒生都快把李烨当成神供起来了,纷纷迷信只有再度有这样的人物现世才可让大汉重新走向辉煌。

但是朕..........

朕............

刘宏心中何尝没有把大汉推向盛世的期望,只是他做不到。

他自己清楚自己贪图享乐,甚至荒淫,自己也有手段,只是这手段没法挽救这眼前的局势,世家实力越来越强大,他不得不依靠宦官和外戚与之对抗,可这就陷入了死循环。

这些世家为什么不都去死?

那些士人,那些儒生,你们都觉得是朕亏待了你们,但谁又知道朕的苦楚!

你们一群该死的家伙,崇拜李烨,希望他重现那就滚回过去找他去呀!

朕不服啊!

刘宏对李烨这位大汉昔日的贤相极度渴望又极度嫉恨!

每当自己要做什么,那些儒生就拿出这位来警示他,好像不尊崇那就是十恶不赦一样。

凭什么?

我可是皇帝!

刘宏深深呼出一口气,眼里阴晴不定

这时候中常侍张让突然来禀报,小心地走到脸色极差的刘宏身边。

“陛下,冷宫的那位殿下求见您”

“他?”

刘宏想起自己这个儿子表情忍不住柔和,他一直觉得这个皇子身上有一种极其特别的亲和力,毕竟是自己的第一个儿子,七年来年龄大起来后,更是没像他母亲一样冷着脸,而对自己很是亲近,聪慧伶俐,惹人喜爱

但随后想起他的名字!

刘烨!

那个烨字!

李家的血脉!

刘宏又不禁一怔,内心很是挣扎。

“让他进来吧”

挣扎片刻后他还是选择见一下。

“儿臣参加父皇”

刘烨上前来恭敬地行礼,他要发挥自己的老本行了,先把人情世故搞得别人挑不出毛病。

他余光扫视周围,发现很乱,联想起刚才在外边听到动静,心里已经有了些判断。

“父皇,这些是您砸啊,好乱啊!”

刘宏闻言眉头一皱,没想到才七岁的刘烨注意这个,不过这话更引得他心烦了。

我为什么生气?

还不是因为...........

“父皇,您是不是生气了,您不要生气了好不好,生气伤身子,烨儿心疼”

刘烨让自己沉浸进去,展现出这个年纪该有的状态。

刘宏看着满脸真诚无邪,关心自己的孩子,心中仿佛被什么东西触动了。

儿子居然懂得关心自己了!

难道是他母亲教的?

不对,那女人绝不可能让她的孩子学着讨好自己!

刘宏想到这,之前的怒气烟消云散,自己再怎么样也不能把恩怨转移到这个无辜的孩子身上。

“来,烨儿,坐到父皇这”

刘宏难得语气温和起来,一年前何氏的儿子刘辩出生,他便趁势立其为后,提拔何进,作为可控的外戚势力与袁家制衡。

本以为新儿子出生后他会减少对刘烨的喜爱,但事实是这个孩子身上总有吸引自己的亲和力,如果刘烨身上没有有他讨厌的血脉,刘宏自己绝对会偏向对方。

可惜啊!

你母亲是李氏的人!

刘烨看清楚自己这位父亲眼里的复杂之色,心中了然。

赤霄剑的魅力加成以及皇帝亲近等效果在发挥作用,自己这些年没少刷对方好感度,但自己的血脉是个不可触及的红线。

刘宏讨厌世家,更讨厌李家!

想从刘宏这获得皇位基本不可能,好感度刷的再高,刘宏作为一个皇帝,可以说他荒淫无度,但不能说他无能,起码他在位期间没人敢明着反。

那就只能等黄巾之乱开启时代大幕了,无论如何要先培植自己的势力,韩信在边疆慢慢发展自己暂时不用管,关中的李家主脉那边太远没法伸手,那他暂时能活动的就只剩洛阳这边了。

宫中路线以刘宏为主!

宫外的话.............

“父皇,儿臣想出宫看看”

“出宫,出宫干什么?”

刘宏奇怪地问,随后感觉不对劲。

这孩子平常接触的人不多,能与宫外有什么联系?

等会儿.........

难道?

“烨儿,你母亲是不是和你说什么了?”

刘宏脸色阴沉,他严重怀疑李愫绝对给自己儿子说了什么李家的事。

烨儿的人际往来还能有哪些?

除了自己就剩他母亲那边了!

刘烨瞪着大眼睛,怯生生道,“父皇,我想去见见外祖父,我还从来没见过他呢!”

他实话实说,现在不说以后没法藏着,洛阳李氏是他必须要接触的,根本躲不开。

趁自己是个孩子,刘宏不会怀疑其他!

刘宏脸上阴狠一闪而逝,取而代之的是浓浓的复杂,烨儿毕竟是个孩子,知道自己有外祖父,想见见很正常。

可是........

我怎么能让他跟李氏的人接触呢?

年纪这么小的孩子,万一被他们迷惑............

刘宏可不想刘烨日后长大了和自己不对付!

但刘烨第一次向他提要求,而且合情合理,不答应还不太好。

刘宏思来想去,让刘烨站在自己身前,盯着他的眼睛认真地说,“烨儿,父皇可以答应你,但记住一句话,你是刘家人,是大汉的皇子,明白吗?”

“明白!”

“重复一遍!”

“我是刘家人,是大汉的皇子”

刘烨坚定地重复,他知道刘宏在警惕什么。

但自己又不是真小孩!

还能被蒙骗了不成?

“好,那父皇允许你出宫,就让张常侍跟着你去,你..........让你母亲也回家看看”

刘宏看在刘烨的面子上再让步一次,冷宫内的妃子一般情况下是不允许出来,但刘烨这么粘他母亲,要是强行分开没准要闹出什么事,干脆一并放回去探探亲,让张让盯着应该没啥问题。

刘烨一听,知道刘宏还是不放心。

不过无所谓,他只是想出去转转,顺便接触一下那个外祖父,看看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和李景的看法一样!

刘烨对这位外祖父的迷之操作是真的不理解。

你一个世家大族干嘛非要往皇室上靠?

............

张让带着刘烨离开,暗自打量这位十分得皇帝心意的小皇子。

奇怪的很!

两人的身高差很大,刘烨一个小孩子走在最前边却并不显得违和,反而行走的步伐间无形间透露出股自然的气质。

张让不知不觉中心甘情愿地跟在这位皇子身后。

来到冷宫,因为近些年刘烨频频讨得刘宏欢心,刘宏每次都降下不少赏赐,以奖励刘烨的名义送到这来,这里的生活水平直线上升。

李愫为了刘烨的成长心中尽管有些膈应但还是接受了,刘烨看得跟犟种一样十分别扭的母亲无奈的很,一看就是饱读诗书,懂了很多道理,心里很高傲之人,可在这个世道道理没用,实力才有用。

我那祖父不会也是这样吧!

对于能回去看望自己的父亲,李愫也十分开心,不过她知道这是自己孩子在皇帝那得宠换来的。

烨儿是自己的孩子,但也是皇子!

自己的一些观念强加到孩子身上不太好。

李愫一直有着这种矛盾的心态,一方面出于自身所受的教育,对于迫害士人,卖官鬻爵,荒淫,明显一副昏君模样的刘宏有先天的厌恶,另一方面又因为刘烨的身份,必须又要与刘宏产生联系。

当初或许就不应该嫁入帝王家!

父亲,女儿知道你的心思不是为了贪图富贵,我们李家也用不着攀附皇室,可你如今后悔了吗?

李愫对于李兴当初的决定还是有一定怨念的,如果没有这档子事,以她的家世和名望,肯定能寻一个可以相伴一生的夫婿,过世家女子该过的生活,而不是被幽禁在深宫里。

.............

一行人乘着马车悄悄地从宫门中驶出。

刘烨第一次见到李氏在洛阳的宅邸。

作为世家大族,府邸高门阔院,气派无比!

早在他们来之前刘宏便已经派人来通知过,没有大张旗鼓,只是一次普通的探亲。

张让上前交涉了番,众人很快便被下人引入内堂,刘烨跟在李愫后面,堂中坐着三个人,一个年老些,应该有五十岁了,已容发须白,面容慈和,另外两个年纪差不多,大概才四十多岁,气质比较相似,透露着股刚正之气。

看上去都不简单!

李愫的反应证明了谁是自己的祖父!

只见她莲步轻移,慢慢到李兴面前,即使面对许久不见的至亲,经年累月培养下的矜贵之气使她依旧克制着自己的难言的情绪

“父亲!”

“唉.........”

李兴看着阔别已久的女儿,嘴唇嗡动,想什么说不出来。

刘烨一眼便实锤了,两个不善于表达自己想法的人,而且还通通都是犟种。

这父女俩真像!

关键时刻还要靠我!

刘烨自从穿越过来后一直尽量装着儿童姿态,可毕竟有曾经那么庞大的记忆存在,有些东西想装是装不出来的。

不过只要他控制好不说什么惊世骇俗的言论或做什么不该做的事,其他行为完全可以被解释为聪慧早熟。

“母亲,这是外公吗,你们为什么不说话?”

刘烨的一句话打开了僵局,父女俩闻言一愣,是啊,经历了这么多事,终于能见面了,一言不发算什么。

李愫回头温柔地向自己的父亲介绍,“爹,他就是烨儿”

李兴回过神仔细地打量刘烨,眼神一阵恍惚............

好有气质的孩子!

当真神俊,尽管年纪还小,但举止仪态无一不隐约透露着风骨。

这是我的外孙吗?

他想单独和这个孩子相处相处,还有自己亏欠许多的女儿..........

张让咳嗽了两声,他看出李兴的想法,陛下可是叮嘱过他,尽量不让李兴和皇子殿下单独接触。

这时候众人把目光移到张让身上,在场的三位全是硕学名儒,自带有士人的傲气与风骨,知道张让是刘宏的亲信,面子上倒也过得去,微微拱手打招呼。

“见过张常侍!”

语气虽然恭敬,但骨子里对宦官的一丝偏见张让还是感受的到,他清楚天下士人可多少待见他们这些宦官的。

张让藏在袖子里的拳头握紧,冷声道,“李大人,陛下有过交代...........”

他话没说完但谁都能听出来他的意思!

李兴脸色难看起来,他难道连和自己外孙说些话都不行吗?

皇帝当真如此无情!

不由得痛心,当初他可是真的全心全意支持刘宏,否则也不会把女儿嫁到皇室,现在你翻脸不认人,废后罢官就不说了,连外孙都不让我接触是不是过分了点?

我李家不是泥捏的!

“张常侍,我想和外公待一会儿可以吗?”

刘烨跑到张让面前对他说道。

“殿下........”

张让不知为何看到刘烨内心暴躁的火气就突然平息了,一瞬间想答应,眼前这个孩子不像其他人那样对自己带有色眼镜,眼神真诚,清澈。

“这是陛下的旨意,请殿下宽恕奴婢无礼”

张让不知不觉中自称都变了,其实作为十常侍之一,朝中宦官集团的首脑,以他的地位面对刘烨这么一个七岁多点儿的皇子即使没这么尊敬也没人会责难他。

“既然是父皇旨意的话,就让他来找我吧,是我主动要去和外公待的,责任我来担着”

“这.........殿下”

“张常侍,你尽可回去与父皇直言相告,但现在,我想和外公一起聊聊,外边平民百姓家的孩子尚且关怀自己的长辈,希望能尽孝道,大汉以孝治国,我身为皇子,平常在宫里,已不能给自己的外公尽孝,难道现在连聊聊天都不可以吗?”

刘烨的表情忽然严肃起来,小脸微微扬起,语气极有声势,众人感受到一股淡淡的威压。

张让瞪大眼睛,身子微颤,刘烨的话完全无懈可击,还拿出孝的大义来压他,这下想反驳都反驳不了。

李兴更是站起来,震惊地看着自己这个外孙,小小年纪,便有如此见识和风采。

“好好,孩子,这话是你自己想出来的?”

他不敢相信自己外孙竟然如此聪慧!

“是母亲教我的,她经常教导我要讲孝道,知仁义,懂礼法”

李愫闻言露出笑容,因为自己本身饱读诗书的缘故,所以在刘烨稍微大点儿的时候她便经常给刘烨读一些书籍,讲些道理,没想到一个孩子还真能听进去。

刘烨自顾自地拉起李愫和李兴一起去后堂屋里。

李兴开心极了,但也没忘了自己的客人们,“师兄,伯喈兄,张常侍,恕在下失陪了,来人,上茶,劳烦几位稍作等待,抱歉,师兄,还能否劳烦你帮忙招待一下”

“道昌,此乃人之常情,不必道歉,你我师出同门,何为劳烦呢”

“是啊,道昌兄,你忙你的,我和康成公正好可以单独探讨一番”

场中年纪最大的老者正是郑玄,汉末大儒,李兴的同门师兄,旁边和李兴气质相似的是蔡邕,同样是天下闻名的大儒,为李兴相交多年的好友,年龄相仿,曾一起游学,他做过李兴的下属,两人一起参与修撰《东观汉记》及制作“熹平石经”。

张让满脸为难,但刘烨话都说到那份上了也没法再阻止,人家都不怕自己回去和皇帝报告。

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皇子和李兴离开!

刘烨此时竖起耳朵,听见熟悉的名字

康成,这不是郑玄的字吗?

伯喈,是蔡邕的字!

我的个天!

这外祖父身份嘎嘎牛逼!

那两位可是天下大儒,门生众多。

原来这就是高门大户,顶级世家。

可算是理解谈笑尽鸿儒的爽感了!

这外祖父作为与他们相交的人,肯定是同等级的大儒,会不会有什么出名的学生?

刘烨感觉这趟来的真值,就算没有李氏的名号,光凭李兴一人也值得他来。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121/2378609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