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我有白起霍去病诸葛亮,我怕谁? > 第54章 钓鱼执法

第54章 钓鱼执法


之后的数天时间里,谢临朝走遍了陇西郡城附近大大小小的城镇、村庄,接触到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人,切身实际的了解到陇西郡的风土人情、农事耕种,同单纯的看文书卷宗的感觉,大有不同。

与此同时,谢临朝派孟骏几个亲兵去收集的守备军内部信息,也收集到了。

孟骏将资料双手呈上:“王爷,城里两千守备军的小旗以上军官信息,已经收集齐全了,请王爷过目。”

谢临朝伸手接过那一叠整理好的文书,打开仔细翻阅了起来。

郡城的两千守备军,通常都是由郡尉统领。

如若没有郡尉或者郡尉无法掌兵,就由身为副手的中郎将掌兵。

中郎将之下,还有千户、百户、总旗、小旗。

中郎将通常都是虚职,平时只是给郡尉打打下手,而带兵的活,都是由底下的千户、百户去干。

陇西郡目前中郎将的担任者,是一名高家旁支子弟,叫高盛通,在五年前由一个千户升为中郎将,而原来的那个中郎将,因为醉酒犯事被罢官,全家人都被赶出了陇西郡,最后在路上碰上劫匪,一家五口人,全都死于非命。

除开中郎将,就属两名千户官职最大,其中一名千户,同样也是由高家子弟担任,而另一名姓余的千户,平时办事小心谨慎,并没有出过什么差错,在守备军内的人缘也不错,可是却在半年前走夜路时,意外摔断腿了,只能暂时卸掉千户的职务,回家躺着休养。

可这一躺,就躺了半年之久,腿伤反反复复,一直未愈。

余千户的职务,也渐渐被另一个出身高家旁支的百户给取而代之,就差一道调令,正式升任为千户了。

至于最底下的那些百户总旗小旗等……

谢临朝看得直皱眉。

简直是一塌糊涂。

朝廷的小旗、总旗,甚至是百户的官职,都是明码标价,只要给了足够的银钱,就能运作一番,拥有官身。

卖官授爵。

高家的胆子可真够大的。

不愧是陇西郡的地头蛇、土皇帝。

罪证+1

看完资料,谢临朝让孟骏去通知白起和诸葛亮等人过商议要事。

一炷香后。

白起、赵云、秦良玉、吕布。

诸葛亮、吴管家、琳琅、云子轩、危楼、封掌柜、小李管事……所有人都来齐了。

大半个月的时间已过,三千私兵经过打散,又重新考核,整合出的五营二队,已经有了初步的骨架。

虽然因为宁缺毋滥的原因,首次考核并没有招满人,但正因为五营二队里面还有空余名额,那些落选的私兵知耻而后勇,这大半个月以来的训练效果,比以往都要好上不少。

亲兵营,名额五百人,已招收五十人。

先锋营,名额八百人,已招收两百人。

骑兵营,名额六百人,已招收三百人。

神箭营,名额三百人,已招收两百人。

特种营,名额六百人,已招收一百人。

斥候队,名额一百人,已招收八十人。

刺刀队,名额一百人,已招收三十人。

其中,骑兵营、神箭营和斥候队的招收比例最多,毕竟大多数私兵都是禁军出身,骑射和斥候探路等方面,基本都是必备技能,人人都会。

不过,白起几人和谢临朝事先商议过,特殊营首次招收,不必一次性全都招满,留一部分名额出来,等到一个月后的军饷发放时,普通兵卒见到特殊营的人能领到多好几倍的军饷,自然就明白自己真真切切错过了什么,只会愈发努力训练,提升自身实力,争取下一回招收考核能顺利通过。

而诸葛亮这边,一边明里暗里的走访陇西郡境内,进行人口普查,收集情报,一边查阅衙门的卷宗档案,翻出了不少有疑点或者不了了之的案件。

现在,一切都准备就绪。

只欠东风了。

“我打算去一趟松山县,假扮是外地粮商,大张旗鼓的去收粮。”谢临朝说出自己琢磨了半个月的想法。

这半个月以来,可能是因为谢临朝的到来,高家这边倒是收敛了不少。

谢临朝大可直接开堂审问。

但谢临朝想到了一个更好的法子。

来一次钓鱼执法。

给高家、给高郡尉高思齐准备一份“惊喜”。

谢临朝已经决定的事情,白起几人自然无所不从,然后开始各自发表看法,完善这一次的“钓鱼执法”。

首先,就是要保障谢临朝的安全。

所以这一次,秦良玉也会跟着一起去,防止高家狗急跳墙来咬人。

另外,私兵营也要随时做好出动的准备,拿下高家……

商议结束后,谢临朝动身前往松山县,依旧假扮一个从外地来的粮商,到这里收粮食。

来的时候,谢临朝没有隐藏行踪。

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立了一块很醒目的招牌——

收粮!

一斤三十文!

谢临朝来时,一辆马车坐人,另一辆马车则是拉着好几箱的铜钱,孟骏几个亲兵将钱箱卸下,然后当众打开,一串串的铜钱就暴露在了众人的眼中。

“嘶……”

突然间,一次性见到这么多钱的围观老百姓们,嘴里发出阵阵抽气声。

“这是干什么的?”

“好像是来收粮的,牌子上都写着收粮,一斤三十文钱……”

“三十文?!不会是写错了吧?”

谢临朝在众目睽睽下,淡定自若地坐在椅子上,身侧就是立着“收粮”的牌子,她高声放话:

“走过路过的父老乡亲们,小子远道而来,听闻松山县地灵人杰,秋收粮食也多,所以特意抱着最大的诚意来收粮。”

“一斤三十文,有多少收多少,收到小子身上带来的钱都花光为止。”

“……”

听到这话的老百姓们,面面相觑。

有不少人都心动了。

口头的吆喝还不止,谢临朝又派出孟骏几人,在松山县内各处市坊,高调宣扬了有外地粮商来松山县高价收粮一事。

很快,松山县内上上下下,几乎全都知道有个外地粮商跑来这边大张旗鼓的收粮食了。

叫价一斤粮食,三十文钱。

比高家粮铺给出的价格,高出了二十七文钱。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033/2389250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