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有人找茬
三十文比三文。
整整翻了十倍的利润。
钱财动人心,就算高家在陇西郡几乎说得上是一手遮天,可到底还是有人抵挡不住诱惑。
也就是今年粮食减产,哪怕是存粮比其他县城还要多一些的松山县百姓,依旧忧心忡忡,不得不为以后的日子做打算。
谢临朝坐在桌前拨弄着算盘,等了快一炷香的时间,终于有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扛着一袋粮食过来交易。
一个亲兵去称重,报出有一百斤。
一百斤粮,换得三贯钱。
谢临朝很痛快地让一旁的秦良玉数出三贯钱,交到了那人手里。
当亲眼所见第一个人高高兴兴地捂着三贯钱离开后,渐渐的,又有几个人扛着粮食过来。
五十斤。
三十斤。
两百斤。
三百斤
……
谢临朝收到的粮越来越多,马车连续运了好几趟,将粮食都运到在县里刚租下的空铺面里。
“都在干什么呢……”
“赶紧滚,赶紧滚……不要挡道……”
几个守备军的兵卒,手里拎着一把大刀在当街赶人。
那些扛着粮袋,排队准备换钱的百姓,一见到守备军的兵卒,立马就作鸟兽散了。
原本还热热闹闹的街道上,顿时被清空出一大块。
一个人高马大的守备军兵卒,几步走到谢临朝面前,将手里那把大刀连带着刀鞘,一把拍在桌上。
兵卒恶声恶气地开口:“谁允许你来这里收粮的?”
“说!你是不是匈奴派来的奸细!想偷走我们大齐的粮食!好去资敌?”
这种张口就来的污蔑,熟练得很,一看就知道不是第一回干这种事了。
只要每次一提及跟匈奴有勾结嫌疑,那些什么粮商就立马全都认怂,机灵一点的,还会偷偷塞银子让守备军别把他们抓进牢里。
毕竟跟外族勾结,那可是抄家灭族的大罪,没必要为了几袋粮食,就惹下这种滔天祸事。
兵卒已经做好准备,等着谢临朝诚惶诚恐地求饶,再给他塞银子。
刚过来的时候,那几箱堆得满满当当的铜钱,可是被几个兵卒看得清清楚楚,若不是顾忌着在光天化日之下,不好动手,他们早就上去抓几把铜钱了。
谢临朝不慌不乱地起身:“这位军爷,我们可是大大的良民,是本本分分的买卖人,抱着十足的诚意来松木县收粮食的,你看……这是我们的路引。”
旁边,秦良玉拿出一张路引。
“我们是从益州那边过来的,族里缺粮,所以才不得不出来买粮食,我们跟那些穷凶极恶的匈奴人,可一点关系都没有。”
谁知,兵卒看都不看那路引一眼,很是武断的下结论,“老子管你是不是益州来的,老子看你就很有嫌疑,一定就是匈奴派来的奸细。”
“来人!把他带走!”
眼看着几个兵卒就要逼近,谢临朝忽地轻笑了一声:
“军爷,饭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说。”
“你可知,太祖皇帝刚建国的时候,就对我们益州那一带的百姓,多有关照,那边全都是帮助过太祖皇帝打天下,刚融入大齐不久的少数民族。”
“那可都是大齐的子民,不是什么跟匈奴人勾结在一起的奸细,你这话要是传扬出去,可就有分裂国家与民族的嫌疑,是破坏中原和益州那些少数民族相互和谐共处的千古罪人!是要被砍头的!”
谢临朝说得煞有其事,掷地有声,成功的唬住了凶神恶煞的兵卒们。
几个兵卒面面相觑,一时间有些拿不定主意了。
这时候,那个乱扔刀的兵卒不情不愿地接过秦良玉递来的路引,仔细看了几眼。
他也只是认得几个大字,能够勉强的分辨出路引上面的两个字,好像确实是写着“益州”。
路引上面,还有着从益州到凉州天水郡这一路的印章,都盖的满满当当的,很是齐全。
就算兵卒能看懂路引上面所有的字,也不会看出什么端倪来。
半个月前,谢临朝就特意写了一封信送去天水郡,交到天水郡守关瑞民的手上。
信中,谢临朝搜肠刮肚的聊家常,又是恭喜关瑞民能受到朝廷的封赏,又是抱怨凉州这边的偏僻荒凉。
最后,一整封十几页纸的书信,还请了仲父诸葛亮来润笔。
送信过去后,关瑞民为了避嫌,没有回信,只是到底还是暗中托心腹送来一张谢临朝在信中末尾‘无意间’提及到的路引。
所以,谢临朝丝毫不慌,因为这路引是真的,印章也是真的,只是没有她这个人从益州出发来凉州罢了。
几个兵卒此时已经有几分相信谢临朝的益州粮商身份,毕竟在陇西境内,可没有这么大胆的粮商,敢不怕高家的权势,大张旗鼓的收粮,跟高家对着干。
只有从外地来的粮商,赚一笔钱就走人,大本营又不在陇西郡,自然就不怕高家的报复,才敢这么干。
本来以为走这一趟,就是个很简单轻松的活计,没想到是踢到了硬茬。
谢临朝好心给了一个台阶,开口:“几位军爷,如果没有别的什么事,那我们就继续收粮了。”
说罢,谢临朝又扭头扬声叫卖起来:
“还有没有要换粮的?一斤三十文钱,先到先得,再换完这两箱的铜钱,今天就不换了哈。”
“明天再换,还是一样的时间,一样的地点,就在这里换。”
几个兵卒见状,只能灰溜溜地走人,聚到角落里商量起来。
“怎么办?那小子说得有鼻子有眼的,我们还要不要动手?”
“不如先回去找高百户,由他来定夺吧。”
这几个兵卒只不过是依附于高家,平时当个打手跟班而已。
如果没有了这身官皮,他们也只不过是普通的平头百姓,对于上头那什么太祖皇帝有着天然的敬畏心理,也更怕因此犯了什么大罪被砍头。
可等这几人回去找一个叫“高盛杰”的守备军百户复命时,却是被劈头盖脸的一顿臭骂。
“废物!这点小事都办不好了!”
“那小子说他们是益州来的粮商,你们就信了?就不知道扣下他们的路引,查个十天半个月再谈吗?”
只要能耽搁上十天半个月的时间,秋收的粮食肯定都被他们高家给买走,那益州小子,也只能灰溜溜的滚回去。
可现在,事情不仅没办好,还给搞砸了。
前不久,高盛杰还被高郡尉暗示过,再过个一两个月,就会让他顶替那个姓余的,坐上守备军千户的位置。
结果就在这个节骨眼,他负责这一片松木县内,出现一个跟高家粮铺抢生意的外地粮商,还不能立刻把人给处理了。
要是被高郡尉知晓此事,认定他不堪大用,将千户位置换给别人当……
越想越气的高盛杰,挨个踹了小弟们一脚。
“头儿,要不我们再去一趟?”
高盛杰没好气骂道:“去什么去,丢人吗?先给我盯着他!我倒要看看,他能够收多少粮食。”
这一盯,就是盯了整整五天。
几乎大半个松山县百姓们手里的余粮,都给谢临朝收购一空。
有着强烈对比的高家粮铺,则是生意惨淡。
正所谓法不责众。
高家虽然势大,但是他们也不能公然处罚所有的松山县百姓。
于是,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谢临朝收粮,那些粮食已经能堆满整个铺子。
等到第七天,才宣布结束收粮,并在明日将粮食运走。
夜里。
几个鬼鬼祟祟的黑影,出现在了装着一大堆粮食的铺子附近,还搬来了一桶桶的火油和干柴,火油全浇在铺子的门窗和干柴上。
“老子让你收粮!”
“一把火烧了粮仓,让你吃灰去吧!”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033/2389249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