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琼州商行”的“跨海运粮”
江南,苏杭府,得月楼。
“同舟会”的第二次密会,正在此地举行。
与半个月前那次充满了悲壮和决绝的气氛不同,今日的雅间内,洋溢着一种近乎病态的、狂热的喜悦。空气中,弥漫着昂贵的酒香和一种名为“贪婪”的、令人作呕的气息。
“诸位!我敬大家一杯!”
主座上,黄四海那张肥胖的脸,因为过度兴奋和酒精的作用,涨得如同猪肝一般。他高高地举起手中的金杯,杯中,盛满了价值百金的“兰陵美酒”。
“此战……我们胜券在握!”他几乎是吼了出来,“据探子回报,通州那边的米价,已经涨到了十两银子一石!而且是有价无市!他林知节,已经开始搞什么‘计划供应’了!哈哈哈哈!他黔驴技穷了!他这是在饮鸩止渴!”
“没错!”席间,一名士绅得意地附和道,“我听我那在通州做生意的远房侄子说,工地上现在吃的都是糙米和糠咽菜!人心浮动,已经有不少人偷偷跑路了!再撑个十天八天,不用我们动手,他那几十万工人,自己就要哗变了!”
“黄员外当真是高瞻远瞩,神机妙算啊!”
“是啊!此番若能扳倒林贼,黄员外当记首功!”
一时间,阿谀奉承之声,不绝于耳。
在座的每一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胜利者的笑容。他们仿佛已经看到,林知节焦头烂额、被皇帝问罪的狼狈模样;仿佛已经看到,那些背叛他们的佃户和伙计,哭着喊着跑回来,跪在他们脚下,祈求他们施舍一口饭吃。
这场由他们精心策划的“粮食战争”,效果比他们预想中还要好。他们不仅扼住了林知节的咽喉,更在这场人为制造的粮荒中,赚得盆满钵满。那些被他们囤积起来的粮食,如今每一粒,都变成了金灿灿的银子。
“报——!报——!”
就在众人推杯换盏、畅想未来之际,雅间的门,被一个家丁惊慌失措地撞开。
“慌什么!没看到老爷们正在饮宴吗?”黄四海不悦地呵斥道。
那家丁连滚带爬地跪在地上,声音因为恐惧而剧烈颤抖:“老……老爷!不好了!出……出大事了!”
“能出什么大事?”黄四海不屑地嗤笑一声,“天塌下来了不成?”
“比……比天塌下来还可怕!”家丁从怀里,掏出一份皱巴巴的、还带着油墨味的报纸,高高举过头顶,“是……是《大梁时报》的特刊!今天刚到的!现在……现在整个苏杭城都传疯了!”
《大梁时报》?
这个名字,像一盆冷水,瞬间浇熄了雅间内所有的欢声笑语。
所有人的心头,都蒙上了一层不祥的阴影。他们太清楚这份报纸的可怕了。当初,孔伯都大人,就是被这份报纸的一篇“号外”,给彻底钉死在了“国贼”的耻辱柱上。
黄四海心中“咯噔”一下,一把夺过那份报纸。
只见报纸的头版头条,用一种前所未有的、触目惊心的血红色特大号字体,印着一行大字——
《天降神兵,跨海运粮;一船占城稻,压垮江南梦!》
下面,配着一幅占据了半个版面的、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木刻版画。
画上,通州码头人山人海,数十艘样式奇特、体型巨大的海船,正依次靠岸。船上,无数光着膀子的苦力,正将一袋袋沉甸甸的麻袋,扛下船,堆积在码头上。那粮食,堆得像一座座小山,几乎要将整个码头都淹没。
而在那堆积如山的粮食前,协理大臣陈凡,正意气风发地站在那里,他的脚下,踩着一个破裂的米袋,金黄色的稻米,从中倾泻而出。
画面的背景,还刻意画了几个贼眉鼠眼、长相酷似黄四海等人的士绅,正躲在角落里,目瞪口呆,面如死灰。
“占城稻?跨海运粮?”黄四海喃喃自语,只觉得这两个词,是如此的陌生而荒谬,“胡说八道!简直是胡说八道!从占城到通州,何止万里之遥?海上风浪险恶,如何能运粮?这……这定是林知节那奸贼,虚张声势,用来迷惑我等的诡计!”
“对!一定是假的!”
“他以为画几张画,就能吓倒我们?痴心妄想!”
众人纷纷附和,但他们的声音里,却带着一丝自己都能察觉到的……心虚。
就在这时,又一名家丁,连滚带爬地冲了进来,他的脸色,比刚才那个还要惨白。
“老……老爷!不好了!城……城外的运河码头……来了……来了好多船!”
“什么船?”黄四海的心,猛地沉了下去。
“是……是挂着‘琼州商行’旗号的船队!足足有五十多艘!船上……船上装的,全都是米!金黄金黄的占城稻!”
“轰——!!!”
这个消息,如同一道九天惊雷,在雅间内每一个人的头顶,轰然炸响!
黄四海只觉得眼前一黑,天旋地转,手中的金杯“当啷”一声,掉在地上,摔得粉碎。
他踉踉跄跄地冲到窗边,推开窗户,向远处的运河码头望去。
只见那宽阔的河面上,一支庞大得遮天蔽日的船队,正缓缓驶来。那些船,比他们见过的任何内河漕船都要巨大。船帆之上,那只由林知节亲手设计的、威风凛凛的“凤凰商行”(琼州商行对外宣称的名字)的徽记,在风中猎猎作响。
船队靠岸,船板搭下。
接下来的一幕,彻底击碎了他们最后的一丝幻想。
无数穿着总办处制服的工人,在神机营士兵的护卫下,冲上码头。他们没有将粮食运往城内的粮铺,而是在码头上,就地搭起了数十个售粮点!
一块块巨大的木牌,被竖立起来,上面用红漆写着醒目的大字:
“琼州商行占城新米,平价销售!每石……八钱银子!”
“为打击奸商,稳定民生,每户限购两石!凭户籍文书购买!”
八钱银子一石!
这个价格,比他们囤积居奇之前的正常米价,还要低上两成!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瞬间传遍了整个苏杭城。那些被高昂米价折磨了半个月的百姓们,疯了!他们提着米袋,推着小车,从四面八方,潮水般地涌向码头。
码头上,瞬间排起了数条长龙。
百姓们在拿到那价格低到不可思议、颗粒饱满金黄的占城稻时,无不欢呼雀跃,激动得热泪盈眶。
“感谢朝廷!感谢林大人!”
“这才是真正的父母官啊!让那帮黑了心的奸商,都去死吧!”
百姓们的欢呼声,与得月楼雅间内的死寂,形成了最讽刺、最鲜明的对比。
黄四海和那群士绅们,呆呆地看着窗外那火爆的售粮场面,看着那些曾经被他们视为蝼蚁的百姓,如今正用最恶毒的语言,咒骂着他们。
他们的脸色,从涨红,到煞白,再到铁青,最后,变成了一种万念俱灰的死灰色。
败了。
一败涂地。
他们怎么也想不明白,林知节的粮食,到底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占城?那是什么鬼地方?远在天边,如何能运得上万石的粮食?
他们这些一辈子都生活在江南,眼界从未离开过大梁这片土地的士绅地主,用尽他们那点可怜的农业时代智慧,也无法理解眼前这超现实的一幕。
这已经不是战争,甚至不是博弈。
这是一种他们完全无法理解的、来自另一个维度的、碾压式的降维打击。
在林知节那已经将触角伸向“全球化贸易”的宏大布局面前,他们那点基于“一亩三分地”的囤积居奇的小聪明,显得是如此的幼稚、可笑、又可悲。
“完了……”一个士绅瘫坐在椅子上,眼神空洞,喃喃自语,“全完了……”
他那囤在粮仓里、以五两银子一石的高价吃进来的粮食,如今,瞬间成了烫手的山芋,成了一堆一文不值的、发霉的垃圾。
为了囤粮,他几乎抵押了所有的家产,还借了高额的利息。如今,粮价崩盘,他面临的,将是灭顶之灾。
“噗——!”
黄四海猛地喷出一口鲜血,染红了面前的名贵菜肴。他指着窗外,那面迎风招展的“琼州商行”的旗帜,眼中充满了无尽的怨毒和不甘。
他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却最终眼前一黑,一头栽倒在地,不省人事。
一场由江南士绅阶级发起的、赌上了他们全部身家性命的“最后挣扎”,就在这支来自海外的“运粮船队”面前,以一种近乎滑稽的方式,宣告了……彻底的破产。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024/2389325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