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一场关于“代价”的听证会
林知节从京城赶回琼州时,没有带圣旨,也没有带军队,只带了一纸由他亲手起草的、闻所未闻的《关于白龙河污染事件公开听证会流程草案》。
听证会的地点,被他选在了工业基地的露天大礼堂。这里足够宽敞,可以容纳所有相关人等。
会场的布置,充满了林知节特有的、怪诞的仪式感。
正中央的主位上,只摆了一张桌子,那是林知节的“主持人”席位。他的面前,赫然摆放着那桶仍在散发着恶臭的、来自白龙河的“毒水”,以及几条用白布托着的、形态扭曲的死鱼。这些,是他口中的“一号证物”。
会场的左边,坐着一群衣着光鲜、神情倨傲的承包商和工厂主代表。他们的桌上,整齐地摆放着最新一期的《大梁时报》,报纸的头版头条,正是《为无敌舰队而战,一号高炉提前点火!》。
会场的右边,则坐着以李铁牛为首的工人代表,和几位来自下游渔家村的、神情悲愤的村民。他们面前空无一物,只有一双双攥得发白的拳头。
而在右侧的最前方,还特意加了一个席位。孙默,一个人,沉默地坐在那里,脸色苍白,嘴唇紧抿。他既不属于工厂主,也不属于村民。他是独立的“技术方”。
当林知节宣布“大梁朝第一届关于发展与民生问题的公开听证会”正式开始时,所有人都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奇与紧张。
“根据规则,首先,由原告方陈述。”林知节的声音平淡无波。
李铁牛站了起来。他没有控诉,也没有哭喊,只是用一种近乎纪实的、沉痛的语调,讲述了白龙河如何从一条生命之河,变成了一条毒水之河,讲述了村民们如何误将“毒光”当“祥瑞”,以及那几个年轻人是如何在痛苦中死去的。
他的讲述,让在场许多工人都红了眼眶。
“被告方,可以进行陈述或反驳。”林知节看向左侧的商人们。
一个为首的、名叫赵德胜的工厂主,整理了一下自己华丽的丝绸长袍,傲慢地站了起来。
他先是对着主位上的林知节,以及旁听的陈凡等人,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然后,才慢条斯理地开口,声音不大,却充满了居高临下的压迫感。
“林大人,陈大人,各位父老。”他拿起桌上的《大梁时报》,高高举起,“我等,皆是响应朝廷号召,为陛下‘无敌舰队’之宏图大业,日夜赶工的爱国商人!这报纸上,白纸黑字写着,我们炼的每一块钢,都是在为保家卫国,贡献力量!”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诚然,炼钢是会有一些……微不足道的损耗。些许废水,几条鱼虾,难道,还能比我们大梁的海疆安危、国家未来,更重要吗?!”
“为了国家强盛,总要有人做出牺牲!我们商人牺牲了利润,工人们牺牲了力气,下游的村民们,牺牲一点河水,这,难道不是理所应当的‘代价’吗?!此刻,尔等不思为国分忧,却为几条死鱼在此兴师问罪,究竟是何居心?!”
这番话,阴险至极。他巧妙地将一个环境污染问题,偷换概念,上升到了“爱国与否”的政治高度,试图将自己和“国家利益”捆绑,将村民和工人,打成“只顾眼前小利”的“刁民”。
李铁牛气得浑身发抖,正要反驳,林知节却抬手,制止了他。
“被告方的陈述,很有力。”林知节的脸上,看不出喜怒,“那么,现在,进入第三方技术陈述环节。孙总工,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孙默身上。
商人们的眼中,带着期许。他们希望这位技术总负责人,能从“科学”的角度,证明这种污染是“不可避免”的,是“技术限制”,从而为他们背书。
村民们的眼中,则带着愤恨。在他们看来,这个男人,就是制造这一切灾难的罪魁祸首。
孙默缓缓站起身,他没有看任何人,而是走到了会场的中央,走到了那桶毒水和那几条死鱼面前。
他对着村民和工人的方向,深深地、九十度地,鞠了一躬。
这个举动,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诸位乡亲,诸位工友,”孙默的声音,沙哑而沉重,“我,孙默,作为皇家海军工业基地的营造总领,作为一号高炉的设计者,我,是第一责任人。”
“技术,本身没有罪。有罪的,是使用技术的人,是我……的傲慢与无知。”
“我只想着,如何让炉火更旺,铁水更纯,却从未想过,这炉火与铁水背后,所产生的‘代价’,会由最无辜的人来承受。我……愧对圣贤书,愧对林大人的信任,更愧对诸位的性命。”
说完,他再次深深一躬。
整个会场,鸦雀无声。赵德胜等商人的脸色,瞬间变得无比难看。他们没想到,孙默竟然会主动“背刺”他们。
孙默没有理会他们,而是转向了林知节。
“大人,职下有罪。但也请大人,给职下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他从怀里,掏出了一叠画满了草图的图纸,那上面,是一种他连夜构思出来的、由石灰、木炭、沙石、以及数个沉淀池组成的、原始的“污水净化系统”。
“职下研究过,废水中,毒性最大者,乃是一种名为‘硫’的物质,遇水则酸。石灰可中和其酸性,木炭与沙石,可吸附其杂质。只要给职下一个月的时间,职下有信心,建造起第一套净化系统,让排出去的水,至少……能让鱼活下去!”
他举着图纸,眼中,重新燃起了一种属于技术狂人的、偏执的光芒。这一次,这光芒不再是为了征服,而是为了救赎。
林知节静静地看着他,终于,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
他知道,孙默,这个大梁最伟大的科学家,在今天,终于完成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技术升级”。
他看向了脸色铁青的赵德胜,声音变得冰冷。
“赵老板,你听到了吗?孙总工说,这代价,并非不可避免。”
他拿起面前的惊堂木(他自己带来的),重重一拍。
“现在,本官宣布,听证会结论:第一,由肇事工厂,也就是在座各位,共同出资,赔偿死难者家属及下游所有村民的损失。第二,勒令一号高炉,即刻减产,直到孙总工的‘污水净化系统’建成并通过验收为止!”
“至于你,”他指着赵德胜,“巧言令色,混淆视听,试图绑架国家大义,其心可诛。来人,把他给我叉出去,交给周正的稽核司,好好查一查,他这个‘爱国商人’,到底有多爱国!”
在一片混乱和赵德胜的哀嚎声中,林知节站起身,慢悠悠地总结道:
“诸位,要记住。发展,是要付出代价。但代价,绝不应该是普通人的性命。”
“能让鱼活下去的钢,才是好钢。能让百姓安居乐业的国,才是强国。”
“这个,才是我大梁,真正的‘国家大义’。”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024/2369519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