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穿越考科举?不,我直接当主考官 > 第二百九十四章:一份挖空科举墙角的“招生简章”

第二百九十四章:一份挖空科举墙角的“招生简章”


孙默最近很痛苦。

这种痛苦,并非源于技术的瓶颈,而是源于一种更深层次的、名为“人才匮乏”的绝望。

自从立下军令状,要搞那个“污水净化系统”后,他才发现,自己手底下,严重缺乏能够理解他那些图纸和理念的“中间层人才”。他可以有天马行空的想法,但将这些想法变成现实,需要海量的、懂得基础算学、几何、甚至简单化学原理的“技术员”。

而整个大梁,除了他那十几个已经快被榨干的亲传弟子,这种人才的数量,几乎为零。

“大人,人!我需要人!”孙默第N次冲进林知节的办公室,将一叠画满了叉的、不合格的零件图纸拍在桌上,双眼布满血丝,“我需要至少一百个,能看懂三视图,会计算齿轮比,知道杠杆原理的人!可现在,我连十个都凑不齐!再这么下去,别说污水净化了,整个工业基地的进度,都要停滞!”

林知节看着他那副快要崩溃的样子,只是慢悠悠地喝了口茶。

【来了,我就知道,发展的最终瓶颈,永远是教育。是时候,把那份早就准备好的、最招人恨的计划,拿出去了。】

第二天,早朝。

就在户部尚书还在为西域开矿的预算和皇帝扯皮时,林知节出班,抛出了一份足以让整个文官集团地震的奏疏——《关于成立皇家格物致知学院,为国朝批量培养实用性人才的议案》。

他口中的“皇家格物致知学院”,就是他计划中的“皇家理工学院”。

奏疏一出,朝堂瞬间炸了锅。

“荒唐!”一名须发皆白的老御史,第一个跳了出来,痛心疾首地指着林知节,“国朝取士,皆由科举。圣人之学,经义文章,才是安邦定国之本!林大人竟要另起炉灶,专授那‘奇技淫巧’之学,此乃动摇国本,毁我文风之举!其心可诛!”

“附议!工匠之事,自有工部掌管。何需另设学院,与国子监争辉?!”

一时间,弹劾之声,四起。

然而,出乎所有老臣预料的是,龙椅上的李世隆,非但没有发怒,反而露出了极大的兴趣。

“林爱卿,你这学院,打算如何办?”

林知节微微一笑,朗声道:“回陛下,此学院,不教经义,不读子集。只教三门课:一曰‘算学’,教万物之数理;二曰‘格物’,教万物之定律;三曰‘营造’,教万物之应用。旨在培养能工巧匠,为我大梁之工业、军事、民生,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

“好!”李世隆一拍龙椅,“准了!朕不仅准了,还要给你最好的地段,最多的银子!就将这学院,建在国子监的旁边,让文武百官都看看,我大梁的新气象!”

老臣们一片哀嚎,却无力回天。

然而,君臣之间的博弈,才刚刚开始。散朝后,李世隆单独留下了林知节。

“知节,你这学院,朕很喜欢。”皇帝的眼中,闪烁着精明的光,“不过,朕有个想法。凡此学院毕业生,朕欲比照科举,授予‘工士’、‘工学士’、‘工博士’之功名,并择优录入朝堂,充实六部。你看如何?”

林知节心中一凛。

【好家伙,这皇帝老儿,是想把我的技术人才,都变成他的官僚啊!这要是让他们都去当了官,谁还去一线拧螺丝?】

他立刻躬身道:“陛下圣明!然,术业有专攻。学院之才,长于动手,拙于权谋。若入朝堂,恐明珠暗投,非国之福。臣以为,当设‘匠作监’新制,以高薪厚禄养之,使其专心于技术,方能人尽其才。”

一场关于“人才归属权”的拉锯战,就此展开。最终,双方各退一步:毕业生可获功名,但不入官僚体系,而是进入新成立的、由皇家直接管辖的“匠作总署”,享受不低于同级官员的俸禄和待遇。

解决了最大的障碍,林知节的下一步,就是“釜底抽薪”了。

三天后,一份由他亲自撰写的《皇家格物致知学院首届招生简章》,随着《大梁时报》的发行,传遍了京城乃至整个北方。

这份简章,其内容的“功利”与“粗暴”,让所有读书人,都瞠目结舌。

“告天下有志之士:

国朝初兴,百废待举。然,安邦定国,非只在圣贤文章,亦在利民之器,强国之兵。特设皇家格物致知学院,诚招天下英才,共襄盛举。

凡入学者,无论出身,无论贫富,一概免除所有束脩(学费)!

学院之内,包吃包住,每人每月,另发放一两白银之助学金!

学业优异者,可获‘皇家奖学金’,最高可达百两!

毕业之后,保证授予‘工士’功名,由皇家匠作总署统一安排,进入各大工坊、船厂、矿山任职。起步月俸,十两白银!上不封顶!

另,有以下条件者,优先录取:

一、  凡参加过州试、府试,有功名在身但屡试不第者;

二、  凡通晓算术,或有木工、铁匠等家传手艺者;

三、  凡曾在军中,操纵过神机火铳、红夷大炮等军械之退役士卒。”

这份简章,就像一颗重磅炸弹,在整个社会,引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地震。

它无异于在向全天下的读书人,尤其是那些在科举独木桥上苦苦挣扎的寒门学子,发出了一个振聋发聩的呐喊:

别吊死在科举这一棵树上了!这里有另一条路!一条不花钱、还倒贴钱、毕业就能拿高薪、还能光宗耀祖的金光大道!

简章公布的第二天,京城,出现了堪称魔幻的一幕。

国子监门前,德高望重的老祭酒,正带着一群白发苍苍的老学究,捶胸顿足,声泪俱下地控诉林知节“以利诱人,斯文扫地,毁我大梁千年文脉”。台下,只有三三两两的顽固子弟,在跟着附和。

而就在隔壁一条街,临时设立的“皇家格物致知学院招生处”门口,前来报名的人,排起了长达数里、拐了三个弯都望不到头的恐怖长队。

队伍里,有满腹经纶却屡试不第、穷困潦倒的白衣秀才;有在“炒房风波”中破产、被家族赶出来、眼神却依旧精明的商人子弟;有瘸着一条腿、但目光坚毅的退役老兵;甚至,还有几个被家族逼着、偷偷跑来“探探路”的世家公子。

他们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烁着同一种光芒——对未来的渴望。

就在这混乱而火爆的队伍中,一出闹剧,将这场新旧教育理念的冲突,推向了高潮。

一个穿着国子监服饰的年轻学子,鬼鬼祟祟地,正准备往报名表上填写自己的名字。突然,一声怒吼传来:“孽畜!你给老夫站住!”

国子监的老祭酒,不知何时,竟然亲自寻了过来。他看到自己的亲孙子,竟然也混在“奇技淫巧”的队伍里,气得浑身发抖,当场抄起一根维持秩序的木棍,就追了上去。

“老夫打死你这个不肖子孙!放着圣贤大道不走,竟要自甘堕落,与工匠为伍!”

“爷爷!别打了!孔子都说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没有工匠,他吃什么啊!时代变了,爷爷!”

爷孙俩,一个追,一个逃,在长长的队伍中,上演了一场鸡飞狗跳的全武行,引得众人哄堂大笑。

林知节站在不远处的茶楼上,静静地看着这一幕,嘴角,露出了一个玩味的笑容。

他知道,当读书人开始关心“吃饭”的问题时,旧时代的根基,就已经被他,亲手挖断了。


  (https://www.24kkxs.cc/book/4240/4240024/23675684.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