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重生秦朝当神医,建立千年世家! > 第49章 保存火种

第49章 保存火种


始皇帝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秋。

李斯的奏疏,如同一道黑色的闪电,撕裂了帝国的天空。

“焚书令”,正式颁行天下。

一时间,咸阳城中,风声鹤唳。

廷尉府的黑衣吏员,如同嗅到血腥味的猎犬,冲入一座座私宅、学馆。

一卷卷承载着百年智慧的竹简、丝帛,被粗暴地、成捆地收缴。

城东的广场上,燃起了数座巨大的篝火。

《诗》、《书》,以及被斥为“虚言”的百家语,那些曾被无数先贤视为珍宝的典籍,此刻,却如同无用的枯柴,被一车车地,倾倒进烈火之中。

竹简在火焰中,发出“噼啪”的爆响,扭曲,变形,最终化为焦炭。

丝帛则在热浪中,瞬间蜷缩,化作纷飞的黑蝶,消散在滚滚的浓烟里。

云宏逸站在太医署的门口,遥遥地望着那几股冲天而起的黑烟。

他能闻到空气中,那股竹木和丝绸烧焦的特殊气味。

那,是文明在流血的味道。

“宿主,大型404现场,物理删除,无法恢复。”系统的声音,冰冷而客观,“一个时代,就这样被阉割了。”

云宏逸缓缓地收回目光,眼神中,再无一丝波澜。

悲伤和愤怒,在这种庞大的、不容抗拒的国家暴力面前,是最低廉、也最无用的情绪。

他转身,走进了太医令张景的官署。

张景,这位一生都以传承医道为己任的老者,此刻正枯坐在案前,面如死灰。他看着窗外那污浊的天空,浑浊的老眼中,满是痛苦。

“太医令。”云宏逸轻声唤道。

张景缓缓地转过头,声音沙哑:“宏逸,你都……看到了?”

“看到了。”

“我大秦,这是要自绝其根啊……”张景捶着胸口,老泪纵横。

他虽是医官,不涉政事,但作为一名读书人,如何能忍受这等文脉断绝之痛?

“太医令,或许……还未到山穷水尽之时。”云宏逸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丝力量。

张景抬起头,不解地看着他。

“陛下诏令,‘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不在焚烧之列。”云宏逸道,“这,便是我们的机会。”

他上前一步,压低声音:“太医令,您一生行医,当知上古之时,医、巫、卜、农、工,本就不分家。许多失传的奇方,便记载于早已散佚的百家杂谈之中;许多草药的培植之法,也与农家之术,息息相关。如今,天下典籍,尽归官府。我等何不向丞相、向少府上书,就说,为免沧海遗珠,需将所有收缴之书,先行送往我太医署,由我等‘辨识’、‘筛选’,将其中的‘可用之术’,摘录出来,以充实我大秦医典。其余无用之‘妖言’,再行焚毁不迟。”

他看着张景,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此举,上,可为陛下‘去伪存真’,完善医道,乃是忠君之举;下,可为天下学问,保留一丝元气。太医令,您意下如何?”

张景浑浊的眼睛,在听完这番话后,一点一点地,重新亮了起来!

他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只觉得他不仅仅是一个医者,更是一个在悬崖边上,都能找到一条求生之路的智者!

“好……好一个‘去伪存真’!”张景猛地一拍大腿,激动地站起身来,“就这么办!老夫,这就去修书!以你我二人之名,联署上奏!”

他们的奏疏,很快便递到了丞相李斯的案头。

李斯对于这个提议,并未多想。

在他看来,医卜种树,皆是“术”之层面的东西,与动摇国本的“思想”无关。由太医署这帮“方技之士”,将那些收缴来的废纸,进行最后的废物利用,分门别类,正合他“万物皆需归于法度”的理念。

他大笔一挥,准了。

于是,在咸阳城东的篝火依旧熊熊燃烧之时,一车又一车的、本该被直接送去焚毁的竹简与丝帛,却被悄悄地,运往了城西的太医署。

太医署最深处的一座巨大秘库,被彻底清空。这里,成了云宏逸“火种计划”的总指挥部。

他亲自挑选了十几名心性沉稳、绝对可靠的属吏和医工,其中,便包括钱博。

“诸位,”云宏逸看着眼前这些神情紧张的人,声音低沉而郑重,“今日召集诸位,所为何事,想必你们心中有数。此事,若有半句泄露,你我,以及你我的家人,皆是灭族之祸。现在,若有想退出的,还来得及。”

没有人动。

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受过云宏逸的恩惠。他们看着这位年轻的上官,眼中,是毫无保留的信任与追随。

“好。”云宏逸点了点头,“从今天起,你们的任务,只有一个——抄书,藏书!”

一场无声的、与时间赛跑的文明抢救,就此展开。

他们将一卷卷收缴来的典籍,小心翼翼地打开。

“这一卷,是《墨子》,讲的是守城器械之法。”云宏逸拿起竹简,快速浏览后,下达指令,“将其拆分!把其中关于机关、滑轮、杠杆的部分,单独抄录,命名为《机关义肢杂谈》,归入工巧一类!”

“这一卷,是《荀子》,其中《劝学》、《天论》数篇,万万不可留!”他又拿起一卷,果断道,“但其中论及‘礼法’与‘人性’之处,可断章取义,摘抄部分,混入《养性杂谈》之中,以论‘心病之源’!”

“这一卷,是《吕氏春秋》,乃杂家之言,包罗万象。将其彻底打散!农时、历法部分,归入《四时农事》;音律部分,归入《五音疗疾》;百工之技,归入《百工备要》……”

在他的指挥下,一本本在外界看来“大逆不道”的诸子典籍,被巧妙地“肢解”、“重组”、“重新包装”,变成了看似无害的、符合“医卜种树”范畴的技术资料。

而那些最重要的、誊写在丝帛上的“火种”,则被他亲自用油布包裹,外面再涂上蜂蜡,藏入一个个特制的、中空的陶罐之中,再将这些陶罐,伪装成普通的药材储存罐,分门别类地,码放在秘库最不起眼的角落。

整个太医署的秘库,成了一个巨大的“文明拆解工厂”。

当然,如此大的动静,自然也瞒不过廷尉府的眼睛。

李斯的弟子杜由,曾数次,以“协理公务”为名,前来“视察”。

但每一次,他看到的,都是云宏逸和属吏们,在一本正经地,从一卷《农桑辑要》中,抄录一段关于“大豆去湿热之功”的文字。

“云药丞,真是……尽心国事啊。”杜由皮笑肉不笑地说道,眼神却像鹰一样,在四周的架子上逡巡。

“为陛下分忧,乃人臣本分。”云宏逸一脸坦然地回道,“杜吏有所不知,这上古农书之中,竟也暗藏了不少医理。譬如这大豆,不仅能果腹,还能入药。可见我先民之智慧,确实需要我等后辈,好生整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啊。”

杜由看着他那一本正经的样子,又看了看周围那些确实像是在做“分类整理”的吏员,终究是找不出任何破绽,只能悻悻而归。

送走杜由,云宏逸才暗自松了一口气。

他知道,自己每天,都在刀尖上跳舞。

这场豪赌,他不能输,也输不起。

窗外,焚书的黑烟,依旧笼罩着咸阳的天空。

而在这间小小的、与世隔绝的秘库里,云宏逸和他手下这群沉默的“抄写员”,正用手中的笔,与那熊熊的烈火,进行着一场无声的对抗。

他们要将那些即将被付之一炬的文明之光,一点一点地,重新拾起,然后,藏入最深的黑暗之中,静静地,等待黎明的到来。


  (https://www.24kkxs.cc/book/4239/4239599/2398931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