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从龙之义
册后大典的风波,在长安城里,持续了数日。
市井之间,百姓们依旧对那位出身民间的许皇后,津津乐道。
而士林之中,则对霍光那番“为国祈福”的言论,议论纷纷,褒贬不一。
但朝堂之上,却出奇地恢复了平静。
霍光没有再提任何与后宫有关的话题。
刘询也仿佛忘记了那日的不快,每日勤勉于政务。
君臣二人,似乎达成了一种微妙的默契,都在小心翼翼地维持着那道脆弱的平衡。
然而,所有人都知道,这平静之下,是即将到来的更猛烈的碰撞。
因为,新君登基,有一件必不可少的事情要做。
那便是,论功行赏。
这一日的朝会,议题便是封赏之事。
首先,是对于废立昌邑王一事中,立下大功的“首义”之臣。
大将军霍光,被加封食邑一万三千户,并赐黄金七千斤,钱六千万,以及一系列眼花缭乱的殊荣。
车骑将军张安世,亦有重赏,田延年等一众功臣,也各有封赏。
对于这些,刘询没有任何异议,一概准奏。
他坐在御座之上,面带微笑,看着霍光集团的众人接受着百官的道贺,仿佛是在看一场与自己无关的热闹。
霍光的心中,却隐隐升起了一丝不安。
他总觉得,这位年轻的天子,太过平静了,平静得不像是一个刚刚被逼着做出妥协的君主。
果然,当对霍氏集团的封赏结束之后,刘询清了清嗓子,缓缓开口了。
“众卿。”他的声音在大殿之内回荡,“昔日,朕流落民间,颠沛流离,幸得故人相助,方能有今日。如今,朕承继大统,自当有所回报。”
来了!
所有大臣的心都提了起来。
他们知道,这才是今日这场朝会的重头戏。
天子要开始安插自己的“故人”了。
“掖庭令张贺,于朕有抚育之恩,当赏。”
“光禄大夫丙吉,于朕有存续之恩,当赏。”
……
刘询一连念出了几个名字,都是当年在他落魄之时曾给予过他帮助的官吏。
对于这些人,霍光没有理由反对,也只能点头称是。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封赏即将结束之时,刘询的目光落到了侍立在殿侧的那个身影之上。
“侍医,云毅。”
他念出了这个名字。
一瞬间,整个大殿的目光都聚焦到了云毅的身上。
云毅从阴影中走出,来到大殿中央,躬身下拜。
“臣在。”
刘询看着他,眼中流露出一丝真切的、不加掩饰的感激与温情。
“云毅,于朕,有三重之恩。”
他的声音变得洪亮起来。
“其一,朕与皇后、以及太子,流落微贱,数度濒死,皆赖云毅之医术,方能存活。此乃,救命之恩!”
“其二,先帝病重,宫中御医束手无策,亦是云毅,临危受命,入宫诊治,行非常之术,为先帝续命数日,方能从容安排后事。此乃,救驾之功!”
“其三,朕初闻先帝遗诏,心中惶恐,不知所措。幸得云毅在侧,时时劝勉,为朕剖析利害,坚定朕心。此乃,从龙之义!”
救命之恩!救驾之功!从龙之义!
这三个评价,一重高过一重,如同三座大山,压在了所有人的心头。
尤其是那句“从龙之义”,更是让霍光集团的官员们,脸色齐齐一变。
刘询将云毅的功绩一一历数,随后话锋一转,主动揭示了云毅的身世。
“众卿或许不知,云毅,乃是故云梦侯之后。”
这个消息,让殿中响起了一阵细微的骚动。
云梦侯一脉在巫蛊之祸中被牵连废黜,是许多老臣都知道的旧事。
刘询没有理会众人的反应,继续说道,声音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云氏一脉,世代为医,其先祖云宏逸,乃是高皇帝亲封之彻侯,亦是我大汉第一任太医令。云毅克绍箕裘,医术卓绝,不在其先祖之下。”
“故,朕意,擢升侍医云毅,为太医令,秩比二千石,掌天下医官、御药,总领宫中所有医护事宜。并,恢复其先祖云梦侯之爵位,由云毅承袭!”
“轰——!”
此言一出,如同一块巨石砸入了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千层巨浪!
位列九卿!恢复爵位!
一个年仅十八的少年,一步登天!
“陛下!万万不可!”“陛下!万万不可!”
第一个跳出来反对的,是御史大夫田广明。
此人虽非霍氏嫡系,但为人方正,最重祖制。
他手持笏板,慷慨陈词:“启禀陛下!太医令一职,位高权重,非德高望重、医术精湛之老臣,不能胜任。云毅……年纪太轻,资历浅薄,骤然提拔至此高位,恐难以服众,亦与我大汉任官之法度,有所不合!”
“田大夫所言极是!”霍氏集团的核心成员,大司农田延年,立刻出列附和,“云毅虽有微功,但陛下已赏其金帛、田宅,足矣。况且,恢复爵位,乃国之大事,岂能如此轻率!云梦侯当年被废,乃是孝武皇帝之诏令,虽有冤情,但重审翻案,需廷尉、宗正共议,岂可因陛下私恩而定!”
“臣等附议!请陛下三思!”
霍光一党的官员们,纷纷出列,声势浩大,与那日逼宫立后之时,如出一辙。
他们这次的理由,无懈可击。
——年轻,资历不够。
——恢复爵位,不合程序。
他们就是要用祖宗之法,用朝廷的规矩,来压制天子的“私恩”,阻止刘询将自己的心腹安插到这个要害的位置上。
御座之上,刘询看着阶下那些“涕泪横流”、“为国请命”的忠臣们,脸上却没有任何波澜。
这一切,云毅早已为他预演过。
他要做的,不是退让,而是坚持。
“众卿之意,朕明白了。”他缓缓开口,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冰冷的、不容动摇的力量,“卿等以为,云毅资历浅薄,是吗?”
他站起身,走下御阶,一步一步,来到了大殿中央,云毅的身边。
他看着田广明,问道:“田大夫,朕且问你。先帝病重,宫中御医数十人,皆白发苍苍,行医数十载,资历不可谓不深厚。然,可有一人,能解先帝之危?”
田广明顿时语塞,张了张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刘询又转向田延年:“田大司农,朕再问你。朕以云毅之术,活朕与皇后、太子之命。先帝亦赞其术,并托以后事。如此救驾、救命之功,难道还比不上尔等口中的几十年‘资历’二字?”
田延年脸色一白,连忙俯身下拜:“臣……臣不敢!”
“你不敢?朕看,你们敢得很!”刘询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属于帝王的雷霆之怒!“朕要用一个能救活朕的人,来掌管朕与皇后的性命安危,你们却百般阻挠!”
他猛地转身,目光如电,扫过所有反对的官员。
“你们,究竟是何居心?!”
“难道,在你们眼中,那些熬资历、却毫无用处的庸医,才配做太医令?难道,朕与皇后的性命,在你们眼中,就如此无足轻重吗?!”
这一番诛心之问,如同数记响亮的耳光,狠狠地抽在所有人的脸上。
他们被问得面色涨红,哑口无言。
大殿之内,再次陷入了死寂。
只剩下刘询那带着怒意的喘息声。
云毅自始至终,都一言不发,只是静静地跪在那里。
他知道,这场戏的主角是刘询。
他需要用一场酣畅淋漓的、占据了道义与人情制高点的胜利,来立住他作为君主的“威”。
“陛下……”
终于,一直沉默的霍光开口了。
他缓缓走出队列,对着刘询,微微躬身。
“陛下息怒。田大夫等人,亦是出于对祖宗法度的考量,并无他意。”
他先是为自己的手下轻轻开脱了一句。
随即,他抬起头,看向刘询,那双深邃的眼中,看不出任何情绪。
“然,陛下所言,亦在情理之中。”
他竟然再次选择了退让。
“既然,陛下与先帝,皆信云毅之术,那由他出任太医令,总领宫中诸般医事,或许确是眼下最稳妥之策。”
霍光此言一出,他身后的那些党羽们,都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神色。
但他们看到霍光那不容置疑的眼神,只能不甘地闭上了嘴。
霍光看着刘询,继续说道:“只是……恢复爵位一事,干系重大。毕竟时过境迁,不如先由云毅任太医令,许其承袭故云梦侯之名号。待日后朝议,再为其正式恢复爵位,如何?”
这,便是霍光的权衡。
他放弃了反对太医令这个“实权”职位,因为他知道,刘询在这个问题上绝不会退让。强行反对,只会君臣失和,得不偿失。
但他,在“爵”上,卡了一道。
不立刻恢复爵位,便是削了你这份“从龙之义”的成色,也是在告诉满朝文武,这朝堂的规矩,最终还是他霍光说了算。
刘询看着霍光,与他对视了许久。
他知道,这是霍光能做出的最大让步了。
今日,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一半。
最关键的“太医令”一职,已经拿到手。
至于爵位,可以再等。
“好。”刘询点了点头,声音恢复了平静,“便依大将军所言。”
他转过头,看向云毅。
“云毅,上前听封。”
云毅叩首,然后起身走上前来。
心中,感慨万千。
他仿佛看到了百年之前,那个意气风发的自己——第一代云梦侯云宏逸,也是在这座大殿之上,从高皇帝手中接过了那枚代表着太医令权柄的印信。
百年轮回,沧海桑田。
物是,人非。
但,有些东西,似乎又从未改变。
那份守护的执念,那份悬壶济世的初心,以及……身边站着的那个他倾尽所有去辅佐的、姓刘的男人。
“制曰:故云梦侯后人云毅,克绍箕裘,忠君体国,医术卓绝,有大功于社稷。特擢升为太医令,秩比二千石,赐金百斤,田百顷,府邸一座。钦此。”
“臣,云毅,领旨谢恩。”
(https://www.24kkxs.cc/book/4239/4239599/2398922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