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重生秦朝当神医,建立千年世家! > 第160章 考功之法

第160章 考功之法


地节四年,初春。

长安城在经历了一个相对安稳的冬天之后,再次因为一道即将颁布的新法令,而变得暗流涌动。

自“盐铁新议”与“币制改革”之后,天子刘询与云梦侯云毅这对君臣组合,已经成为了整个大汉官场最令人敬畏的存在。

他们一个在明,一个在暗,配合默契。

刘询以帝王之尊行阳谋大道,每一次出手,都占据着“为国为民”的制高点,让人无法反驳;而云毅则以层出不穷、闻所未闻的新奇“术法”,将那些看似盘根错节的难题一一化解。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国库日渐充盈,市场也趋于稳定。

所有人都以为,陛下在完成了这两件大事之后,会暂时放缓他改革的脚步。

然而,他们都错了——他们低估了这位从民间走出来的帝王的决心与魄力,也低估了他身边那位云梦侯,对这个帝国的改造计划。

这一日的宣室殿小朝会,参与的依旧是那几位刘询最核心的心腹。

殿内的气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来得凝重,因为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份由云毅主笔、魏相与丙吉共同修订了数月之久的草案——《考功法》。

魏相第一个看完了草案,他抚着胡须,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云梦侯,老夫为官数十载,自以为对这官场之弊看得已经足够透彻了。但今日看了侯爷这份《考功法》,方知自己不过是井底之蛙啊。”

丙吉亦是深有同感地点了点头:“以户口之增减,定其抚民之功;以垦田之多寡,定其劝农之功;以赋税之盈亏,定其理财之功;以盗匪之有无,定其治安之功……”他念着草案上的条文,声音都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颤抖,“赏罚皆有据可依,升迁皆有数可查。如此一来,天下官吏,孰优孰劣、孰勤孰怠,皆一目了然!此法若能推行,实乃我大汉开国以来,吏治之最大变革!”

这便是云毅为这个帝国开出的第三剂猛药——一套完整的、后世称之为“KPI考核”的官员绩效管理制度。

它将彻底打破汉代以来沿袭了上百年的、依靠“察举”、“征辟”和“门荫”这种充满主观性和人情关系的用人标准,要将“当官”变成一门可以用数据来量化的“生意”:做得好有赏,做得不好便罚。就这么简单、粗暴,且有效。

“宿主,坦白说,我很佩服你的勇气。”系统的声音在云毅脑中响起,“你这是要凭一己之力,对抗全天下所有的士族门阀和官僚集团啊。这套东西在后世叫‘绩效主义害死人’,你现在就要让他们提前感受一下被KPI支配的恐惧了吗?”

“不破不立。”云毅在意识里平静地回答,“这个帝国最大的顽疾,不在边疆,不在经济,而在人事。只要选官、用官的权力还掌握在那些世家大族的手中,那任何的改革,最终都会因为执行者的消极怠工而流于表面。我就是要用这套最不近人情的‘法’,来撬动他们最根本的‘利’。”

……

数日之后,前殿大朝会。

刘询正式将这份《考功法》摆在了所有大臣的面前。

当侍中将草案的内容一字一句宣读完毕,整个大殿瞬间炸开了锅!

“陛下!万万不可啊!”一名出身琅琊王氏的老臣,第一个涕泪横流地跪倒在地,“自高皇帝以来,我大汉皆以‘孝廉’为本、以‘德行’为先,察举贤良方能为官!此乃我大汉之国本、祖宗之大法啊!如今若只以这些冷冰冰的‘户口’、‘田亩’之数来定官吏之优劣,那岂不是舍本逐末、重利而轻义?长此以往,官吏皆会变成只知搜刮民脂以充政绩的酷吏!我大汉,将国将不国啊!”

他这一番话说得声情并茂、痛心疾首,立刻便引起了所有出身世家大族的官员们的集体附和:

“是啊!陛下!此法万万不可推行!”

“德行为官之本,岂能以这些商贾之术来衡量我辈士人?”

“请陛下收回成命!切不可自乱我大汉之法度!”

反对之声,一浪高过一浪。

他们每一个人都知道:《考功法》一旦推行,他们这些依靠着家族背景和人情关系才得以身居高位的人,将会第一个被淘汰出局——这是在掘他们的根!

御座之上,刘询冷冷地看着他们那一张张写满了“忠君爱国”、“为民请命”的虚伪的脸。

他没有说话,将目光投向了站在阶下的云毅。

云毅出列,只说了一句话:

“敢问诸位大人:当今天下,是‘德行’能让百姓吃饱饭?还是那一片片新开垦出来的田亩,能让百姓吃饱饭?”

一句话,问得整个大殿鸦雀无声。

“陛下。”云毅转过身,对着御座之上的刘询躬身一揖,“臣以为:为官者所谓之‘德’,其最高体现,便是能让其治下之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若连此都做不到,纵使其满口仁义道德,亦不过是一伪君子、一窃国之贼而已。《考功法》,考的不是冰冷的数字,考的是每一位官吏心中,是否还装着他治下的那些活生生的百姓!请陛下明鉴!”

“说得好!”刘询猛地一拍龙椅扶手,站了起来。

他看着阶下那些面如死灰的守旧派大臣,声音如同惊雷:“朕意已决!《考功法》,自今日起,颁行天下!凡有敢阳奉阴违、消极怠工者……”他的眼中闪过一丝帝王的森然杀机,“朕,绝不姑息!”

……

然而,刘询还是低估了这个庞大的利益集团反抗的决心与手段。

《考功法》虽然以雷霆之势颁行了下去,但在执行过程中,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阻力。

第一年年终小考,各郡县上报的文书堪称“完美”:几乎每一个郡,户口都有所“增长”;几乎每一个县,垦田都有所“增加”;赋税,更是个个都超额“完成”。整个大汉,呈现出了一片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

若非云毅早已通过“云氏钱庄”在各地的分号建立起了一套独立的情报网络,恐怕连他都要被这些天衣无缝的“数据”给骗过去了。

宣室殿内,云毅将两份文书放在了刘询面前:一份,是琅琊郡上报的官方上计文书,上面写着去岁一年琅琊郡风调雨顺、户口净增三千户;另一份,则是云氏钱庄通过商业渠道暗中调查得出的报告,上面清楚地写着,去年冬天琅琊郡爆发了一场不小的瘟疫,加上当地豪强兼并土地,致使流民四起,真实的户口非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近五千户。

“砰!”刘询看完,一拳狠狠地砸在了桌案之上,“好!好一个欺上瞒下!他们这是在拿朕当傻子耍!”

“哥,这还只是开始。”云毅的语气很平静,“他们不敢公然反抗,便只能用这种伪造数据的方式来消极地对抗新政。他们是在赌天高皇帝远,我们查不过来。”

“那我们就查给他们看!”刘询的眼中闪过一丝狠厉。

“如何查?”云毅问道,“派御史去查吗?那些世家豪强在地方上早已是盘根错节。御史前脚刚到,他们后脚便已收到消息,看到的、听到的,都只会是他们想让我们看到的。”

刘询沉默了。他知道,云毅说的是事实。

“所以,”云毅看着他,缓缓说道,“我们需要一种全新的‘御史’——一种不归御史大夫管辖、只对你一个人负责的‘御史’。他们的身份是保密的,他们的行踪是飘忽的,他们就像是潜伏在黑暗中的眼睛和耳朵。他们不定期、不打招呼,随机地出现在任何一个郡、任何一个县,他们唯一的任务,便是核查当地的‘功绩’是否属实。我称他们为……”云毅的眼中闪过一丝冰冷的光芒,“巡查御史。”

刘询看着他,看着他那双仿佛能洞穿一切黑暗的眼睛,许久,才重重地点了点头。

“准了。”


  (https://www.24kkxs.cc/book/4239/4239599/2398920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