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议庙中宗
黄龙元年,冬,十二月二十日。
距离孝宣皇帝刘询驾崩,已经过去了十日。
长安城依旧笼罩在一片庄严肃穆的哀戚之中。
但帝国的机器,不能永远停转下去。
按照礼制,朝廷必须要做一件最重要、也最具历史意义的事情:
——为先帝,定谥号,议庙号。
这,不仅仅是一个称号,更是一位帝王一生功过最终的盖棺定论,是后世史书将如何记载他,最直接的体现。
这一日的麒麟阁,气氛庄严而又沉重。
麒麟阁乃是孝武皇帝所建,用以收藏经典、表彰功臣,是整个大汉文治的象征。
今日,大汉帝国所有二千石以上的文武重臣,皆身着丧服,聚集于此。
新君刘奭,因悲伤过度兼之年幼,并未出席。
主持这场“定谥大会”的,是当朝丞相、托孤大臣、云梦侯云毅。
他站在麒麟阁的正中央。
他的身后墙壁之上,悬挂着数十幅栩栩如生的画像。
那是自大汉开国以来,所有功勋卓著的文臣武将。每一幅画像,都代表着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而今日,他们将要为一位足以与这些先贤并列的伟大帝王,写下他最后的一笔。
“诸位,”云毅开口了,他的声音很平静,却又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回荡在这空旷的殿阁之内,“今日召集诸位前来,只为一事:为先帝定谥,议庙。诸位皆乃国之栋梁,饱读诗书,明晰古今。还望畅所欲言。”
他说罢,便缓缓坐下。
殿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所有人都知道,这场议事看似是“畅所欲言”,但最终的调子,其实早已定下——定在了御座之上那位新君的心里,也定在了眼前这位权倾朝野的托孤丞相的心里。
果然,片刻之后,太常夏侯胜出列。
他作为掌管宗庙礼法的最高官员,首先提出了他的看法:
“启禀丞相,诸位大人,”他躬身道,“臣以为,先帝一生恭俭,勤于政事,爱民如子。其德行足以后世表率。谥曰‘孝’,理所应当。”
(“孝”是汉代帝王谥号的“标配”,凡有所成就的君主大多会有此一字,这一点无人有异议。)
“然,”夏侯胜继续说道,“仅一‘孝’字,不足以彰显先帝之不世之功啊!先帝自民间起,承继大统。内则平定霍氏之乱、整顿吏治、改革盐铁、兴修水利,使国库充盈、百姓安乐;外则北逐匈奴、令单于称臣,西设都护、开疆拓土。其功绩信义著于四海,威武震于殊俗!此等圣德善举,天下周闻!”
他看着云毅,声音变得慷慨激昂:“故,臣以为,当再加一字——‘宣’!圣善周闻曰宣!孝宣皇帝!”
“孝宣”二字一出,立刻引来了殿中所有大臣的齐声附和:
“夏侯大人所言极是!”
“‘孝宣’二字,恰如其分!足以概括先帝一生之功德!”
云毅听着,缓缓点了点头:“善。”
谥号就此定下。
接下来,是更重要的庙号。
谥号,是对帝王一生功过的评价;而庙号,则是他是否有资格在太庙之中单独设立一个庙室,接受后世子孙万世祭祀的凭证。
自太祖高皇帝刘邦、太宗孝文皇帝、世宗孝武皇帝之后,大汉已经数十年没有再出现过足以拥有独立庙号的君主了。这,是至高无上的荣誉。
“臣以为……”这次出列的,是丞相长史、萧望之的得意门生,现任少府令贡禹。
“先帝于我大汉,有再造之功,使一度衰落之国运重归于鼎盛。其功绩,足以比肩太祖、太宗、世宗!故,臣斗胆提议!”他看着云毅,眼中是发自内心的崇敬,“当为先帝立庙!其庙号曰——‘中宗’!中兴之主,万世不祧!”
“中宗!”
这两个字,像一声惊雷,在所有人的心中炸响!
这,是何等之高的评价!
这意味着,刘询的功绩,足以与那三位开创了整个大汉基业的先祖皇帝并列!
整个麒麟阁,再次陷入了一片死寂。
所有的大臣都在用眼神交流着,他们,在看云毅的反应。
所有人都知道,这件事,最终能拍板的,只有他。
云毅缓缓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他没有说话,只是走到了那幅巨大的大汉舆图之前。
他看着地图上那片比孝武皇帝时期还要辽阔了近三成的疆域;他的目光扫过那刚刚被纳入版图的西域,扫过那已经对大汉俯首称臣的漠北草原,扫过那一条条由他亲自规划的、遍布全国的驰道与水利。
他的眼中,渐渐地浮现出一层水雾。
他的脑海里,再次回响起那个躺在病榻之上、虚弱的老人对他说的最后一句话:
“……朕,这一生,自问,对得起,这大汉的江山……”
云毅深吸一口气。
他转过身,面向所有的大臣。
他亲自走到了书案之前,在所有人的注视下,他提起笔,在一卷洁白的帛书之上,开始书写。
他写的,正是他为自己的“兄长”、为这位大汉的中兴之主,所做的最后的悼文。
他的声音也很轻,但每一个字,都清晰地回荡在这寂静的麒行麟阁内。
他没有用任何华丽的辞藻,只是用最平实的语言,去回顾那一段他们共同走过的艰难也光辉的岁月。
“……帝,自民间起,知百姓之疾苦。其性聪慧,其志高远……”
“……及即位之初,内有权臣掣肘,外有强敌环伺。帝隐忍数年,如潜龙在渊……”
“……亲政之后,内则平霍氏、安社稷;清吏治、均田亩;改盐铁、定币制;兴水利、修驰道。使天下黎民安居乐业,府库充盈……”
“……外则纳匈奴、定西域;设都护、开丝路。使四夷宾服,万邦来朝。我大汉之声威,远播万里……”
他写得很慢,每一个字,都仿佛用尽了他全身的力气。
殿中,渐渐地响起了低低的抽泣声。
这些曾经与刘询并肩作战过的老臣们,个个皆是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他们仿佛又看到了那个从南城陋巷之中走出的坚毅少年;他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君臣一心、锐意改革的激情燃烧的年代。
当云毅写下最后一个字,他抬起头,环视众人,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
“如此功绩,如此圣德。‘中宗’之名……”
“——先帝,当之无愧!”
(https://www.24kkxs.cc/book/4239/4239599/2398918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