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王莽其人
翌日,一辆没有任何徽记的青布马车,悄然驶出长安城东门。
车内,大汉丞相云毅身着一身寻常士子的便服闭目而坐,手中无意识地摩挲着两份密报的竹简。
一份,是关于王莽在太学那场石破天惊的辩论;另一份,则是他近乎圣人般的德行与每夜潜往格物院外的奇特行径。
他要去亲眼看一看,那个名叫王莽的年轻人,究竟是何方神圣。
“一个能将儒家德行演到极致的‘圣人’,”云毅坐在颠簸的车中,在意识里对系统自语,“一个又能在深夜里,对着格物院废稿如痴如醉的‘术士’。这两副面孔,若非密报所言,实难相信竟会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
“或许,”系统的声音响起,“他正是您一直在寻找的,那个能将‘道’与‘术’融为一体的继承者?”
“或许,”云毅的眼神变得深邃,“他也是一个能将天下都玩弄于股掌之间的……妖孽。”
马车在格物院不远处停下。
云毅没有惊动任何人,只是像一个普通的来访学者,负手走进了那座充满了轰鸣与热气的院落。
这里与长安城中任何一处官署都截然不同。
没有森严的仪仗,没有谦卑的仆役。
空气中弥漫着松木的清香、铁器淬火的焦糊味和不知名草药的奇特味道。
工匠们赤着上身,挥汗如雨,见到云毅这等衣着不凡之人,也只是好奇地看上一眼,便继续埋头于手中的活计。
这里,有一种混乱而又充满了勃勃生机的独特力量。
云毅到了“机械司”的一间巨大的实验工坊之外。
还未走近,便听到里面传来了一阵激烈的争吵声。
“……绝无可能!”一个苍老却又中气十足的声音在咆哮着,“力便是力!我墨家先贤钻研器械数百年,从未有过能凭空放大数倍之说!你这是妖言!是巫术!”
“博士此言差矣!”另一个年轻却又无比坚定的声音反驳道,“学生并非是说力能凭空产生。而是说,通过器械的巧妙组合,我们可以用更小的力去撬动更重的物!”
云毅走进工坊。
便看到一个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儒衫的年轻士子,正指着一台巨大的机械模型,与格物院机械司的首席博士——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墨家——辩论得面红耳赤。
那个年轻士子,正是王莽。
“博士之器械精巧,莽敬佩。然,莽以为,此尚未至其极也。”王莽先是对老者恭敬一揖,随即拿起一根长长的木杆,指着模型说道,“便如此物,此为杠杆。其长一丈。若以此处为支点,我在此处用一斤之力,则在此处便可撬动十斤之重物。”
说着,他竟真的找来一根木料和一块垫石,当着所有工匠的面,轻而易举地撬动了一块需要数名壮汉才能抬起的石料。
满场皆惊!
“此便是‘以小驭大’之理。”王莽的眼中闪烁着一种对知识与真理的狂热光芒,“若我们再将此处的力,通过这一组大小不一的齿轮进行传递,每传递一次,其力便可再放大数倍!如此层层叠加,理论上,我们甚至可以用一人之力去撬动一座小山!”
老墨家被他说得哑口无言,半晌才梗着脖子道:“纸上谈兵!未见之物,皆为虚妄!”
“博士,”王莽看着他,眼神无比真诚,“我等格物,非是墨守成规,而是要穷究其理,以开创前人未有之新法!若事事皆需先贤有过记载方能为之,那我格物院今日又何必存在?”
云毅静静地站在阴影里,看着这一幕,心中的震撼无以复加。
他看到的,不是一个伪君子,不是一个政治投机者。
他看到的,是一种超越了功名利禄的、对“格物致知”本身最纯粹的热爱,和一种敢于用理性去挑战一切权威的、无畏的精神!
这,与他一直试图灌输给这个时代的理念,何其相似!
他没有说话,而是转身悄然离去。
回到丞相府,云毅立刻召来了张敞。
“去太学,将那个王莽近来所作的所有文章,都给我找来。”
不过半日,一卷竹简便被送到了云毅的案头。
其中就有王莽一篇曾在太学之中激起滔天巨浪的万言策论——《井田议》。
云毅起初并未在意,以为不过是又一篇歌颂上古、空谈理想的陈词滥调。
但当他看下去的时候,神情渐渐地变了。
从随意,到专注,再到凝重,最后,变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巨大震撼!
文章的前半篇,王莽确实用了大量的篇幅,引经据典,论证“井田制”是如何符合“天下为公”的儒家最高理想。
但自中段起,文章的笔锋陡然一转,那股理想主义的热忱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冰冷的、庖丁解牛般的理性。
他开始逐条分析,若要在当今天下推行此法,将会遇到何等巨大的现实阻力!
“……欲行井田,必先清丈天下之田亩。然,天下之田,其主多为豪强勋贵,其田亩之数与官府黄册所载相差甚远。若要清丈,必触其根本,其反抗之烈,恐甚于‘抑兼并’之令……”
“……欲分田于民,必先统计天下之户口。然,天下之民多有流徙,亦有为避徭役而隐匿不报者。其数难以精确,若统计不准,则分田不公。分田不公,则民怨四起,其乱甚于不分田……”
他甚至在策论的最后,附上了一份详细的预算!
精确地计算出若要在全国推行此事,需要调动多少军队去镇压豪强,需要派遣多少官吏去清丈土地,又需要耗费多少钱粮去安置流民……
那一个个冰冷的、触目惊心的数字,那一道道严密的、无可辩驳的逻辑,让云毅看着手中的这份竹简,只觉得自己的手都在微微颤抖。
他从这篇文章里看到的,是一个与他一样,既有着崇高的、近乎乌托邦式的政治理想,又有着可怕的、冷静务实的执行能力的——天生的改革家!
他看到了王莽的“术”,更看到了他那令人不寒而栗的“道”。
“是妖孽……”云毅放下竹简,喃喃自语,随即,却又缓缓地吐出了后半句,“亦是……知己。”
他没有再犹豫,只对门房说了一句话:
“明日,持我的名帖,去太学,宣王莽来见我。”
(https://www.24kkxs.cc/book/4239/4239599/2383891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