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9章 生产法 收入法,多事之秋
第二日清晨,天色尚暗,
窗外狂风呼啸,卷着雪粒子打在窗棂上,噼里啪啦作响。
驿站内,一众学子从简陋却温暖的床铺上艰难起身。
他们一个个面色憔悴,眼神中满是萎靡。
昨夜虽在驿站中得以暂避风雪,
可一路上的艰辛与突然被安排的差事,
让他们心中烦闷不已,难以入眠。
众人拖着沉重步伐,陆续来到驿站的一间大堂。
堂内摆放着几张破旧的桌椅,
四周生着几盆炭火,火苗微微跳动,驱散了些许寒意。
解缙早已端坐在堂内一侧,
身着一袭黑色棉袍,头戴一顶黑色毡帽,将自己捂得严严实实。
他面容严肃,眼神中透着一种威严。
学子们陆陆续续走进大堂,
看到解缙,纷纷躬身行礼,而后各自找位置坐下,
却都低着头,不敢直视解缙的目光。
解缙目光扫视一圈,看着众人萎靡不振的模样,
微微皱了皱眉,轻咳一声,开口说道:
“诸位,今日唤你们前来,想必你们心中也满是疑惑,
不过,在正式开始之前,本官先给你们讲讲这大宁情况。”
众人一听,纷纷抬起头,眼中露出一丝好奇。
解缙说道:
“如今大宁,与你们想象中的边关苦寒之地大不相同。
自朝廷重视北疆以来,大宁便迎来了飞速发展。
再往东走不到二十里,就能看到都司修路的工地,
那是一条采用最新技术,花费银钱超过三十万两的道路,
一年后将会连通大宁与山海关,
从而促进商队往来频繁,物资得以快速流通。
不仅如此,甘薯的丰收给都司带来了足够多的粮食,
入冬以来,整个大宁城周边百里,
还没有一个饿死、冻死之人。
而其中大半,有稳定的做工活计,能够赚钱养家。”
“大宁繁盛,会远超你们想象,以后你们会看到!”
“在这里,本官想要说,正是因为都司繁盛的状况远超以往,
所以都司衙门、府衙要知道都司日新月异的变化,
也就是昨日本官与你们所说的,生产总值!
就如鱼鳞黄册一般,能够让朝廷更加了解地方,
了解朝廷能有多少地,多少税收。”
“而生产总值就是这样一本账目,记载着大宁过去一年来所创造的财富、钱财!
由于今年是第一次统计,所以暂时无法与往年相对比,
但等到明年,就能通过两次测算来比较今年与去年的好坏。”
这么一说,在场一众学子都有些懵懂。
解缙继续解释:
“大明立国之初的应天是什么样各位想来没有见过,本官也没有见过,
但想来是民生凋敝,民不聊生。
到了如今,应天已经繁盛至极,
那么两者对比,必然是一年比一年好,
那么好多少?好在哪?
是卖的东西多了,还是造的东西多了,多多少?
朝廷没有统计,因为这工作量太过繁琐。
但都司所在关外,地方不大,可以尝试一番!
所以,才有了诸位千里迢迢远来大宁。”
这么一说,众人就听懂了,
同时在心中暗暗埋怨礼部衙门,
说什么宣扬王化,都是假的!
解缙微微一笑,说道:
“你们来这里,并非没有好处,
若这生产总值真的能够反应都司前后两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变化,
北平行都司一众大人会禀明朝廷,力推此事,
到了那时,尔等作为先行者,在朝廷中混个官职不难。”
嗯?
唰唰唰!
一双双眼睛争先恐后地亮了起来,
不得不说,这话说得极有诱惑!
科举是为了什么?
一为免税,二为当官!
如今先当上官,也是极好!
见到他们这副模样,解缙轻轻一笑,压了压手:
“坐,都坐吧,自我介绍一番,以后咱们都是同僚了。”
他笑着点了点自己:
“本官就不用自我介绍了吧。”
众人一笑,沉闷的气氛开始舒缓。
他笑着点了点左侧的一名学子,开口道:
“从你开始。”
学子应声起身,身姿挺拔如松,
身着一袭藏青色棉袍,款式朴素,干净整洁,衬得他面容愈发沉稳。
他微微欠身,向众人拱手行礼,声音洪亮而清晰:
“在下夏元吉,祖籍江西德兴,自幼熟读经史子集,对算学一道亦颇有钻研。
此前在国子监旁听,协助户部处理过一些钱粮账目之事,略有些经验。
此次来到大宁,愿为诸位分担一二,
也盼能在此事中尽一份绵薄之力。”
说罢,他目光坦然地扫视众人,眼神中透着真诚。
解缙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接着看向右侧一位学子:
“你且自报家门。”
那学子赶忙起身,神色略显紧张,双手不自觉地攥紧衣角,声音有些发颤:
“回大人,学生姓李名铭,来自山东曲阜。
自幼受孔孟之道熏陶,一心苦读圣贤书,只盼有朝一日能为朝廷效力。
此次前来大宁,路途遥远、任务艰巨,
但学生欲借此机会增长见识,锻炼自身,还望大人与诸位同僚多多指教。”
言罢,他深鞠一躬,额头上已冒出细密汗珠。
“嗯”解缙点了点头。
一行人很快自我介绍完毕,解缙已经将他们的出身名字都记了下来。
而后笑容收敛,沉声说道:
“所谓生产总值,简单来说,
就是都司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单位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也可以粗浅地认为,都司在最近一年中产出物件的银钱价格,
以及一众从事青楼、酒楼、茶肆等小店收获的钱财。
当然,具体如何测算还要细分很多,在这里暂时不多赘述,
稍后会有文书发放,尔等尝试着理解。
在这里,本官举一个通俗易懂的例子,
就拿大宁的农业、牧业来说,
生产总值就是要统计,这一年里农田里收获了多少石粮食,
牧场里养了多少头牛羊马匹,这些粮食和牲畜的价值是多少。”
众人听到这个例子,有些聪明的学子已经开始点头,有些懂了。
一名学子皱着眉头,小心翼翼地问道:
“大人,如此统计繁琐异常,该如何计算呢?”
解缙点了点头,说道:
“计算生产总值,主要有两种方法,
一是生产法,二是收入法。
先说生产法,它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入手,
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货物和服务价值,得到增加值的一种方法。
举个例子,一个农户要种甘薯,
他购买了甘薯的种子、肥料等中间产品,花费了一定钱财,
小麦收获后,卖出的价格减去这些成本钱财,
就是他在种植小麦这个生产过程中的增加值。
我们将大宁所有农户、牧场、工坊、商行、卫所等生产单位的增加值相加,
就得到了从生产法角度计算的生产总值。”
学子们听得似懂非懂,纷纷低头沉思。
解缙也不着急,耐心地等待着。
过了一会儿,夏元吉抬起头来发问:
“解大人,收入法又是如何计算的呢?”
解缙眼中露出一丝赞许,说道:
“问得好,收入法是对生产过程形成收入,对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计算。
都司的生产总值,等于各生产单位的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这四项之和。
还是以那个农户为例,
他种植小麦获得的收入,
一部分用于支付给帮他劳作的雇工工钱,这就是劳动者报酬,
一部分要缴纳给朝廷赋税,这是生产税净额,
他使用的农具会有损耗,这部分损耗的价值就是固定资产折旧,
而他卖出小麦后剩下的利润,就是营业盈余。
将这四项相加,就是这个农户通过种植小麦为都司生产总值做出的贡献。
我们将所有生产单位都这样计算,
再汇总起来,就是从收入法角度计算的生产总值。
理论上,用生产法和收入法计算出来的生产总值应该是相等的,
但实际上必然会有出入,所以两者要综合运用,
特定的行当用特定的计算方法,从而得出更准确的统计,
而通过这种统计,就能看出都司兴衰,
甚至更加细分,可以看到前后两年都司强在哪个行业,又有哪个行当衰弱,从而进行有力帮扶。”
学子们听了,纷纷露出恍然大悟,
旋即又有一些激动,思绪不停纷飞。
若是将这个范围扩大,扩大到整个大明!
那么就能轻易地比较出国朝兴衰。
以往,这种兴衰往往只体现在赋税,以及各地灾情上,
赋税收得好,灾情少就是和顺之年,
若是连年赋税收不上来,灾情又多,
那就到了天怒人怨,王朝更替的时候。
这种法子往往只能看到结果,而看不到过程,
若是有一个具体账目能够体现这等兴衰,
那他们必然会被朝廷重用!
而就在一众学子激动之时,对账目有所了解的夏元吉皱起眉头,
这与他做工商行的统计大差不差,
商行统计的是剩余银钱,一年算总账,从而看今年的生意如何。
仅仅是办这件事,就要耗费大半精力,
几个账房先生要忙活很久,
如今要在一个都司内做这等测算.
这让夏元吉觉得,恐怕有些困难,
仅仅是关乎算学的测算,就能要了在场众人的小命。
想到这,夏元吉深吸了一口气,沙哑着开口:
“大人,学生在账房做过先生,
知道测算理账之难,如今只凭我们这些人?
似乎”
他没有再说下去,但众人都懂他的意思。
解缙点了点头:
“都司人才紧缺是长久以来的麻烦,
但事情并不能因为人手不足就不去做,
既然来了,就要克服困难。
另外,后续都司会从一些地方调来年轻人,施行以老带新。”
“还有一件事,虽然你们都是从京城而来的学子,
但人活在世总要吃喝拉撒,消遣也是必不可少,
所以从今日起,都司会给你们开俸禄,
与经历司其他测算人员一般,
月俸八钱,包吃包住,加班钱另算。”
一众学子面面相觑,总算是听到了一个好消息。
让他们诧异的是,月俸八钱的活,就算是在京城也是一个能养一家三口的好活了。
没想到在关外,居然也有。
“好了,接下来本官会教你们一些基本的记账方法和统计技巧,
等风雪稍稍停一些,我等就即刻出发,
从最前沿工地开始统计,
这也能让你们更好地了解都司产业构成!”
学子们听了,面露难色,
但看到解缙严肃的神情,又不敢再提出异议,只能埋头苦干
解缙站起身,走到识字板面前,目光坚定地说道:
“如今是大明洪武二十三年年底,
朝廷对北疆发展极为重视,大宁更是重中之重。
你们能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是你们的机遇。
本官希望你们能振作精神,全力以赴,莫要辜负了这来之不易的机会。”
学子们听了,心中虽仍有疑虑,
但既然来都来了,总要试一试,他们纷纷站起身,躬身行礼:
“谨遵解大人教诲,我等定当全力以赴。”
解缙满意地点了点头,拿起笔,
开始在识字板上详细地讲解记账格式和统计要点。
学子们纷纷围拢过来,认真聆听。
窗外风雪依旧,屋中暖和异常,一股别样的情绪开始弥漫。
三日后,都司衙门,
陆云逸接到了工地最前沿的文书,
上面有工程进度以及一直被风雪耽搁的八百里加急文书。
两名信使一副狼狈模样,
站在衙房中,显得惴惴不安。
按照进度,他们应该在三日前就抵达都司才是,
谁承想天降大雪,山海关外的道路积雪有半人高,
战马走在里面还不如人走得快。
而按照大明律,八百里加急文书,失期送达,耽搁军情,
轻则受到惩处,重则砍头流放。
而眼前大人,向来是有着心狠手辣之名的陆大人,
他们心中恐惧可想而知。
陆云逸拆开信件,瞥了他们一眼,
见他们在那里惴惴不安,便笑着开口:
“你们不用害怕,大雪是天灾,
驿站那边本官会命人去解释,安心待在这,等风雪停了后再走。”
此言一出,在场二人喜极而泣,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磕头道谢:
“多谢大人宽恕!”
“好了,去歇着吧,都司内吃喝管够,
若觉得待着不舒坦,就去城中逛逛,大宁城可不比以往了。”
“是!”
二人拱手告退,走出房门后对视一眼,都不约而同松了口气。
衙房内,陆云逸靠在椅背上,
拆开信件,快速阅览,
有木静荷、李景隆、徐增寿还有岳父刘思礼的信件,
上面记载了一些京中发生的大事,还有一些关心之言。
再就是左军都督府的文书,上面所写却让他脸色凝重。
当他将信件看完,眼中阴郁已经快要冒出来!
辽东与大宁修路一事,在朝廷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从最开始的反对到后来的同意,这等态度转变让人咋舌。
同样的,也侧面印证了,
京中局势真的不容乐观!
放眼朝廷,对于迁都一事,竟然全是反对!
无一人敢出言赞同,
这等情况就算是在清算逆党时,也没有出现过。
像是提前商量好的一样,默默反抗,各部都在表达态度。
“多事之秋啊。”
陆云逸摇了摇头,拿过纸笔,
迅速书写了一封文书,喊来了门口静静站立的巩先之:
“来,派人将信件送往辽东,交给都指挥使潘大人,
另外再派一亲信之人跟随,问一问钱粮筹措了多少,
如今朝廷已经同意,何时能够动工。”
巩先之接过信件,脸色严肃:
“是,大人!”
“对了,从京中来了一些学子,
如今就在工地前沿,吩咐伍素安,让他给这些学子准备房舍,要好一些。”
“是!”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39/4239511/1111026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