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0章 大好消息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辽东都司,这里的大雪比之大宁更为猛烈。
山林中的积雪足足有一人高,树木上都挂上了白色冰霜,整个世界都白蒙蒙的。
辽阳城同样覆盖在积雪之下,
在潘敬这么多日子的努力下,城内道路有了一些改善,
虽然还是有泥沙与落雪混杂的脏污,
但有十几人不停打扫,道路没有那么泥泞,也变得好走许多。
不远处,辽东都指挥使潘敬身穿厚厚棉袄,戴着狗皮毡帽,
看着眼前一幕,心中生出了一阵满足。
经过这么久的拉锯,他这位都指挥使终于算是办成了一件事,
这也意味着,固若金汤的衙门开始松动。
他相信,假以时日,
等他扶持了足够多的亲信之后,必然会执掌大权。
这时,亲卫匆匆凑近,压低声音道:
“大人,朝廷的文书到了,大宁的陆大人也送来了信件。”
“哦?”
潘敬猛地转过身,心中的高兴情绪一下子黯淡,重重叹了口气。
他现在有些害怕听到京城与大宁的消息,
因为他拿回权力的速度太慢了,
快两个月了,他只办成了几百两银子的事,
十万两雪花纹银,更是连影子都没有。
而相继到来的两份文书,必然会提及修路一事。
“唉车到山前必有路。”
潘敬在心中嘀咕一句,挥了挥手:
“回衙门。”
一行几人快步离开集市,回到了都指挥使司衙门。
衙门一如既往的死气沉沉,看不到丝毫朝气。
潘敬每一次来,都觉得不得劲。
衙房内,潘敬脱下外衣,坐在书桌后,打开两封文书查看。
第一封文书是都督府送来,
如他所料,修路之事朝廷同意了,而且还是一众朝臣力推。
潘敬心神没有任何波动,转而看向另一封来自大宁的信,
上面是一些兴奋之言,以及询问道路何时开工、钱财是否到齐之事。
另外,修路这等大事需要两个都司一众工匠、账房碰头,算明白准备工作,
大宁也在催促着约定时间。
看到这封信件,潘敬也没有隐藏心绪,发出了一声重重叹息,
拳头托着脑袋,沉默不语。
过了许久,他才将两封信收起来,吩咐道:
“去,请佥事许大人过来。”
“是!”
亲卫迅速离开。
在这段时间里,他与许成可谓是难兄难弟,
同样的快速升职,同样的没有实权,
恰好二人都有共同的朋友,这让他们很是接近。
不多时,佥事许成就走了进来,站在书桌前恭敬一拜:
“拜见潘大人。”
“坐坐坐,不用客气,上茶”
许成坐了下来,亲卫也给两位大人各自端上了一杯热茶,默默退了出去。
房门关上,潘敬露出了一些疲惫,将身子靠后,感慨道:
“许大人啊,京中的文书来了,
朝廷同意辽东修路,并且调拨了十万两银子,明年年初就能送到。”
许成一下子坐直身体,面露惊喜:
“真的?”
潘敬苦笑着点了点头,将文书递了过去:
“看看吧。”
许成接过信件,迅速将其看完,而后一边摇头一边感慨:
“事情居然这么顺利?有这么多衙门支持。”
潘敬的苦笑愈发弥漫:
“现在好了,朝廷、大宁都已经做好准备,现在就差咱们了,许大人筹钱的事如何了?”
许成脸色一僵,表情变得有些不自然:
“都司要出十万两?”
潘敬点了点头。
“三千两够吗。”
许成吐出了一个数字,这是他近两个月左右奔走,筹到的银子,
为此,鞋都走坏了一双。
潘敬泄气般地瘫向椅子,双目无神,嘴角生出一阵自嘲:
“三千两够干什么?先期的准备都无法完成那些大户就这么抠?”
“城中的员外商贾都跟随五大氏族,
他们不拿钱,旁人只敢拿一点,生怕被别人攻讦。
不过潘大人不要灰心,这段日子接触下来,
还是有一些人想要修路的,
他们操持着不少生意,对于这等烂路早就不满了。
现在有了这封信件,相信五大族也没有理由再推诿,总要出点钱,
一家一万两,那也有五万两,
再杂七杂八地凑一凑,也就差不多了。”
许成也没有再继续打击他,而是扬了扬手中信件。
“一家一万两?”
潘敬倒是没有这么乐观:
“许大人啊,一万两银子在辽东有多难挣,你又不是不知道,
就算是开矿,都要挖上几个月,怎么会如此轻而易举地拿出来。
依我看啊,各家能有个五千两,就算是给朝廷面子了。”
许成依旧乐观:
“大人,有总比没有强,
一家五千两,五家就是两万五,
再加上一些商贾权贵,凑一凑怎么也能凑五万两。
到了这一步,修路的钱财已经汇聚了八成,都司怎么也不能拒绝了吧。”
潘敬沉思许久,轻轻点了点头:
“你说得有道理,若是有二十多万两银子在手,怎么也能先修起来,
到时候工地就在眼前,民意滔滔,都司怎么也不会横生阻拦。”
潘敬像是在自己说服自己,
而且,他还在心中无声自语:
“要牢牢抓住这个机会,趁机抢夺一些权力回来,
这条路就是我执掌辽东都司的跳板与功绩,可谓是一举多得!”
深吸了一口气,潘敬拿过信件,沉声道:
“先召集诸位当家,本官与他们商量一二,
拿到他们的承诺后,再与都司诸位大人商讨,如此也算保险起见。”
“是,下官这就去安排会面。”
“等等,先送信过去说明来意,将朝廷准允修路的消息也一并送过去。”
“是!”
辽阳城东,东望街,
这里与辽阳城其他地方不同,覆盖的积雪被清扫得干干净净,
十几名手拿扫帚的下人等在一旁,
只要积雪开始堆积,马上就会上前清扫,使其露出下面的青石板。
府邸内,更是一副四季如春的模样。
地龙从前到后,从左到右横贯整个府邸,延伸到每一间屋子,
积雪落到庭院中,顷刻间就会融化,
整个大地都热烘烘的,空中的寒冷都有些被驱散。
正堂,刘氏的掌事人刘彦辰躺在躺椅上,眼眸微眯,
透过房门,静静看着外面飘落的雪花,不知在想些什么。
一旁小方桌上放置着热茶,冒着滚滚热气,
一旦热气消散,就有侍女上前更换。
不知过了多久,急促的脚步声从门外响起,定辽左卫指挥使刘宏中匆匆赶了回来,
“爷爷,出大事了。”
刘彦辰眼睛微微张开,看向冻得脸颊通红,神情匆匆的刘宏中,声音沙哑地发问:
“怎么了?”
“爷爷,朝廷已经同意辽东与大宁之间的官道重新修缮,
并且从都督府、工部、兵部调拨了十万两银子作为支持,明年年初就要送到了。”
刘彦辰眼眉微张,诧异一闪而过:
“这么顺利?”
刘宏中脸色凝重地点了点头:
“是啊,这个消息出乎了都司大人的预料,如今衙门里已经炸了锅。”
“呵呵,周大人的反应如何?
他应当也没有猜到朝廷会这么爽快。”
刘彦辰干笑两声,面露玩味。
刘宏中走近了一些,低声道:
“爷爷,听衙门的人说,周大人勃然大怒,将今日的文书丢得到处都是。”
刘彦辰满意地点了点头:
“理所应当,看来咱们这位潘大人,真要起势了。”
刘宏中从怀中掏出信件,递了过去:
“爷爷您看,这是潘大人给您的信,
希望您能去一趟衙门,共同商议修路之事。”
刘彦辰接过信件左右翻看,轻笑一声,将信件丢入火盆:
“这么急不可耐?看来咱们这位潘大人真的着急了。”
“爷爷,您这是?不打算去?”
“去,怎么能不去,潘大人是都司最高长官,
既然召见了,就得去,
你去吩咐账房,取一万两现银出来,
正好最近各地掌柜都带着银子来了,家中有闲钱。”
刘彦辰一边说,一边慢慢坐了起来,刘宏中连忙去搀扶。
“爷爷,给一万两?这么多?”
“人家都亲自开口了,不给怎么能行,
至于给多少,还要去商量商量,
那几个小子目光短浅,没有他们老子的本事,说不得还要蠢的压价,
到时咱们刘氏也不出风头,随大流,去备马吧。”
“是!”
一个时辰后,都司会客厅,
潘敬脸色阴沉地坐在上首,看着已经空空如也的椅子,咬牙切齿,甚至破口大骂:
“这群狗东西,迟早有一天要狠狠地收拾你们!”
事情与他所料的大差不差,
这些大户左右推诿,尤其是那几个年轻人掌舵的家族,
更是厚颜无耻,就连修路对都司无益这等话都说得出来。
潘敬发誓,他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这时,许成急匆匆地走了进来:
“大人,人都送走了。”
潘敬深吸了一口气,努力压下心绪,说道:
“许大人,这辽东大户,以往也这样吗?
如此厚颜无耻!光想着拿好处,不想着出钱财。”
许成有些无奈,叹息一声:
“大人,这些大户向来无法无天,
上次三万卫成立的时候,都司想要凑点钱,修建铁岭卫到三万卫的官道,
他们是一分都没出,
可最后建成了,他们又说在三万卫附近也有铁矿,用路用的比衙门都多。
而且,他们的铁矿都是放在各地衙门、卫所名下,
不用缴纳赋税,
等到开采时,衙门还要派人手去帮忙,事后还要高价采买矿石。
若是对此事不知情,
就会看到衙门自己掏钱买自己开采的矿石这等奇闻。”
“荒谬!荒谬!这是国之蛀虫啊!梅义他们就不想着管管?”
潘敬破口大骂,腾的一声站起身,在屋中来回踱步,
他作为京官,第一次真切认识到,
地方官府与权贵的勾连居然如此紧密。
“大人,梅义当初也想管,
但一管就叛乱四起,女真寇边,甚至高丽也有异动,
无奈之下只能先平息叛乱,安抚四方。
等到一切都平定了,再想管,叛乱又起,
久而久之.衙门也不敢管了,
就这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得过且过。”
“天下万事,就坏在这!”
潘敬铿锵有力地开口,心中郁闷到极点。
“大人,您先别消消气,事情再怎么坏也有了进展,
您还是趁热打铁,抓紧将此事告知都司一众大人,
否则迟则生变啊。”
许成对于都司一众大人一直有些不信任,
尤其是认为他们会不择手段地阻拦此事。
潘敬凝重地点了点头:
“你说得对,迟则生变,现在就召集一众大人,去会议堂开会!”
“是!”
两刻钟之后,都司与府衙的一众大人汇聚在会议堂。
原本有些阴冷的屋子,人一多就变得暖和起来,
四周火炉散发的温热让一众大人刚一进屋就脱下外衣。
他们分坐两旁,脸色凝重,
还有一些人面露疑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很快,潘敬就与许成急匆匆赶来,一众大人起身相迎,恭敬行礼。
“坐坐坐,都坐。”
潘敬一边挥手,一边走向上首,见左侧第一张座椅空空如也,
他眉头一下子紧皱,心中涌出一阵不满。
当他坐下后,潘敬扫视一圈,沉声道:
“周大人呢?”
“回禀大人,周大人正在衙房处置文书,说是马上就来.”
一名吏员恭敬开口。
潘敬脸色一下子变得难看,心中冷哼一声,默默坐下。
“既然周大人公务繁忙,那咱们就等着。”
此话一出,在场众人面面相觑,一副看好戏的模样。
后堂衙房内,周颂脸色凝重地看着手中信件,
上面是京中对于辽东修路一事的处置,
要比正式的公文详细很多。
上面有件事让他心绪不宁,
因为要反对迁都,朝堂上一众大人纷纷赞成在辽东修路,
若他这个时候横生阻挠,
恐怕要与整个朝廷为敌,日后更没有进一步的机会。
可是若是让这条路顺利修了,
潘敬必然会在其中争权夺利,
到了那时候他手中权势大减,更进一步的可能同样不剩多少。
左右为难!
周颂眉头紧皱,脸上皱纹深邃得如深沟。
这时,白文昭匆匆走了进来,面带焦急:
“大人,都司府衙一众大人都到齐了,就差您了。”
“知道了。”
周颂脸色凝重,继续在屋中踱步,显然没有立刻去的意思。
这让白文昭更加着急。
“大人,一众大人已经等了一刻钟了,
您要是不去,这会恐怕要一直等在那。”
“他们愿意等,就让他们等着!”
周颂满脸不耐烦,在心中思忖着对策。
十万两银子一到,恐怕就算是再怎么反对,也无能为力了。
一条路上利朝廷,下利百姓,对辽东最为有利,
此刻大头已经出了,
若辽东再不识抬举,很容易招惹民愤。
“这可如何是好.如何是好啊.”
周颂也没有想到,在这等民生凋敝的时候,朝廷会准允辽东修如此道路。
白文昭站在一旁,见他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便小声道:
“大人,要不先将此事混过去?
反正朝廷的钱财要等到年后才来,还有时间。”
周颂看了看时辰,若有所思,沉声道:
“开完会后,让户房的人过来见我,
另外让各部卫所将缺额的军械以及过冬用品都报上来。”
白文昭一愣,旋即点了点头:
“是!”
“走吧,去会议堂。”
周颂拿过披风,走出衙房,脚步沉重万分。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39/4239511/11110261.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