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起点
这一嗓子,中气十足,声震屋瓦,连院子里梧桐树上的麻雀都惊飞了一片!
楼里楼外不少人都探头张望,窃窃私语。
正准备关窗户的刘飞,手僵在半空,脸瞬间黑得像锅底,腮帮子咬得咯吱作响,愣是气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那颜色,简直比党建国那口铸铁高压锅还要深沉几分。
新建的高压锅厂厂址选在了民工科的荒地中计划的工厂区。
规划中的厂区占地5000平方米,用石灰粉在地上划出了大致的轮廓。
刘飞看着图纸直皱眉,这个面积在刘飞看来,实在是有些“寒酸”和“憋屈”,说到:
“就不能再大点?起码弄个万儿八千平米,以后发展也有余地!”
党建国无奈地摊手,说到:
“领导,不是不想大,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您看看咱们弄来的这些‘宝贝疙瘩’……”
说完他指着旁边堆放着的一批看起来新旧不一、型号各异的机器设备。
这些设备,是刘飞这两个月使出浑身解数,“求爷爷告奶奶”,跑断了腿,磨破了嘴皮子才弄来的“家底”。
有从老厂淘汰下来的、铭牌都模糊了的旧冲床;
有从某个研究所实验室“协调”出来的、精度尚可但功率不大的台式钻床;
还有几台看起来还算新、但明显是东欧某国生产的、操作手册都是外文的二手压力机。
最值钱的是一台中型摩擦压力机,是刘飞用“支援军工建设”的大帽子,加上搭上不少人情,才从某重型机械厂“借”来的,限期归还。
党建国如数家珍的说到:
“咱们做高压锅,核心是冲压成型,需要大吨位的冲床来压制锅体、锅盖。
其次是锻压,打制手柄、锁扣这些受力件。
再次是钻孔、攻丝,加工螺丝孔和泄压阀接口。
好在这些设备,比起造飞机大炮用的万吨水压机、精密机床,技术要求相对低一些,国内……
勉强也能凑合着造,或者能找到替代品。”
他话里的“勉强”和“凑合”,道尽了其中的艰辛和妥协。
怀念后世工业大国的每一天啊!
在具体的生产组织上,党建国和刘飞爆发了激烈的“路线之争”。
党建国主张:
“领导,咱们得讲究效率和成本!
像标准件螺丝螺母、密封垫圈、泄压阀里的小弹簧,甚至铸铁毛坯,完全可以从外面有能力的厂子订货嘛!
我们集中精力搞好核心部件的生产和总装就行!这样建厂快,成本也低!”
刘飞一听,脑袋摇得像拨浪鼓,态度异常坚决:
“不行!绝对不行!
螺丝螺母?我们自己搓!密封垫?我们自己想办法!小弹簧?”
他拿起一个泄压阀样品,指着里面那根不起眼的钢丝卷,说到:
“这玩意儿更要命!泄压全靠它压着!外面买的,万一质量不过关,或者人家卡我们脖子,关键时刻断供怎么办?我们自己造!
设备不够?想办法!技术不会?学!
我就不信了,一根弹簧还能难倒我们!”
他眼神里闪烁着一种近乎偏执的光芒,就差喊出“连炼铁高炉我们也自己垒一个”了。
看着刘飞这副“万事不求人,全部自己干”的架势,党建国一阵无语,内心却如同被一道闪电劈中。
瞬间想起了前世了解到的某些令人啼笑皆非又心酸无奈的往事:
那些年,农机口的厂子明明能生产合格的轴承,可汽车工业口的厂子却不知道,或者“看不上”,宁愿花宝贵的外汇从国外进口同样的东西……
还有那些明明国内技术已经突破的关键部件,因为部门壁垒和信息孤岛,下游单位依然在苦苦等待进口……
当时他看到这些资料,气得差点一口老血喷在屏幕上!
天天在网上嘲笑旧日本陆军海军同一种飞机图纸要买两次是“马鹿”,可回过头看看自己家,这种“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产业割裂、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又何尝没有发生过?
甚至在某些领域,直到他穿越前,还在依靠“工业大摸底”这种非常规手段,才能惊喜(有时是惊吓)地发现:
“哦!原来这玩意儿我们早就能造了?还造得这么好?!”
原来,这“自力更生”到极致以至于“闭门造车”、“万事不求人”的基因和强烈的危机感,根子早在建国初期,在刘飞他们这一代创业者的血液里,就已经深深地种下了!
想通了这一点,党建国看着刘飞那固执而认真的侧脸,心中的那点无奈和吐槽,忽然化开,变成了一种带着酸涩的理解,甚至……一丝敬佩。
这种近乎偏执的“独立自主”意识,固然可能造成短期的低效和浪费,但在那个被封锁、被孤立的年代,它却是保障生存、维系命脉最坚实的铠甲。
没有这份执念,或许就没有后来完整的工业体系。
党建国深吸一口气,脸上露出一丝复杂的笑容,带着点认命,也带着点新的斗志说到:
“好吧,领导,您说得对。
自力更生,丰衣足食。 弹簧……咱们自己造!就从这根小钢丝开始!”
他指着那根泄压阀里的弹簧,说到:
“这该死的、让人又爱又恨的危机感……我觉得,挺好!”
心里却想着,还是得进行标准化才行,这样将来爆产能才能实现啊。
刘飞有些意外地看了党建国一眼,似乎没料到他的态度转变如此之快,但看到他眼中那份认同和决心,紧绷的脸上也难得地露出一丝笑意,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认同的说到:
“这就对了!走,看看咱们的弹簧车间……呃,弹簧工位该怎么规划去!”
夕阳的余晖洒在刚刚平整过的5000平米土地上,简陋的工棚里,那几台来之不易的机器静静矗立。
围绕着如何造一根小小的弹簧,两个身影开始了新一轮的“争吵”与规划。
自力更生的道路,从来就不是坦途,但那份深植于血脉的执着,正推动着他们,在荆棘中奋力前行。
谁能说,未来那震惊世界的“工业大摸底”里,不会有一项惊喜,就源自于今天这根“自己造”的弹簧所代表的倔强起点呢?
(https://www.24kkxs.cc/book/4239/4239497/24031305.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