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根基问题
当党建国准备把削下来的西瓜皮扔掉时,党建华赶紧拦住了:“哥,别扔!”
他熟练地拿起菜刀,小心翼翼地把西瓜皮最外层深绿色的硬皮削掉,露出里面脆嫩的青白色瓜肉。
他把瓜肉切成细丝,用一点珍贵的白糖和白醋拌匀,又拍了两瓣蒜丢进去,刚刚吃完的那道清脆爽口、带着独特清香的凉拌西瓜皮就又做好了。
党建国看着弟弟麻利的动作,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其实他潜意识里总觉得西瓜皮是喂猪的,但在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任何一点能吃的东西都不能浪费,何况是这价值百金的西瓜皮?
党建华显然更懂这份“奢侈”背后的来之不易。
他小声说:“哥,这皮也是好东西,扔了多可惜。再说,这整个瓜都值一百块呢!”
他的语气里,既有珍惜,也有一丝小市民精打细算的得意。
党建国看着那盘凉拌西瓜皮,又看看弟弟认真的脸,默默点了点头。
是啊,在这个年代,有些东西,吃的人未必买得起,买得起的人未必真懂它的价值。而他们兄弟俩,则在这珍贵的馈赠与生活的智慧中,努力经营着自己的小日子。
饭桌上破天荒地多了一大盘油亮诱人的土豆烧鸡块(福利那只鸡的贡献),两个果盘:一个是切成小块的京白梨和种苹果部长(各剩两个),
另一个是党建华用西瓜皮精心炮制的糖醋西瓜皮丝,点缀着蒜末,清爽解腻。
主食是白菜萝卜馅的饺子,
还有一大盆热气腾腾的猪肉白菜炖粉条,部里发的两斤肉是主力,里面奢侈地放了些干豆角和土豆。
虽然离“山珍海味”差得远,但在这物资匮乏的年代,已是难得的丰盛。
党建国首先拿起党建华的成绩单,初三,门门功课都在95分以上,非常优秀。
他欣慰地点点头。
自从他上大学、工作后,能亲自辅导弟弟的时间少了很多,只能偶尔点拨。
他常对建华说: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习这条路,最终靠的是自己的钻劲儿。”
建华很懂事,学习自觉,集体活动也积极参加,性格也比过去开朗了许多。
党建国知道,过去那段捉襟见肘的日子,给这个弟弟留下了太深的烙印,即使自己一再保证会供他读书,那份不安感也曾如影随形。
建华甚至一度以为自己是哥哥的亲弟弟,直到两年前的那个除夕夜。
那晚,党建国觉得弟弟长大了,是时候告诉他真相了。
他平静地讲述了两人并非亲兄弟的身世,以及相依为命的过往。
出乎意料,党建华异常平静,他只是抬起头,看着哥哥的眼睛,清晰地说:
“哥,我不管别人怎么说。我就只有你一个亲人,你就是我的亲哥哥。”
那一刻,党建国发现,血缘或许有隔阂,但这份在苦难中淬炼出的亲情,比什么都牢不可破。
正月初一,阳光清冷。
党建国盘算着拜年的事。
如今身份不同了,再去隔壁院子那些老邻居家串门拜年,反而会让对方局促不安——让座吧,家里逼仄寒酸;不让吧,又显得失礼。
他自己早已察觉这种微妙的尴尬。
于是,他选择了一种更“接地气”也更自在的方式:穿戴整齐,揣上几个提前准备好的小红包(每个里面塞着崭新的五张一分钱纸币,合计五分钱,在这年头对小孩子已是笔“巨款”),在四合院里溜达一圈。
“阎老师,过年好!给您拜年了!”
声音洪亮,透着真诚的喜气。
“哎哟,建国回来啦?过年好过年好!快屋里坐……”
阎埠贵热情招呼,眼神却不由自主瞟向自家略显凌乱的屋子。
“不啦不啦,院里转转就好!您忙!” 党建国笑着摆摆手,顺势把小红包塞给阎埠贵身边探头探脑的小儿子小姑娘,“拿着,买糖吃!” 小孩欢天喜地地跑了。
阎埠贵脸上的笑容更盛了几分,连声道谢。
如此这般,在前院、中院转了一圈,高声拜年,遇到小孩就发个小红包,既全了礼数,又避免了登门造成的压力。
邻里们也都笑着回应,气氛轻松融洽。
这就是他党建国摸索出的,在四合院这个“熟人社会”里,属于他新身份的“拜年礼仪”——保持温度,留出空间。
至于更高层面的关系:
种苹果部长: 自觉级别差距太大,贸然登门拜年显得唐突。
盘算好了,等初七上班,去对方办公室坐坐,汇报下工作,顺道拜个晚年,既正式又得体。
刘飞和张喜妹:年前借车还车时,礼物心意都送到了,话也说透了。
王利民(外贸部): 年前电话里已经互相拜过年,说好了就不去了,塑料布的事也敲定了,暂时无需走动。
几位关键教授(如刘教授): 放假前就带着点农场“特产”,几个鸡蛋或水果去拜望过,表达了感谢。过年期间人家也要阖家团聚,自己再去反而添乱。
下属们,如二分赵有才: 赵有才年前就张罗着要来家里拜年,被党建国坚决按回去了。
“都消停在家过年!咱们不兴这个!等开年了,科里出钱,找个馆子,大家伙儿热热闹闹聚一顿,就算‘团拜’了!”
他自认为目前,保持上下级的清爽关系很重要。
大年初二,年味正浓,党建国却要赶回农场值班。
临出门推自行车时,党建华跟了出来,脸上带着点犹豫和少年人特有的郑重。
“哥,我跟你说个事儿。” 建华叫住了党建国。
党建国停下动作,有些意外,又有点欣慰道:
“哟?难得你有事主动跟我说。啥事?说吧。”
党建国支好自行车,摆出认真倾听的姿态。
党建华组织了一下语言,尽量平静地说:
“我们班上学期末转来个新同学,叫娄晓娥,现在……是我同桌。”
“娄晓娥?” 党建国眸子里瞬间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意,但脸上却绽开促狭的笑容,“一听就是小姑娘名字。怎么?看上人家了?跟哥说说,咱家可不封建,看上了就大大方方追!不过——”
他话锋一转,语气严肃了些说到:
“前提是不能耽误学习!这可是红线!”
党建华一听,立刻像被踩了尾巴的猫,嫌弃地撇撇嘴:
“哥!你想哪儿去了!就她?骄傲得跟只花孔雀似的,看人都是用眼角!
啥家务都不会,懒得要命,还觉得理所当然!
跟她说点正事吧,脑子又转不过弯,蠢得要死还自以为是!
我才不喜欢这种人呢!”
哟呵,这少年人的评价,带着强烈的喜恶分明。
党建国看着弟弟气鼓鼓又嫌弃的样子他笑着拍拍弟弟的肩膀说到:
“行啦行啦,不喜欢就不喜欢。‘年少慕艾’很正常,但咱也得挑对人不是?别勉强自己。”
他嘴上说得轻松,心里却冷笑:娄家,看来是把主意打到更“好掌控”的建华头上了?真是打得好算盘!
不过,在他党建国面前玩这套?他有的是办法让娄家的算盘珠子崩飞。
建华听着哥哥的话,脸上也露出了狡黠的笑容。
他哥真是太聪明了!一句“年少慕艾”,后面紧跟着可是“求之不得”的无奈。
更妙的是那句“好女旺三代”
——那反过来,不好的女人,可不就是“毁三代”的祸水吗?
娄晓娥在他眼里,显然就是后者。
少年的心,不仅拎得清,还带着点看透世情的“黑”。
党建国看着弟弟的笑容,心里也明镜似的:
这小子,怕也不是个省油的灯啊!娄家要是真敢把主意打到他头上,估计能被他悄无声息地啃得骨头都不剩。
要是自己再在背后“扇扇风、点点火”……
娄家在外面的产业不好说,但在四九城这一亩三分地,想全身而退?难了!
在四合院那些“大神”眼中高不可攀的娄半城家族,在这个风起云涌、讲究“根正苗红”的年代,其根基远比他们想象的脆弱百倍。
(https://www.24kkxs.cc/book/4239/4239497/2399400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