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当年天上夭桃盛
贾雨村的船先到扬州,林如海从贾政处得知消息,早已在码头相候。
两人见面,感慨万千。谈起京城诸事,林如海不禁击节赞叹。尤其是怒怼胡岩的一段,让林如海开怀大笑。
“胡岩过去也曾是个不错的御史,可惜越老越糊涂,渐渐不问是非,只顾党同伐异。
弟在兰台寺时,便曾与其争执数次。他以官位压人,弟也无可奈何,不如雨村兄霸气!”
又提到林黛玉,贾雨村美化了自己一下,说自己在京短短时间内,已经去贾府探望过三四次了。
林如海十分欣慰,觉得自己的两千两银子没白花。两人把酒言欢后,依依惜别。
临走时,林如海又给贾雨村塞了一千两银票,贾雨村也不推辞,反正还得帮他闺女买放大镜呢。
顺流而下,到姑苏城中,贾雨村弃船登岸,要到玄墓蟠香寺礼佛。
京营中人个个挤眉弄眼,王义也面色古怪,显然他们都听说过贾雨村为了妙玉恐吓仇都尉之事。
如今贾大人与夫人一别多年,却不急着回家,反而先到这玄墓蟠香寺礼佛,可见传言多半是真的。
这么看起来,当初王子胜用忘娘勾引贾雨村,其实是个很高明的手段,只可惜被贾雨村识破了……
虽然如此,但并无人敢阻拦贾雨村。他们的任务虽然是监视贾雨村,但官面儿上毕竟是保护贾雨村的。
在贾雨村露出马脚之前,他们决不能有任何异动。否则让贾雨村找到借口,跟他们大吵一架,分道扬镳,他们就很为难了。
何况贾雨村喜欢小尼姑,对京营众人来说是有好处的。万一贾雨村情不自禁,秽乱佛门,单这一条就能要他的命。
所以当贾雨村把铁奎和京营众人都留在寺外看门,自己单枪赴会去时,王义忍不住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
铁奎看了王义一眼,不管王义此时在想什么,他都敢肯定,王义一定想错了。
如也师太在禅室奉茶,这次没用师父叫,妙玉自己就出来了,还珍重地拿了一个茶杯出来。
“贾先生,这是上次你提到过的绿玉斗,一位官家夫人来进香,与我喝茶下棋时,我提到一句。
那夫人过了两天,便带了来,非要送给我。我便收了,想着等先生再来时,可品鉴一下。”
贾雨村接过绿玉斗,想起原著中,这是妙玉自己用的杯子,全书中也只给贾宝玉用过一次。
“这是小师父自己的杯子,我用它喝茶,似乎有些不敬吧。”
妙玉如白玉般的脸上微红了一下,有些嗔怪地瞪了贾雨村一眼,似乎是怪他把话说得这么明。
此次重逢,妙玉对贾雨村的感觉比上次更好了。因为她也人说起了贾雨村在京中作的事。
身为女子,尤其是每天都面对骚扰的女子,她更能共情那些苦难中的女子,也更能感念贾雨村的善行。
如也师太似乎什么也没感觉到,只是让妙玉倒茶,妙玉捧起茶壶,还是把茶倒在了绿玉斗中。
贾雨村笑了笑,也不再谦让,拿起来品了一口。姑苏地近杭州,寺中所备以龙井为主。
龙井的清甜,春雨的香气,在绿玉斗中结合成一种美妙的甜香,配合唇齿与绿玉触碰时的温润,犹如在和一个少女轻吻。
贾雨村竟然不由自主地把舌头伸进去了,然后一下被茶水烫得缩了回来,妙玉不明所以,睁大一双黑白分明的眼睛诧异地看着他。
贾雨村咳嗽一声,正色道:“此次顺道来访,也是告知如也师太一声。我已去见过玄慈师太了。
是便服化妆去的,无人知晓。玄慈师太慈悲为怀,加上如也师太的面子,帮了我的大忙了。”
如也师太欣慰地点点头:“能帮上贾大人最好。玄慈少年时与我同在一处修行过,情分不浅。
否则贫尼也不敢贸然向贾大人推荐。这玄墓蟠香寺终非久留之地,我师徒早晚也要去投奔她的。”
三杯茶后,贾雨村站起身来,将绿玉斗还给妙玉,目光却一直留在妙玉的脸上。
妙玉的心猛跳了两下,用平静的语气嗔道:“贾先生,你这般看人……好生无礼!”
贾雨村笑了笑:“最近来寺中骚扰你的人,是否又多起来了?虽然泼皮少了,只怕权贵更多了吧。”
妙玉睁大眼睛:“你……你怎么知道的?确实如此,所以师父说此处非久留之地。”
贾雨村看着妙玉手中的绿玉斗,苦笑着摇摇头,冲如也师太说道。
“妙玉不小了,有些事,该让她知道的,就告诉她吧。少知道些固然好,一无所知却未必好。”
如也师太钦佩地看着贾雨村:“贾大人神目如电,心思敏锐,仅从一个绿玉斗上就能看出许多事来。
佩服,佩服,想来当日大人对妙玉提起绿玉斗,点犀乔时,就是在为今日之事做试探吧。”
贾雨村点点头:“这方绿玉斗,只怕没有一千两银子下不来,谁家的官眷如此豪阔,随手就送人?
妙玉在这玄墓蟠香寺中好些年了,上到权贵,下到泼皮,都来滋扰,若只靠师太护着她,只怕也难。
只是滋扰她的人可以明目张胆,护着她的人却只能暗中保护,终究是难以持久,早些离开也好。”
如也师太双手合十道:“贾大人既有此言,贫尼倒想问句明白话。贾大人为何也要护着妙玉?”
贾雨村看了妙玉一眼,笑道:“世人皆知,我好色啊。连王子胜都知道,找个和她像的忘娘来勾引陷害我。”
贾雨村这话猝不及防,让妙玉险些把手中的绿玉斗都掉在地上,再也矜持不住,狠狠地瞪了贾雨村一眼。
如也师太却不以为忤,反而笑道:“君子好色如春风,不求攀折在手中。”
贾雨村洒然一笑,拱手道:“既有人间金玉质,岂容沦落淖泥中。”
如也师太轻叹一声:“贾大人不愿说出真实原因,贫尼就当大人是君子好色吧。
玄墓蟠香寺是肯定待不住的,至于何时去京城,贫尼算过,早不得,晚不得,还得请大人选择时机。”
贾雨村点点头:“既如此,师太尽管放心等着就是。时机成熟,我自会通知师太的。”
贾雨村走出寺门时,王义和京营众人交换了一下眼神,含义不言自明。
出来得有点快,太快了点。好不容易进去一次,怎么能这么快就出来呢?
封家庄,姑苏城最边缘的地方,离城里有一百多里,这里不是贾雨村的老家,但贾雨村的家小就安置在此地。
一来是因为贾雨村在湖州老家已无亲属,二来贾雨村少年出游,便在姑苏,可称第二故乡。
而最关键的一点,是因为此处乃是甄士隐的娘子封氏所居之地,也是贾雨村刚入官场,当知县的地方。
贾雨村当知县时也算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政绩卓著,否则后来也不会升任知府了。
所以贾雨村在本县名声不错,任何一个官员卸任后,都会选择在自己名声不错的地方安家,这是常识。
而且贾雨村当时要出外游玩,寻找东山再起的机会,家中只留娇妻幼子,虽然也有一个丫鬟一个婆子,终究不甚放心。
便安家于此,一来本地百姓感念贾雨村,不会有泼皮寻事;二来离封家近些,也能相互照应。
虽然只有一百多里地,但封家庄毕竟是乡下,信息相对闭塞,对贾雨村这段时间的事儿并不知晓。
娇杏带着儿子在家中闲坐,丫鬟和婆子在院子里干些杂活儿。两进的大宅子,有一个小小的花园儿,在当地算是好宅院了。
儿子刚满三岁,正是好玩儿的时候,娇杏每天带着孩子,倒也不觉得多寂寞。
只是偶尔难免担心丈夫。虽然贾雨村为人有些凉薄,但对娇杏还是很不错的,皆因有一份贫贱相知的感觉在里面。
有时娇杏想想自己的人生际遇,会觉得阴差阳错,如梦如幻。有时半夜醒来,若不是儿子在身边,都恍然不知身在何处。
自己十来岁就因家贫,被父母卖给了人牙子。后来甄士隐买了她,给夫人封氏当贴身丫鬟。
甄士隐夫妻二人为人宽厚,加上当时尚无子女,便把娇杏当半个女儿看待,从不苛待于她。
过了两年,英莲降生,虽是个女儿,全家也都开心无比。娇杏把英莲当自己的小妹妹一样,尽心服侍。
又过了两年,隔壁葫芦庙里住进来一个穷书生,经常找甄士隐来喝茶聊天,以及蹭饭。
娇杏当时对这个叫贾雨村的书生并没有什么感觉,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就是觉得长得器宇轩昂,非常人可比。
那日贾雨村又来蹭饭,结果当地一个乡绅来拜会甄士隐。贾雨村蹭饭未果,告辞回葫芦庙。
娇杏见他蹭饭成功时无羞惭之感,蹭饭未果时也无失望之情,不禁觉得此人十分有趣。
于是在贾雨村路过时便多看了他两眼。因为是个穷书生,娇杏也没觉得有什么失礼的。
所以在贾雨村转头看向她时,她也没有退缩,依旧歪头看着贾雨村,纯属好玩儿,并无其他心思。
然而贾雨村却记在了心里,只觉得自己玉在椟中,钗困匣内,许多俗人都看不起自己。
例如隔壁葫芦庙的那群贼秃中,就有许多对自己蹭饭有意见的,打菜时故意抖手,犹如中风一般。
甄士隐对自己不错,毕竟也是出身世宦,眼力非常人可比,知道自己不会郁郁久居人下,倒也不足为奇。
这个叫娇杏的小丫鬟,竟然也用这种欣赏、相信、肯定、鼓励、爱慕的目光看着自己,却是难能可贵!
这说明什么,说明她不是个俗人啊!犹如红拂女看上李靖,绝对是红尘知己,巨眼英雄!
之后甄士隐赠金,贾雨村赶考,连连高中,当了知县。而甄士隐家,却先丢了英莲,又遭了回禄,惨绝人寰。
甄士隐夫妇烧光了房子,又伤心英莲难寻,不愿留在姑苏城中伤心之地,便带着娇杏来到封家庄。
因甄士隐祖籍虽在金陵,但两代之前已定居姑苏,与本族一向少有来往,便不愿回去。
而岳丈封肃在封家庄中有些根基,平时对甄士隐也很巴结,便想着到封肃处,有个照应。
此时甄士隐手中尚有两千多两银子,在封肃家住了几日,见岳丈脸色不比从前,彼此不便,便请封肃代为购买田庄房屋。
想不到封肃半哄半骗的,中饱私囊,替甄士隐买的田地要么是薄田,要么是盐碱地,贪了一半儿本钱。
又欺甄士隐不会管理田庄,派自己大儿子封新替甄士隐管理田庄,今日报旱,明日报涝,让甄士隐不得不卖地填补。
最终甄士隐痛悔之时,再次遇到当初点化过自己的一僧一道,看破红尘,离家而去。
封肃也就趁机将剩下的一点田地收到自己名下,把女儿封氏接回家中,娇杏自然也就跟着去了。
封新虽已有妻子,却垂涎娇杏,一心想要纳为妾室,娇杏心中不愿,封氏也从中保护,一时不得成事。
刚好此时,贾雨村到本地任知县,巡查封家庄时,一眼看见上街买菜回来的娇杏,顿时就认出来了。
贾雨村把封肃叫去,言明要纳娇杏为妾。封肃一听能巴结知县,顿时屁滚尿流,极力促成。
娇杏一想,与其做封家的妾,不如做知县的妾,便洒泪辞别封氏,被一乘小轿抬到了贾雨村官邸。
贾雨村送给了封氏二百两银子,一做聘礼,二为报答当初甄士隐相赠的二十两银子。
娇杏忍不住告诉贾雨村:“老爷,这银子你给了封夫人,最终还是会被封肃贪走,需得警告封肃才是。”
贾雨村淡漠地说道:“个人是个人的命,我还了银子,图个心安罢了,终究我也照顾不了封氏。”
从那时起,娇杏就知道,自己这位老爷,性情凉薄,虽比封肃这样忘恩负义的混账强,但无热血心肠。
娇杏也提起过英莲丢失之事,贾雨村也派了个衙役出去打听一番,没有消息也就罢了,并未放在心上。
唯独对娇杏,贾雨村有一份知己之情。后来贾雨村夫人病逝,娇杏又生了儿子,便将娇杏扶正。
随后做知府,娇杏跟着成了知府夫人,又丢官免职,回封家庄定居。贾雨村出游,娇杏独自持家。
娇杏年纪轻轻,从奴到主,大起大落也经过几次了,自有一份气度,却也不是当初那个天真的丫鬟了。
思虑未毕,院门被人拼命砸响,门外之人带着哭声,急促地哭喊着。
“娇杏,娇杏,快开门,救我,我爹收了人家聘礼,要把我再嫁了!”
(https://www.24kkxs.cc/book/4239/4239390/2367151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