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工业部的大门永远为你敞开
“各位领导,这就是我们厂苏铭同志,最新捣鼓出来的小玩意儿——电子手表!”
“这电子手表,可不是市面上那些机械表能比的。”杨厂长拿起电子手表,对着光线,“大家看,它这表盘,晚上能自个儿发光,看得清清楚楚。”
他按动了侧面的一个小按钮,表盘上果然亮起了柔和的荧光。
“不仅如此,它还能计时,精确到秒!还能当秒表用!”杨厂长又演示了一下秒表功能,数字飞快跳动,精准停止。
“最关键的是,”杨厂长得意地扬了扬下巴,“它用的电池,一颗就能用好几个月!省心!”
在座的几位领导都凑近了些,脸上露出感兴趣的神色。
特别是孙老,更是眼中精光一闪。
“哦?电子手表?”孙老的声音温和而带着一丝好奇,“杨厂长,拿来我看看。”
杨厂长连忙恭敬地将手表递了过去。
孙老接过手表,仔细端详起来。
夜光、定时、秒表……这些功能在这个年代,无疑是极为新奇和实用的。
他摩挲着手表冰凉的金属外壳,又看了看那小巧的纽扣电池仓,点了点头:“构思巧妙,工艺也还不错。”
杨厂长一听,脸上笑开了花:“孙老要是喜欢,这块就送给您老人家,也算我们厂的一份心意。”
孙老摆了摆手,和蔼地笑道:“杨厂长客气了,心意我领了,但这东西不能随便收。”
苏铭适时地开口,声音不卑不亢:“孙老,这电子手表只是我业余时间做的小玩意儿,还有些不成熟的地方。如果各位领导不嫌弃,等我再改进改进,可以为大家再制作几块,就当是向各位领导汇报学习心得了。”
孙老闻言,看向苏铭的眼神中多了几分赞许,他含笑点头:“那就麻烦小苏同志了。”
张副部长显然对这电子手表的技术含量更感兴趣,他推了推眼镜,问道:“小苏同志,你这个电子手表,能不能大规模生产?”
苏铭闻言,略作沉吟,坦诚地回答:“报告领导,目前来看,大规模生产还有一定难度。”
“哦?具体说说。”张副部长追问。
苏铭解释道:“主要是因为电子手表内部的零件精度要求比较高,一些核心部件的加工,对工人的技术水平和设备的精密度都有很高的要求。
我们轧钢厂虽然也有一些能工巧匠,但能完全达到这种精度要求的工人数量有限,而且相应的精密设备也比较缺乏。所以,暂时还无法实现大规模的量产。”
张副部长听了,眉宇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失望,但很快便恢复了常态,点了点头:“嗯,你说的是实情。技术革新嘛,总要一步一步来,不能一蹴而就。”
话音刚落,坐在另一侧,一位身材魁梧、方面大耳的汉子猛地一拍大腿,嗓门洪亮地说道:“小苏同志!你这技术,放在轧钢厂太屈才了!来我们机械厂!我们机械厂有的是高级技工,精密设备也比轧钢厂强得多!保证让你的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说话的正是机械厂的厂长老郑。
他一双眼睛灼灼地盯着苏铭,像是发现了什么绝世珍宝。
杨厂长一听这话,脸都绿了,当场就炸了毛。
“老郑!你个老东西!当着我的面就敢挖墙脚?!”杨厂长霍地站起来,指着老郑的鼻子骂道,“苏铭是我们轧钢厂的宝贝疙瘩,你想都别想!我告诉你,门儿都没有!”
老郑也不甘示弱,梗着脖子喊道:“老杨你个杨扒皮,有好人才就知道藏着掖着!人才就应该到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去!我们机械厂条件比你们轧钢厂强多了!再说了,我这是公平竞争!”
“竞争你个头!苏铭是我们厂的!”
“良禽择木而栖!”
眼看两位厂长就要在这里上演全武行。
“够了!”张副部长终于发话了,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他沉着脸,目光扫过杨厂长和老郑:“像什么样子!当着孙老的面,你们两个就这么吵吵嚷嚷,成何体统!”
杨厂长和老郑被这么一训,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各自悻悻地坐了回去,只是还互相瞪着眼,显然气还没消。
张副部长见场面控制住了,目光转向苏铭,语气缓和了不少,却带着一丝不容拒绝的意味:“小苏同志,你的才华大家有目共睹。这样吧,你也别在轧钢厂或者机械厂之间为难了。”
他顿了顿,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我代表工业部,正式邀请你加入我们。到了工业部,平台更大,视野更广,你研究所需的各类材料,我们都可以优先为你调配供应。怎么样?”
这话一出,会议室里顿时安静了下来。
杨厂长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脸上血色尽褪,紧张地看着苏铭。
李副厂长也是一脸的紧张和担忧,频频向苏铭使眼色,希望他能三思。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苏铭身上,等待着他的回答。
苏铭感受到了杨厂长和李副厂长那几乎要凝固的目光,也看到了张副部长眼中那不容置疑的期待。
他微微躬身,语气诚恳地说道:“非常感谢张副部长的厚爱,能够得到这样的机会,是我的荣幸。”
杨厂长的心沉了下去,完了,这小子要走了。
然而,苏铭话锋一转:“但是,我目前更希望能够留在轧钢厂。”
“什么?!”杨厂长猛地抬起头,眼中充满了不敢置信。
苏铭继续说道:“我认为自己还年轻,经验尚浅,更需要在基层一线单位多学习、多锻炼,积累实践经验。”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杨厂长和李副厂长,微微一笑:“所以,我希望能继续留在轧钢厂,为咱们厂的技术革新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话音落下,杨厂长像是从水里捞出来一样,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整个人都松弛了下来。
张副部长深深地看了苏铭一眼,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但更多的是欣赏:“好,有志气!既然你已经决定了,我也不强求。年轻人有自己的想法是好事。工业部的大门,随时向你敞开。”
孙老也微笑着点了点头,看向苏铭的目光更加温和。
杨厂长此刻的心情,简直像是坐了一趟过山车,从谷底一下子冲上了云霄。
他清了清嗓子,脸上的得意之色又回来了,声音洪亮地对各位领导说道:“各位领导,其实电子手表对苏铭来说,还真就是个‘小玩意儿’!”
“哦?”孙老和张副部长都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
杨厂长卖了个关子,笑呵呵地看着苏铭:“苏铭,把你压箱底的宝贝也拿出来给领导们开开眼界吧!”
苏铭微微一笑,从随身携带的布包里,取出了几张绘制精细的图纸和一些小型的模型构件。
“各位领导,除了电子手表,我还对新能源的利用进行了一些探索。”苏铭平静地开口,“我设计了一种太阳能板和一种电瓶车。”
“太阳能板?电瓶车?!”
这两个名词一出,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了下来,几位领导脸上的表情从最初的惊讶,迅速转变成了难以置信的震惊。
孙老身体微微前倾,目光灼灼地盯着苏铭:“小苏同志,你详细说说!这太阳能板和电瓶车,是怎么回事?”
苏铭铺开图纸,指着上面的结构图解释道:“太阳能板,简单来说,就是一种能够将太阳的光能和热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装置。它主要由特殊处理的硅晶体片和钢化玻璃等材料构成,当阳光照射在硅晶体片上时,就能产生电流,并将这些电能储存起来,以供使用。”
他接着又指向另一张图纸:“而电瓶车,顾名思义,就是一种完全依靠电能驱动的车辆,它不需要燃烧汽油或者柴油,通过充电就能行驶。”
听完苏铭的解释,张副部长猛地一拍桌子,激动地说道:“不用油的车子?!小苏同志,你这发明如果能成功,那意义可就太重大了!走!现在就带我们去看看实物!”
其他几位领导也是一脸的急切和期待。
一行人随即浩浩荡荡地从会议室出来,径直来到了厂区的停车处。
这里停放着不少自行车,还有几辆厂里的吉普车。
孙老目光一扫,立刻就被停在角落里的一辆造型独特的两轮车吸引了。
那车子通体银灰色,线条流畅,车头装着一个圆形的照明灯,车把上还有几个精致的按钮,与周围那些“二八大杠”自行车相比,简直是鹤立鸡群。
孙老指着那辆车,对苏铭说道,“小苏同志,这就是你说的电瓶车吧?”
苏铭点了点头:“是的,孙老。”
他走上前,扶住电瓶车。
“各位领导,请看。”苏铭开始介绍,“这个是加速转把,控制车速。这边是灯光开关,夜间可以照明。这个是喇叭按钮。”
他一一演示,车灯亮起,喇叭发出清脆的“滴滴”声。
“加速、灯光、喇叭……这些都是基础实用功能。”苏铭继续介绍。
一位领导忍不住赞叹道:“这车子看着就轻便,还不用烧油,真是好东西!”
“是啊,现在汽油多紧张,要是能普及这种车,能解决大问题!”
孙老围着电瓶车转了一圈,目光锐利:“小苏同志,这车子的动力来源,也就是你说的电池,装在哪里?”
苏铭微微一笑,走到车座旁,熟练地抬起车座。
车座下方,露出了一个设计精巧的储物空间,里面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四块大小一致、封装严密的方块状物体。
“各位领导,这就是电瓶车的特制蓄电池。”苏铭指着那四块电池说道,“它们就是这辆车的心脏。”
站在人群中,一直沉默寡言,戴着深度眼镜的电池厂长老冯,此刻眼睛骤然一亮。
他快步上前,蹲下身子,仔细地观察着那些蓄电池。
“这电瓶车的电池……结构很新颖,跟我们厂现在生产的铅酸电池完全不一样。体积更小,排列如此规整,能量密度恐怕很高。封装方式、接口设计……都有独到之处。
苏铭同志难道对电池技术也有深入研究?这太不可思议了。这种电池如果能推广,我们电池厂……不,整个电池行业都会有大发展!必须搞清楚它的技术细节!”
老冯的内心掀起了惊涛骇浪,眼神专注而热切。
杨厂长在一旁看得是眉开眼笑,与有荣焉。
“小苏同志,这车子能跑多快?能跑多远?”孙老看着苏铭,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苏铭扶着车把,自信地说道:“报告孙老,这辆电瓶车经过我的测试,最高时速大概在四十。一次充满电,正常载重情况下,大约可以行驶三十公里。”
“对于日常代步已经很不错了。”孙老点了点头,眼中赞赏之色更浓。
张副部长也兴奋地说道:“好啊!这个速度,这个续航里程,完全可以满足大部分人的出行需求了!小苏同志,这个电瓶车,大规模生产有没有问题?”
苏铭回答道:“大规模生产电瓶车本身,主要的瓶颈,还是在于我刚才展示的这种特制蓄电池。”
他指了指座椅下的电池:“这种蓄电池的材料和生产工艺都有特殊要求,目前还无法大规模量产。如果解决了蓄电池的问题,电瓶车的推广才能真正实现。”
孙老沉吟道:“特制蓄电池……这是个技术关键点,也是后续要攻关的方向。”他看向苏铭,眼神中充满了信任与期许,“小苏同志,你有没有信心解决这个问题?”
苏铭郑重地点了点头:“请孙老放心,我会尽最大努力。”
“好!现在,我更期待那个太阳能板了!”孙老精神焕发,他大手一挥:“走,我们去看看你的太阳能板!”
于是,一行人又分别上了几辆小汽车,浩浩荡荡地驶出了轧钢厂,朝着苏铭居住的四合院方向开去。
毕竟现有的太阳能板,被苏铭搬了回去。
苏铭被安排与孙老、张副部长以及杨厂长同乘一辆车。
汽车行驶在还算平整的土路上,路两旁的白杨树快速向后退去。
就在车子快要拐进胡同口的时候,迎面走来两个人。
一个中年妇女,推着一辆平板车,车上似乎放着些杂物。她旁边跟着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头上还缠着纱布,正是秦淮茹和刚从医院出来的棒梗。
秦淮茹正低着头和棒梗说着什么,一抬头,猛然看到从打头的小汽车里下来的几位气度不凡的领导,紧接着,就看到了跟在领导身后的苏铭,也从车上走了下来。
秦淮茹和棒梗的脚步瞬间顿住了,两人脸上的表情像是见了鬼一样,充满了震惊和不可思议。
(https://www.24kkxs.cc/book/4239/4239193/24149320.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