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分工协作
南锣鼓巷的早晨,因苏铭一行人的到来,平添了几分不寻常的热闹。
“哎,那不是苏工程师吗?他身后那些是……大领导?”
“乖乖,这阵仗,怕不是厂里的大领导都来了吧?”
院里的街坊邻居们纷纷探出头,好奇地张望着,小声议论着。
李晓雅正在院里择菜,看到苏铭领着一群气度不凡的人走进来,脸上露出了几分紧张和局促。
“铭哥,这,这些是?”
孙老见状,温和地笑了笑,主动开口道:“小同志,别紧张,我们就是来看看苏铭同志搞的那个太阳能板,听说很神奇啊。”
他语气亲和,丝毫没有大领导的架子。
苏铭也安抚了李晓雅几句,这才带着一众领导去看太阳能板。
踩着吱呀作响的木梯,一行人来到了四合院的屋顶。
三块泛着幽幽蓝光的太阳能板,在晨曦下显得格外醒目。
“孙老,这就是我安装的太阳能板。”苏铭指着屋顶的装置介绍道。
孙老目光如炬,仔仔细细地打量着眼前的“新奇玩意儿”,沉声问道:“苏铭同志,这太阳能板,发电量如何?”
苏铭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开始介绍:“孙老,您看,这每一大块太阳能板,都是由四个一平方米的小块拼接而成。”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按照目前的光照条件,每一大块太阳能板,一天大约能发三到四度电。”
“三块加起来,一天差不多就是十度电左右,足够寻常百姓家日常用电了。”
“当然,发电效率会受到天气和日照时间的影响,阴雨天会差一些,晴天会好很多。”
“一个月下来,理想情况下,这三块板子能发近三百度的电。”
“一个月三百多度电?”孙老身后的几位领导闻言,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脸上满是难以置信的表情。
在这个时代,普通家庭一个月能用上几十度电已经算是奢侈,大多数人家里不过是点几个灯泡,三百多度电,简直是天文数字!
孙老眼神中也闪过一丝震惊,他深知这个数字背后意味着什么。
苏铭见众人被这个数字镇住,继续平和地解释道:“这还只是小型家用级别的,如果能实现大规模生产,铺设面积足够大,其发电潜力是巨大的。”
他又详细解释了光伏效应的基本原理,以及能量转换效率等关键参数,力求让这些领导们能从根本上理解这项技术。
孙老等人听得连连点头,看向苏铭的眼神中充满了赞赏。
……
眼看到了中午饭点,一行人返回轧钢厂。
杨厂长快走几步,来到孙老身边,笑着提议:“孙老,张部长,我看时间也不早了,咱们厂小食堂的饭菜还过得去,不如我们边吃边谈?”
张副部长闻言,呵呵一笑:“好啊,我记得你们轧钢厂的小灶师傅手艺确实不错,就按你说的办。”
众人浩浩荡荡地走向食堂包间,一路上引得厂里工人纷纷侧目。
食堂后厨,此刻也是一番暗流涌动。
今天的招待餐,李副厂长早就打了招呼,后厨的人都知道有大领导要来。
何雨柱叼着烟,眯着眼睛看着窗外领导一行人的方向,眉头微微皱着。
今天这阵仗不小啊,一向懒得给领导做饭的他难得主动想接下这活。
他身旁,年轻的马华也显得有些激动和期待,眼神不时瞟向领导们去的方向,又看看灶台,手心微微出汗。
就在这时,李副厂长快步从包间方向走了过来,直接进了后厨。
“小马!”李副厂长一眼就看到了马华,“今天的招待餐,你来负责!”
何雨柱闻言,脸色唰地一下就变了,刚想开口,却被李副厂长一个眼神给瞪了回去。
他拳头紧紧握住,腮帮子鼓了鼓,最终还是没敢当着李副厂长的面发作,只是脸色铁青地站在一旁。
马华则是一脸惊喜,激动地挺直了腰板:“是!李副厂长!我保证完成任务!”
一旁的胖子见状,立刻凑上前,热情地对马华说:“我给你打下手!”
角落里,洗菜的刘岚看到这一幕,轻轻摇了摇头,心里暗道:“傻柱啊傻柱,你就是太傲了,平日里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这下好了,被个年轻人抢了风头,也该让你清醒清醒了。”
众人落座在食堂的包间内,准备开饭。
就在这时,包间的门被推开一条缝,许大茂探头探脑地伸进半个脑袋。
“各位领导,饭前要不要看个电影片段乐呵乐呵?我这刚拿到了新片子!”许大茂脸上堆满了谄媚的笑容,试图往里挤。
孙老眉头一皱,正要开口。
杨厂长眼疾手快,立刻站起身,脸色一沉,几步走到门口,压低声音呵斥道:“许大茂!你干什么呢?没看到领导们正要谈正事吗?赶紧出去!别在这添乱!”
他讪讪地,被杨厂长几乎是推出了门外,狼狈不堪。
包间内恢复了安静。
趁着上菜前的这点空档,张副部长清了清嗓子,表情严肃起来:“好了,咱们抓紧时间,谈谈正事。”
他目光扫过杨厂长和苏铭:“这次轧钢厂搞出来的创新项目,我看了一下,主要有五项:一个是改进型的新机器,一个是电风扇,一个是电子手表,一个是太阳能板,还有一个是电瓶车。”
“电子手表这个项目,技术要求非常高,尤其是精度方面,我们目前的工业基础还比较薄弱,我看就暂时先放一放,等条件成熟了再说。”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张副部长继续说道:“至于太阳能板,这项技术非常好,前景广阔。但是,它的生产涉及到一些特殊材料和工艺,目前来看,机械厂那边在材料获取和精密加工方面更有优势。”
他看向杨厂长,语气带着商议:“所以,我的初步意见是,太阳能板的生产,就交给机械厂来负责。杨厂长,你有什么看法?”
杨厂长闻言,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失落,但很快便恢复了平静,他点了点头:“张部长说得有道理,材料确实是个大问题。我们轧钢厂服从组织安排。”
张副部长赞许地点点头:“不过,太阳能板毕竟是你们轧钢厂研发出来的,苏铭同志是首功。所以,机械厂生产出来的太阳能板,必须优先、无偿供应给轧钢厂使用,这点我会明确指示下去。”
苏铭安静地听着,脸上波澜不惊,似乎对这个结果早有预料。
接着,张副部长将目光投向了电池厂的老冯。
“电瓶车这个项目,我看很有推广价值,关键就在于这个新型蓄电池。”他说道,“老冯,你们电池厂是专业搞电池的,这个新型铅酸蓄电池的技术和生产,就交给你们电池厂了,有没有问题?”
老冯闻言,激动得猛地站了起来,脸上放光,搓着手道:“没问题!孙老,您放心!我们电池厂保证完成任务!感谢领导信任!”
张副部长又补充道:“轧钢厂研发电瓶车,也需要大量的蓄电池。这样,国家财政会拨一笔款项,用于补贴你们电池厂,你们生产出来的蓄电池,要免费供应给轧钢厂的电瓶车项目使用。”
冯厂长连连点头:“是是是,我们一定全力配合,保证轧钢厂的需求!”
杨厂长听着太阳能板和蓄电池这两个利润大头都“飞”了,脸上不由露出了一丝苦笑。
他叹了口气,对张副部长说道:“张部长,这么一来,我们轧钢厂可就只剩下电风扇和电瓶车组装这两个小生意了。”语气中带着些许失落和无奈。
张副部长看着杨厂长,哈哈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意味深长地说道:“杨厂长,你放心,国家是不会忘记轧钢厂的功劳的,尤其是苏铭同志的贡献,我们都看在眼里。”
“这次的项目分配,是从全国一盘棋的角度考虑,为了更快更好地把这些新技术推广应用起来。”
“轧钢厂作为技术的发源地,功不可没。今后,部里在政策和资源上,一定会对轧钢厂有所倾斜,尽量满足轧钢厂的需求。”
杨厂长听到这话,眼睛瞬间就亮了起来,脸上的苦涩一扫而空。
有这个基调在,他们的功劳就不会被吞。
他与身旁的李副厂长对视一眼,两人都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https://www.24kkxs.cc/book/4239/4239193/24149319.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