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技术团队
工程部的办公室里,几个人正凑在一起小声嘀咕着什么。
把之前厂门口发生的事情说了个大概。
苏铭和李晓雅也都听见了。
他放下搪瓷缸子,目光投向窗外,眼神有些悠远。
贾东旭死了,秦淮茹进入轧钢厂。
看来这些后世电视剧人物的轨迹,冥冥之中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这些四合院里的家长里短,他如今已经能做到听过就算,不往心里去。
自己的路,和他们不一样。
......
下了班,苏铭拉着李晓雅去了趟菜市场,买了不少菜才回到四合院。
巷子口,几个大妈正聚在一起闲聊。
“……秦淮茹可算生了,听说是母女平安。”
“但是这一家子,又添一口,怎么过呀?”
“可不是呢……”
苏铭一手牵着李晓雅,一手拎着网兜,脚步未停,径直穿过。
看样子是槐花出生了。
穿过中院,一股浓郁的鸡汤香味就扑鼻而来。
苏铭循着香味看去,只见何雨柱正蹲在自家门前的小煤炉边,满脸喜色地扇着蒲扇,炉子上炖着一大锅鸡汤,咕嘟咕嘟冒着热气。
估计是给秦淮茹炖的。
哎,舔狗的世界,果然难懂。
刚走到垂花门,就看到聋老太太拄着拐棍,从后院慢吞吞地走出来。
老太太一见苏铭,原本还算缓和的脸色立刻耷拉下来,从鼻子里重重地“哼”了一声,也不搭话,径直朝着中院何雨柱家去了。
苏铭全当没看见,心里毫无波澜。
中院,何雨柱家。
聋老太太一进院子就闻见了浓得化不开的鸡汤香。
“柱子!炖什么呢?这么香!”老太太人未到声先至。
何雨柱正美滋滋地看着锅里的鸡,听见声音,回头笑道:“老太太,您来啦!快屋里坐!”
“我闻着味儿就过来了,”聋老太太也不客气,直接走到炉子边,伸长了脖子往锅里瞧,“这鸡炖得不错啊!”
何雨柱心里得意,嘴上却说:“就随便炖炖。”
“给我盛一碗尝尝。”聋老太太直接发号施令。
何雨柱应了一声,转身进屋拿了个大海碗,在锅里小心地避开那些肉块和浓汤,专门挑了些寡淡的汤水,盛了半碗,又象征性地从锅边撇了点鸡油进去。
“老太太,您尝尝。”何雨柱把碗递过去。
聋老太太接过碗,喝了一口,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
她没点破,只是放下碗,看向何雨柱:“柱子啊,你可不能再耽搁了,老大不小的,得赶紧找个好人家的姑娘成家。”
何雨柱一听这话,头皮就有点发麻:“老太太,我这不想着先顾事业嘛。”
“事业事业!成家了就不耽误你事业!”聋老太太拐棍一顿,“我跟你说,你得找个正经人家的姑娘,可不能再跟秦淮茹不清不楚的!”
聋老太太继续教育何雨柱:“柱子啊,你看看人家后院的苏铭,虽然不招喜欢,但人家穿得多精神体面!你也得收拾收拾自己。”
何雨柱一听提到苏铭,嘴角不屑地撇了撇。
“老太太,我这天天在厨房烟熏火燎的,穿那么好干嘛。”
“我跟你说正经的呢!”聋老太太又把话题绕了回去,“秦淮茹那个女人,你可千万不能再跟她搅合不清了,她家就是个填不满的窟窿,会拖累死你的!”
何雨柱最烦听这个,脸色也有些不好看:“老太太,秦姐一个人拉扯几个孩子不容易,我帮衬点怎么了?”
正说着,院里一大爷易中海端着个空碗走了过来,连忙打圆场:“老太太,秦淮茹一个女人家带着三个孩子也不容易,柱子心善,帮衬一下也是应该的。远亲不如近邻嘛。”
何雨柱一见易中海来了,赶紧端起炉子上剩下的鸡汤,对聋老太太说:“老太太,我这鸡汤还得给秦姐送去,她刚生完孩子,身子虚。”
聋老太太看着何雨柱的背影,气得直跺脚:“你看看!你看看!这还没怎么着呢,魂儿都让她勾去了!”
易中海见何雨柱走了,便劝聋老太太:“老太太,您也别太生气了,柱子心里有数。”
“他有数个屁!”聋老太太瞪着易中海,“易中海你个老糊涂蛋!秦淮茹那样的,哪里配得上柱子?”
易中海叹了口气:“老太太,秦淮茹怎么就不适合柱子了?我看他们俩挺合适的。柱子对秦淮茹有情有义,秦淮茹也懂得感恩。”
“合适个屁!气死我了!”
……
转眼到了周五。
苏铭一大早刚到厂里,屁股还没坐热,办公室主任就急匆匆地跑了进来。
“苏科长!杨厂长让你马上去大门口,上面派来的工程师到了!”
苏铭心里一动,立刻起身跟着主任往厂大门口赶去。
刚到大门口,就看见杨厂长和李副厂长已经等在那里了,两人脸上都带着一丝紧张和兴奋。
不多时,远处传来汽车引擎的轰鸣声。
一列由好几辆黑色轿车和一辆中巴车组成的庞大车队,浩浩荡荡地驶了过来,在轧钢厂门口停下。
车门陆续打开,先下来的是气度不凡的张副部长,紧接着是司机和一些随行人员。
然后,从中巴车上陆陆续续下来了足足有四五十号人。
走在前面的是两位头发花白、穿着朴素但精神矍铄的老者,一看就是技术专家。
后面则是一群穿着统一的蓝色工程师制服的年轻人,个个神情专注,带着一股子钻研劲儿。
杨厂长和李副厂长连忙迎了上去,跟为首的张副部长热情握手。
张副部长笑容满面地拍了拍杨厂长的肩膀,然后转向苏铭,指着他向两位老者介绍道:“老刘,老李,这位就是我跟你们提过的苏铭同志,轧钢厂工程部的副科长,新式机器的主要研发者。”
两位头发花白的老者闻言,都将目光投向苏铭。
其中一位笑容可掬,目光温和睿智的刘教授率先伸出手:“苏铭同志,如此年轻便有这等成就,真是后生可畏啊!”
苏铭连忙握住:“过奖了。”
旁边那位神情略显严肃,目光锐利的李教授也点了点头:“苏铭同志,年轻有为。”
张副部长又指着人群中一位戴着眼镜、扎着马尾辫的年轻女性介绍道:“苏铭同志,这位是白晓晓工程师,八级工程师,这次从兄弟单位调过来支援你们的二十多人技术员团队,由她担任领队。”
苏铭的目光落在白晓晓身上。
她大约二十三四岁的年纪,穿着朴素的工程师制服,戴着一副黑框眼镜,显得文静秀气,但眼神却十分明亮,透着一股知性气质。
白晓晓也正好奇地打量着苏铭。
这位苏铭副科长,居然这么年轻!
这么年轻竟然就能主导这么重要的技术革新!
白晓晓心中暗暗惊讶。
一行人寒暄过后,苏铭开口提议道:“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不如我们直接去车间,现场看看新式机器的运转情况如何?”
“苏铭同志的提议很好,实践出真知,直接看机器工作状态是最直观的!”刘教授当即表示赞同,眼中闪过一丝期待。
李教授也点了点头,他更想亲眼看看这机器的实际性能。
于是,杨厂长亲自带路,浩浩荡荡的一群人朝着一车间走去。
这么大的阵仗,自然惊动了车间里的工人们,大家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
杨厂长摆了摆手,示意大家继续工作,不要围观。
很快,众人来到了一排崭新的机器前。
苏铭示意身边的操作工启动机器。
随着电闸合上,新式机器发出了平稳而有力的轰鸣声,开始飞速运转起来。
金属棒料被自动送入,经过一道道工序,火星四溅中,一个个符合标准的零件被高效地加工出来,精准而流畅。
在场的专家们,尤其是刘教授和李教授,眼睛都亮了起来。
“这……这效率!太了不起了!”刘教授忍不住发出一声惊叹,他凑近机器,仔细观察着每一个部件的运行。
“许多设计思路都非常新颖,我国的机械工业能有这样的年轻人,真是大有希望!”他扭头对身边的李教授说道。
李教授虽然没说话,但眼神中的专注和微微上扬的嘴角也暴露了他内心的震动。
白晓晓更是看得目不转睛,她戴着眼镜,身体微微前倾,试图看清每一个技术细节。
其他年轻的工程师们也都看得聚精会神,不时发出低低的议论和赞叹声。
苏铭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微微一笑。
现场观察了一阵后,苏铭提议:“各位,不如我们去办公室,我再结合图纸,给大家详细讲解一下这套机器的整体结构和关键技术点。”
众人自然没有异议。
一行人又来到了工程部宽敞的会议室。
苏铭站在黑板前,拿起粉笔,开始详细讲解。
从机器的整体布局,到各个关键部件的创新设计,再到材料选择和工艺流程的优化,苏铭讲得深入浅出,条理清晰。
刘教授和李教授不时点头,偶尔还会提出一两个专业问题,苏铭都对答如流,展现出对这套技术的深刻理解和全面掌握。
白晓晓听得尤为认真,她手里拿着笔记本,快速地记录着要点,眼神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苏铭的敬佩。
苏铭在讲解的同时,也在暗中观察着台下众人的反应,尤其是白晓晓和她带来的那些年轻工程师。
主要是重点关注他们的理解程度,这关系到新团队未来的战斗力。
这批人将是接下来自己团队的核心力量。
(https://www.24kkxs.cc/book/4239/4239193/2409322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