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得到巨额奖金
面对陈峰提出的这个难题,黄老一向古井无波的脸上,露出了严肃的神色。
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先戴上老花镜,将桌上那几件青花瓷器,又重新上手鉴定了一遍。
黄老看得极为认真,每一件瓷器的胎体、釉面、画工、款识,都不放过。
时而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时而用手指轻轻叩击,聆听回响。
这个过程,持续了足足有半个多小时。
陈峰也不催促,只是安静地坐在那里,耐心等待着。
黄老如此谨慎,恰恰说明了他对这件事的重视程度,也说明了他对自己的认可。
黄老摘下老花镜,小心翼翼地将最后一只酒杯放回桌上。
“小峰,你能有这份心,主动找我问国家政策,而不是偷偷摸摸地拿去黑市上卖掉。”
“这就说明,你是个思想觉悟非常高的好同志。”
黄老顿了顿,开始耐心为陈峰讲解起,当前国家对于出水文物处理的相关政策。
在八十年代初期,这方面的法律法规,还处在摸索和完善的阶段。
总体的原则是,一切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无主文物,都属于国家所有。
但同时,为了鼓励人民群众主动上交和保护文物,国家也明确规定。
对于主动上交文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根据其文物的价值,和上交者的贡献,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黄老语重心长地总结道:“你主动上交是对的,这是爱国的表现,也尽了公民应尽的义务。”
“国家根据政策,给予你适当的经济补偿和奖励,也是合情合理的。你完全不用有任何的心理负担。”
“至于你刚才提到,由我们县文化馆来进行收购。”
黄老苦笑着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无奈。
“实不相瞒,我们县的财政,一直很紧张。”
“文化馆每年的经费,连维持日常运作都紧巴巴的,哪里还有余钱来收购文物。”
“别说这几件价值不菲的明代瓷器了,就算是一件普通的清代瓷板,我们都未必拿得出钱来。”
陈峰要的,就是这句话。
县里这尊小庙,根本容不下他这尊菩萨。
陈峰真正的目标,从一开始,就是能给出公道价格,又能提供合法身份的官方市场。
但他不能自己说出来,必须由黄老这样的权威人士,亲口否决掉县里的可能性。
“那可怎么办?”
陈峰故作焦急地问道。
“难道就只能把它们搬回家,放在地窖里发霉吗?这要是磕了碰了,我可担待不起这个责任啊。”
“当然不能!”
黄老立刻就急了,他比陈峰本人还要心疼。
“这可是我们老祖宗留下的瑰宝,是民族历史的见证,绝不能有任何的闪失!更不能让它们流落到那些不法之徒的手里!”
他站起身,背着手,在房间里焦急地来回踱步,思考着两全其美的解决办法。
陈峰也不催促,默默给黄老的茶杯里续上了热水。
黄老正直,爱宝,更爱惜自己一辈子的名声。
他绝对不会允许这些宝物,因为自己的无能为力而下落不明。
思考了足足有十几分钟,黄老一拍大腿,下定了重要的决心。
“有了!”
“小峰,你先别急。”
“这件事,我们县里解决不了,不代表省里解决不了!”
“我有个一起参加过工作的老同学,姓赵,现在是省文物商店的副经理。”
“省文物商店,是咱们省唯一官方指定,可以合法进行文物评估、鉴定和收购的国营单位。”
“他们那里,有全省最好的专家,专门的渠道,也有充足的资金。”
“这样,你先把这些东西拿回去,好好保管起来,千万不能有任何的损坏。”
“我这就打个长途电话,联系老同学。以我们县文化馆的名义,正式向省店发函,邀请他们派来专业的评估师。”
“为这批瓷器,进行一次权威公正的评估和收购!”
这个提议,正中陈峰的下怀,比他预想的还要完美。
由黄老出面,以县文化馆的名义,联系省里的单位。
这三者加在一起,就等于为他这批宝藏的来历,构建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火墙。
这批瓷器所换来的每一分钱,都经得起任何人的调查。
“黄老,真是太谢谢您了,我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了!”
陈峰立刻站起身,对着黄老深深地鞠了一躬。
“谢什么!”
黄老笑着摆了摆手,扶起他,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你为国家保护了文物,还展现了年轻人的高风亮节。我们做长辈的出点力,是应该的。这是双赢!”
黄老的办事效率极高。
几天后,一辆挂着省城牌照的吉普车,停在了县文化馆的门口。
车上下来了两位气质儒雅的中年人,正是省文物商店派来的首席评估师,和那位赵副经理。
在黄老的全程陪同下,他们在文化馆的档案室里,见到了陈峰,以及他带来的青花瓷器。
两位专家带来了更专业的工具。
高倍放大镜,强光手电筒,还有一些陈峰叫不出名字的仪器。
对每一件瓷器,进行了长达数小时的鉴定。
最终得出的结论,与黄老的判断,完全一致。
明代中期,景德镇民窑青花精品。
根据其胎土和画风的细微差别,专家判断出。
这批瓷器,很可能来自同一艘沉船。
“小同志,这批瓷器,品相虽然都有些许瑕疵。”
“但胜在是成批出现,来源清晰可靠,其历史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都非常高。”
赵副经理看着陈峰,客气地问道:“你确定,要将它们全部出售给省文物商店吗?”
“确定。”
陈峰点了点头:“让它们能得到最专业的保护和收藏,才是我最大的心愿。”
这番话说得,又引来了在场几位长辈的赞许。
经过双方友好的协商,这六件青花瓷器,以三千五百块的价格,被省文物商店收购。
赵副经理将省文物商店开出的正式收购证明,和一沓崭新的大团结,交到陈峰手里。
养殖场计划的最后一块短板,终于补上了。
这件事,很快就不胫而走。
所有人都听说,红星渔村的陈峰,在海上捞到了宝贝。
非但没有私藏,反而主动地将文物上交给了国家,还因此得到了一笔巨额奖金。
这个举动,让他在县领导的圈子里,又被镀上了一层耀眼的金光。
这样的年轻人,谁不喜欢?
(https://www.24kkxs.cc/book/4239/4239072/11111072.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