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流言
春寒料峭。
苏棠拿到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的消息,像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青石村激起层层涟漪。
这消息传得比开春的风还快……
清晨,从公社出来的伍安,经过村口小卖部时。
听到几个蹲在墙根晒太阳的老汉说着什么“执照”、“开店”等新鲜词。
那个前年还因为搞“投机倒把”,被抓去念检讨的苏棠。
突然从公社领了张“纸”,说是要把从前“投机倒把”的营生,堂堂正正摆到明面上来。
“做买卖?”有个汉子嗤笑了一声,
“可不是嘛。”
“做衣裳能挣几个钱?还得用布票,谁家有闲钱买她那花里胡哨的?我看不出三个月就得黄。”
“啧啧,个体经营?我看就是换个名头的投机倒把!”
…
村西头的李红婶坐在自家炕沿上纳鞋底,对着来串门的张萍撇撇嘴。
“前年还被拉去检讨,现在又想开店了?我看啊,就是没死心。”
张萍手里的针线猛地扎歪了,针尖戳在指腹上,冒出个红血珠。
她眼神有些慌乱,声音不稳:“是、是啊……”
李红婶推了推张萍:“前阵子不是你举报的她吗?我看呐,她八成是又走了什么歪门邪道,不然就她那点能耐,方书记能给她开这个口子?”
张萍的眼底闪过一丝嫉妒。
这一新鲜事,像长了翅膀,没半个小时就传遍了整个村庄。
“我就说霍家小叔最近总往公社跑,原来是为她忙活?这苏棠本事不小啊,刚回村没半年,就把霍小叔哄得团团转。”
“啥个体经营?我听镇上供销社的亲戚说,这政策刚下来,谁也没底呢!”
流言蜚语像冬日的冷风,顺着墙缝、窗棂,钻进苏棠的耳朵里。
苏棠不以为意。
毕竟,嘴长在别人身上,可日子是自己的。
她翻出箱底的十几张画稿,仔细端详。
上面有改良过的收腰衬衫,领口缀着小巧的蝴蝶结;有掐着腰线的连衣裙,裙摆用了当时少见的A字剪裁;还有给姑娘家做的短款棉袄,袖口和下摆都镶了圈细棉绳,比供销社卖的灰扑扑的样式俏气多了。
买布要布票,买衣裳要么凭票去供销社挑那几种老样式,要么找裁缝做,工钱加布料钱,算下来比供销社还贵。
她年前从林卫东那里进的布,都是他托人从南方弄来的“的确良”和花棉布,颜色鲜亮,还不用布票。
虽说进价和供销社差不了多少,但因为不用票据。做成成衣卖出去,利润空间足够。
再说了,这年头谁不想穿得俏气点?
只要样式新、价格公道,不怕没人买。
苏棠从屋里出来,端坐在堂屋的三个孩子,齐刷刷地扭头看了过来。
她愣了愣:“你们看着我干嘛?”
霍星野和霍星遥满眼好奇地看着她。
十三岁的霍星临,表情故作沉稳,斟酌着用词开口:“你要在镇上开店铺吗?”
村子的流言蜚语,一出门就能听见。
苏棠拿到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的事情,他们当然知道。
“是啊。”苏棠显然没懂孩子们的意思。
霍星临的脸还没长开,下颌线还带着少年人的钝感,却因为少笑,嘴角总抿成一道浅淡的竖痕,像被钝刀轻轻划了下。皮肤是乡下孩子常见的麦色,却比同龄人保子少了几分晒出来的亮堂,透着点沉郁的黄。
他抿着唇:“你打算开什么店铺?”
“成衣店吧。”苏棠不假思索回答,随即又道:“等明天看看去镇上租个铺面。”
她的这话一出,霍星临就基本可以确定了,她没有在开玩笑,是认真。
苏棠见三个孩子没有再说话,一脸不明所以地出门了。
霍星临坐在炉火前的小板凳上,左腿不自然地往内侧撇着,膝盖骨在粗布裤子底下顶出个硬邦邦的形状。
手里的火钳夹了块炭,半天没往灶膛里送,火星子顺着炭块边缘簌簌往下掉,烫在鞋面上也没见他动一下。
听见院里传来苏棠关门的动静,他才缓缓抬了眼。
睫毛又密又长,垂下来时像给眼睛遮了层帘,这会儿掀起来,露出双过分沉静的眸子,黑沉沉的,像村西头那口老井,深不见底。
明明是十三岁的年纪,眼里却没什么少年人的亮堂,倒像是蒙着层薄冰,把该有的鲜活气都冻住了。
“哥哥……”霍星野察觉哥哥的情绪不对劲,小心翼翼开口。
…
苏棠踩着午后的薄霜往村东头走。
村口的土路上,有不少公社上工的社员,肩上扛着锄头,嘴里呼着白气,三三两两地往东边走。
看见苏棠,有人停下脚步打招呼,眼神里带着好奇,也有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打量。
苏棠没回头。
这村里的风,总藏着数不清的闲言碎语。
王婆子家在村东头最靠边的位置,三间土坯房矮矮地蜷在坡上。
原本倒塌的院墙,用碎砖和黄泥砌好了些,墙根爬着几丛干枯的草。
苏棠刚走到院门口,就听见屋里传来含糊不清的咿呀声,像是有人在哼不成调的曲子。
她抬手叩了叩那扇脱了漆的木门,“王婶,你在家吗?”
门“吱呀”一声开了道缝,王婆子探出头来。
她穿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棉袄,袖口磨出了毛边,头发用根木簪子挽着,几缕灰白的碎发贴在鬓角。
看见是苏棠,她那双总是含着疲惫的眼睛亮了亮,忙把门拉开:“是小棠啊,快进来,外头冷。”
屋里头光线昏沉沉的,窗棂漏进来的几缕天光被蒙尘的窗纸滤得又淡又散。
靠窗的土炕上,躺着个盖着厚棉被的男人,被子上打了好几块补丁,蓝的、灰的、青的,针脚整整齐齐,一看就是缝补过许多回。
他许是常年卧着不见风日,脸色透着种病气的苍白,可眼角眉梢却攒着股子精神头。
听见门响,他费力地侧过身,枯瘦的手扒着炕沿,指节因为用力泛着青白。
看清是苏棠,他喉头动了动,声音带着久病的沙哑,却急慌慌地往外蹦:“苏棠丫头,你来了!”
他想坐起来,腰腹却使不上力,又重重跌回枕头上,急得胸口起伏:“你王婶都跟我说了……说你带着她做事,还给工钱……”
王老头浑浊的眼睛里泛起水光,他抬手抹了把脸,“我们家这光景,拖累了……你是大恩人,是我们王家的活菩萨啊!”
苏棠愣了下,开口:“我哪是啥恩人,是王婶的手艺好,针脚细,手艺比供销社的裁缝都齐整,我请她去帮忙,是我沾了她的光。”
炕梢缩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梳着两条歪歪扭扭的辫子,正拿着块碎布往嘴里塞,看见苏棠,突然咯咯笑起来,手舞足蹈地要往炕下蹦。
“花丫头,坐好。”王婆子急忙过去按住她,又转头对苏棠歉疚地笑了笑,“让你见笑了。”
她把炕边的小马扎往苏棠跟前挪了挪,“你刚从公社回来?我听村里人说,你领了那个什么……执照?”
苏棠坐下,从口袋里掏出执照递过去。
王婆子的手在衣服上蹭了蹭,才小心翼翼地接过来,指腹抚过上面的红印章,嘴唇动了动,像是在默念上面的字。
她年轻时在镇上的裁缝铺当过学徒,识得几个字,可此刻看着“个体工商户”几个字,满脸欣慰地笑。
“王婶,我今天来,是想请你帮个忙。”苏棠从布包里拿出画稿,
“我打算在镇上租个铺子,开成衣铺。这些样式,得麻烦你帮忙做。”
画稿摊在炕桌上,王婆子凑近看了又看,声音发颤:“这衣裳真好看。可我这家里……”
她扭头看了眼炕上的男人,又看了眼傻笑的女儿,声音低了下去:“你叔他……兰丫头又是这光景,我走不开。”
王婆子以为苏棠要带她去镇上,看铺面,满是纠结犹豫。
苏棠见王婆子眼里的光暗下去,忙把画稿往她面前推了推,声音放得更温和:“王婶,你别急着应我,先听我说。”
“我不是让你去镇上守铺子,还跟从前一样,你在家做就行。做好了我来取,不用你多跑一趟。”
王婆子猛地抬起头,眼里的疲惫被惊讶冲散了大半:“在家做?真的?”
“真的。”苏棠肯定地点头,“这些细活本来就适合在家安安稳稳做。镇上铺子只用来挂样衣、招呼客人,做活计还是家里自在。”
她顿了顿,“工钱还是和之前一样,一套衣裳手工费一块。”
“我做!我做!”王婆子赶忙应声,透着股子劲,“小棠你放心,我保证一针一线都按画稿来,要是做坏了,一分钱都不要你的!”
“哪能让你白做。”苏棠笑着把画稿叠好,放进她手里,“我先放五套的料子在你这,浅蓝色的做衬衫,碎花的做裙子,你先试试手。做好一套我就结一套的钱,不拖欠。”
她从布包里掏出叠放整齐的布料,浅蓝色的确良泛着柔和的光泽,碎花布上的小雏菊印得鲜亮,都是这年头少见的俏色。
王婆子伸手摸了摸,布料滑爽挺括,不比供销社凭票供应的棉布差多少。
苏棠看了眼窗外,日头已经落到西侧,土墙上的影子缩成一小团。
“王叔,王婶,我把料子留下,得回去了。”
王婆子忙把布料放好,又从灶房摸出两个烤得焦脆的红薯,往苏棠手里塞:“拿着吃,刚烤好的,热乎。”
苏棠没推辞,揣着热红薯离开。
她刚从东边的巷口出来,拐过街角,就撞见迎面走来的张萍。
苏棠挑了挑眉。
…
(https://www.24kkxs.cc/book/4239/4239015/50462317.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