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你们真是害苦了朕啊 > 第130章 西北王陈绍

第130章 西北王陈绍


北线的战事,结束得稍微快些。

    因为北线多是重骑,逃走的可能比南线还低。

    但是夏州兵,多有其他部落的士卒,并不是每一个都愿意为西夏拓跋氏死战。

    尤其是银夏被陈绍占领之后,并没有大肆杀戮,反而重用了一些银夏系的人。

    他们与夏州兵,本来就在暗中互通款曲,亲眷血缘是斩不断的。

    所以这边的战事没有李察哥那边惨烈。

    夏州兵死伤过半之后,气势已经堕了,就出现了崩溃和投降行为。

    野利崇山无法制止,只能死战报国,最终身中数刀而亡。

    吴阶马上领兵围城。

    西平府内,李乾顺撤到后方,此时他已经心如死灰。

    但是依旧不愿投降,下令留下人马焚烧城池,他要退回兴庆府。

    走到一半,听说兴庆府内有人作乱,李乾顺不愿冒险,直接撤往贺兰山。

    西平府中,一片末日景象,留下的党项兵开始大肆屠杀。

    焚烧房屋,毁坏建筑。

    陈绍的两路兵马,同时对西平府发动攻击,因为守备空虚,西夏兵又在城中乱杀人,导致很多百姓冲到城下打开城门。

    陈绍下令,严禁杀烧抢掠,违者军法处置。

    他看到了西夏的反抗意志,若是在这里杀得厉害了,将来恐怕会长期成为一个不稳定的因素。

    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冒出来报仇。

    除非是像后来的蒙古一样,彻底把这里夷为平地,把西夏党项人杀到绝种。

    但是陈绍手下,有很多党项人,注定不能学蒙古人。

    所以他只能暂时安抚下这些人的情绪,让党项人内斗起来,一起对付皇族拓跋氏。

    甚至就连野利部,都是可以拉拢一部分的。

    定难军进城之后,首先就是扑杀正在疯狂杀人放火的西夏兵。

    这些人悍不畏死,有要投降的百姓,他们就把人吊死在路边。

    还极尽侮辱尸体,剥光了写上各种污言秽语。

    有的人闯进西平府富户大族家中,逼着他们跪在地上,向白石大神起誓,若是投降宋人必定断子绝孙。

    不愿意起誓,或者起誓稍微犹豫的,便屠杀全族。

    党项人重誓言,多有被杀满门者。

    陈绍让嵬名利通,带着党项人在城中扑杀西夏兵,这些人零零散散,在城中到处作恶,短时间内十分难以清除。

    陈绍果断调整政策,对于普通百姓不伤分毫,但是对于乱兵,捉到一个杀一个,割下首级悬挂在道路两侧。

    私藏乱兵者灭门。

    他很快就调大军入城,关闭四下城门,挨家挨户开始查访百姓,清缴乱兵。

    陈绍根本不急着去进攻兴庆府了,西夏没有兵马了,如今兴庆府和它周围的城池,说是空城也不为过。

    李乾顺最后一击,耗光了西夏所有的兵力。

    朔方的这几个城池中,有些不愿意投降的,也纷纷率领本部人马,带着所有家产物资,牛羊奴仆,前去贺兰山投奔皇帝。

    他们将自家的房屋宅邸,全部付之一炬,一点也不肯留下。

    他们还想焚烧邻居的房屋,其他族中,也有看不惯的,纷纷起来反抗。

    西夏统治这么多年,也有不少人,对他们很是不满,早就想造反,无奈拓跋氏和野利氏武力太强。

    如今到了王朝末路,这些党项贵族还敢如此跋扈,他们压抑已久的情绪终于爆发。

    陈绍的兵马还没有介入,到处都打成一片,乱象纷纷。

    西平府,街道上“嘎吱嘎吱…”枯燥又反复的锯木头的噪音,响个不停。

    抬着木头的军士也十分整齐有节奏地“嘿哟”吆喝着。

    人们正在伐木搬运木料,建造投石车和云梯等攻城器具,四面一派忙碌的景象。

    陈绍带着人,赶往齐王府,齐王李允升是李乾顺的皇弟,没有晋王李察哥的才能,被派往汴梁,去和大宋谈判去了。

    如今依然还在汴梁。

    后宅住着李允升的家眷,陈绍等人住在第一进院子里,把他的家眷赶到了第二进。

    中堂变成了陈绍的中军大帐,里面挂着许多地图,堆着各种卷宗。

    在中堂里的人,依旧是原来那几个,除此之外还有匆匆赶来的魏礼。

    屋子里有韩世忠、吴阶、朱令灵、杨广奇等武将。

    众人围着地图,指指点点,无非是直接攻取兴庆府,还是先拔出周围城池的问题。

    这时候,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没藏庞哥脸色难看,苍白至极,还是拄着根拐杖赶了过来。

    他在河谷中,大战党项骑兵,然后被李乾顺放水冲走,最后凭借惊人的毅力爬了出来。

    众人瞧见他的模样都撇了撇嘴。

    这孙子是真怕功劳被分走了,都这副模样了,还要来参会。

    陈绍也有些好笑,让人给他搬了个凳子,坐在一旁。

    没藏庞哥不在乎讨论结果,也不想发表意见,节帅让打哪就打哪。

    但是自己必须得露面!

    不然他怕别人抢他功劳。

    此时他心满意足地坐在一旁,看着众人争论。

    朱令灵拍了拍肚皮,说道:“我们横山诸羌,与拓跋氏不共戴天,这样吧,你们先去打静州、顺州、定州、怀州.我带着横山兵,去拿下兴庆府!”

    “你他娘的做梦呢!”韩世忠当即开骂,“俺们浴血杀敌,如今这灭国功劳唾手可得,你倒要去抢?”

    朱令灵笑道:“你们这不是争论不下么,再说了,这一仗我们不是袖手旁观,野利崇山的大腿还在我帐中吊着呢。”

    韩世忠还要开骂。

    陈绍站起身来,指着书案后面的粗糙宽大的地图,用毋庸置疑地口气道:“多派些人,去兴庆府谈判,要是他们肯扶持一个皇族为帝,然后开城投降,才是最好的。”

    他不能和武将们一样,只考虑战局,而是要想好接下来接手和治理的事。

    朱令灵突然压低了声音,小声跟陈绍说道:“在齐王府里,有一个娃娃。”

    “是李允升的儿子?”

    朱令灵点了点头。

    陈绍微微颔首,李允升是皇弟,他的儿子确实是皇族血脉。

——

    齐王府,修建的很宏伟。

    前厅宏伟的邸阁、大片的房屋,都有着佛家的风格。

    西平府,毕竟是李继迁当年发家的地方,他就是在这里成就霸业,当然也死在了这里。

    当年,他和吐蕃大首领争夺西北,因受诈降的吐蕃族大首领潘罗支的突袭,负重伤而死。

    佛门的建筑,最是讲究宽敞,走进门楼,宽敞的庭院便映入眼帘,其间有一座高台,顶部的重檐用柱子支撑、修得仿佛敞殿一样。

    人若在上面,必定视线开阔、胸襟舒畅。

    陈绍看着殿内的妇人,朝后招了招手,示意大虎靠自己近一点。

    有成吉思汗的例子在,这西夏的娘们,在他看来,都有些过于危险了。

    这王妃模样不错,气质也更大方。单眼皮、小鼻子小嘴的。相貌不是艳丽的类型,也谈不上清纯秀丽,但是脸型确实生得匀称好看,五官搭配起来有一种别样的感觉。

    她怀里抱着一个婴儿,冷冷地看着陈绍,眼神很可怕。

    陈绍轻咳一声,说道:“齐王妃,你的丈夫在汴梁,你们如今被我所俘虏,生死系于我手。”

    “你也不想丈夫永远回不来,儿子这么小就被斩首吧。”

    “哦?那将军怎么才肯放过我们呢?”齐王妃声音冷冷地,但是看起来,有一种非常清白素雅的感觉、却又隐约有点媚。

    矛盾的感觉反而十分别致,就像一个良家妇人,轻微撩人、又似乎不会轻易让人碰那样。

    她的皮肤也很白净娇嫩,发育得不错,交领上衫里面鼓囊囊的。

    应该还在喂奶期,身上可能还有奶香味。

    陈绍说道:“我想要你儿子,暂时当几天西夏皇帝。”

    说完之后,陈绍又看了一眼她的怀中,这朱令灵实在是太不靠谱了。

    齐王确实有个儿子,但是这么小,怎么当皇帝!

    还踏马没断奶呢。

    齐王妃愣在原地,她低头看了一眼自己的孩子,没想到竟然是这个要求。

    “你是为了收拢西夏人心。”

    “差不多吧。”

    齐王妃眼神已是变幻不定,她本来的预计,可比这个惨多了。

    “你会留下我儿的命么?”

    “我非好杀之人,只要你们配合我演完这出戏,我会在银州城里,给你们安排一间宅子,并且向汴梁要回你的丈夫,让你们团聚。”

    齐王妃看了一眼陈绍,说道:“你的条件太过宽松,让我难以信任,这样吧,你把亲兵支走,我将身子奉献给你。”

    “亲兵是不可能离身的。”

    “你要是不在乎,也可以.”齐王妃的脸有些红,但是语气一如既往地硬。

    陈绍有些招架不住,都说西夏娘们生猛,个顶个都是在琵琶骨处纹凤凰的狠人。

    但是没想到这么猛。

    不过他肯定是不会冒险的,耐着性子再次说道:“我这人说话算话,王妃不必相疑。到了银州,齐王的身份对我没有任何威胁,留他一命反而更能让党项贵族放心。”

    “我连齐王都容得下,更遑论他们。”

    “你说了能算么?”齐王妃突然问道:“汴梁那边呢?”

    陈绍有些不耐烦了,骂道:“你怎么这么多事,你到底干不干,不干的话我再找其他皇室。”

    齐王妃的神情很复杂、夹杂着一丝情绪失控,颤声道:“我的身体十分白皙柔软,你会喜欢的。”

    陈绍虽然知道她是因为不放心,这才一个劲地要给自己加码,但是陈绍的性格是绝对不会在这种事上冒险的。

    所以他眼珠一动,说道:“那就记账吧,王妃记得欠我一次,以后还上就好。”

    齐王妃咬着牙,看着他的背影,默默骂了一句。

    不过她心中,确实是轻松了一些,她不想死,更想保住儿子的命。

——

    宣和四年,八月初。

    兴庆府内,原西夏相国野利峻,拥立齐王的幼子,惠宗李秉常的孙子李仁捧继位。

    齐王妃抱着幼子登基。

    十天后,西夏皇帝投降,开城迎接定难军。

    陈绍终于踏入了兴庆府。

    此时,随着他一起进城的韩世忠,终于是扬眉吐气。

    往日如锥处囊中的韩世忠,此时彻底焕发出了他锐利过人的风采。

    以他在西边转战十余年,砍下了无数颗党项人,羌人人头的资格,绝世猛将之姿,顿时就将西夏降兵压得服服帖帖的。

    西军的老弟兄,也很服他,他能提着嗓门儿骂人祖宗十八代,可是又能拍着肩膀和你好得跟换帖兄弟也似。

    此时他们一起踏入兴庆府,那是几代西军都梦寐以求的事,没想到在此时实现了。

    他在前线不断打仗,那散漫豪阔的脾气还是改不了,陈绍给的犒赏,他除了托人捎回去还赌债,剩下的居然在盐州城中置了两方外宅,在北地难民当中选了模样齐楚的女孩子,据说还有一个是辽人官宦之家的女儿。

    陈绍进入兴庆府之后,顺州、静州、定州、怀州,先后开城投降。

    宽大的宫殿层层幔帷,李乾顺走的早,反而让这里得到了保留。

    陈绍在皇宫外,会盟党项诸部,与大家约定绝不清算和屠杀。

    但是拓跋氏要撤出兴庆府,所有皇族都搬到银州,有愿意去汴梁的,陈绍也可以送他们去。

    出乎他的预料,反倒真有不少拓跋氏的人,想要去汴梁。

    毕竟这地方名声太响了,而且相对于把自己的性命寄托给在西北拼杀了这么多年的老对手,他们觉得去汴梁更加安全一些。

    大宋虽然实力不行,但是大宋至少是要脸面的,尤其是如今的皇帝。

    这正合陈绍之意,西夏皇族自愿去汴梁,更能消除他们的影响力。

    陈绍当即派人,护送着他们,去汴梁就算是献捷了。

    这么大的喜事,也让赵佶跟着乐呵乐呵。实际的好处没有,面子上得给足了他,毕竟这人就好这一口。

    这次陈绍演都没演,拿下兴庆府之后,并没有向朝廷交接。

    反而在银州、洪州,增派了兵力。

    如今西军主力,全在河北,宋廷只能默许了他的这种做法。

    只能等幽燕平定之后,大军回撤,再来找他算账!

    如同完颜阿骨打,说什么也要追着天祚帝打,陈绍同样需要派兵去贺兰山,追杀李乾顺。

    不杀掉他,始终不会安稳。

    魏礼带着他的承宣司班底,来到兴庆府,陈绍亲自出城迎接。

    至此,陈绍基本上已经得到了西夏原本全境,如此地盘似乎称帝都有可能。

    他很冷静,一直与大宋保持着君臣关系,因为买卖还要做。

    但是毫无疑问,如今的陈绍,就是真正的西北王。

——

    野利峻投降陈绍之后,很不满意。

    因为他发现,许多原本低贱不入流的部落,此时却都在他之上了。

    尤其是没藏部,那可是早就被钉在耻辱柱上的部族。

    这么多年来,没有把他们灭族,纯属是腾不出手来。

    当年宣穆惠文皇后没藏氏,原本是他们野利老祖野利遇乞之妻,但是私底下却和李元昊勾勾搭搭,是李元昊的情妇。

    野利遇乞被杀之后,他们两个直接不装了,每天厮混在一起。

    当时李元昊的皇后,也是野利族的,野利皇后皇后逐她出宫为尼,但是李元昊仍然和她幽会,还生了儿子李谅祚。

    李元昊被杀之后,李谅祚继位,没藏氏成了太后,又找了个情夫宝保吃多,还和前夫野利遇乞的下属李守贵私通。

    他们一起把西夏搞得乌烟瘴气。

    福圣承道四年十月,没藏太后和宝保吃多已在贺兰山打猎,晚上返回途中,双双被数十名骑兵暗杀。没藏讹庞称是李守贵所为,灭其全族(亦有说法是没藏讹庞与李守贵联手所杀)。

    后来没藏讹庞又把持朝政,想要造反,终于导致没藏部彻底被打为三流部族。

    可以看出,没藏部和野利部的仇恨是很深的。

    他们怎么可能愿意见到没藏部重新崛起,爬在他们头顶。

    陈绍手下的一品光源堂,对西夏渗透最严重的,就是这个野利峻。

    所以陈绍等人,都在等着他动手。

    有时候,聪明人谋划半年,还不如蠢货灵机一动。

    想要清洗野利氏,就会引起西夏旧贵族们的惊慌,但是他们自己主动动手的话,又不一样了。

——

    陈绍在西北大杀四方的时候。

    童宣帅的日子并不好过

    他又败了。

    萧干就像是他的克星,本来郭药师率领常胜军,已经把萧干击退。

    可是刘延庆贪功的想法再次占据了他的头脑,于是撤下常胜军,让鄜延军亲自上。

    结果此时耶律大石,不知道从哪又聚起了一支兵马,和萧干一道,再次击败刘延庆的鄜延军。

    西军诸路,因为早就对刘延庆不满,竟然直接坐视不管。

    这已经是很过分的行为了。

    但是因为童贯不在,刘延庆身为晚辈,根本无法调动压制老种。

    照理说童贯这时正应该是将自己行辕向前推进,离前线越近,就越能掌握一线局势,收拢已经溃败散乱加上四分五裂得不成一个样子的北伐大军全师,至少将宋军战线稳定在高粱河南岸,再徐图后计。

    可是此时此刻,童贯要考虑的绝不是打仗的问题了,而是责任的问题!

    虽然赵良嗣还提出一个办法,说有郭药师的军马奇袭燕京的指望,可是北伐大军十几万都败下来了,对郭药师那区区几千降军,稍微有理智一点的人都难以指望太多。

    其实他还真是小看了常胜军。

    在这边土地上,百战余生,八万怨军养蛊似得,养出来的这几千常胜军,身上有河北兵马自古以来的韧性和战力。

    童贯派遣王禀前去接应,无非也是死马当作活马医,这个时候稍微有点说得过去的战绩,在将来朝堂之争当中,对自己都是绝大的助力!

    没错,他已经开始想着如何甩锅了。

    王禀倒是满怀信心,发誓要带兵攻入燕京城,上报大宋和官家,下报童宣帅的知遇之恩。

    其实童贯只要仔细想想,就知道此事大有可为。因为李处温他在燕京城里,已经成为最大的势力,而且急着投降,急得团团转。

    他也很好奇,童贯到底在搞什么,萧干和耶律大石再能打,他们也进不来燕京城,人手也有限,你绕道不行么?你哪怕是绕道呢?

    只需要派人来接应,他自会打开城门,但是童贯的人马就是迟迟不到!

    伐辽一败再败,彻底耗光了他二十年征战的豪气,如今他就是个普通平庸甚至有些胆小的太监。

    一个人,精气神上被击溃之后,是很可怕的。

    历史上的童贯,也是在伐辽失败之后,从一个还算精明强干的统帅,成为一个屑人。

    干出很多谜之操作,和他前期的能力完全对不上,就像是换了个人。

    这就是典型的被击溃了

    就像是印度的尼赫鲁、越南的黎笋,都是在被一棒子打蒙之后,整个人精神彻底被击溃。

    正是因为要将这责任问题撇清,尽最大可能的推在刘延庆头上,童贯此时才绝不能将自己行辕顶到前面。

    原因很好找,大雨之后,路面泥泞,难以前行,前方军事,童某人实在难以遥制。

    当一个大麻烦发生的时候,最好的选择当然就是尽可能的置身事外。

    当事态收尾的时候才考虑如何将这大麻烦慢慢化解。

    童贯的计划中,已经完全不做胜利的打算了,而是认定了北伐必然失败。

    就在短短一年前,整个大宋,上上下下,全都以为伐辽必胜。

    萧干和耶律大石,邦邦两拳,打碎了童宣帅的春秋大梦。

    只不过这两个货,用力过猛,不是把童贯打醒,而是把人打坏了。

    说起来也是可怜,童贯现在已经完全不去想自己封王的事了,就想着怎么将最大的责任推到刘延庆的头上去。

    哪怕刘延庆和自己算是一条战线上面的,他倒霉自己也少不了有牵连,只要能在必然的朝堂交攻当中,不被当成罪魁祸首,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原因无他,此次北伐,实在是打得太不成一个模样。

    要不是郭药师的常胜军投降,平白得到了易州和涿州,能不能有一个说得过去的战绩都难说!

    他童贯身为宣帅。在朝堂当中另外一方势力时刻等着对他这一方势力发起攻击的时候,怎么可能完全脱身?

    现在他能做的事情,就是横在这白沟河南,隔绝南北消息通路。忐忑不安的等着前面的军情尽速传来,知道这场战事到底败成了一个什么德行,才徐图化解之道。

    童宣帅现在顿在这里,可没有半点锦衣玉食的威风了,侍妾下人,全都赶出了自己的大帐,他们爱到哪里容身就到哪里,他童宣帅管不着。

    每日里童贯就和一头困兽一般在自己帐中走来走去,把探马传骑派出去,去打探前方战事消息,然后就焦躁的等着回报。

    此时,他听到了一个让他愕然呆立的军报。

    陈绍率定难军,攻克了兴庆府。

    伪夏皇帝李乾顺,逃到了贺兰山,陈绍派人押送着西夏皇室成员二百多人,赶往汴梁献捷。

    比起自己的失败,曾经手下如今仇人的成功,更让他难受。

    童贯双腿一软,瘫坐在帅位上,突然红着眼将手里的军报扯得粉碎。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38/4238964/1111100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