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杀皇 封王 从军
高俅要建京营新军。
其实和陈绍在灵武大营,招募新兵,差不太多。
无论是用意,还是位置,都有相似之处。
一个是为了拱卫大宋的腹心汴京,一个是为了守卫定难军的腹心灵武诸州。
陈绍是用极短的时间,招募出足够的兵马,而且是优中择优,然后稍加训练就有了战斗力。
高俅则是步履维艰,愁的他夜不能寐。
此刻书房当中,烛盏之上满满都是蜡泪,也不知道在这一夜烧了多少蜡烛。
高俅和他的手下依然在谋划、计算。
因为牵涉到拱卫自己的力量,赵佶破天荒第一次,从自己的小金库拿出了不少钱财,来让高俅使用。
赵佶这些年,对自己的钱看的很重,他一般都是跟蔡京要钱来花,轻易不花自己的。
赵佶的个人小金库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宣和库。
因为这是他在宣和年间设立的内藏库(即皇家私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皇帝后期最主要的私人财富积累中心。
因为赵佶把钱看得很重,他这个小金库远远超出了传统内藏库的规模,实质上成为了一个独立于国家财政体系之外、由皇帝直接掌控的私人财库。
赵佶的父兄,其实也有这个习惯,不过他们攒钱是为了将来伐辽复燕,充当军费的。
赵佶嘛,纯属是攒钱玩乐的。和他父兄定下严苛的规矩不同,这笔钱他可以随意支取,基本上就是用来支付庞大的宫廷开支、修建皇家园林、收藏古玩字画、举办宫廷庆典和赏赐宠臣。
赵佶有个毛病,他时不时就要赏赐别人才行,就如同后世看直播,不打赏就会浑身难受的那些人一样。
大手大脚花钱的时候,他会有一种独特的满足感。
国家财计几乎破产,蔡京焦头烂额,童贯赎买燕京这些时候,赵佶都是一毛不拔,但是如今高俅要整训新军,赵佶马上就给钱了。
说到底,这人虽然坏,但是不傻
高俅为了报知遇之恩,也是拼了,完全不顾惜自己这把老骨头。
等到六月初。
新军开始招募,从京畿附近,召良家子入伍,得到两千人。
然后又以兵代赈,收纳燕地难民,共计五万人。这些人的素质,就稂莠不齐,远远不如那两千良家子。
但是高俅没有办法,大宋重文轻武这么多年,已经根深蒂固,好男儿不当兵几乎成了共识。
远没有汉唐那种人人争相投笔从戎的氛围。
禁军的兵营什么的,都是现成的,很快就开始操练整训。
一切看上去井井有条。
赵佶也是几次下旨,重赏高俅。
在新军成立之后,赵佶再次犒赏伐辽兵马。
西军三军,又是赏赐有加,而且各种官职也不要命地给。
老种因为官位已至武臣顶峰,此次又加了开府仪同三司的荣衔。
小种得知枢密院事荣衔,他又无法进入枢密院做事,显然又是虚名。大宋有很多这种情况,官名听起来很吓人,实际上什么实权都没有。
姚古加节度使衔,在燕地败北的杨可世也加了节度使衔;
王禀加节度使衔,授环庆军总管差遣,各将仍领原军,其下将佐,都次第超迁。
河北系,西军一系的武将,大多得到了封赏,唯独背锅侠刘延庆和他的鄜延军,这次什么封赏也没有。
在燕京驻守的大军,除军将外,军中使臣赏二十贯,军卒赏十贯。
常胜军的郭药师,也被封赏,原本就进了安远军承宣使,此番直接拜武泰军节度使,加检校少保,同知燕山府。
封赏之后,赵佶召其入朝。
郭药师携带着家眷老小,赶往汴梁,这让赵佶更加满意。
都是手握自己兵马的武臣,赵佶可召唤了陈绍好几次了,他不是这理由,就是那借口。
汴梁城外,哗啦啦马蹄声响,几十骑雄俊健马疾驰在城外的道路上。
马上骑士,全都顶盔贯甲,只是盔甲外面,都罩上了颜色鲜艳的锦袍。
在汴梁初夏的天气里,显得光彩夺目,极有气象。
这几十名骑士,簇拥着一员武将。
他个子很是挺拔,略微显得有点消瘦,披着一身软甲,外罩锦袍,脸上皮肤已经被风霜打得有点粗砺,腮下微微有点没刮干净的胡须,黑黝黝的又粗又硬。
骑在马上的郭药师身姿矫捷,缰绳控得稳稳的,随着战马奔驰自然起伏,宛然又是一副统领万千虎贲的大军统帅模样。
他其实真还算是有本事的,在当初的大辽燕京府,如今的大宋燕山府,他的战绩也很辉煌。
只是此人反复无常,几次背主求荣,名声很一般。
在他身边,是一个脸上还有点病容的矫捷青年武官,三十左右的年纪,跟在郭药师的身边。
马扩回顾四下,一声不吭,心中其实也有些惭愧。
伐辽之战打成这样,封赏却一直不断,好似真的打了胜仗一样。
他全程参与了此战,如何不知道内情,当年河间府那乱象,马扩一辈子都忘不了。
鄜延军的西军兵卒,扯着嗓子在帐外骂童宣帅,里面的人竟然装着听不见。
往日里还算英武,最看重自己的仪容的宣帅,就跟个怕事的鹌鹑一样。
赎回燕京城,更是叫他难以接受,如此多的粮食、金钱送给女真,将来他们南下时候,又该如何?
马扩是被高俅请回来的,当他听说京营新军正需要人来整顿,一刻不敢耽误,跟着郭药师就纵马来到开封府。
他要帮官家练出一支新军来,为大宋保留一点元气!
“听说这次高太尉,以兵代赈,招募了很多的难民”郭药师叹了口气,说道:“就像当年,耶律淳组建怨军八营,局势也差不多。耶律淳一心觉得,辽地汉儿对女真人恨之入骨,却不知道俺们怨军八营,对契丹的恨不亚于鞑子。”
“所以怨军八营,一直在造反,直到剩下了我这一营不到万人。”
马扩心中暗道,这郭药师说得也有些道理,以兵代赈隐患很大,但是好像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燕地难民,与女真有彻骨仇恨,但是大宋依然将他们视为盟友。
并且花钱从女真人手里买地。
燕地这些汉儿,未必会服气
两人一边说,一边纵马,在远处影影绰绰中,汴梁高耸的城墙缓缓出现。
大宋在经历了一段绝对的虚弱期之后,正跌跌撞撞地重回正轨。
可惜,有些事,一旦发生过,就再也回不去了。
比如这次朝廷对武人的认输。
——
西平府,节帅府邸内,陈绍又没睡好,一晚上做了好几个梦。
一个个被他所杀的人,浮现在他跟前,周围刀光剑影,将士们的怒吼和惨叫如在耳际,他好像回到了战场…忽然两团黑影从天而降,马掌踏将下来,他的脑子“嗡”地一声。
陈绍一下子坐了起来,瞬间的惊惶之后才确定自己是在做梦,伸手在额上抹了一把,全是汗。
“郎君,你做噩梦了?”一个女子温柔的声音让他清醒了一些。
回顾左右,只见一张榈木大床,周围垂着华丽的绫罗幔帏,不是战场
李师师只穿着一身白色的亵衣,好像也是刚刚起来,正一脸关切地看着他。
陈绍把李师师搂在怀里,又躺下继续睡觉,但脑子里已经沉静不下来。
他又记起,当初打进西平府,就在这个齐王府内,很多七八岁的党项小孩,选择从宫墙上一个接一个跳下去,就是不肯投降。
西夏灭国的景象,实在也算不上惨烈。
更像是原本就住在这里的人,选择了陈绍取代那个党项皇室,来带着他们生存和发展。
李师师突然瞧见他双眼还是睁开的,柔声问道:“时辰还早,郎君再歇息一会儿吧。”
“不知道怎么回事,今晚一直心神不宁的。”陈绍叹了口气说道。
说完之后,他紧紧抱住了李师师,柔软的娇躯有一股淡淡的香味,叫他稍有安神。
李师师被他勒地有点紧,但是却格外安心,嘴角忍不住漾出一抹甜笑。
第二日,天亮不久。
陈绍收到了消息,韩世忠围攻贺兰山,一举击溃了夏贼最后的关卡。
大军在贺兰山上,把皇帝李乾顺等人,逼在了一个山洞中。
西夏最后的皇族,纷纷在山洞中自刎。
陈绍看着军报,算计了一下时间,让他浑身一哆嗦。
就是自己做噩梦的时候,西夏彻底亡了。
“传令给韩世忠,继续搜山,贺兰山上藏着无数的夏贼死硬派,不斩草除根,将来都是些祸害。”
“把李乾顺削首,然后将尸体和首级,一道运往汴梁。”
这一下,算是彻底完成了伐夏的大业,就看赵佶要怎么赏吧。
贺兰山防线被韩世忠击溃,皇帝李乾顺自杀的事,在定难军土地上,没有引起什么轰动。
那地方的党项皇室,其实在很多人眼里,已经死了。
他们撤退到贺兰山的那一刻,这个国家和他们就没有多大的关系了。
草原上见惯了胜者为王。
陈绍象征性地,召集官员们饮宴庆贺了一番。
酒后回到内院,陈绍晕乎乎地,想随便去个院子歇息一番。
突然记起今日的军报还没看。
陈绍强行打起精神,来到书房内,坐到椅子上解开今日军报的系带。
这一下,让他坐直了身子,有两件大事发生了:
完颜阿骨打病重,留下完颜宗旺继续追杀天祚帝,他自己则要返回上京府;
第二件,童贯封王了.
这个人葬送了大宋最好机会,本可以光明正大拿下燕云十六州,让女真人也不敢轻易生出南下的想法来。
可他就是拉了坨大的.战场上输了之后,他又为了赎回燕京城,搞得天怒人怨,如今竟然还要封王。
陈绍冷笑一声,把军报随手一丢,懒得再看。
此时万里之遥的燕京城内,还残留着这几日军中狂欢的景象。
宣帅要封王了,奖赏也都下来了。
就连一向破败的街坊里弄,这些日子也已经清理干净不少,城中烧尽的房屋,也都被重新修葺、翻新。
女真人走的时候,只要是能带走的,全都带走了。
所以四处的高门大户、寺庙宅院,都成为大兵住所,是军营的驻地。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每处军士居所都飘荡着酒香肉香。
童贯花了大价钱,从自己本人手里出钱,然后在燕京宴请将士。
虽然后方的辎重补给,这个时候还未曾完全通畅,但是燕京城中从来就未曾缺过粮米食物,前些日子囤积了足有半年之用。
童贯虽老迈,也知道女真人要是南下,没有古北口他们随时都能来,所以早早就开始备战。
他有人脉,有手段,搞来的物资不算少。
这次宣帅封王,大宗粮米冻肉腌鱼拨发下来,还有酒类干果。对军士的拘管也没战时那么严谨,让大家放开大吃大喝。很是热闹了几日。
就算是在军士居所的外面,也聚拢着不少流民,他们当然不是来拍童贯马屁的。
这些燕地难民,身上还有点财物的,就回买军士手中的吃食。
没有财物的百姓,就等着军营中吃不完的残羹冷炙,拿来解决一家人的吃喝问题。
自从女真人临行前,完颜宗翰派大军还有辽国的仆从军,在燕地来回洗劫之后,这里的百姓日子到现在也没恢复过来。
燕京城附近的流民百姓心思活一些,正值初夏,山林田野当中万物生发。
他们便仗着是本地人,熟悉地形,寻觅了野菜蘑菇,河里捞些新鲜鱼虾,等送到军营前面和那些宋军军将士卒交易。
宋军上下粮米冻肉腌鱼不缺,倒是缺这些新鲜吃食,或者用铜钱,或者干脆就用粮米在这些百姓手中交易,大家倒是落得个皆大欢喜。
童贯在府上,难得挥手驱散了侍妾和婢子。
等人都出去之后,他这才捧着封王的衣袍和印玺,心中百感交集,五味杂陈。
郡王的服饰以紫色为核心符号,配七梁冠、金带、玉佩!
这东西终于盼来了,自己以后就是广阳郡王了!浑浊的泪水,从双眼流出。
童贯已经很久没有自己换衣服了,他尝试了很久,都无法成功。
于是只能轻咳一声,叫人进来伺候。
这次他一件件穿上,然后在房中走了一圈又一圈。
周围的侍妾,全都拍着手称赞,童贯更加高兴。
可惜,再华丽的衣服,都挡不住岁月的流逝。
童贯瞧见自己的干瘪的皮肤,就像枯树一样,不禁又有些难过。
要是自己再年轻一点多好,要是早点封王多好——
童贯封王之后,在燕京城里庆贺了三天。
谭稹亲自设宴,大宴三天。
很多燕地百姓一头雾水,你们到底是有没有吃的?
那么多粮食送给女真鞑子了,可是他们竟然还能如此豪绰。
其实完颜宗翰临行前,大肆屠杀、掠夺,已经完全丧失了在燕地的人望。
谁也不想投降给这么一群恶鬼疯子。
但是童贯在赎买回燕京之后,没有马上利用这一点,给自己和大宋收拢人心。
而是惶惶恐恐地等着朝廷处置,自己消极到什么都不干。
这次童贯封王之后的铺张,更是让给燕地百姓离心离德。
在燕京城中,原来市集处,本来就作为市易的所在,这个时候也满满当当的都是人潮。
四处都是临时设立起来的货摊子,劫后余生的百姓还有点什么一家一当,都拿到这里三文不值两文的卖了,或者换些宋钱,或者换些吃食。
其中甚至还有些富贵人家的,把家里传家宝贝都将了出来,只等你慧眼能从这荒货摊子上发掘出来。
除了这些交易,更有一些半掩门子设立起来,粗壮汉子守在芦席遮挡的棚子外面,满脸堆笑的招呼着一个个经过的宋军士卒。
燕地大乱才结束,多的就是人,一天不死要吃,两天不死要穿。
家中几口嗷嗷,女儿也就舍出来做起来这门生意,专门招呼这些操着陕西诸路口音的兵大爷们。
这些半掩门子里头,到底有多少曾经的高门贵户的金枝玉叶,就不得而知了。
吸取了上次的教训,这回好歹是严肃军纪了。
大宋拿回这丢失几百年的雄城,就是这样的一副景象,宋军没有收复故土的慷慨,燕民没有重归华夏的激动。
总而言之,就是没有一点荣誉感。
在这些集市上,这几天满满当当的都是戴着范阳毡笠的宋军士卒,胜捷军的居多,郭药师的常胜军也有些。
一场战事几经波折,终于打完,这个时候也是要放士卒们几天大假,轮流出去疏散一下的。
不然这么多人聚在一起,得不到释放,就容易爆发。
只要这些活爹不再杀人放火,不强买强卖,惹事生非,到时候按时归营,一切就都听其自如。
胜捷军更是放得松一些,他们都是陕西诸路的人,跟着宣帅万里长征,在外转战数年,实属不易。
为将者要多加怀柔,这些日子连卯都点得不严了,反正离家万里,难道这些陕西汉子还能逃亡不成?
至于安全上面的问题,燕地的敌人已经打得干干净净,耶律大石和萧干都滚蛋了。
女真人在追杀耶律延禧,这燕京城还能出什么事情?
集市当中,到处都是挤不动的人潮,到处都是陕西口音和燕地口音混杂。
到处都有食物的香味飘动,到处都有宋军士卒的欢声笑语。
在这集市之中,一个青年背着范阳笠,行走在路上。
他穿着右衽布袄,布质粗陋,布眼老大。头发挽在头顶,插着荆钗木钗,一脸土色。
嗅到了食物的香味,青年忍不住喉头滚动,咽了口唾沫。
一天没吃饭的肚子,不争气地叫了起来。
他看着那些宋军,迈步上前问道:“俺听说这里在招募兵马,敢问几位,从何处报名?”
那几个宋军看着他的模样极其雄壮,问道:“当过兵么?”
“前年刘参谋在真定府招募“敢战士”以御辽。俺应募而去,经过选拔,做了队长。后来俺爹死了,赶回老家守孝,今年刚刚出来。”
今年河北暴雨,他守孝在家,生计艰难,妻子又时常抱怨,青年不胜其烦。为了谋生,本来想前往河东路平定军投戎。
听说燕山府新建,正在招募兵马,便临时转路,来到这里试试运气。
几个宋军上下打量,这人实在是太过雄壮,天生的厮杀汉。
虽然正在招募兵马的是燕山府的团练,他们自己的队伍暂时不招募,但这个人却不好错过。
“会骑马么?”
“会!”
“哈哈,正好,我们引起到王太尉手下,太尉最是爱才,说不定一见你就给你个偏校当当!”
青年抱了抱拳,说道:“多谢!”
“叫什么名字?”
“岳飞。”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38/4238964/1111098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