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颜良文丑入卢奴,刘备上党部署文武
颜良、文丑闻言,默然良久。
奉袁绍之命讨伐刘备,是为不义;抗命不从,是为不忠。
若对刘备不义,则无颜立于天地;若对袁绍不忠,则难为刘备所信,今日能因刘备而背叛袁绍,明日亦能因他人而背叛刘备。
“愿闻长史良策!”
颜良、文丑思之无解,遂拱手求教于徐庶。
徐庶见状,遂建言道:“左将军本欲使二位率军谒见大将军。然而我以为,若是引兵前往,则难有推托之词。若是不引兵前往,即便大将军有意使二位辅佐袁尚,袁尚也必不敢让二位去统领邺城之兵。此乃袁尚不愿重用,而非二位抗命不从;大将军若知袁尚会猜忌二位,必也不会强迫。二位则可趁机留在卢奴,护卫大将军左右以尽人臣之责。如此,二位既不用对大将军不忠,亦不会对左将军不义。若大将军真有卸任之意,必不愿耽误了二位前程,定会亲嘱二位效力左将军。如此,则可忠义两全。”
徐庶循循善诱,终于道出了最终目的:人,可以去卢奴;兵,得留在壶关;为袁绍尽忠未必就得替袁尚征战,也可以护卫袁绍左右。
颜良、文丑对视一眼,顿知徐庶之意,纷纷拱手道:“我二人愿从长史之意,只带亲卫数骑前往。”
凭心而论,颜良、文丑也是不愿与刘备为敌的。
跟着刘备能打胜仗,跟着袁尚都不知道会怎么死,如今徐庶拿出了两全方案,颜良、文丑自然要试一试。
虽然袁绍卸任让位是流言,但万一袁绍真有这个意思,颜良、文丑也不用纠结是舍忠取义还是舍义取忠。
收拾了一番后,颜良、文丑遂来寻刘备辞行,抵达之时,正撞见刘备与袁熙在议事。
看着前来辞行欲往卢奴的颜良、文丑,袁熙的心情也变得颇为纠结,袁绍卸任让位的流言很伤袁熙的心。
袁熙很想问问袁绍:我就这么不配继承袁氏基业?
念及此,袁熙忽又对刘备道:“左将军,我也准备先走一趟卢奴。”
看着袁熙复杂的表情,刘备轻声一叹:“也罢。有颜、文二位将军在,此去卢奴,相互间也能有个照应。若袁刺史在卢奴受了委屈,可再回壶关城。我先前的许诺不会变。”
袁熙拱手道:“左将军厚意,我已尽知。”随后又转向颜良、文丑二人,道:“我先回去准备,明日一早,便与二位将军同行。”
待袁熙离开,刘备又邀颜良、文丑坐下,歉意拱手:“让二位将军为难,是我之过也。方今天下,汉室倾颓,正是有志之士齐心协力匡扶汉室之时。见了大将军后,还请转达我意。”
颜良、文丑更生感动,纷纷抱拳:“左将军放心,我二人必会如实转达左将军之意。”
随着“罢兵养民”之策的确定,以及袁熙、颜良、文丑的离开,刘备也将重心放在了求贤上。
高干虽然自视甚高,但优点是能聚四方游士,壶关城有不少游士暂住,徐庶在接管了壶关城军政后,对高干招募的游士也是颇为善待。
刘备也不管对方是出身世家贵子还是寒门庶子,只要在壶关城的,刘备都会逐个探访,既是寻觅人才亦是温养名声。
这探访,还真让刘备探访到不少俊杰,如避祸并州的河内人常林、杨俊、王象、荀纬。
常林字伯槐,河内人,因战乱避祸于并州,为人节操清峻,不畏权贵,曾因张扬欲霸占官宦旧族陈、冯二家的妇女财产,常林为二家出谋划策守住了家眷财产,因其德高望重,在河内士人中颇有名望。
杨俊字季才,河内人,年少时曾授业于陈留人边让,因战乱避祸于并州,为人仗义,喜欢振济贫乏,宗族朋友中有被抢去作奴仆的,杨俊都会竭力解救。
王象字羲伯,河内人,少时家贫给人当仆役,十七八岁时一边放羊一边读书而遭木棍痛打之罚,后被同郡人杨俊赎身,助其聘娶立屋,为人温和有才华,单论学术,可列在王粲、陈琳、阮瑀、路粹等人之后。
荀纬字文高,河内人,同为荀姓,但与颍川荀氏不是一脉,有文采,能军谋,也是一时俊杰。
不过除了家贫的王象应了刘备的征召外,其余三人都婉拒了刘备的征召。
世家大族出身的士子不愿轻易出仕,刘备也能理解,刘备也同样有信心,只要能让治下士民安居乐业,这些清流士人也是会改变初衷的。
而吸引王象的,则是刘备的万卷藏书。
算上陈登赠送的、郑玄赠送的、以及蔡文姬带回来的、郑玄搬迁涿县后带来、卢植家的等等,刘备在涿县的藏书已经超过万卷了。
对于王象这类喜好学术又出身寒微的士子而言,刘备就如同扛着一座图书馆然后温和的询问王象:年轻的士子哟,你掉的是这本康成公注《周易》,还是这本伯喈公著《劝学》,还是这本子干公著《尚书章句》?
婉拒?
王象傻了才会婉拒!
刘备也不吝啬,直接让王象当了上党郡的文学从事,配合上党太守赵云教化士民。
王象虽然出身寒微,但王象的好友杨俊却是世家子弟,且与常林、荀纬等人也有交情,让王象当上党郡的文学从事,常林等人自然也会协助王象教化士民。
在用人方面,刘备还是颇有心得的。
除此外,刘备又委任自河东带回的贾逵为上党郡腹地重县、位于壶关城南部的长子县县令,一面养民,一面防范河内和河东方向的曹兵。
而同样为上党腹地重县、位于壶关城东北方向的潞县,则由刘备的亲信袁綝担任潞县县令,夏侯博担任潞县县尉,借以抵挡自邺城而来的兵马。
整个上党郡,暂时形成了以赵云为首,糜竺、焦触、张南、王象、贾逵、袁綝、夏侯博为核心辅助的人员构成,除糜竺尚未抵达外,其余人也都各司其职了。
唯一欠缺的,是赵云身边还缺一个能与之为谋的智谋之士。
原本刘备中意的是徐庶,但徐庶却另外给刘备举荐了一人:“原上党从事荀谌,对主公颇为钦慕,且又出身颍川豪门,更容易为主公拉拢避祸并州的四方游士。”
八月第一天,1更来啦,求月票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38/4238952/1111085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