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三国:事后诸葛亮,三兴大汉 > 第296章 诸葛亮两全之计,弥补携民渡江之憾

第296章 诸葛亮两全之计,弥补携民渡江之憾


刘备闻言暗喜,表面不动声色:“军师计将安出?愿闻其详。”

    沮授的目光投向了诸葛亮,呼吸也变得急促。

    邺城不只有沮授的儿子,还有沮授的叔父、老母、弟弟等族人百余,虽然口称“乱世之中,各有命数,不得强求”,但人非圣贤孰能无情,沮授内心也是极为忧心的。

    “审配祖辈基业都在魏郡,亮料其必不愿粮尽之后弃城而逃,兼之郭图求援不成而邺城又孤立无援,故亮以为,审配定会再用旧谋。然而亮观审配之谋,颇为刚猛,以袁尚的胆气必不敢执行此策。审配若想执行此策,定会游说袁谭。”

    诸葛亮如郭嘉预料般洞察了审配之谋,又提议道:

    “主公可委派亲信之人速入邺城,谎称袁绍怜爱袁尚,故请主公相救。主公又念及与袁绍恩情,遂遣常山之兵南下邯郸接应。再劝袁尚托付审配剑印,而后亲率众将吏家眷撤往邯郸以壮邺城将吏死战之心。然而此策凶险,未必能成,前往邺城之人亦需智勇兼备德高望重。”

    “我愿前往!”话音刚落,沮授的请愿便脱口而出!

    沮授何等聪慧,自然明白诸葛亮口中两全之意:以刘备目前的军力民力,的确不适合与曹操正面争锋,但若只是派兵接应邺城众将吏家眷,刘备却有余力;兼之救下邺城众将吏家眷后,刘备亦能在河北获得大量名望,足以弥补派兵接应所耗费的军力民力以及需要承担的风险。

    “沮公义气,亮拜服!”诸葛亮向沮授深深作揖,跟聪明人谈事,不需要诸葛亮耗费太多的口舌。

    随后,诸葛亮向刘备微微颔首,刘备会意,应诺后道:“沮公既愿亲往,我再调五十白毦精兵以助沮公。”

    沮授心头感动不已。

    看着刘备那温和的目光,听着刘备关切的话语,沮授作揖再拜:“若我不死,定报左将军大恩!”

    刘备忙扶起沮授,道:“沮公不可再说这等不吉利的话,唯祝此去邺城,马到功成!”又吩咐陈到引沮授去挑选白毦精兵。

    待陈到与沮授离开,刘备又长长的呼了一口气,又向众人拱手道:“沮公今后若肯助我,皆赖诸位之功。”

    众人皆笑,尽在不言中。

    笑声过后,诸葛亮又肃容而道:“沮授去了邺城,亮料其定可将邺城众将吏家眷带出。然而带出家眷最是简单,掩护其抵达安全之地最是困难。若是袁尚及邺城将吏家眷都出了城,城内士民亦会惊惶而逃,沿途诸县官吏士民定也会闻讯加入。及至邯郸时,恐怕其众不会下于十万。”

    刘备亦是凛然:“邺城到邯郸百余里,袁尚若轻装简从,急急而奔,一夜便可抵邯郸,但携老弱家眷,日行不会超过二十里。而曹操击败审配后,快则一日便可追上。”

    两年前曾将下邳之民带入涿县,个中辛苦,刘备深知;而沮授这番前往邺城,要面临的辛苦比刘备将下邳之民带入涿县时更甚。

    尤其是曹操的追兵,会成为沮授面临的最大挑战。

    诸葛亮又拱手道:“主公勿忧,亮会亲入常山统筹接应之兵。”

    此番决定,诸葛亮并非是无的放矢。

    刘备虽然文武众多,但能统筹十万人以上军民的,唯有诸葛亮一人能成事。

    下意识的,诸葛亮想到了记忆中刘备携民渡江的往事。“曹操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及于当阳之长坂,刘备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操大获其人众辎重”

    当时的诸葛亮,初出茅庐,尚未完全成长起来,面对这等险恶的困境,几无还手之力。

    而今,事后诸葛亮磨砺数十年,在统筹十万以上的军民上已有了心得,一国丞相,统筹的何止十万人!

    面对相似的困境时,诸葛亮亦想求一个不一样的结局。

    倘若能让邺城将吏家眷及加入的士民百姓脱离曹操的虎口,刘备在河北的声望将会超过袁氏。

    而得了邺城的曹操,只能将邺城视为军事重心,而无法视为政治重心。

    故而这次,诸葛亮得亲自走一趟常山!

    刘备不愿过度劳累诸葛亮,心忧道:“士元亦在卢奴,何须军师亲往?军师在涿县已经够疲累了,再舟车劳顿,耗费心力,我于心不忍啊。”

    诸葛亮拱手再拜:“主公心意,亮深感恩怀。然而此役关乎河北民心所向,士元虽智,但不通晓常山地理民情,更未统筹过十万流徙之众。非亮不可。”

    若是旁人这样评价庞统,有自大且不失礼的嫌疑;诸葛亮评价庞统,没人敢说个不字。

    两年半的时间,让刘备从一个自许都脱身仅有百余健儿的流亡武将,一跃而成如今名震北方,坐拥幽州七郡以及中山、常山、上党,麾下核心文武数十人,聚兵马三万余人,天子降诏加封都督幽并二州军事以彰其戍边之功的左将军。

    就这履历,普天之下,谁来了都碰不了。

    见诸葛亮坚持,刘备又转向田丰,道:“军师一人前往,我不放心。元皓亦知河北民情,仲治亦知邺城详情,可与军师同往。”

    诸葛亮刚要开口,又被刘备抬手打断:“若军师不肯让元皓同行,我亦不肯让军师前往。于我而言,军师为诸事之重!”

    这一幕,令田丰和辛评看得羡慕不已,心头皆在暗暗感慨:若袁公亦能如此,何至于今日?

    “愿助军师!”

    田丰、辛评纷纷拱手。

    刘备的真挚和关怀,令诸葛亮感动不已,遂也不再坚持,拜道:“亮,谨遵主公之意。”

    议定诸事后,刘备又急令人准备酒食,要亲自为诸葛亮及田丰、辛评践行;到了夜里,刘备又留诸葛亮同塌夜话到半夜,才堪堪入睡。

    到了次日一早,刘备更是亲自将诸葛亮三人送至城门口,平地眺望不到人影后,又登上城楼眺望,直到诸葛亮三人的踪影消失在视线范围内。

    “军师才二十啊!尚未娶妻,我竟让军师操劳如斯。”刘备又转向徐庶,道:“先前我派人给沔南名士黄承彦去了一封信,盛赞军师之才学、秉性、大志,以及军师倾慕其女月英才学。黄承彦只言其女年幼未言其他,元直可再回封家书,托令堂替我询问一番。”

    今天晚了。就三更吧。欠两更,后面补上。抱歉抱歉。

    

    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38/4238952/1111083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