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七零对照组:但是ABO-2
早餐时他已经休整一新,虽然看起来还有些憔悴,但对“任映真”来说也算正常。唯一一点不满是颈后的那块皮肤被衣领摩擦到也很不舒服,带来不便。
他身上的信息素味道存在感微弱,被屋里的烟火气和苦药味狠狠压住。
任映春坐在饭桌另一侧,正大口嚼着饼子,他刚从外头提水回来,一直拧着眉头。他今早总感觉有些奇诡的烦躁,不像是单纯的热,像空气里有看不见的,细微的刺,扎得人心底深处有些不安分。
“这天儿早上怪凉的,屋里怎么总闷得慌?”
任映真低头喝粥,抬高粥碗挡住了自己的脸。
他发现信息素和精神力差不多是通用的逻辑,一直在努力收回去。应该不是他。
反之,他闻到从东侧隐约传来一股花果味的甜香,散发着同类的信息——应该是Omega。
陈芝兰抬起眼皮,叹了口气,声音细细的:“闹心气儿吧。东墙头老李家那小子……唉,也是个愁人的。大家都说他活动去太多, 上‘热’劲儿了。”
“O联会的人在他们家门口蹲了两三天了,闹得鸡飞狗跳。”
任映春的动作顿了顿,随即才恍然:“哦,对。李家还没谈妥吗?”他对O联会插手Omega婚配的事习以为常,毕竟这是常规流程。
唯一区别是Alpha家彩礼多少,背景是否过硬的问题。
“谈?”陈芝兰苦笑了一下:“那小子疯了心了,他死活不肯按O联会指的那几家门第说亲。吵着闹着,要填街道那个知青下乡的报名表!”
“……”任映真把碗抬得更高,整个儿盖住了自己的脸。
这下连任映光都被嘴里的饼噎住了:“O、Omega下乡?他图啥?”
陈芝兰脸上都是不解:“O联会那几个办事员愁得头发都快薅光了……这也是头一回见死活要去当知青的Omega,说是响应号召。”
她长叹一声:“就是苦了他爹娘,急得跟油锅里的蚂蚱似的,一夜头发都花白了。”
屋子里沉默片刻,只有任映光舔光碗底的声音。
“唉!”任映春扒拉完最后的几口粥,咣当把空碗墩在桌子上:“纯属胡闹。小光,你也快吃,一会上学要晚了。”
大家都清楚他为什么气闷。
凭什么呢?自家孩子也安分守己,成绩不差,就因为是个Beta就得去荒郊僻壤的地方;家里不穷,拿得出关系的Omega反而响应号召去了!
这种“身在福中不知福还作践自己”的行为像是对他们这种别无选择的家庭的嘲讽。
任映真没吭声,等两人走后默默把桌子收拾了。
他的视角不太一样。
在这个时代,那个Omega选择主动下乡的行为堪称惊世骇俗,必然代价高昂。
任映真不相信所谓的理想主义狂热,那么更大的可能是,他嗅到了这条路径中有某些隐藏起来并且属于他的机会。
午后蝉鸣聒噪声更甚,任映真路过李家的院子。他脚步还有些虚浮,昨天硬熬一通没完全缓过来。
李家的院门没关严,正虚掩着,里面有一种沉闷的颓丧气息蔓延出来,他听见了妇人啜泣的声音和男人的长吁短叹。
“你说他图个啥啊,爹娘还能害他不成?那张家小子,家底多厚实,在厂里是技术骨干,成分清清白白!老王家那个姑娘也在区里挂职,年纪轻轻就是个小头头了……不比去那野地里强千倍万倍?”男人声音粗粝。
妇人哽咽道:“那是什么地方?是人去的吗?听说南边那块地,知青点里连口干净水井都没有,那卫生所、也就是个赤脚郎中!他一个Omega,到时候有个头疼脑热,谁管他?O联会那些人说了,他就是一时脑热,过些天就好了……可你看看他这几天,跟吃了秤砣一样!门一锁,谁也不见!”
任映真听着,把两人跟记忆里的形象对上号。李根生和王秀芹,那个Omega、李秋桐的父母。
他本想低头绕过去,于是稍把脚步放轻了些,但就在走过李家院子门口的时候,王秀芹忽而抬起了头。
她目光扫过邻家孩子苍白依旧、带着点病后倦意的脸,又看他这副单薄安静地从阴影里走过的样子。不知怎的,或许是心底被儿子捅破的窟窿需要一丝安慰,又或许对方素来“懂事”的评价戳中了她的痛点。
王秀芹声音沙哑地开口道:“哎……小真、小真啊!”
任映真脚步一顿,微微侧身,脸上带着点恰到好处的疑惑:“婶子、你叫我?”
这下可叫王秀芹抓到一个泄洪的闸门,她眼圈迅速红起来:“小真啊、你说秋桐他……他是着了哪门子魔怔啊?好好一个大小伙子,模样周正,根正苗红!O联会介绍的那几家,哪家不是干部、技术骨干?前程多好!以后安安稳稳、体体面面……可他倒好!他是要活活剜我和你李叔的心肝啊!”
任映真:“……”他知道这话根本不是说给自己听的,是嚎给还在闹绝食的李秋桐听的。
但是什么话都不说这锅肯定要扣他头上了。
豆芽菜腰不好,这锅他可不背。
“李叔、婶子,先消消气,这么着确实不是办法。”他声音放柔和了些,这副身体本来也中气不足:“秋桐哥现在正心思正拗在风口浪尖上,一时三刻怕是不好转回来。这样僵持下去,怕不是越发钻了牛角尖?”
“那你说怎么办?”
“依我看的话,倒不如先顺着他一点心思?”
“什么?!”李根生和王秀芹异口同声,难以置信地瞪着他。
“我是说,”任映真抿了抿本就没什么血色的嘴唇,吐字缓慢,仿佛很艰难地措辞,“联会那边既然压不住他报名的决心,与其让他真的赌气绝食伤了身子,闹得不可收拾,不如请O联会想想办法,能不能帮秋桐哥找个离咱们这儿稍近一点、条件稍好些的点?”
他看着两人怔住的表情,继续轻声补充道:“像城郊东洼公社那边?或者河湾农场?离城里不过十几二十里路,隔三差五能捎个信儿、捎点东西过去,队上也常有车来往。婶子您想他了,赶个集走半日也就到了,真有什么头疼脑热,托人捎个话,去镇卫生院看看也便宜,这样好歹能照看着些不是?”
这孩子声音里带着一种体恤,仿佛真心为心力交瘁的他们俩考虑:“日子久了,他在外面见识过、吃过苦头了,兴许心思自己就想转回来了。那时候再提调动回城或相看人家,也名正言顺,不比现在硬顶要强?”
他这话说得瞬间抚慰了王秀芹那颗正被绝望和愤怒烧得滚烫的心。
以前怎么没发现,小真是这么体贴有主意的孩子呢?
“哎呀、小真你这孩子……”她像是抓住最后一根稻草,脸上的泪痕还在,眼睛却猛地亮了一下,几步上前,近乎失态地抓住任映真的手腕用力上下晃了晃:“对对对、你说得在理!咱不求富贵,就求他离爹妈近些……就这么办!老李!我们、我们这就去找O联会的刘干事,求她想想办法!”
李根生紧绷的脸上也松动了些,眼底虽还有浓浓的忧虑和未平息的愤怒,但这“就近插队、保持联系、曲线救国”的路子……
听起来至少比儿子吵着要去天涯海角找死强多了!
没想到隔壁小子平时闷不吭声又病恹恹的,今天说话倒是看出来一副好心肠,还透着一股子能主事的沉稳劲儿……可惜是个Beta。
就在王秀芹要挤出一个笑容的时候,里屋的门突然被猛地拉开。门板狠狠撞在墙上,发出一声爆响。
所有人惊得心脏一跳,王秀芹能感觉到任映真抖了一下。
随即,他借着这个她被吓得松劲儿的契机,不着痕迹地把自己的手抽回去了。
一个短发的年轻男性站在里屋门口,身形修长清瘦。他是那种东方古典的长相,线条流畅柔和,皮肤在屋内阴影里也透出一种近乎晶莹的细腻瓷白,眉毛细长秀气,一双杏眼又大又亮。
在Omega里这副模样算得上极有竞争力,他无疑是好看的,且是柔美精致,易于激起Alpha保护欲的那种好看。
但他目光直投过来,迅猛且无比精准地钉在了任映真的脸上。
他眼中有些了然和势在必得,开口时语气里都是嘲弄:“东洼公社?河湾农场?那种地方!能炼出什么红心?能改造个什么思想?”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去当少爷小姐混日子吗?这种‘锻炼’,我不稀罕!”
说完,李秋桐猛地扬起线条优美的下巴,那张漂亮脸蛋在午后阳光下如同冰雪雕琢,闪耀着一种殉道者的圣洁光辉,他一字一顿铿锵作响:“要去、我李秋桐就只去最艰苦、最偏远的边疆!去最最需要奉献和热血的地方!”
他音量提升到极致:“——北大荒!”
“……”任映真眼疾手快地伸手扶住了被他三个字炸晕的王秀芹。一旁的李根生还算好些,因为是坐着的,也险些被气了个倒仰。
不想李秋桐眼里并没有他那在昏厥边缘的亲娘,而是还死盯着任映真:“只有北大荒那千里冰封的黑土地!只有那种能把骨髓里的惰性都冻碎的极致环境……才配得上证明一颗真正的革命红心!”
脑子有事的话别硬拉上我做垫背行不行。
他甫一从屋里出来,任映真就看见了那条连接彼此的黑色丝线,一端扎在李秋桐胸口,另一头绕在他手腕上。
任映真飞快地检索了一遍记忆,发现“任映真”和“李秋桐”的关系肯定没有坏到这份儿上,他们两个在过往漫长而贫瘠的邻里生活中,别说深仇大恨,连一句高声争执都未曾有过。
那么只有一种可能。
眼前这个李秋桐是真人助演。
真人助演和主人公之间的角色高光和戏份冲突不必多言,李秋桐既然坚持要去北大荒,又打算跟他打擂台。
……那估计他的知青点也多半是北大荒了。
所以他也少在那里鼓吹他的革命热情,他多半是想扮演一个不怕艰苦扎根边疆的先进典型。
你别说、你还真别说,陈芝兰女士还真的考虑过跟知青办的刘主任送点东西好商好量,高低把二儿子留在身边一年,中途琢磨个办法砸锅卖铁给任映真找个临时工或者干脆跟个女性Beta结婚留城。
现在政策不那么严了,留城怎么不比下乡好?
现在一想,如果真办成了,任映真必然成反衬李秋桐人格光辉的垫脚石了。
逃避、投机取巧,且不堪一击。他好像已经看见弹幕绕着自己飘了。
现在不论他去不去北大荒都是输局,去的话李秋桐自有可发挥之处;不去,那反衬剧本这下也圆满了。
硬刚不行,逃也不是,那就必须另想办法。
回去后,任映真不动声色地留意着李家的动静。
李秋桐的“斗争”异常激烈,他以死相逼,最后被熬垮了的李家老两口也只能无奈同意。
更麻烦的是因其自身情况特殊,还多次前往知青办表决心,任映真观他和街道处办事员之间已有丝线连接,推测他已经把这办事员发展成了自己的情报来源。
他不需要具体知道他会去哪个连队,只需要知道他们会被放在同一个大的地域框架下就可以。
任映真可不想跟他待在一块养蛊。
那么,他势必要绕开那个办事员的情报网。
机会就在家门口。
钢厂家属院离街道知青办不远,管理上有交叉,许多知青办干部的家属也住这边,信息流动速度很快。
于是连续三四天,他雷打不动地像个蘑菇在家属院相对安静的角落待着,翻捡要用的草药。
院里的女人们洗刷完锅碗出来闲坐聊天,对这个安静的少年见怪不怪了。
她们都知道他是隔壁陈芝兰家的二小子,前儿还病了一场。
至于陈芝兰的病大家也略有耳闻——据说是早年生任家小弟时落下的“下红症”伤了根本,在Omega里不算罕见,但折磨人。药罐子几乎没断过,整天唉声叹气“要是孩子他爸走得晚几年……”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小孩懂事,自己摘点不值钱的草药补贴家用。
毕竟总去卫生所也不现实。
他并不主动聊得热火朝天的婶婆圈里扎,但只要有谁跟他搭话,他就安静听着,简短回复几句。
他有耐心,肯回复,婶婆们顺口问一句“你妈今天气色好些没?”,或者“哟,小真又来晒草药了?”,他就抬起脸,那双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清澈黑沉的眼眸看过来,露出一个腼腆的笑容,然后轻声回应一句:“嗯”、“谢谢婶子惦记”、“今天太阳还好”。
一下就混成了个家属院最受欢迎吉祥物。
刘嫂子是婶婆其中最稀罕这孩子的一个,经常主动招呼他一起唠嗑。她是知青办刘主任的爱人,性格爽利,消息也最灵通。她时常倒水出来,总能瞧见任映真。
她顺着陈芝兰的毛病聊到自家药渣:“熬药都熬烦了,都说川贝金贵管用,你看吃了这好些,夜里该咳还是咳,跟那破锣似的……你说这人……”
她眼神一扫,有个漂亮蘑菇蹲在那。
刘嫂子心中一动,抱着盆走了过去,语气比平时更加和缓:“小真啊,忙着呢?”
任映真像是被惊动,抬起头,看清来人,脸上习惯性露出点笑来:“嗯,刘婶。晾晾草。”
刘嫂子叹了口气:“唉,看你晒这草药,我就想起我们家那摊子药罐子……”
她很自然地把刚才对吴婶子说的话又复述了一遍,神情忧虑:“你说这嗓子眼里的痰,咋就那么难清?堵得人喘气都不痛快!”
任映真安静听着,手上翻草药的动作慢了下来。等她说完,他似乎犹豫了一下才开口:“刘婶,我家倒是有个我外公留下来的偏方。”
陈芝兰的爸去世好多年了,以前是四邻八乡都认的老药工。小孩这么说,她愿意听听看。
“婶子说的症状像是老痰闷在嗓子眼,咳又咳不出、咽又咽不下、堵得人心慌,我记得用开金灯三钱、杏仁二钱、桔梗一钱五……”他具体说完了煮的方法,又叮咛道:“……一天两次。”
他像是怕自己记岔了或方子不对症,马上又露出一丝不好意思的神情,最后补充道:“都是小时候听老人家随口念叨的,也不知记得准不准。婶子不介意的话就试试看,说不准有用。”
刘嫂子半信半疑,但点点头:“你说的‘开金灯’是不是就是那个……外面裹着一层纸灯笼皮似的膜,撕开里头有酸溜溜小黄果子的?野地里长的?”
任映真点点头。
“哎呀!”刘嫂子猛地一拍大腿,脸上显出恍然又兴奋的神色:“对对对,我们叫挂金灯,小时候跟我奶奶去赶集,在野坡子上见过!她老人家也说过这东西化痰顶好使!就是少有人用了!”
“看来八成是个老方子。你这孩子倒挺细心的,谢谢你了,我回去给老太太试试。”
过了几天,刘奶奶的状况果然有所好转。刘嫂子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在老地方一眼又看见了熟悉的人:“小真!哎、小真!”
她声音里都透着高兴劲儿:“按你说的那法子托人弄了老些挂金灯来,老太太吃了两天,昨儿夜里那咳声总算没那么吓人了!听着喉咙里呼噜噜的那团闷痰像是松动了,气儿顺多了!今儿早吃饭气色都好了几分!哎呀,真不知道咋谢你好!”
“这有什么,不用谢。”小孩脸上也露出由衷替她高兴的笑容:“有用就太好了,刘婶。”旋即又低下头去。
刘嫂子察言观色的本事不是盖的,不然她做不了家属院里消息最灵通的女人:“你脸色怎么不太好?咋了?”
“刘婶,”任映真一抬脸,眼圈红红的,哽咽道,“我妈刚听知青办通知说,我要、要去北大荒……”
刘嫂子的良心“噌”地一下燃起来了。
(https://www.24kkxs.cc/book/4238/4238669/24140136.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