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傻子的指证
“别怕,告诉朕,昨夜那些黑衣人,你可曾看清他们的模样?”
“或者,可曾听到他们说了些什么?”
这个问题,问得极有技巧。
既是安抚,也是盘问。
王川石等一众文臣,眼中闪过一抹赞许。
陛下这是要从源头,从唯一的目击者身上,寻找破绽。
可,一个傻子,能记得什么?
李显的身体抖得更厉害了,仿佛筛糠一般。
他喉咙里发出“嗬嗬”的怪声,像是被扼住了脖子,半天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他惊恐的眼神在殿中四处乱瞟,最后,忽地定格在殿中陈列证物的一张案几上。
那里,静静地躺着一把从刺客身上搜出的匕首。
匕首的护手上,镶嵌着一枚小小的,代表大胤皇室的狼头徽记。
“啊!”
李显突然发出一声尖叫,手指颤抖地指向那把匕首。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被吸引了过去。
他像是看到了世上最可怕的东西,整个人几乎要瘫软下去,全靠慕容雪架着才没有倒下。
眼泪鼻涕,糊了一脸。
他带着浓重的哭腔,用一种颠三倒四,含糊不清的语调,开始胡言乱语。
“黑衣服……”
“说话说话好怪。”
“叽里咕噜,听不懂。”
他一边说,一边用手胡乱比划着,似乎在模仿什么。
“像上次,在山里,追我们的坏人!说话一样!”
轰!
此言一出,犹如平地惊雷!
殿中,瞬间死寂!
山里?坏人?
大部分官员都听得一头雾水。
但上官婉,慕容雪,包括御座之上的月清瑶,凤眸皆是猛然一缩!
她们瞬间就明白了李显指的是什么!
榆阳关外,大燕国的那场伏击!
刺客的口音,像大燕人?
角落里,大燕使者那张挂着得体微笑的脸,在这一刻,僵住了。
他捋着胡须的手,停在了半空。
这傻子,在说什么胡话!
然而,李显的表演,还没有结束。
他似乎是被自己的话吓到了,又或是想起了什么更可怕的事情。
他死死地盯着那把匕首上的狼头徽记,小脸上满是困惑与恐惧。
“那个亮片片……”
他伸出手指,隔空点了点那个徽记。
“我见过,我在宫里的匠人那里见过。”
“是后面粘上去的。”
这几个字,虽然说得断断续续,含糊不清。
却像一把重逾千钧的巨锤,狠狠地砸在了每一个人的心上!
如果说,第一句话,是将矛头引向了第三方。
那这第二句话,就是直接推翻了整起案件的根基!
证物,是伪造的!
是栽赃!
这怎么可能!
一个傻子,怎么可能看得出如此精密的伪装?
他是在胡说?
还是……
一瞬间,无数道目光,全部聚焦在了那个还在瑟瑟发抖的身影上。
李显仿佛耗尽了所有力气,嘴里还在无意识地念叨着。
“粘上去的……粘上去的……”
他的眼神却已经彻底涣散,似乎随时都会昏过去。
很好,鱼饵,已经精准地抛进了这潭浑水。
现在,就看你们怎么互相撕咬了。
我这新婚之夜的大礼,才刚刚开始。
“肃静!”
一声清冷的叱喝,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寂静。
上官婉排众而出,快步走到殿中。
她没有看任何人,而是对着女帝,深深一躬。
“陛下!”
她的声音,果决而有力。
“安国君虽受惊过度,神志不清,但其所言,或为破案之关键!”
“口音相似,物证可疑!”
“臣,恳请陛下下旨!”
上官婉抬起头,目光如电,直视着那把作为核心证物的匕首。
“由刑部、大理寺、工部能工巧匠,三堂会审!”
“重验此物!一寸一寸地验!一丝一毫地查!”
“务必,要还安国君一个公道,还我大璃一个真相!”
“准了。”
月清瑶的声音不带一点温度,却比最锋利的刀刃更能穿透人心。
“朕,要一个水落石出。”
话音落下,她已转身,重新走向那至高无上的龙椅。
每一步,都像是踩在所有人的心脏上。
威严,冷酷,不容置疑。
太和殿的气氛,压抑到了极点。
刑部,天牢深处。
这里阴暗潮湿,空气中弥漫着血腥与腐朽的气味。
但此刻,一间特意清空的密室之内,却灯火通明。
慕容雪一身戎装,按剑而立,面沉如水。
她的眼神,比这牢狱里的千年寒冰还要冷。
在她面前,一张长案上,所有的证物被一一陈列。
几名从工部、大理寺、太医院挑选出的顶尖人物,正屏息凝神,围着那把作为核心证物的匕首。
为首的,是工部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师傅。
他浸淫铸造之术五十余年,一双手稳如磐石。
他没有立刻上手,而是拿起一面琉璃镜,凑近了那枚狼头徽记,一寸一寸地仔细观察。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
密室里,只剩下众人压抑的呼吸声。
突然,老师傅的眉梢,忽地一挑。
他放下琉璃镜,伸出布满老茧的食指,在那狼头徽记的边缘,轻轻一刮。
一抹几乎看不见的,已经干涸的透明物质,被他刮了下来。
他将那点东西捻了捻,凑到鼻尖闻了闻。
“鱼鳔胶。”
老师傅的声音沙哑,却斩钉截铁。
“而且,是新胶。”
他抬起头,看向慕容雪。
“将军,这徽记与匕首护手的材质,虽都为百炼精钢,但磨损的痕迹,截然不同。”
“匕首本身,刃口有细微的卷曲,柄身有常年握持留下的包浆,至少用了三年以上。”
“但这狼头徽记,光亮如新,除了几道刻意伪造的划痕,几乎没有自然磨损的痕迹。”
“它是用上好的鱼鳔胶,刚刚粘上去的。”
栽赃嫁祸!
慕容雪的眼中,寒芒一闪。
另一边,一名老仵作,也得出了结论。
他从被捕刺客的伤口中,用银针小心翼翼地挑出了一点点黑色的残余物。
经过与不同毒物样本的比对,他的脸色变得异常凝重。
“回禀将军,这伤口中残留的微毒,与您上次从榆阳关外带回的那支燕军毒箭上的成分,同源同宗!”
轰!
(https://www.24kkxs.cc/book/4238/4238635/11111068.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