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K小说网 > 重生的我没有梦想 > 第110章 不赖

第110章 不赖


“露露,怎么样?”

    “他说等低头看不见脚尖的时候再说。”

    “……”

    李老师这个“王婆”顿时无语,狂翻白眼。

    跟自己老公比起来,张大安实在是够畜生的……

    唯恐这是张家祖传的基因,所以这两天李老师也是一有空就打电话跟老公聊天,然后竖起耳朵听对面是不是有女人的声音。

    万幸,只有狗肉锅里咕嘟咕嘟的动静。

    张叔叔回沙洲起码是“小年夜”的事情,踩点下乡以及开展“老乡宣讲会”,那都是张正东擅长的事情。

    因为以前他在东圩港中学当校长那会儿,也是这么去乡下劝家长们把小孩送到学校里念书,而不是跑去帮忙插秧、收稻、下网、捉鱼……

    唯一区别就是在丰邑县陈庄镇几十个村庄,说的是普通话,而不是方言。

    论起来,以前的东圩港中学会讲普通话的老师,也是个位数,还不如筹备中的“张安希望小学”呢。

    老乡们一开始对张正东是不信任的,不过张叔叔也是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来听“老乡宣讲会”的,一人发一条毛巾或者三双袜子。

    效果拔群。

    男人一拨,女人一拨,小孩儿一拨。

    给男人发烟,给女人发瓜子儿,给小孩儿发糖。

    来的都是客,见者有份。

    甚至专门叫了两辆手扶拖拉机,一台车斗里装的是翻炒板栗花生的炒炉,另外一台车斗里是一吨多的瓜子花生啥的。

    边吃边聊,如此反复流窜了七八个庄,基本上情况也都摸清楚了。

    “这个书本费呢,可以先不交。但是呢,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孩子来上课,不给钱,那说不过去。国家有补贴,但多少得记账。我们也不说缺这几十块,这也是放眼往后。哪有地方代代苦,我看未必。这丰邑县男女老少不比别人缺双胳膊缺双腿,总有盼头,好日子不会远。那这书本费,就当是个老账,我们挂起来,提醒自己,还有这么一件事情。”

    “张主任,那万一我穷了儿子穷孙子呢?咋给?”

    “那不怕的,这位老兄你听我讲个道理出来。我既然敢这样说,肯定有个一二三四五。”

    张正东拿着话筒在围了好几圈的人群中接着说道,“首先我跟乡里县里还有市里的对接干部也提过了,到时候谁家把小孩送过来读书的,优先介绍个地方去做工。不会泥水匠,我叫人过来培训,都是市里还有江宁、吴都的老师傅,手艺在沪州也挑不出毛病的。还有学校打地基打桩搬水泥扎钢筋,里里外外多少地方需要用到小工,只要来,一天是一天的工钱,绝不拖欠。你是日结、周结还是月结,都可以谈。这个工程不是什么小包工头糊弄干部的豆腐渣,那多少双眼睛盯着呢,当然了,我在这里也先托你们帮忙盯一盯,看一看,多双眼睛多个人嘛。这学校建在陈庄镇,大家都是陈庄镇的一份子,不说自己如何,往后儿子孙子重孙子,还是要读书,还是要学文化的,对不对?哪有代代‘睁眼瞎’?还是要多读书,多涨文化,以后也不怕读书人骗,对不对?”

    “工钱,工钱一天多少?!”

    “对!工钱一天给多少?!有二十没有?!”

    “市里还有三十一天的嘞!”

    “工钱有三十没有?!”

    男人们起哄声瞬间炸开,他们一起哄,女人们也磕着瓜子叽里呱啦吵嚷起来,你这边说哪儿哪儿二十五一天,她那边说市里省里可不止三十块钱一天。

    至于小屁孩儿,嘬“小状元QQ糖”的时候,琢磨着十块钱能买二十包了。

    噫~~

    得劲儿。

    张叔叔高举双手示意先安静,抄起话筒正要说话,却咂咂嘴,“不行,我得先喝口茶,这嗓子都哑了。”

    一阵哄笑,就见张正东一大茶缸吨吨吨灌了一气,然后抹了一把嘴,继续说道:“这工钱呢,原先定了个二十五块钱一天。小工二十五……”

    “小工都有二十五?那不赖……”

    “是大工还是小工?张主任说的是小工吧?”

    “是小工,我听见了。是小工。”

    “那大工得多少钱?”

    “大工怎么也要……”

    又要人声鼎沸的时候,张叔叔再次高举双手,示意安静,然后一脸无奈地说道,“先不要急嘛,等我把话说完。我说的是原先定了个二十五块钱一天……后来我跟出钱的那个大老板报了这个数。他当时就不乐意了,二十五块钱一天,那是看不起他,三十五块钱一天!”

    “……”

    “……”

    “……”

    一个大喘气,把男女老少的心肝儿勾的跌宕起伏。

    差点以为不愿意掏这二十五块钱一天呢。

    不是……好像确实是不愿意出二十五块钱。

    “三十五块钱一天——”

    “这不可能!”

    “小工?是小工吧?!小工三十五块钱一天?!那大工得多少钱去?!”

    “刮大白算大工小工?”

    “我听人说去到京城,也就这个数吧?”

    “京城一年不得攒个万把块钱?”

    “张主任,是哪儿的大老板啊?”

    有个老头儿攥着焊烟,问了一个别人不关注的问题。

    “学校既然叫‘张安希望小学’,那肯定是叫张安了。跟我一样,沙洲人。”

    “一个县的啊。”

    “还是一个大队的。”

    张叔叔没骗人,他说的都是事实。

    老头儿只当是老乡,不过张主任的老乡……这么大方的?

    这是张主任哪家亲戚早些年去了国外?现在回来做点儿善事积德?

    可这也太大方了吧,而且还挺奇怪的,想积德行善,哪里做不是做?在沙洲也不是不能捐款捐物嘛。

    张主任的辈分一定比那个大老板同乡要高!

    正巧老头儿焊烟一锅烧完,张正东从兜里掏出一包没拆封的华子,将话筒夹在胳肢窝下,麻利地撕开之后,快走两步抖了一支出来递了过去,“老师傅,抽我的。”

    “哎,谢谢谢谢……”

    老人家戴着一顶瓜皮毡帽,歪着脑袋借火,三两下点上,这才抽了一口双手扶着膝盖,然后缓缓地从鼻腔中喷出两道浓烟。

    旋即他便客客气气地问张正东:“张主任,那前头讲的书本费,倒是不愁挂账……”

    “那要不我说让大家都放心呢,这都是有道理在里面的。我也不是胡吹大气,总要有个底,才能过来讲个一二三四嘛。那你看现在如果说小工一天三十五块钱,不要说几十块钱的书本费,将来置办一套跟京城沪州那些大城市小学一样的校服,也没啥了不起的嘛。”

    “你有的我也有,你早有,我晚两年,那也还是有。有就行。”

    张正东本来打算把烟揣回兜里,见后台还有一排男人呵着气一起受冻听他讲话,索性将烟抛过去:“把烟都散一散,抽完这支烟,我们今天就到这儿。我快点讲,也快点散会。”

    “好!”

    “好!!”

    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还别说,张正东这么爽快,反倒是让几个完全不相信干部的“顽固派”都松了松心思,不能说马上就要答应张正东,却也存了先看看的想法。

    看一看,是不是真的介绍上工还给工钱,尤其是小工三十五块钱一天,那是真不低了。

    小工就是卖体力的活儿,把物料运到大工手里,或者就是打下手,做一些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工艺环节。

    卖体力,在这年头,苦归苦,却也是真的“你不做有的是人来做”。

    张正东完全没有对这行当的鄙夷,言语中也是有什么说什么,一是一,二是二,没有在一块三毛八的事情上斤斤计较。

    “小工三十五块钱一天,那是已经确定的事情,不会改了。至于说大工到底开多少工钱,还要等建筑公司过来统一商量。因为这个工程是盖学校,不是盖城里的大楼,有个管总账的单位在,钱不过手的,所以还要再谈。不过这个小工的事情,大家不用担心,已经拍板,而且有一点,只要过关,工地上男工要,女工也要。只要做得动,三十五块钱,一分不会少,而且也买保险。保险是江宁市那边保险公司来合作的,之前那个基金会,你们也见过他们的人,都是一起的。跟市里、县里、乡里,都没有关系,放一百个心……”

    一些很细致的东西,一般人不会注意。

    比如说女工,通常来说,因为建筑工地特别辛苦,在普通人想来,女的不会去干这种重体力劳动。

    然而实际上不是那么回事儿,在四六九八年的当下,乃至以前,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妇女工人并不在少数。

    夫妻两个一起做工的并不在少数,所以张正东属于真正了解实际情况的,之前省里的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两个部长,则是完全不清楚实际情况,想当然默认全是男的。

    因而在做“老乡宣讲会”的时候,张正东专门找上了陈庄镇本地几个颇有资历和声望的妇女主任,让她们帮忙跟妇女们讲一讲关于“生理用品发放”的事情。

    这些细节算是做得相当到位,也是为什么现在张正东的“老乡宣讲会”来的人逐渐变多,里面还有“枕头风”。

    关起门来,夫妻两个聊起来,自然会谈到这些不怎么方便在大庭广众之下讲的细节,那将心比心,对张正东的防备心,也会大大降低。

    最开始张正东下乡发烟,敢过来接的人都没有,只是围观看着,如今能隔空聊上,那都是下了功夫的。

    到“北方小年”过后,张叔叔也是有样学样,跟丰邑县这边打了招呼之后,便请陈庄镇邮政所的邮递员,将适龄儿童入学的通知书,做成了一张精美小卡片,上面印了一所绝对算得上气派的“张安希望小学”,然后挨家挨户送上门。

    四六九五年那会儿,张大安给“状元陪读班”的学员们发正规的通知书,还强调是正规单位,那场景……张叔叔至今还念念不忘。

    就你是正规单位呗,我是土狗草台班子?

    入娘的,谁不会啊。

    有手就行。

    本来彭城市这边配合工作的,觉得张正东是在瞎折腾,可陈庄镇多个农村的反馈,情况却大不一样,适龄儿童的家长们,都觉得这学校……真气派!

    (本章完)


  (https://www.24kkxs.cc/book/4238/4238608/11111023.html)


1秒记住24K小说网:www.24kkxs.cc。手机版阅读网址:m.24kkxs.cc